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大諾

    基本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你還問有沒有真人真實。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蒐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一是愛情故事。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

  • 2 # 永遠的朋友124022213

    有的。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我親眼看到過,。我是農村人,有一天我堂哥家給去世的老人辦佛事的時候,屈死的侄子的魂魄就附在我堂嫂的身上了,不過這是借人身附在她的身上訴說自己的冤屈,當時有一屋子幾十人,其中大多數是念經的師父,師父就問他有什麼冤屈,‘他說為什麼這次辦佛事不給他籤牌位,還說自己很苦他沒錢花’,這時候所有的人才想起來真的忘記了沒有填寫他的牌位,。主持師父趕緊用黃紙給他寫了個牌位上了一柱香,我哥又對他說待會完事了燒紙錢的時候多給你多燒點紙錢,。我媽又問他,你為什麼要上吊,他哭著說,他是讓逼的太委屈了,說完以後他又說:讓我哥以後多照顧他唯一一個哥哥,。’(說明一點我侄子是上吊屈死的)這時候,主持師父不讓問了,所有人給他念(往生咒)送他離開,唸了幾遍他走了。這時候我堂嫂神志清醒了滿身的大汗,大家問她你剛才咋了,堂嫂她說不知道。

  • 3 # 居安思危259197241

    .兒時已經聽過很多長輩講聊齋的故事 ,那時候真的聽到如痴如醉,當聽到故事大團圓結局, 總是聽到開心到飛了起來,但當聽到一些悲哀 結局的情節,就會傷心到暗自落淚,甚至內心隔了幾天都不能安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漸漸明白聊齋故事根本它的意義,是以故事形式去影射某些為非作歹的人或鼓勵及鞭策某些人,勸他們行善積德 。最值得佩服是它的作者,因為古時根本沒有什麼制度,法律 ,因此只有以鬼神之說是最有效震懾力,凡心懷不軌,忘恩負義的人,就是一定沒有好下場,會被天收的。作者更以很多扇情的愛情故事,如只要堅貞不屈, 不屈不撓,雖然劇情是悲壯了一些,但都有完美的結局。

    用聊齋的故事來影射現今的社會,舉個例: 就有很多不良的製造商,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 就會千方百計誇大其 產品的功效,吹噓到神乎其技,比聊齋更聊齋,簡直是天方夜談,假若聊齋的作者還在世的話,相信他有更好的題材去寫一本現代聊齋,

    到時候:看官;真是有福了。

  • 4 # 問道華夏

    不是真人真事

    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錄荒誕怪異故事的一部書。該書積40餘年之心血,四方蒐羅鬼仙妖怪故事490餘篇,所寫故事多來自前人異志、民間傳說,經過作者神思妙理,成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雖然所寫人物事件並非都是真人真事,但透過描寫狐仙鬼怪,影射的卻是社會的真實現狀,比如狐仙的純真愛情,鞭撻的是人間愛情的虛偽,比如考生落第後受到的社會冷遇,人情世故的冷漠無情,遠不如孤魂野鬼對他的撫慰療治,揭露了人世間的黑暗等級制度對人性的摧殘。

    素材來源

    蒲松齡對創作《聊齋》的素材來源、過程和用意,在他的《自志》裡有明確交代:屈原問天賦詩,李賀吟鬼成癖。自己雖然沒有晉代幹寶那樣的才華,但也喜歡蒐集仙怪鬼魅之類的故事,雖然沒有蘇軾那樣的博達,但也喜歡談鬼話妖。於是,廣搜博取天下鬼怪故事,每有所聞所得,必手錄之,增刪之。時間長了,眾人皆投其所好,將鬼仙故事當面告知之,還有許多遠方的同人把故事情節用書信寄給他。就這樣借鬼明志,託鬼言情,完成了“孤憤”之作。他哀嘆:冷冷人間知我者寡,幽幽冥界同情者眾,三界之中尚有一點溫情的,大概也只有那些孤魂野鬼了。

    這段實錄,加上書中所寫,不難看出,蒲松齡筆下的人物故事來源有三:一是野史趣聞;二是“道聽途說”,三是自編自創。取自前人作品加工改寫的大約佔全書總篇數的的四分之一,自編自創的較少,大多為“道聽途說”。但所有故事,皆沒有人去考證其真實性,而所有故事都只是素材,原滋原味的情節被作者按照自己的設計,另起爐灶,重新加工而成全新面目,為他的全新構思服務,以統一表達一種寓意,而這種寓意,因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超絕,情節之天成,縱使挑刺,也終無跡相可稽。

    蒲松齡能寫出這部奇書,與他的成長過程和人生經歷有關。

    蒲松齡19歲應童子試,接連摘取縣、府、道三個桂冠,少年得志,鄉鄰無不羨慕有加。可是,命運多舛,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屢試不第,直至耄耋之年的71歲高齡時,才因年齡“優勢”論資排輩成了歲貢生,

    從少年時的志得意滿,到中老年的仕途失意,強大的落差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世事人情的由熱轉冷,使他從懷疑人生到嫉恨社會的黑暗,於是總想找到一種發洩和釋懷的管道,有感於屈原“路漫漫上下求索”而上天入地、問鬼問神抒發情懷的浪漫手法,有感於李賀貧病交加,孑孓孤立靈魂缺乏溫情的瑰麗想象,於是,寄情於鬼仙,託志於鬼蜮,盡情鋪張,寫盡落魄文人孤憤無奈而心懷高遠的悲情華章。

    《聊齋》的現實批判意義

    《聊齋志異》偉大之處,除了高超的文學性外,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現實性、人民性和諷喻性,所以郭沫若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齡創作的立足點在於揭露政治腐朽、吏治黑暗和表達落寞士子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在《聊齋》中,從城隍、冥王到縣官衙役,幾乎無官不貪,無官不惡,無官不媚,無官不兇,而底層受壓迫的文人學士,無一不善,無一不義,無一不窮,無一不直——這就是蒲松齡所處年代的社會現實!

    蒲松齡從少年到中年,直至垂垂老矣,終其一生都掙扎在科考的獨木橋上,徒有五車之學,空懷報國之志,孤憤落寞而無計可施,蟄居僻壤而明主不察,對科舉弊端之切膚之痛,對懷才不遇之者的同病相憐,全注入筆端,化成血墨淚水,給世人展現了一幅雲譎波詭的“科舉時代現狀圖”,其中不光有考場的黑暗規則、考官的昏聵無知,科舉制度對天下士子靈魂的屠戮,更有對讀書人美好愛情和純潔新領導額謳歌和讚美。

    蒲松齡筆下的鬼,無不具有通人情、達世理的人性之美,可親可愛,可欽可敬,比之於人間眾生的虛偽、狡詐與忤逆,幽幽冥界才是真正的人間天堂,而封建禮教主導下的陽間人世,恰恰是魔界鬼蜮!

    蒲松齡的筆下世界,如夢還真,如實還虛,虛實結合,以虛寫實,寓意深刻廣大,諷喻奇巧高超,與其說是一部鬼仙小說,不如說是一部現實批判檄文,古代是,當代是,將來還是!

      

  • 5 # 對話傳統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描寫了仙界、鬼界和妖界,在妖界中飛禽走獸、香花瑤草,大自然有什麼生靈,聊齋就有什麼樣的相應人物,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

    一、首先聊齋裡的故事當然不是真人真事,不過許多故事本身或其背景確實揭露了當時社會黑暗,政治腐敗,貪官汙吏和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等。所以郭沫若評價《聊齋》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二、蒲松齡擺攤聊天聽故事之說不可信。那麼聊齋裡描寫的故事從何而來呢?關於這點二個流傳很廣的說法:一是說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在他的家鄉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奇聞異事,晚上回家加工,就寫成了《聊齋志異》。另一個是“聊齋”是聊天之齋,在和人聊天的過程中蒲松齡獲得了第一手材料,然後加工寫出來。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為什麼呢?因為蒲松齡實在太窮了。和兩個哥哥分家後,開始了長達45年和私塾教師生涯。窮到家裡有時候連鍋都揭不開,怎麼有閒空優哉遊哉擺上茶,擺上煙,聽人講故事,寫小說?

    做私塾老師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資?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在當時農村一個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至少要二十兩。《紅樓夢》39回劉姥姥算大觀園的螃蟹宴說,“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由此可見,蒲松齡辛辛苦苦教一年書,掙的錢不夠大觀園半頓螃蟹宴。

    30歲以後因為父親去世了,他的兩個嫂子都是典型的夜叉,很角色,蒲松齡還要贍養他的老母,他窮到什麼程度呢?他寫有一首詩,叫《日中飯》,寫到快收麥子的時候,家裡沒有糧食,只好煮了一鍋稀飯,他那時候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一看煮好了稀飯,搶先把勺子搶到手裡面,到鍋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裡邊放,二兒子不幹了,上去跟哥哥搶。蒲松齡的女兒就很可憐地、遠遠地站在那兒看著自己的父親。蒲松齡非常心疼,感嘆怎麼樣養活這些可憐的孩子啊!大家想想,這樣的家庭環境還能出去擺攤喝茶聽故事嗎?一般不太可能。

    三、蒲松齡獲取寫作素材的三種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蒲松齡寫《聊齋》的素材從哪兒來呢?據專家研究,大概有這麼三種途徑:

    一是到古人的書裡邊找素材。

    《聊齋志異》裡大概有一百篇小說,都是改寫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時候記得非常簡單,比如說,在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當中,記了三個小故事,叫《紙月》、《取月》、《留月》。紙月就是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另一個人取月,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裡,沒有月亮時候照照,第三個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籃子裡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都很簡單,一百來個字,幾十個字。蒲松齡拿來寫了《嶗山道士》。

    二是道聽途說,四處收集。

    我們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有聽長輩人說鬼故事的經歷。蒲松齡在求生存同時,把寫小說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他總是有意識地向朋友收集小說素材。他《聊齋自志》說:“雅愛搜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意思是自己非常喜歡蒐集神話鬼怪故事,也喜允聽人講鬼故事,每聽到一個故事都會馬上用筆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成了小說集《聊齋志異》。

    三是蒲松齡自己的想象。

    臺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推測過:蒲松齡白天教完了學生,晚上自己坐在那個荒涼的書齋裡,外面是月色朦朧,樹葉在那兒嘩啦嘩啦響,遠處傳來狐狸的叫聲,那個時候狐狸很多。這時候蒲松齡就很容易產生幻想了。他就想象有一個書生,就和他一樣,是一個很窮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華,情感很豐富的書生,坐在一個荒齋裡面,這個時候有個美女推門而入。主動投懷送抱,紅袖添香夜讀書,多麼浪漫的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年輕人為人處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