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把書讀薄
-
2 # 使用者包月榮
對於書藉來說種類繁多,好書也不計其數,那麼怎樣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書藉呢?
首先要"對症下藥"。對於自己缺少哪方面的知識就閱讀那方面的書。
其次學術有專攻。你是學什麼專業的,儘量選擇與專業對口的書藉學習。因為人生精力是有限的。
最後多閱讀"工具書"類。"工具書"類對自己只有益而無害。
"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
-
3 # 東方108797816
在知識系統的底層架構方面,一定不能缺少經典文字的基礎,這既是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需要,也是自我精神和情感陶冶的源頭……
-
4 # 豬豬貓張讀書
從我個人的經驗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好的書籍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選擇。
1.平時的資訊收集。比如說,如果你在平時的碎片閱讀中瞭解到某個知識點,你很想了解透,你可以將碎片資訊記錄下來。比如我前段時間聽說了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我記住了他名字,這是一個重要資訊。透過這個重要資訊,我可以在各類閱讀軟體上搜索,找到他的所有作品。並且在搜尋結果頁面會有其他作家類似作品推薦,你也可以加入收藏。
如,我在網易雲閱讀裡搜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在搜尋結果頁面出現其他書籍推薦:《為何愛會傷人》《情緒會傷人》《工作壓力會傷人》等等。
2.將搜尋到的書籍書名放到豆瓣或者亞馬遜上檢視相關書評和評分以及出版時間。評分高的書籍可以購買紙質或者電子版來閱讀。
比如,《為何家會傷人》在豆瓣上顯示有2007年版,2014年升級版和2018年百萬暢銷紀念版,評分分別是8.2’/8.2’/7.6’。我選擇2017年的升級版。
3.同一個作家的著作,儘量選擇時間最近的來讀。因為同一個人的觀點,最新時期的思想會比以前的更加完善和成熟。
比如看過了武志紅2018年版的《為何你總是會受傷》和2014年版的《為何家會傷人》思想以及文筆要成熟些。
-
5 # 悅讀漫寫
選書是有技巧的。畢竟,世間圖書無數種,每個人的閱讀需求各異。即使別人推薦的經典書單,也未必真正適合自己。
所以,我們需要量身的定製真正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書籍名單。這需要你親自參與其中,絕對要避免盲目跟風。
經典書籍未必就是好的。相信你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心心念拿著一本傳說中的經典好書閱讀。卻發現讀起來晦澀難懂,毫無興趣。這樣的書籍,即使硬著頭皮讀完,恐怕也只是浪費時間,收穫寥寥。
所謂“好”書籍,其實是真正適合你的那些書籍。如果一本書,你能興趣盎然快速讀完,又能感到收穫滿滿。那它無疑是一本好書。
一、帶著目的尋找某些領域,真正對你有幫助的書籍。
也許,你希望閱讀某些領域的書籍,卻又不知道該領域,究竟有哪些書籍真正適合你。那麼,你就帶著疑問,仔細思考,哪些書籍對於你來說是真正有幫助的。
通常情況下,你感興趣的領域,往往會有一些亟待希望知道的內容。比如,你希望瞭解心理學有關的內容,你一定不會籠統地就想了解心理學,一定有自己期望瞭解的某個點。
關注育兒方面的知識,你可能希望透過心理學瞭解兒童行為發展,或認知方面的心理學內容。關注職場或人際關係的內容,你就會將關注點放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學內容。
那麼,你完全可以有目的性地查詢相關方面的書籍。通常,目的越明確,找到的書籍也就會越精準。這樣,你就越容易找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書籍。
二、喜歡的書中,作者提到的其它書籍
閱讀的數量稍微多一些,你就會發現,有些書中,也會提到一些同類書籍。如果,你覺得這本書特別好,不妨將書中作者提到的其它書籍,也記錄下來,找機會讀一讀,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作者能在書中提到的書籍,往往都是非常棒的好書。至少對他來說,確實如此。如果,你喜歡這個作者的作品,也許也會喜歡他喜歡的書籍,也說不準。
閱讀,這件事情,每個人的品味各不相同。網路,也逐漸將各種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
你可以透過這些途徑,輕而易舉收穫大量書單。透過推薦簡介,也就能對這些書有大致瞭解。
這樣,我們將會繼續排除一部分書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書籍。再從中間選出最想看的三本書,優先閱讀。
書單的數量只增不減,但是透過上述方法,我們永遠都會挑選出此時此刻,最合適自己的書籍,進行閱讀。
-
6 # 大樹老師書法工作室
謝謝邀請,怎樣選擇書來讀,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今社會知識爆炸,海量的書籍讓人無所適從,時間寶貴,經不起太多的浪費,我認為首先要明確你讀書的目的,修身養性選擇傳統文化經典如論語中庸大學等先秦諸子的書論比較好,小孩子勵志讀一些名人傳記讓孩子感受一下風雲人物的成長曆程,工作需要則讀一些針對性方法論的書籍
-
7 # 蒲公英的讀書小站
記得小時候,每次和媽媽去縣城新華書店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能看到那麼多的書,不只是書,那時候但凡看到有字的紙都會感到很親切,趕緊撿起來閱讀。
但現在社會進步了,我也長大參加工作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且網路時代書籍資訊也如洪流一般,就很少為沒有書讀而苦惱了,而是為如何選擇書籍而苦惱了,你的疑惑其實也是我的疑惑。
近幾年看了幾本有關閱讀方法的書,其中都談到了如何選擇書籍的問題,得到了一些啟示,現分享給大家。
一是要從興趣入手。不管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讀書興趣,還是本就喜歡讀書的人,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都是應該堅持的原則,它可以讓你保持對閱讀的興趣,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擁有熱情比擁有知識更重要,而且可以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好書。
二是要閱讀經典。除了從自己感興趣的書入手之外,閱讀經典名著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是大家公認的,而且往往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它們是真正的好書。而這種“好”不是聽聽大家評論就能體會的,必須要經過自己親身閱讀才能真正體會到。當然它們也許不一定都適合你,或者有時不適合你,讓你讀不下去,你可以挑選合適的時機,有時你也可以“逼”一下自己,有時開始會覺得讀不下去,但讀下去後卻會感覺很有收穫。
三是要注意“專”與“博”的結合。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現代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因此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或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很重要,這就是閱讀中的“專”,或者說是一種垂直領域的閱讀。同時要注意“雜讀”,即閱讀自己興趣和專業之外的書籍,以幫助我們開闊思維,也能讓我們發現更多閱讀的樂趣,發現更多好書,這就是閱讀中的“博”,或者說是一種水平領域的閱讀。
-
8 # Mica學英語
選書應以興趣為主,按圖索驥,慢慢深入。
有感興趣的書,最好看過簡單介紹和別人的推薦後,自己先拿來讀一讀,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來決定這本書是怎樣一本書,而不是讓網路上各種觀點先入為主,最後可能因為看了太多評價就不讀了。現在各種app和電子書、有聲書都讓這一嘗試環節變得便利,幾乎零成本。
在某個領域讀過幾本書後,基本上可以不需要再找別人的書單來看了,可以按圖索驥,按排出自己想看的書了。通常,一本書裡作者都會提到別的作者或者書籍,你可以搜尋提到的人物和書籍,從而選擇是否列為接下來要讀的書,這樣你會知道越來越多某領域的人和書。到這裡,可以說閱讀是件很個人的事。
總結一下,起心動念,吸引你的那個點是一切的開始,讓興趣帶領你探索新領域。相信你不是一個人,一定有很多和你一樣對那個領域感興趣,藉助網路找到那些人,看他們推薦的書和學習經歷。行動起來,感興趣就可以拿來試著讀一讀,再決定要不要看,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幫你做太多決定。最後,按圖索驥,你自會找到越來越多可看要看想看的書。
回覆列表
圍繞興趣,由淺入深
要圍繞自己的興趣來選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光是對孩子而言的,對大人也同樣適用,要圍繞自己的興趣選書。經典名著自然好,但我並不建議一上來就抱定啃下多少名著的想法。剛開始,你可能讀不進去名著,或是讀得很慢很吃力。怎麼辦呢?要由淺入深地讀書,先讀一些自己能讀進去的。
林語堂主張要找位跟自己臭味相投的作家。他說:“世上原有所謂性情相近這件事,所以一個人必須從古今中外的作家去找尋和自己的性情相近的人。一個人唯有藉著這個方法,才能從讀書中獲得益處。他必須不受拘束地去找尋自己的先生。一個人所最喜愛的作家是誰?這句問話,沒有人能回答,即在本人也未必能答出來。這好似一見鍾情,一個讀者不能由旁人指點著去愛好這個或那個作家。但他一旦遇到所愛好的作家時,他的天性必會立刻使他知道的。”
先廣讀,然後專一
先廣泛涉獵,不妨什麼書都讀一點,這樣能夠開闊眼界,也容易尋找到自己的興奮點。也不必什麼書都一字一句地讀,有的書翻翻即可。
胡適說:“讀書要‘博’。所謂‘博’,就是什麼書都要讀。因為要讀書,所以什麼書都要讀。讀書愈多,愈能讀書。有許多書,我們讀起來是不懂的。一定要讀了許多別種書,才能讀得懂這本書。所以要讀懂這本書,便要讀旁的許多書了。先讀的許多書,好像是種工具。不讀書便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
然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或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就主攻一項。術業有專攻,最好圍繞一點去讀書,這樣有利於培養自己的優勢,即便是不做學問,也宜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專長,以備日後所用。
朱光潛說:讀書必須有一箇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賅括的瞭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於這一類。
先讀今書,再讀古書
科學是在不斷進步的,需要先了解了當下之發展程度,然後,再讀古書。
呂思勉說:“讀舊書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這個問題,很難得滿意的解答。平心論之,自然是有利有害。但對於先後緩急,卻不可不審其次序。對於現在的科學,先已知其大概,然後在常識完備的條件下,瞭解古書,自然是有益的。若其常識不完具,退化了好幾世紀,而還自以為是,那就不免要生今反古,與以耳食無異了。所以我勸青年讀書,以先讀現在的科學書,而古書且置為緩圖為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