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玩命流星

    1861年,普魯士皇帝威廉一世把統一的大任正式交給了俾斯麥。俾斯麥決心要用奧地利的失敗來加快德意志統一的步伐。為此,他準備向向奧地利開戰。俾斯麥首先施展外交手腕,與義大利和德意志境內的一些小邦達成協議,消除了後顧之憂。

    準備就緒之後,俾斯麥命令毛奇指揮普魯士軍隊佔領了奧地利管轄的荷爾斯泰因。1866年6月,雙方正式開戰。普魯士總參謀長毛奇發動25萬兵力力和800門大炮,從南、西、北三個方向同時對奧地利開火。奧地利也不甘示弱,聯合了薩克森、巴伐利亞等邦國一起迎戰普魯士。在庫斯托查一戰中,奧地利軍英勇地擊潰了普魯士南線的軍隊。

    但是,在西線戰場,普魯士軍隊連連挫敗了奧地利的盟邦漢諾威、薩克森等。在北線戰場毛奇親自指揮三個軍團大敗奧地利軍,奧地利軍被普魯士軍團團包圍了。7月,雙方決定性的一戰打響了。在易北河上游的薩多瓦高地上,貝奈德克指揮的奧地利軍隊與毛奇指揮的普魯土軍隊展開了殊死的較量。這一次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毛奇採用了兩面夾擊的策略,一舉擊潰了奧地利的主力軍隊。

    貝奈德克在損失5萬精兵強將之後,帶領剩下的人馬逃跑了。這一次決戰的失敗,使得奧地利無力繼續打下去。在經過幾個回合的協商之後,普魯土和奧地利在8月簽訂《布拉格和約》,普奧戰爭結束。失敗的奧地利不僅喪失了大片的領土,而且永久地被驅逐出了德意志。普魯士則在統一的大路上越走越快了

    普奧戰爭:當丹麥戰爭的餘煙散盡的時候,普魯士與奧地利瘋狂地瓜分了戰利品。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最為驚喜的不是佔領了石勒蘇益格,而是透過戰爭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鐵血政策,戰爭讓他看到了德意志統一的曙光。

    既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就沒有理由不繼續走下去。在德意志的各個邦國之中,只有奧地利可以與普魯士相抗衡,縱使有時候雙方為了共同利益可以實現短暫的聯合,但是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野心使得他們必然走上反目成仇的道路,因此,從長遠來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 2 # 世界史圖鑑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有稱七週戰爭。是近代戰爭史上中歐地區的一場戰爭。是普魯士為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對奧地利發動的這一場戰爭。它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侵略戰爭,也不是征服戰爭,而是一次外交性的戰爭,目的就是要謀求德國的統一而不是要戰勝奧地利那麼簡單。這場戰爭更是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關鍵一步。在1864年雙方對丹麥的合約簽字開始,俾斯麥就領導普魯士積極投入戰爭準備工作。這場戰爭的爆發對於雙方來講,並不意外而且雙方早就有意一決高下。19世紀初德意志分崩離析,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統一問題被提到了桌子上來。

    對於統一領導權的問題,普魯士和奧地利相爭已久,當時的普魯士是德意志各邦國中實力最強的,但是比起疆土廣大的奧地利來說,稍遜一籌。而且奧地利在中歐一直處於領導地位。但同時奧地利的國家組成是多民族的,普魯士是較為單一的日爾曼的德意志人。在1862年俾斯麥向普魯士的國王威廉一世,提出了運用鐵血政策來完成統一,受到普魯士國王的歡迎。這一場戰爭也是俾斯麥長時間策劃的結果。在發動對奧地利的戰爭前,俾斯麥做好了許多外交上的努力與義大利結成了反奧聯盟。隨後又穩住了當時的歐洲霸主法國也就是拿破崙三世兒。趁著奧地利私自決定德意志歸屬的事件中釋出宣告,宣佈聯邦議會無權益以這種方式對待其成員並要求解散聯邦。同時向上升國王和漢諾威國王等三個得意之邦國做出最後通碟要求他們接受普魯士的提議,從而讓各邦放棄奧地利統一計劃。

    當然,這遭到了邦國的拒絕。因為在德意志的境內中南部的各邦國都到向並追隨奧地利,北方也有其大量支持者,但是奧地利的指揮效率太低,各方之間的協調有很大的問題。所以在奪取統一權利的戰爭中,普魯士就針對奧地利的弱點利用鐵路系統快速搶佔戰略支點,以及德意志聯邦的議會所在地法蘭克福。給奧地利一個措手不及,也就在此時普奧戰爭正式爆發。普魯士利用同意大利的聯盟軍隊吸引奧地利到南部戰場,然後總參謀長毛奇將軍根據自己的計劃利用先進的鐵路運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25萬的兵力和800門火炮集結到了薩克森和奧地利的邊境地區。但超出俾斯麥預想的是義大利的軍隊不堪一擊,還沒有開戰多久就對奧軍妥協,這讓普魯士原先的作戰計劃出現了漏洞。

    就是說現在的普魯士優勢已經沒有太明顯,戰局變得難以確定。但是既然統一戰爭已經打響,就沒有退路,沉著自信的毛奇將軍以及忐忑不安的俾斯麥重新規劃作戰。計劃在一個大火大坪荒原中與奧地利進行決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有史以來參戰人數最多,犧牲最慘的一仗。雙方共投入的兵力有45萬之多。由於出色的指揮和炮兵的有力支援,奧地利軍隊並沒有落在普魯士軍隊的下風,而且展開反擊。同時普魯士的毛奇將軍也信心十足地進行著自己的原定計劃。用第一軍團正面迎擊吸引和牽制奧軍主力,在易北河和第二軍團相互協助下,各自完成包抄,雙方的戰爭策略指揮都非常出色,戰場一直陷於焦灼。但是決戰這一天的午後,東邊戰線出現了一隻軍隊直接攻入奧地利的後方。

    普魯士國王的太子所率領的軍隊到達戰場,扭轉整個戰局。而毫無防備的奧地利軍隊則陷入崩潰之中,三個小時之後普魯士大獲全勝。奧軍傷亡被俘的人員達到了4.5萬人。但是奧地利作為中歐強國並不白給。奧軍的主力近20萬人從戰場上安然撤退。但即便如此奧地利依然喪失了統一德意志的機會,奧地利軍隊無力再戰。很多普魯士計程車兵都興奮不已,甚至紛紛主張佔領維也納迫使奧地利簽訂城下之盟,但俾斯麥毫不客氣的制止了這種行為。因為相比於已經戰敗的奧地利,普魯士還要面臨當時歐洲的霸主拿布倫,因為這時的法國已經出兵佔領萊茵河。在俾斯麥的眼中普魯士的對手是法國,而並不是奧地利。

    只要奧地利能夠保持中立,俾斯麥可以答應不進軍維也納,主張與奧地利講和簽訂及其寬容體面的條約,當國王威廉一世主張軍人們的立場時俾斯麥隨即提交辭呈,最終在王儲的支援下,威廉決定按俾斯麥的方案進行。8月23日兩國簽訂布拉格合約,普魯士獲得了相關地區,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同時又與德意志南部各邦簽訂軍事同盟,然後再北德意志建立聯邦。而此時的拿破崙三世真正意識到了這個強勁的對手。而對於一些原先依附奧地利的德意志邦國,阿法利亞,巴登還有達姆斯塔,俾斯麥並沒有因為它們在普奧戰爭中站在奧地利一邊而懲罰他們,也沒有強迫他們加入北德聯邦。

    只是把普奧戰爭以後,法國想要對萊茵河聯邦吞併的野心告知巴伐利亞以及其他德意志邦國政府,造成他們的畏懼心理在利用這種心態獲得他們的支援,促使各邦與普魯斯簽訂協議,進一步做好了統一整個德國,並與法國決戰的準備。在普奧戰爭中普魯士廣泛的使用裝彈方便,傳送速度快的新式武器充分發揮了火車和電報在戰爭中的作用。成功的體現了閃電戰的軍事思想,同時這場戰爭是普魯士總參謀經過周密計劃設計出來的,在戰場上基本沒有失誤。而且參謀也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首相俾斯麥和總參謀長毛奇將軍城是統一德國的兩大支柱。

  • 3 # 黎塞留的野望

    首先,普魯士為了統一德意志可以說準備已久了,與奧地利開戰也是他們統一計劃中的一環。

    到普奧戰爭爆發前夕,普魯士無論是經濟實力、工業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還是外交能力都比奧地利帝國強。很大程度而言,普奧戰爭普魯士只要正常發揮,贏得戰爭是沒問題的。

    先說經濟和工業吧,戰爭是個燒錢的機器。隨著1830年代普魯士主導下的關稅同盟建立和普魯士境內鐵路網的發展,使普魯士經濟和工業大步發展。

    而軍事上,普魯士吸取了1848年和1850年的教訓,於1858年後大力改良軍事,這其中包括了兵役動員上的改良,使普魯士的常備軍和後備役的無論是數量、裝備、兵員素質均得到大幅提升。而普魯士方面,老毛奇則充分看中鐵路的重要性,在其後的對外戰爭中,普魯士經很好的利用鐵路讓普軍高效的投入戰場且後勤保障也得到大幅提升。

    當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時,普魯士軍隊與1858年以前可以說已煥然一新。

    自從拿破崙戰爭後普君就多次改良總參謀部,普軍的參謀人員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而戰前普魯士就已做好了動員,並很好地利用鐵路使普軍高效的投入戰場並完成集結。普魯士實現了軍團與軍團之間的快速會合。

    普君強大的戰略戰術水平、軍事制度、鐵路運輸等方面的強勁,使普軍僅僅六星期就擊敗了奧軍。

    而決定普奧雙方命運走向的薩多瓦戰役,普軍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集結了25萬軍隊、800門火炮達到指定位置。

    戰役中,普軍早已裝備的M1841針發槍,也使普軍在戰役中大放異彩。六個半營的普軍使用這種M1841針發槍擊退了二十一個裝備米涅步槍的奧軍步兵營進攻。

    還有重要的一點,普魯士在站前也在做足了外交工作,使周邊大國得以保持中立。可以說普奧戰爭普魯士的勝利沒有懸念。

  • 4 # 天龍論史

    在德國的統一戰爭中,普魯士很輕鬆的就打敗了奧地利。德國在俾斯麥和毛奇的統帥下可謂是一隻新鮮的軍隊,而奧地利是一隻過於腐朽的軍隊。再就是德國的準備非常充分,而奧地利也沒想到德國會對昔日的兄弟兼盟友下手,準備不充分,倉促應戰,自然就失敗了。

    首先,普魯士在工業革命中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在工業革命之前,普魯士的實力並不怎麼強。但是在工業革命中,普魯士抓住了這一機會,他的實力得到激發和釋放。由於德國北部靠海再加上萊茵河的因素,使德國的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在經濟實力上壓過了奧地利。奧地利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所以各種守舊勢力導致奧地利在工業革命期間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逐漸落後於普魯士。

    其次,普魯士在統一中有俾斯麥和毛奇這樣的強權人物。

    普魯士王國,它有相當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在當年腓特列大帝時代就是全民皆兵。而在十九世紀後期,俾斯麥和毛奇這些天才人物的湧現更是增強了普魯士的實力。實力得到加強之後,德國自然開始對奧地利,而奧地利還沒有遇見到這一切,所以準備各方面都不充分。最後一個腐朽的奧地利與一個準備充分的,並且是新興的工業國家普魯士之間進行戰爭,失敗自然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在德意志統一戰爭中,普魯士是在俾斯麥和毛奇這些天才人物的統帥下,準備充分,所以能夠輕易的打敗奧地利,統一德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不耽誤時間和學習、沒有那麼精心算計卡路里的情況下來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