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胖電影說

    平凡的世界

    我很喜歡平凡的世界這本書

    平凡的世界裡面每個人都不平凡

    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著

    或許會遇到挫折 或許不那麼完美

    或許最後的結局令人心疼

    但是少平少安他們的世界真的很吸引人

  • 2 # 蛋殼燒書

    我最喜歡《平凡的世界》,路遙用他的文筆深深地打動了我。

    每個人都處在平凡的世界之中,只有用心踏實去做,才可以收穫頗多。

    孫少平,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對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絲不苟,紮根於土地之上,一個普通人活得比高貴的人更加出色。

    孫少安,用自己的行動去告訴世界,迴歸於平凡之中。

    這些人物的魅力,讓我真實的感受到他們身上的一種踏實,還有樸素的力量,正因為我也平凡,所以會想學習他們的精神,是一部鼓舞人的書。

  • 3 # 崑崙俠哥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唐詩三百首》,因為裡面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唐詩故事!詩人們用他們獨具慧眼的才思,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美感人的詩篇。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奇麗壯美的廬山瀑布就自然地出現在讀者眼前,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震撼感覺!由此可見唐詩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明珠!

  • 4 # 林培源THU

    沒有最喜歡的作家,但是談一談引領我走上寫作道路的作家吧。

    我開始寫小說是在2005年讀高中期間。那時喜歡讀卡夫卡,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一本薄薄的《變形記》,晚上下了夜自習,躲在被窩裡拿著手電筒讀。驚歎於卡夫卡對世界的觀察如此獨特,他的目光和常人有別,他讓人變成甲蟲,世界就開始翻轉,所有的一切都被賦予了陌生化的效果。這是卡夫卡和其他同時代的現代主義作家最大的不同。

    我那時寫作處在模仿階段,自我表達慾望超過了對小說的自覺意識,後來寫了幾個帶些寓言性質的小說,充滿了變形和奇思妙想,但都不成熟,也無存稿。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慶幸初中起就讀了馬爾克斯,高中又陸陸續續讀了卡夫卡、蘇童和餘華,接受的是拉美文學和先鋒文學的滋養。

    和那時候相比,現在文學越來越內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寫起小說來,對自我的要求更高,不管是對語言、敘事視角的選擇還是對故事是否經得起打量等問題,都有了較為成熟的思考。

    文學在我看來,是解決“自我”和“世界”緊張關係的一箇中介。寫小說讓我時常處在一個搖擺的臨界點。寫出滿意的小說會生出“脫殼”的快感,但它很快就被虛無取代。所以寫作是一個不斷清空、填補、再清空的往復迴圈的過程

  • 5 # 蝸行於文藝

    《穆斯林的葬禮》一 因書喜歡玉

    最初看這本書是被裡面描寫玉的情節所吸引,還花了120元錢買了一本關於玉器收藏的書,去了解中國玉器發展的脈絡。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起

    這本書最讓人感慨的就是楚雁潮和新月愛情

    楚雁潮對新月,從體貼的“同學”變成知性的班主任到知己再到愛人,路雖短但充實。這段師生戀曲折而又美妙,他們有著共同的夢想,用他們的愛情給新月的生命“續絃”。楚雁潮對新月,從體貼的“同學”變成知性的班主任到知己再到愛人,路雖短但充實。

    我在看到葬禮的那段,流下了眼淚,那個正在花季的少女受了病痛的折磨,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令人神往的愛情時,卻因為固執腐化的母親一句“隔著教門”架起了一堵無形的牆,那個懵懂的少女雖在世不久,卻得到了珍貴的愛情,在她的葬禮上,那麼多人為這朵開得正豔的花兒送行,相比於新月的親生母親那死去的愛情,她幸運多了。

  • 6 # 崑崙之柏

    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就是《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它內容豐富多彩,情節曲折深動,它不僅是一本智慧的結晶的小說,從頭到尾都能在一些人物身上找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從頭開始便是不斷的撕殺,不斷兼併,不斷的爭奪,但是 ,這些傳統美德他們沒有丟,這個方面有很多特殊人物,有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人物,他們對當時和今後的歷史都有很大的影響:

    1,諸葛亮是集“仁、義、禮、智、信,”的集大成者,也是歷史上最全能的一個丞相。他在《將材》一書中提出“將材有九”,這九項標準中,除“㱑、騎、猛”是軍事素養方面的要求外,“仁、義、禮、智、信,”五項以及最後提出的“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等九項都是為大將德的休養。作為一個大將沒有這些道德方面的休養,對國家必然是一個禍害。除諸葛亮的外,蜀國的諸將領中,關羽、張飛、趙雲、姜維、黃忠等基本上有以上的美德;

    2,劉備是最提倡“仁”的一個人,他是漢室後裔,以正統自居,作者描寫他的仁義愛民,但作為一個將軍或者國家領導人他是不襯職的,他的“仁”為婦人之“仁,”如果沒有諸葛亮,他早就完了,因為他的所謂“仁,”不聽諸葛亮的話,在荊州的問題上,不佔與佔損失巨大,損失了關羽、張飛,最後火燒連營七百里,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在長坡表面愛民,結果拖著十幾萬百姓緩慢撤離,不僅險些全軍覆沒而且使老百姓受到巨大的傷害,劉備沒有處理好“仁、義、禮、智、信,”的辨證關係,既要統兵建國,只能有大“仁”,不能有小“仁”。正因為諸葛亮正確的處理好了這些關係,才建立了蜀國,形成三國鼎立。

    3,曹操在這些“仁、義、禮、智、信,”方面也做得不好,他最注重的是智慧、勇猛、權力,最不重視將領的道德休養。他的兒子曹丕、孫子曹睿都繼承了他的這些方面傳統,因此,在三國即將統一的時候,功虧一簣,被陰謀家司馬懿算計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三國征戰幾十年的成果奪去了。

    4, 而司馬懿則是“仁、義、禮、智、信,”方面的反面教材。他們父子受曹操爺孫三代的巨大恩慧,最後用陰謀詭計奪取政權大殺曹操的後人來報答他的恩人曹操及後人。

    5,孫權就比劉備和曹操做得好多了。他充分發現和發揮了他重用的將領們的決竅,充分發揮了“仁、義、禮、智、信,”統率將領的作用,無論是文官和武將都對他是忠心耿耿的。周瑜文武全才,用他的智慧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83萬人馬的部隊,而他對孫權忠心不逾;文官魯肅、蔣幹,陸遜無不忠真不二,陸遜文掛武帥戰劉備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他的一些將領之才遠遠超過曹操、劉備的大將之才,都是打大戰役的行家,但他們對孫權始終如一,忠貞不渝。

    所以,我最喜歡的小說就是《三國演義》,因為他的內容十分豐富,情節深動感人,特別是以諸葛亮為首的高風亮節,忠心愛國一千多年來仍然在感動和影響著人們,他身體力行地履行了“仁、義、禮、智、信,”這中華民族的美德,讓人們至今仍然永誌不忘。

  • 7 # 安東佚夫

    從上學開始,我就喜歡文學作品,更偏愛古典,和描寫異域生活的小說。雖然生活不能給我大塊的時間專門閱讀,但我會擠出所有的業餘時空讀和寫,去了解遙遠的古人、外地的人文風趣,從中探秘那些無法經歷的人類生態,思想情趣——歷代的英雄生活,少數民族風情,國外的人文景觀,都可能讓我在驚奇、迷離中獲取不一樣的知識與感悟。我愛名著,尤其是中國的四大名著,特別是《紅樓夢》。

    《紅樓夢》讓我著迷,不是我從中感悟了多少真諦,恰恰相反,正是《石頭記》的朦朧,激發了我想弄個明白的好奇心。更因為《紅樓夢》內涵豐厚,知識廣博,藝術超高,有無窮的可供探索的空間。

    一,末代封建王朝,由盛轉衰的整個歷史時空,跨度之廣闊,文學作品能把握得好的很難。《紅樓夢》的筆墨,卻如魚入海,酣暢遊弋。

    二,《紅樓夢》的社會知識全面:

    從街坊市井到官宦宮廷,

    從農工商賈到科考廷試,

    從鄉里遊醫到御用藥品,

    從寒窗學況到世襲制度,

    從當時百態到歷史執行,

    從世俗風情到佛道理念,

    從風花雪月到孝道人倫,

    從稼穡四季到風流三友,

    從田園五穀到六慾七情,

    從小家碧玉到大家閨秀,

    從育兒常情到仕途艱辛,

    從酒場文化到文筆歌詠,

    從狂徒胡唚到閨閣嬌吟,

    …………

    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人間事物,情理,知識,作者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讀一本便如瀏覽一部知識的百科全書。

    三,我讀《紅樓夢》,特別喜歡大師級的文學藝術,尤其是詩詞歌賦的成就,是一般的小說不容易達到的。

    1,補天石的故事的鋪陳——寶玉的一生——寶黛之戀,是小說的主線,緊緊地拴住讀者的心,聯絡、見證著整個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每個細節。

    2,語言平實細膩,形象豐滿,沒有浮華俗套;情節跌宕起伏,蘊鬱著社會的波瀾壯闊的風雲變幻,緊扣主線,層層揭示,根、續,神龍首尾無痕接軌,以至高板水到渠成接續完整。

    3,小說的成敗,取決於人物形象刻畫的成功與否。《紅樓夢》主要人物數十個,重要人物上百個,出場的不下數百人,但是沒有一個形象雷同的。就像故意刻畫的兩個寶玉,內在形象也還有差異。不同人物,差異更大。統稱型面孔,套路形象幾乎沒有。每個人物,都有他所在的那個階層的人性、思想和行為;都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所以能給讀者各不相同的印象。

    4,《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不像一般的小說,都是作者的腔調,作者的語言、思想、風格、形式……的翻版。這裡的所有的詞賦楹聯,都隨著人物,性格,時空,地位,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尤其是人物的吟誦,或書作,更是個性化特別明顯。通俗的便用歌風,甚至兒歌、順口溜,《好了歌》,像是箋語,禪意深邃,卻用白話,俗話,朗朗上口,老少皆宜,通俗明白,宜誦、易懂、易記。作為開篇引歌,深入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讀過《紅樓夢》的,可能還記得薛蟠吟唱的酒令,雖然合了規矩,卻令人不堪入耳,粗俗至極。一聽就知道他是個粗陋、不上檯盤的人物,紈絝子弟,玩世不恭。而她姐姐薛寶釵,詩詞雖然不及黛玉,史湘雲她們,也還跟邦。一娘所生,人品個性,透過詩詞就能表現出這麼大的差別。

    書中到處出現的名勝,特別是大觀園裡各個景點的匾額楹聯,都能顯示作者的水平、見地、思想、境界的不同。

    令人醒目的是《紅樓夢》每個章回,題聯和結語都是因事因情,提綱挈領的高雅妙聯。

    大師——一書集知識、學問、藝術、人生、人性的思考之大成。沒有登高致遠的境界,沒有俯瞰人間的目光,想為,敢為,而絕不可為!

    一輩子,能讀懂一本書,恰是一件值得慶幸的大事、快事。

    我若能用餘生悟透《紅樓夢》,將是這一生的最大成就,無復他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臘野豬肉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