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廉宣教網

    當他們一開始罵的時候,就關閉你的聽音模式,睜著眼睛像魚一樣在那冥想,然後等他們罵完了再點頭認錯。或者是他們在那兒罵他們的,你在這兒想你自己的歌詞到最後也就聽見了一句:你知道了嗎?

  • 2 # 青木學ps

    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衝上去劈頭蓋臉衝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被她這麼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後,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

    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時候,她沒有批評,而是走過去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孩子。

    這時,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關於“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後,不怕他哭鬧,也不怕他事後balabala……和你講道理。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

    對於孩子,世界上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不吼不行”。對於父母,世界上卻有一種絕望是“吼完了孩子,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裡在想什麼”。

    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有些孩子是出於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線,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還有些孩子已經習以為常了,乾脆破罐子破摔,雖然滿心不服,卻懶得反駁。故意用這種“不配合”來氣父母,潛臺詞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

    的確,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或者變得乖巧聽話,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

    但是,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特別是對於那種“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更是難以估量。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長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裡的那隻小企鵝。

    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雖然想張口說話,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又擔心沒有人聽。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回避傷害。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膠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尹建莉曾說: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例如:

    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是和孩子交流很好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

    成人通常在發洩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

    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儘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此文送給所有生活忙碌、忍不住發脾氣的爸爸媽媽們,請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卻能化作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 3 # 激風Ge

    相信我父母比子女心裡更痛,他們打只是恨鐵不成鋼,但又苦於沒有好的方法去改變子女的現狀,最後只能打了,但是出發點是好的

  • 4 # 年輕人沒有錯

    沒怎麼想,就是要爆炸,控制不住自己。父母的心理也健康不到哪去。

    家庭教育真的是熱門。

    家庭學校教育衍生了多少未成年人的心理悲劇?叛逆已經是未成年人的標配了,不可怕嗎?

    未成年人犯法說心智不成熟,

    孩子讀書不好是腦子不夠嗎?是心智未開,沒有自我思考,不知道學習的大用處。

    年齡與心智的關係不是必然的。閱歷和個人資質才是心智成熟的關鍵!

    心智培養,情景模擬,增加虛擬閱歷。

    都說孩子越小越好培養習慣?不是洗腦嗎?孩子要的是心智培養,自我思考。

    心智思維培養是能扼殺輕生叛逆霸凌和社會不良風氣。

    有閱歷、腦子和認知的孩子,才是家長想要的。孩子懂事開竅有利於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有助於自主學習。家庭其樂融融是社會、家庭和諧幸福的基礎!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怎麼辦?

    家長都稀裡糊塗,還要摸石頭過河教育孩子。。

    父母用碎片化時間教育?心情還不是理想狀態?怎麼教?

    有多少家庭一生都在為生存奔波?家庭也跟不上學校教學思路。

    家庭教育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是個天大笑話,有多少老師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大才了?

    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婚姻狀況。他和普通家庭一樣在為生活奔波。

    家庭榜樣的力量家長擔不起,榜樣是持續狀態的,家庭是碎片化的。

    家庭教育只能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對孩子心理引導而已。

    教書育人,育人教書該調換一下了。

    中國普及教育已經完成彎道超車,特色社會主義也該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

    教育改革應該以重視心智思維培養為主,系統化的知識為輔助的教育方式教學!

    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人才,積極進取促進社會進步。讓人們尋找活著的意義。教育培養是為了讓未來人看到未來。跨越宇宙,尋找終極答案。讓本該我們能看到的,或看不到的。讓未來人看到。讓未來人看到終極答案,再去尋找他們的生活方向。

    心智教育改革能否認同?是否能呼籲,不要讓我一個人戰鬥,心態會變的。

  • 5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1、首先,能不用語言暴力就不要用,這方面對於孩子的傷害是不可否認的,一個成年人被別人語言暴力了,哪怕心理承受能力再強,也會留下一定的陰影,何況是小孩呢。

    2、然後說說治癒和修復

    這個要分一下,從事情起因發展來分

    是什麼原因導致語言暴力的

    是孩子犯錯了?那麼這個犯錯(這裡說的犯錯是孩子主觀上調皮導致的,而不是一些客觀原因,或者他認知不足導致的),如果是這樣,那麼等時間過去一點時間後,先和孩子道歉,因為你的行為也是不對的,道歉好之後,和孩子說明他錯在哪?不要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就不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話者,你不教,他怎麼成長?哪怕孩子還不懂,但是潛移默化的,也會慢慢想明白。

    如果是孩子無心犯錯,就是他本身都沒接觸過的東西,你沒和他說過,他怎麼知道,比如他習慣用奶瓶了,你突然給他一個杯子,說,慢慢喝哦,但是他就是控制不好,一下用力過猛,全撒了,你這時候如果責怪他,那就是不對的。這種情況下,首先也是道歉,然後將心比心的和孩子聊,說明你生氣的原因,並且把之前的錯誤給孩子解釋一遍。

    對待孩子,沒有什麼良方,主要就是時間和愛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性分析,RNG中單選手小虎的表現為什麼會有「季節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