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喂佬哥
-
2 # 地勢坤110
謝謝邀請,芒果張事件能引起網路熱議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芒果張一家的行為噁心到大家了,說到底不就是為了一箱免費的芒果少3兩怎麼了,就因為看到快遞點瑕疵(代簽收)好像農村這種代簽收是慣例不知為什麼,懷疑別人吃了自己的芒果,又利用快遞公司投訴漏洞把快遞員往死裡整,民警調解沒有瑕疵也被他們說成因為一句話(你們怎麼能讓人家下跪呢)激怒芒果張一家,難道不是嗎?如果張芒果不往死裡整人家會給你們一家下跪求饒嗎?殺人不過頭點地。張芒果一家好好想想吧辛虧是個女的要是遇上跟張芒果一樣的人估計你們家現在沒幾個能活著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反過來你們家是快遞員能接受的了這樣無理投訴嗎?要求公安局放完整影片懷疑影片剪輯你們怎麼就不懷疑自己的人生呢?好像一切的錯全是別人的自己永遠是對的,據說張芒果工作丟了像這種人沒有哪個單位敢用,建議你自己賣芒果吧有吃不完的芒果。就開個店就叫芒果張少一兩罰十倍大家買完第二天再去稱保證人人有吃不完的芒果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
3 # 睿禾
國立老師在電影(手機)裡面有一句臺詞,做人要厚道!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厚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己把事情做絕了,把自己的後路都堵死了讓世人怎麼給你退路?事到如今我想事件中的幾方當事人都會有所領悟有所後悔吧,不然他們此生註定白活了。法制社會有情況維權無可厚非,但是不要過度維權,畢竟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厚道人家一直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做人不厚道是要被人罵的,就算你有理也要留一線不是?何必把事做絕呢?
-
4 # 黎由果
道理就是過機場安檢要摘帽摘口罩,臉上要有微笑。警察和安檢員讓你怎樣做你就怎樣做,明令禁止的事情千萬不要嘗試。鬧事絕沒有好下場
-
5 # 牛腦洞開
有道是,在一個騙子和傻子組成的社會,你揭露了騙子,傻子馬上過來打你。
都是民警王海港在客戶張某報警出警後不聽報警人陳述反而聽信上門無端滋事者一派謊言拉偏架、在報警人當面打電話舉報他的這種行為後被惹怒而連夜出一不合規的“證明”並洩露出去惹的禍!
@
首先宣告,遇到這樣的事,我不會去較真,因為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我為這種事去較真無論從時間還是從精力上都不值得,也與我為人處世的一些信條不相符。但我敬佩那些較真的人!正是因為這一個個敢於較真的人才推動了法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究竟誰是弱者?誰不講道德?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兩個問題。是多次投遞破損郵件、被拒籤投訴後又不顧約定冒充中國郵政及工作人員投遞郵件、再次被投訴後到客戶家撒謊耍賴跪地威脅客戶的快遞點負責人聶某是弱者、不講道德?,還是因多次收到破損郵件而第一次投訴、被圓通承諾賠償一箱芒果並同意不用圓通快遞但卻收到冒用中國郵政的郵件憤而再次投訴、在投訴後被圓通快遞員無端上門撒潑跪地無理取鬧的客戶是弱者、不講道德?
換成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累累收到破損郵件,我們會不會偶爾投訴一下?而這唯一的一次偶爾投訴又被戲弄,我們會不會憤而再次投訴?再次投訴後又遭圓通點負責人上門鬧事,我們會不會打電話報警?
這實際上是情與理、情與法、情與規則、情與契約精神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縱容小惡,終會積成大惡!
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就可以不守規則、就可以放肆地弄虛作假欺騙客戶,一昧地寬容同情這些人只會使不守規則的人更加不守規則、只會社會風氣變壞,最後的受害者就是我們這些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人。
誰願意生活在一個不講規則、不講信用、沒有契約精神、犯了錯誤就靠一哭二鬧三上吊靠坐地跪地滿地打滾就能贏得同情和眼淚的社會和國家?
即使張某被認為是惡意投訴,聶某下跪的原因也不在張某,而在不分緣由一有投訴就處罰快遞員的圓通公司。
按理講,公司在接到客戶投訴後(客戶收到破損的快件當然有權投訴,無論所寄財物價值多少、是否免費),首先應分清投訴有沒有道理,即使沒有道理也不一定都是惡意投訴,對不成立的投訴要向客戶耐心做好解釋。對成立的投訴,也要區分情況,如問題較小,應主動求得客戶原諒; 如問題較大,首先就應分清責任,是在郵運過程中還是在快遞員。如責任不在快遞員,公司就應直接處理,否則還要分清快遞員是失誤還是主動為之而作不同的處理。
@
幾點感想:
一、圓通服務有錯在先(客戶張某此前多次收到圓通破損郵件,這次先是郵包破損以致張某懷疑少了一個芒果而拒收,後是在圓通為息事寧人答應補償一箱芒果後又不僅不按約定選用非圓通渠道寄送反而冒用中國郵政送達被客戶識破而惹怒客戶),張某投訴在後,張某針對圓通服務問題的投訴是沒問題的,不應該被指質。不能一跪就不分是非,這會縱容蠻不講理與不講規則不守法的人;
二、對圓通同一問題在處理過程中的多次溝通不能算作多次投訴;
三、聶某不是圓通普通快遞員,而是快遞網點的負責人,即她承包了這個快遞點,她的生活應比她服務的許多普通客戶好些,與他們相比,她不屬於弱者。她偽造中國郵政快遞單並偽裝中國郵政快遞員是不對的,應受譴質;
四、民警王海港所開出的證明內容有越權之嫌。王警官不能為了幫多次撒謊的聶某而置事實與法規於不顧,中傷客戶張某。王警官業務素質太差,不詳細瞭解事情過程,不向報案者瞭解詳細情況反而把上門滋事者拉到一邊問究竟,主觀武斷,只憑下跪就斷是非,糊塗官斷糊塗案,真有點懷疑他寫證明中傷張某有因張某當他面打電話舉報他作風粗暴而報復張某之嫌。那個公安局政委不首先反省王警官執法不守法是非不分蠻橫霸道的問題,一昧為王警官辯護,很為這個縣的法制環境和普通老百姓能否生活在法治社會而擔心!
五、圓通快遞點負責人聶某為了免受公司處罰不是認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誤與錯誤,而是毫無尊嚴地坐地跪地撒潑哭鬧、謊話連篇地威逼客戶欺騙警察,應遭譴責與批評。即使退一萬步說聶某下跪是迫不得已,也本來是因圓通自身有錯,即聶某之所以下跪是因為圓通不分青紅皂白對員工的處罰制度,而不應該歸結為張某因圓通錯誤而進行的投訴;
六、圓通隨後進行的表態和處理是輕率的、不合適的,有藉此推卸自身責任之嫌;
七、中國快遞協會未經調查就發聲是不太合適的。即使是使用者惡意投訴,也不能把聶某遭處罰的責任推卸給張某。需要搞清楚圓通服務有沒有問題、張某投訴有沒有道理,如果聶某是在張某有道理的投訴後就被圓通處罰的,那她下跪的責任不在張某而在圓通本身;
八、快遞員聶某先是假冒中國郵政投遞郵件,後又謊稱被圓通公司罰款2000元並要被公司開除來要挾張某,其人品很值得懷疑。
九、應調查清楚警官王海港所出具的證明是如何洩露出來的。如果是王自己洩露的,那麼他出具這份證明的動機就值得懷疑;如果是聶某洩露的,那麼她的人品就值得懷疑,因為她本身就有錯,她是想以此撇清自己的責任;如果是圓通公司洩露的,那就有惡意打擊客戶推卸自己的責任之嫌。
-
6 # 豆芽Eric
芒果事件中間的反轉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現在自媒體,營銷號盛行,我們看到的其實沒有百分百是真的。斷章取義,別有用心裁剪影片,隱瞞實情。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其實變得非常容易被引導,最後造成網路暴力。我們所認為的事實其實可能就是別有用心的人的精心製作的“故事”所謂大公司用來拿捏人的手段。
我們該做的,只有明辨是非!
-
7 # 愛看愛思考
很簡單的道理。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太發達了,於是,一場輿論導向的盛宴?最後又演變成為了鬧劇。一開始,只是張某投訴快遞員(身份存疑)有網路爆料說她是快遞站主。投送給他的快遞包裝破損了。於是圓通快遞公司,要求快遞員自己去和貨主去達成和解,(這裡就是圓通快遞公司的客服管理的缺失)於是,快遞員和貨主主動要求達成了和解,答應了貨主張某的不要再次使用圓通快遞要求。(這是倍受網友抨擊的)但是,作為一名快遞員答應了人家要求,為什麼要有後來的事情呢?違反先前的承諾,又自作聰明的拿別家的快遞單據貼在了後來這次賠償的快遞包裝盒上了。這個就是作假了,但是由於這箱被張某的母親接受了。所以張某後來發現了快遞單據作假?於此有了後面的投訴!這個行為?是拿客戶當成什麼啦?傻瓜蛋嗎?這個才是本案的重點,也是快遞員下跪道歉的最直接的導火索。由於張某和快遞員無法表達清楚也無法有效的溝通,於是貨主張某選擇了報警處理。在派出所裡事情也並沒有得到了解決,於是作為辦案民警的王姓警官決定幫助快遞員出具證明,正是這張合理但是,並不是太合法的證明信引爆了網路。也引發了全網對於貨主張某大量輿論抨擊。這些裡面有不少發言就是網路暴力了,這個令貨主張某不勝其擾。於是再次透過輿論發聲要求投訴開出這份證明信的警察。隨著事件的不斷深入?一開始力挺到底,圓通快遞公司?還有所謂的行業協些(邪)會它們透過輿論發聲要搞封殺拉黑……等等行動?還有獎勵了快遞員一萬塊錢在經過了事件的反轉以後也不了了之。這個女快遞員承認在派出所對警察的話?是撒謊博取同情才那麼說的。也就是所謂的反轉了。隨著事件的越來越大?央視也介入並且報導了。目前為止看到的新聞報道應該是以央視的最為權威了。透過這件事?應該戒驕戒躁不要聽風就是雨!誰都有不對的地方,快遞員不應該違反承諾還作假,又在派出所裡撒謊博取同情。貨主張某?應該去直接和快遞公司溝通而不是和快遞員糾纏不清下去。至於說,辦案民警?屬於好心,但是處理過於急躁了被表象矇蔽了雙眼。出了一封合理但是並不太符合法律要求的證明信。算是個小小的瑕疵。也有可能是認識快遞員(因為一個不大的地方她又是快遞站經營者的話?就很有可能了)
-
8 # 騎士3980理科男
張芒果事件告訴我們,潑皮無賴既便披上了維權的外衣,他也只能欺騙少數傻逼,網羅到少數同他一樣的垃圾人為他鼓譟,而正直厚道有頭腦的人不會買他的帳。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就能夠把別人往絕路上逼的人,只會受到大多數人的鄙視!
回覆列表
蹭熱度也要摸摸自己的良心。一紙起訴書,你就麻煩了。雖然你開了證明,但事實並非如此。沒有調查清楚就開證明,代表官方?定了調,公眾認為這就是事實,從而激發了更大的矛盾。雖然正義一方,仍然違規,涉嫌亂作為。而快遞員有心機,撒謊,譁眾取寵,則涉嫌欺詐。然而輿論媒體導向公眾盲目,不明就裡跟風,甚至為了牟利炒作,這就是道德綁架,甚至說是栽贓嫁禍。作為消費者權益受得了侵害,投訴是法律授予的,為什麼不能用?噴子儘管來噴。我只是說的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