首頁>Club>
中國古代為什麼那麼喜歡玉器
5
回覆列表
  • 1 # 文藏

    清道光 青玉雕山子 南通博物苑藏

    山石疊嶂、巨石嶙峋;山腳蒼松翠柏,間有亭臺溪水;半山腰有一小亭,山道上二老者,似在探討山頂的御題聖泉峰詩:“名字本相形,有貪斯有聖。泉自無分別,渫然寒自淨。”

    清乾隆 瓜楞形白玉香薰 南京博物院藏

    薰由蓋、爐身兩部組成。蓋呈半球形,鏤空透雕纏枝花卉紋,頂端亦透雕一簇花卉。爐體呈七楞瓜體形,上浮雕花卉紋,有牡丹花耳一對。底內凹。菱弧形足。玉質泛青,不透明。為清代宮廷用品。

    清 雙獸耳白玉杯 淮安市博物館藏

    口侈,深腹,矮圈足,雙獸形耳,雙獸躬腰卷尾,口銜杯口,杯身光潔無紋。

    清乾隆 仿古龍鈕白玉爐 南京博物院藏

    子口,折腹,圈足,對稱龍頭雙耳。足和口部雕五隻小龍頭。蓋和腹部刻饕餮紋,雷紋襯底。蓋頂部雕一臥龍為鈕,玉質泛青,細膩,臘狀光澤。為清代宮廷用品。

    清乾隆 青玉碗 南京博物院藏

    以和田玉琢成日用器皿,流行於明清兩代。明代多茶、酒器,清代多飲食器。此碗是乾隆年製作,碗口大,器壁較厚,束腰,圈足底。

    新石器玉琮 淮安市博物館藏

    玉琮呈青灰色,器形完整,玉質精良,上下為璧形,整體呈矮方體,中間有管鑽孔,外側轉角處有弦紋和象徵性的人面紋。該玉琮為考古發掘品,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金湖發現,有極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及文物、藝術價值。

    若問,什麼東西能將中華文明的孕育、誕生、輝煌、延續和發展一物以載之,答案非玉莫屬。古有比德於玉,今有佩玉明志,且一方水土不同,玉文化也獨具特色。

  • 2 # 收藏家雜誌

    中華民族在8000年前開始琢玉成器,並由此形成以玉器為載體的中華玉文化,玉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古代玉器史上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清乾隆時期—鼎盛中的巔峰階段。明清兩代玉器集歷代玉文化之大成,其玉質之美、品種之多、雕琢之精、應用之廣都是空前絕後的,每件玉器上都濃縮著時代的氣息,每件玉器上都烙印著時代的特徵,每件玉器的造型、紋飾均昭示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工藝特點,透過賞析明清玉器,感受明清玉文化。

    明 雙龍耳乳釘紋碧玉簋

    明 雙龍耳乳釘紋碧玉簋,口徑11.4、足徑7.2、高8.3、最寬處18.7釐米。此玉簋圓形,侈口,微束頸,圓鼓腹,矮圈足。簋兩側置對稱式龍首口吞柱式耳,耳下各垂一小珥。頸部前、後中間處各浮雕一對稱片狀獸頭;中間片狀獸頭和兩側的獸耳間各有一組凸戟,前後共有四組凸戟;獸頭、凸戟和獸耳間均飾有一陰線夔紋,頸部一週共有八個。圈足外側中間有一圈凸起弦紋。

    這件玉簋是明代仿古玉器,仿流行於商周時期的青銅簋。簋最早在商代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它既是盛放食物的器具,也是青銅時代的重要禮器。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可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二簋三鼎,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

    明 雙龍耳獸面紋青玉爐

    明 雙龍耳獸面紋青玉爐,口徑13.2、足徑8.7、高6.3釐米。青玉,有沁色。仿簋樣式,圓形,敞口,龍頭口吞柱式耳,腹部扁圓、微鼓,圈足。口沿下、頸部中間有一凸起的浮雕獸頭,獸頭和兩側的龍耳間各有一凸戟。腹部為獸面紋和竊曲紋。

    明 玉蘭花式白玉洗

    明 玉蘭花式白玉洗,長11.3、寬10.3、高5.9釐米。白玉質,區域性有沁色。洗口呈盛開花形,花瓣上下複式疊壓,弧壁。玉洗外側鏤空雕琢花枝,右側以粗壯鏤雕的枝蔓作洗柄,枝蔓和花葉以洗柄為起點向洗底和左側洗身延伸。腹外環繞鏤雕翻卷的枝葉既裝飾了洗身,又起到了洗足和洗柄的作用。

    明 龍首白玉帶鉤

    明 龍首白玉帶鉤,最早的玉帶鉤見於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它從具有束衣功能的實用物逐漸演變為裝飾、賞玩之物。玉帶鉤通常用料考究,雕工精緻,造型構圖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

    龍首白玉帶鉤,長12、寬1.9釐米。玉料為新疆和田白玉,玉質溫潤、細膩。鉤首的龍頭作回頭狀,龍首線條流暢、柔和,龍嘴完全閉合;鉤身為修長琵琶腹,光素無紋;背有一花瓣狀圓鉤鈕。帶鉤比例協調,簡潔大方。

    明 紅木嵌透雕龍紋白玉插屏

    明 紅木嵌透雕龍紋白玉插屏,通高16.5、寬16.2釐米。此插屏形體較小,為桌案上的陳設物品。插屏白玉屏心採用雙層透雕法,一側主題紋飾為盤龍紋,另一側為捲雲紋。盤龍紋一側的主題紋飾龍紋位於屏心中心菱形圖案內,盤龍長角分開,呈“V”字形,兩眼做橫平狀,圓眼珠高高凸出,極似蝦眼,俗稱“蝦米眼”,張嘴露齒,龍身細長,從頸到尾粗細沒有什麼變化,過分纖細有如條帶狀的身軀用陰刻技法琢刻鱗片;輔助紋飾位於屏心四角,飛鳥置於龍紋的左上角與右上角,花兒位於龍紋的左下角與右下角。

    清 童子鬧新春白玉山

    清 童子鬧新春白玉山,高22、寬13.2、厚6.75釐米。和田白玉,留有淡黃色玉皮。山子的正面,在曲折不平的山道上有許多的童子,有舉著燈籠的,有舞龍的,還有吹喇叭和敲鑼打鼓的;山子的背面,有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肩上扛了一盞花燈,回身和另一個孩童嬉鬧。山子紋飾展現一副喜慶歡快的鬧新春氛圍。

    清 群仙祝壽獸耳活環青玉扁瓶

    清 群仙祝壽獸耳活環青玉扁瓶,口徑7.5×4.9、腹徑15.5×7、底徑7.6×4.5、高30.4釐米。扁瓶直口,口邊飾回紋,頸部飾獸面紋和蓮瓣紋。頸部左右兩側置對稱獸吞式雙耳,耳中套橢圓形活環。瓶身側面中間位置亦是獸面紋。腹部正面浮雕一株帶紅色玉皮的桃樹,桃樹樹幹粗壯回曲,枝繁葉茂,九枚碩大飽滿的桃壓墜枝頭;腹部背面上方浮雕翠竹,下方則為壽石和數株水仙花。桃寓長壽,九桃寓九世之意;翠竹、壽石和水仙花皆是吉祥之物,水仙與神仙的“仙”字同字,數株水仙寓意群仙,“竹”與“祝”諧音,壽石取“壽”字,寓意“群仙祝壽”。此題材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由傳說中的仙人組成,如八仙、壽星和西王母等;一是由各種花卉、竹、桃、靈芝、水仙和壽石等組成圖案。這應是一件祝壽之禮。

    清 方形青玉花觚

    清 方形青玉花觚,口徑7.2×4.1、足徑6.3×3.4、高20.4釐米。花觚造型古樸大方,長方形,中間凸腹飾乳釘紋,在其上下各有兩道等距離凸起寬楞,楞上飾回紋和雲雷紋。兩側分別雕有一大一小兩條向上爬的龍,大龍的嘴巴緊緊咬住瓶口,爪子緊抓瓶身,身上鱗甲尖銳鋒利,這是一條成年龍;而那條小蟠螭身上泛著幼兒肌膚的光澤,它歪歪扭扭地已經爬到了瓶口上。

    清 透雕花蓋碧玉盒

    清 透雕花蓋碧玉盒,口徑9.4、底徑6.5、通高10.8釐米。玉盒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蓋透雕卷草紋,蓋邊與盒邊口沿處均飾回紋,近底處飾一週蓮瓣紋。玉盒通體碧綠,精美別緻。

    清 雙耳青玉杯

    清 雙耳青玉杯,口徑7.85、腹徑7.2、足徑5.1、高3.6釐米。玉杯直口,弧壁,矮圈足。對稱式雙耳,耳下部有小珥。杯外底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除此外,全杯內外光素無紋。

    清 永珍更新白玉嵌件

    清 永珍更新白玉嵌件,高8.5、寬9.6、厚1.5釐米。白玉嵌件中間位置琢雕一象,大象回頭望向正朝著它走來的童子,大象長鼻捲曲上揚,雙牙相交,高浮雕象鞍,瓔珞披掛,大象被裝飾一新。嵌件右側是一身著長袍、面如滿月,有些急切、渾身散發喜悅氣息的童子雙手懷抱一插枝淨水寶瓶正向著大象走來,要把寶瓶放置於大象背上。嵌件左側和上方是順著橢圓形嵌件雕琢的大樹。此白玉嵌件紋飾靜中有動,呈現出一派煥然一新、生機勃勃、喜慶祥和的氛圍,圖案紋飾寓意“永珍更新”。

    清 黃玉齋戒牌

    清 黃玉齋戒牌,長6.1、寬4.2、厚0.5釐米。玉牌兩面分別為滿、漢兩種文字,刻“齋戒”二字。

    齋戒,古人於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不作樂,整潔心身,以示敬誠。清朝,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應齋戒,齋戒牌南向、齋戒銅人西向被供奉於齋戒所供案上。《清會典》載:“齋戒牌木製,飾以黃紙,以清漢文書齋戒日期。”雍正十年(1732),雍正皇帝認為內外大小官員雖設齋戒牌於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懈慢,仿明祀牌制制齋牌,酌定齋戒牌的樣式,縮小尺寸,這種齋戒牌“廣一寸,長二寸,書清漢齋戒字,佩著心胸之間”。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員將縮小版齋戒牌掛於身上,以期簡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

    清 蟠螭紋璧形白玉佩

    清 蟠螭紋璧形白玉佩,直徑5.7釐米。蟠螭頭佔據玉佩中間的璧孔,龍身順著圓形玉佩盤繞,龍口銜靈芝。

    玉璧在中國玉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認為其象徵著上天,為十分重要的祭祀禮儀用器,即所謂的“蒼璧禮天”,稍小的玉璧可作為佩飾。

    清 蟠螭紋白玉帶扣

    清 蟠螭紋白玉帶扣,鉤首玉板長6.1、寬4釐米,釦環玉板長5.8、寬4釐米。白玉雕制,兩件相扣,一件端頭為鉤首,另一件端頭為釦環。兩件白玉件上均透雕蟠螭一條,兩件玉板上紋飾圖案成對稱圖案。蟠螭口銜靈芝,身盤尾卷,寓意“吉祥長壽”。

    清 荷花白玉洗

    清 荷花白玉洗,筆洗是洗毛筆的容器,筆洗的口多為敞口或大口,腹或深或淺。古代人們書寫工具是毛筆,當蘸墨寫字後,如不及時洗乾淨毛筆,毛筆上含膠的墨汁會把毛筆粘住,當墨幹後再用水泡洗會損傷毛筆。其外,繪畫時,因要常常改變顏料色彩,也要隨時洗筆。

    荷花白玉洗,長16.55、寬6.2、高8.7釐米。洗作荷葉舒捲式,長扁形,卷沿深腹。洗外壁左側、洗沿下方結紮一束荷梗,荷梗由左側向洗底和中間、右側延伸。一荷梗到達洗外壁中間位置處浮雕一半開荷花;另外一枝荷梗,從左側由洗身外壁近底處延伸至右側開出一含苞荷花。

    清 福壽三多青玉洗

    清 福壽三多青玉洗,長25.9、寬12.9、高4.8釐米。筆洗由一整塊青玉雕琢而成,主體為剖開的半個斂口桃子,中間挖空用來盛水洗筆,桃子的一側為佛手,另一側為石榴,透過一小塊扒掉的石榴皮,裡面的石榴子粒粒可見,外飾粗壯的桃枝和桃葉。“福壽三多”典故源自於《莊子》:“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後民間以佛手諧音“福”,以桃子寓意“壽”,以石榴寓“多子”,三者組合稱之為“福壽三多”或華封三祝”,寓意“多福、多壽、多子”。

  • 3 # 南紅瑪瑙弄紅記

    玉,在華人的心目中象徵著瑰麗、高尚、堅貞、聖潔。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玩玉、藏玉,人們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非得要生孩子嗎?如果兩個人都不想要孩子會怎樣?老人非要求小兩口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