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媽聊育兒
-
2 # 使用者51116549487
新鮮奶粉不會起塊,估計你開罐後受潮了,或者你挖奶粉的時候手上有水,奶粉開罐後得及時吃完!德國奶粉新鮮清單不上火
-
3 # 譜恩羊奶粉
奶粉結塊一般分為正常結塊和不正常結塊。
正常的奶粉結塊原因:
嬰幼兒配方奶粉外觀看著雖是粉末狀的,但其實也含有一定的水分。受到生產工藝等因素影響,生產出100%不含水份的奶粉基本不可能,而且合理的水分含量也有助於保持奶粉品質。在奶粉運輸過程中,粉末狀的奶粉經過搖晃、小磕碰,在震動下水分子會輕度聚集並且壓縮,就很容易形成輕微結塊的情況,如果開罐後輕微搖晃就可以自然散開,就不用擔心奶粉品質,可以放心食用。
不正常的奶粉結塊原因:
多是因奶粉受潮引起的結塊現象。受潮後,奶粉中營養素流失變性,不能再給寶寶食用了。取拿和儲存不當是奶粉受潮的重要原因。
有的寶媽在給寶寶衝調奶粉的時候,用奶粉勺在奶罐裡舀出奶粉後,往奶瓶裡倒奶粉的時把奶粉勺伸進奶瓶,很容易觸及到水分,然後又直接把奶粉勺放進奶罐,這樣就形成的水分傳遞,久而久之,奶粉不可避免受潮。
另外,如果衝調時經常將奶粉罐放在水池旁,也容易使奶粉受潮。
奶粉開封后放在冰箱儲存,奶粉容易受潮變質。
-
4 # 家有花花初長成
如果寶媽們拿到未開封的奶粉發現結塊,很可能是因為奶粉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由於外力的作用而產生靜電,造成結塊,但這對奶粉的品質並沒有影響。寶媽們拿勺子推團塊,可以推開的話,就能夠繼續食用。
開封后的奶粉放置一段時間後產生結塊,大多都是由於存放不當而導致奶粉受潮引起的。奶粉開封后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因為奶粉中的乳糖易吸水,乳糖吸水後會使奶粉中蛋白質粒子彼此粘結而使奶粉形成塊狀,這種便是受潮的情況,團塊堅硬且不易散開,此時奶粉的溶解性會變差,其他營養素也會流失變質,不能繼續食用。
如果奶粉儲存得當,可以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奶粉受潮結塊,那麼儲存奶粉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1、奶粉喜歡陰涼、乾燥、通風、衛生的環境,遠離廚房和地板,防止奶粉接觸生蟲、細菌等而變質,潮溼的木櫃也不可以存放,否則會汙染奶粉。
2、不要放在冰箱裡!乾燥陰涼可不是用來說冰箱的~冰箱內外的溫差和溼度差異都比較大,日常頻繁取放,會使奶粉極容易受潮而變質、結塊。而且,冰箱裡也存在著較多細菌,可能會汙染開罐的奶粉。
3、袋裝奶粉別裝在舊罐子裡!無論如何清潔舊奶粉罐,細縫裡都會有殘留的奶粉,此時倒入新的奶粉,會導致交叉汙染。
4、注意奶粉罐的密封性,取完奶粉後立即做好封口工作,越快越好。如果讓奶粉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接觸空氣中的水珠,或者有異物進入奶粉罐內。
5、寶媽們在衝奶粉前要洗手和擦乾手,避免將細菌和水珠帶入奶粉罐內。奶粉勺和奶粉要分開存放,取粉時保持清潔乾燥,不能帶有水珠。
6、開封后的奶粉在一個月內食用完畢,若未食用完也要果斷丟棄。不過對於寶Bora說,奶粉是消耗品,一個月內喝完是小case的~另外,奶粉包裝上的保質日期是在未開封和合適的儲存條件時的日期。一旦開封后,就不能採用這個日期了。
-
5 # 燦燦&Bella
奶粉結塊有一種是假性結塊:是因為奶粉是乳製品 所以在運輸過程中擠壓/顛簸/靜電等等會引起此類情況 這樣的情況並不代表奶粉有問題 是可以使用 的
-
6 # 知食說
知食君經常看到有寶媽吐槽,自家寶寶吃的奶粉結塊了,又不知道是不是奶粉質量有問題,扔掉了可惜,繼續吃又怕寶寶吃壞了肚子。到底為什麼經常會出現奶粉結塊的問題呢?關於奶粉儲存,寶媽們要知道這些小知識!
為什麼奶粉會出現結塊?結塊了還能吃嗎?奶粉結塊的原因兩種,一個是奶粉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震盪摩擦,奶粉間互相摩擦碰撞,顆粒間隙變小產生了靜電,導致奶粉粉末聚整合團,有輕微結塊的現象,這時如果用乾燥清潔的奶粉勺輕輕觸碰,這些奶粉團立刻就會散開,像這種就是正常的現象而不是受潮引起的,奶粉依然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是奶粉團已經堅硬得無法用奶粉勺散開,則很可能是奶粉受潮吸溼或者儲存不當引起的奶粉變質,不適合再給寶寶繼續吃。
除了觀察奶粉結塊的大小以及硬度之外,寶媽們也要注意奶粉是否還有發生變色變味的情況,一般來說有異味、奶粉結塊又比較大比較硬,難以捏散,就不能再吃了,以免寶寶出現腹瀉。
為防止奶粉受潮結塊,儲存應注意:奶粉是脆弱、怕高溫怕光照更怕潮溼的嬌貴東西,奶粉的儲藏要避開Sunny直射,存放在陰涼乾燥處,不可放置在窗邊、地面等以免奶粉接觸到水分引起潮溼變質,特別是不能將開封后的奶粉存放在冰箱中,密封性下降更容易受到水分的影響,再加上多次取放,所以冰箱也是不能用於儲存奶粉的。
開封過的奶粉最好在一個月內食用完畢,放置時間越久受潮結塊的可能性會越大。未開封的奶粉一般保質期在18個月左右,但是開封過的奶粉罐密封性下降,容易受到水分入侵,還特別招蟲子,所以舀完奶粉後要及時蓋上奶粉蓋,避免奶粉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
使用奶粉勺要注意保持乾燥清潔,不能碰到水或水蒸汽,防止奶粉勺上的水分與奶粉接觸後會引起整罐奶粉的受潮。
-
7 # 英國康多蜜兒
影響奶粉溶解的主要因素
脂肪含量
通常來說,全脂奶粉比脫脂奶粉更難溶解,這是因為全脂奶粉的顆粒表面一般由一種具有疏水性的遊離脂肪覆蓋著,會使奶粉的溶解性下降。
奶粉中的營養素
奶粉中若添加了大分子或高活性成分,在沖泡時會更難溶一些,或是不會真正與水融合,而是與水形成懸浮液,進而成為奶瓶壁上的小顆粒,也就是常說的“掛壁”。
衝調方式
奶粉的衝調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奶粉的溶解度。比如水溫過高,會讓奶粉中的蛋白質變性凝結,影響其溶解效果;水溫過低,又無法充分地溶解奶粉。還有的媽媽喜歡先加奶粉再加水,殊不知這樣會使底部的奶粉無法充分與水接觸,同樣不利於奶粉溶解。
奶源
受季節等自然氣候的影響,不同時期的奶源生產出的配方奶粉溶性也會有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品牌、同一個段位,不同批次的奶粉也會溶解性不同。
不溶解的奶塊是什麼?奶粉衝調過程中,由於有部分奶粉顆粒沒有與水充分接觸,影響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沒有分散的奶粉塊外部是溼潤的形成了一個不透水的“保護層”,於是變成了一個個外溼內乾的難容奶塊,就算用力搖晃奶瓶也很難將其溶解。
掛壁的顆粒是什麼?我們可以從配料表中看到,一款配方奶粉會新增幾十種原料來配製成一款各方面營養都滿足寶寶需求的奶粉。而這些配料的顏色、氣味、味道及溶解性等物理性質各有不同。
奶粉產生掛壁時,在奶瓶底部沉澱的白色或晶體狀的小顆粒,主要是一些難溶或微溶的成分。如配料中的碳酸鈣、磷酸三鈣等成分是不溶於水的,但能溶於胃酸後在小腸被吸收利用。奶粉衝調後,這些成分多數與蛋白質、脂肪等懸浮於奶液中,溶解不好時部分會沉澱於奶瓶底部。
其實,即使奶粉溶解度不理想,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衝調方式,一樣可以衝出均勻的奶液哦。
怎樣衝調溶解好?牛奶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溶液而是懸浮液,提高溶解性主要是改善這些營養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性,讓可溶於水的物質儘量都溶解。以下兩點建議,對改善溶解性很有幫助:
1、水溫合適
水溫會影響奶粉的溶解速度,最好根據奶粉衝調說明來確定水溫。不同奶粉採用工藝及配方不同,需要的衝調水溫有所差異,例如康多蜜兒奶粉的最適衝調水溫就為45℃。最好用專門的溫度計測試水溫,用手試水溫誤差比較大。
2、分次衝調
溶解性不好,可採取分次衝調法來改善溶解性:
將所需的水倒進奶瓶,先舀取所需奶粉的一半,搖勻;再舀另一半,再搖勻就好了,若是奶粉衝調的量大,還可以分三次進行。這種方法可以增加奶粉與水的接觸面積,不容易出現奶粉結塊的現象。
搖晃奶瓶時可以握住奶瓶上部,轉動手腕用力,朝一個方向搖晃奶瓶。這種衝調手法使奶粉溶解均勻、不易氣泡、奶液也不會濺出來。必要時,還可以用乾淨的勺子或攪拌棒來輔助溶解。
回覆列表
奶粉衝不開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溫度
奶粉是一種高蛋白的食品,在溫度過高下好多營養素會被破壞並會結成不容易溶解的物質。而過低的溫度衝調奶粉也易引起溶解性變差,不但掛壁更可能出現泡沫多的狀況。克服這方面的方法也是先放水後放奶粉,先兌出溫度合適的水再加入奶粉就可以避免。還有一個會影響的細節是奶瓶的溫度,特別是玻璃奶瓶,如果剛從消毒鍋中取出就會溫度過高,相反如果靜置時間過長就會溫度過低。在兌水溫的時候要兼顧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生產工藝奶粉的工藝簡單來說分兩種,溼法還有幹法。溼法就是用原料奶把各種營養素溶解之後,再把這個強化了很多營養素的液體乾燥。這種奶粉的好處就是各種營養素溶解的很充分不容易掛壁,但是在把已經混合好的液體乾燥的過程中,可能會破壞掉很多營養素造成營養素的損失,特別那些很貴的成分比如DHA更是如此。為了保全更多的營養素,有的廠家採用的是幹法生產奶粉。就是用奶粉和各種營養物質的粉末純物理過程的混合之後做成的嬰兒配方奶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營養素可以更多保全不被破壞,並且能能夠新增很多豐富的營養素,營養素的成分更為豐富。綜合起來看就是溼法的奶粉不容易結塊但是營養素相對品種會少,幹法的奶粉相對會容易結塊一些,可是營養素的品種更全面。
儲存奶粉儲存不當,開啟後沒有很快喝完也可能易結塊。
具體到您的問題還有從多方面找原因,注意細節。養寶寶不容易,要注意特別多特別多的細節,真可謂是操碎了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