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收穫人生後半場
-
2 # 張亞萌律師
我曾經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面試的時候,公司說的天花亂墜,讓自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身體充滿了能量,後來跟同學一說,同學說在那家公司工作過,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後來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那個公司一定不會上班的了,畢竟人生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第二:也不能說不去就不去的,在職場還是要有職業素養的,我就跟他們面試人員,打了一個電話,說自己再考慮考慮,想再多看看,他們人事自然明白什麼意思了。
第三:後面我再去面試別的公司之前都會先在企業官網或招聘網站先了解一下想要去面試的企業,如果他們說的跟寫的不一樣,自己就會多問一些問題,心裡就知道什麼情況。
-
3 # 職場小心思
面試成功說明企業和個人還是比較匹配的,但如果遇到offer發出來卻發現薪資福利較差,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從這份工作中你能不能收穫什麼?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還是去上班,因為畢竟至少已經口頭達成一致了不能輕易失信於人,那去了之後做什麼呢?
首先,做好騎驢找馬的準備。雖然這家公司薪資低福利差,但畢竟也是一份工作,如果直接不去上班而是繼續找工作,你不能確定下一份工作什麼時候找到,所以為了避免失業焦慮症,儘量還是有一份工作在手,至少吃飯不愁了,心理也不會有無業遊民的荒涼感。
那麼,你可以邊工作邊找找其他適合的崗位,如果需要面試就去參加,但一定注意點對現在工作的影響,如果你暫時還不想丟掉飯碗的話。
找到合適的,薪資福利滿意的工作後你可以向現在的單位正式提出辭職,按照正常的離職手續辦理離職即可。
其次,如果你入職了這家公司,勢必要學習一點別人的長處,哪怕是長長見識也好,方便為以後得工作做參考,因為閱歷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你說都不打算在這裡幹了,能發現什麼長處,滿眼都是不好的地方,反正就是看不順眼,這就是你不對了,任何一家公司和企業都有它做的好的地方,如果你沒做到過,必然可以拿來主義用於以後得工作中,要善於用發現美的眼睛來看待走進自己生活裡的一切。
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很尷尬,很糟心,那麼怎樣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再找工作時避免這種情況呢?
1.做好求職的充分準備。充分的意思是你要透過各種途徑來了解這家你想入職的公司,查一查它的企業文化,它的職位薪資和工作內容自己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評價,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自己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不必強求自己必須在哪一家公司上班,找到最適合的而不是看起來最好的,不要盲目的就去投遞簡歷參加面試,也許這家公司只是有一個光鮮亮麗外表而已。
2.學習面試時的薪資談判技巧。你去一家公司面試,必然有談薪的階段,那麼你可以全面瞭解這家公司的薪資結構,薪資是否寬頻,應聘崗位的薪酬上下限,就可以判斷出你的最終薪酬水平和你需要工作多少年才會升職,而瞭解清楚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怎麼談才可以讓自己的薪酬福利高一些,自己的價值,自己可以為公司帶來的價值,該市場平均薪酬水平中位線在哪?瞭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談判成功。
其實作為年輕人來說,找工作不必糾結在工資上,要能看的更遠,也許努力之後,這份工作帶給你的也許更多。
希望每個人找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工資又高的工作。
-
4 # 職場火鍋
作為老人事,經常遇到員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面試時“充滿期待”,工作幾天後就“垂頭喪氣”。這種“反差現象”,的確也是一個職場常見問題,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上班不上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主觀心理,得不到的最美,得到了就厭煩。如果是一家正規公司,在大型的招聘會上,對薪酬待遇宣傳方面,一般比較保守,不會誇大其詞,但也不會故意壓低,實在不方面向市場公開透露太多的,有時候會安排一次小型見面會,會介紹他們的“薪酬福利包”。
實在繞不過去,也會說一句,薪酬福利,隨著工作年限增長和職位晉升而增長,具體增長到多少也要視個人努力情況。正規公司會給HR留一定的餘地,故意保守,招不到優秀人才,說的太滿,可能導致“落差”。
在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在面試期間,求職者一般得不到準確的數字和答案。比如,逢年過節分什麼福利,這是彈性的,誰能說清楚?再說,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的績效,都會造成個體性的差異。你能說張三和李四,就必須一模一樣嗎?假設張三在一個好領導手下,敢於爭取利益、敢於爭取福利,張三的實惠就比李四的多。
正因為薪酬福利包,往往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招聘人員把許多福利因素會加進去,造成了薪酬福利包顯得有點高。求職者一聽以為這就是工資性收入,比如,招聘人員說,轉正後一年收入福利總和大約人均20萬。結果一入職,拿到手工資才5000元。落差大不大?這家公司實行季度獎、半年補貼集中發放機制,有的新人當時就炸鍋了,沒等到季度獎就辭職了。還有的一看季度獎才3000元,也炸毛了,你不知道的是新人起步都偏低的。
還有一種就是典型的“得到即失去”心態。求職前,憧憬這家公司,進來後,就提不起勁了。沒意思,知名公司也就這個樣子,與自己的期望值和夢想值相比,落差太大。進而在薪酬上挑理。薪酬水平,本來就是差異性的,你非要“比高不比低”,非要跟同學比,而且只比那些高薪的。兩個心態疊加,期望落差,薪酬落差,導致辭職。
第二,招聘“欺騙”,造成“吃虧上當”的客觀後果。招聘環節中,薪酬福利是一個敏感而關鍵的問題。社招,在面議薪酬環節,會介紹一個基本的狀況。這裡面有三種情況:
一是央企、國企、體制內單位,相對比較保守,薪酬福利包會幹貨一些,隱形福利,比如:取暖費、獨生子女費、文體運動費,以及內部政策房,等這種好事,一般不會告訴你,因為這些福利是彈性的,可能上一批“趕上了分房”,這一批就“趕不上”。
二是外企、知名企業,相對比較客觀,會給你介紹比較詳細的崗位晉升和薪酬晉升的機制,讓你大體能看出你轉正多少錢、提升到主辦多少錢、提升到主管多少錢,相對比較清晰,預期與現實,也差不多。
三是其他企業,基本都有點誇大其詞了。說起薪酬包,估計連衛生間的衛生紙都折算進你的福利了。有的招聘官乾脆就是滿嘴跑火車。其實,就是忽悠優秀人才上當,反正把你招進來再說,先把“羊”趕進“圈”裡,留下幾隻算幾隻。這些招聘官說話都會留有“後門”的,就是為了應對求職者事後質疑。你問他“說好的月薪2萬5呢?”他會說,“你要達到什麼績效才能拿到啊?”你一個新人,績效指標能上天嗎?
第三,是不是走人,要看具體什麼情況?一是正規公司、正規錄取程式,剛入職感覺“有點落差”,實屬正常。如果感覺薪酬待遇不如招聘時得到的資訊,可能有自己理解有誤的地方。比如,薪酬福利包,可能是會按照平均績效獎金進行折算的。你剛入職績效獎金或其他補貼福利低於平均值非常正常,如果沒有故意坑你的情況,建議你還是繼續工作一段時間,慢慢體會,會得到答案的。
二是正規公司、正規錄取程式,你要分清楚,你是與用人主體簽訂勞動合同,還是與第三方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比如,你高興高興被央企錄取了,卻不知道你只是勞務派遣身份,你的薪酬福利會差一大截呢。可是你已經入坑了,想抽身已經錯過了秋招。
三是正規的公司,薪酬福利稍微有點吹牛,這也是正常的。招聘人員誰不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呢?誇大一點“顏值”,才能吸引帥小夥啊。只要落差不是很大,工作也不錯,公司比較正規,還是踏踏實實起做好工作,爭取逐步提高收益。
四是完全被忽悠了,一頓猛吹兩萬五,實際到手兩千五。你的學歷、專業、崗位,與這個收入差距太大,與市場上同樣崗位薪酬中位數相比都差距太大,這是被騙了,抓緊走人,不要浪費時間,拖得越長,你損失越大。
第四,如何正確走人?一是面試錄取後,你根據協議上的價格或者你透過內部人士打聽的可靠的薪酬標準,如果落差很大,證明是“騙子”。不要再去報到了,反手一個電話反映,不要讓更多的人受騙。
二是見習期、試用期,發現上當受騙,這個期間,雙方都可以一拍兩散。你口頭、書面辭職就可以了。
三是你已經簽了勞動合同,越早辭職越主動,不涉及賠償或賠償金額很少,你寧願不要那點補償,也要早點脫身,尋找一個靠譜工作,比什麼都強。
回覆列表
先就業,再擇業。
老闆與員工的思維差異就是:老闆的想法是幹多少活付多少錢,員工的想法是給多少錢幹多少活。
其實這兩種想法都沒有錯,只不過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的思考和想法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能夠換位思考的人在這個社會上是智者的思維,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
面試成功發現待遇差,是否去上班?這個問題依我看沒有什麼好糾結的。
我的答案是先去上班。
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入職正式開始工作,你不清楚這裡的工作性質和勞動強度,你不清楚工作是不是適合你,你不清楚你的能力是否勝任崗位需求,你更不清楚你未來的職業發展怎麼樣,等等,總之一切都是未知數。
既然一切都未可知,那麼就先入職,幹著再說,邊幹邊熟悉瞭解,邊幹邊學習。
為什麼每一家單位對新入職的人都有一段試用期,這段時間就是給新人學習熟悉的機會。試用期工資都是不高的,因為這段時間是新入職者對工作環境和自己工作的熟悉、瞭解和學習階段,這個期間的工作是上不了手的,所創造的價值一定不高,那麼工資低是必然的了。
等到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瞭解和學習的過程,入職者適應了新的環境,工作也能上手了,工資收入一定會就上去了。
太多的人在找工作時把薪資待遇放到第一選擇去考量,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不明智之舉。找工作首先要了解清楚這個工作是否適合我?或者是否是我的專長?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管理是否規範?團隊氛圍如何?個人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等等。瞭解了這些情況後,再談薪酬待遇。按照這樣的路徑作出的選擇,那麼入職後穩定性就比較高,未來的發展也不會差。
那些把薪資待遇作為首要選擇的求職者,要麼從一開始就很難找到就業,要麼幹不久就離職了,要麼就是痛苦的堅持著,沒有多大發展後勁。因為老闆把你未來的發展空間都提前給你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祝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