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然論道
-
2 # 遇見一隻巨怪
正文
我評價一首詩的時候,我習慣先看它的創作背景
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那我們不難想象當時曹操的心情,是多麼舒爽。
關於正文我們都背過吧?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曹操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
3 # 筆下點史
《觀滄海》算是曹操的最經典詩集了,其中的意境和抱負也是非常的驚人。至於為什麼能夠流傳千古,這其中跟曹操這個人是分不開的。
《觀滄海》這首詩,可以算是中國山水詩最早的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自然它的名氣就會比普通的山水詩更加的出名。
這首詩其實更多的是意境,其中的意境之寬闊,氣勢之磅礴,在中國歷史眾多詩集之中也算少見的。
我們來具體的欣賞這首詩中大氣磅礴的語句:
其一:“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小句,其實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曹操揮師北伐,到碣石山之下,看到波瀾壯闊的海面有感而發,並且還是站在高處。
意境是登高遠眺,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以及海中島嶼林立,然後想到自己這一趟揮師北伐,北方即將大一統,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內心的豪氣頓生。
中原平定,揮師北伐在自己手中即將完成,未來自己必將是流傳千古,自然免不得就心情激盪,作出了此等豪情之詩。
其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一句,翻譯成就是太陽昇起月亮下降,都好似從這海洋之中發出的;銀河裡的群星也好似從海洋之中湧現。
比喻了自己的抱負,勾畫了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大海吞日月,胸懷包含天下萬物的壯麗景象,抒發了自己的抱負以及遠大理想。
這一句細細品讀其實真的能夠體會到那種壯闊胸襟以及遠大的抱負,這就像是一箇中心點,完全的敘述出了曹操的奮發進取,再結合時代的背景,不得不為之嘆服。
很多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梟雄的做法,當不得明君,算是一個小人,但其實真正歷史上的曹操雄勇善戰,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並且有明君之相。
曹操有名的佳作還有:《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等,開啟了建安文學,其實在文學上曹操是給後人留下了巨大財富的。
-
4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是實寫眼前的景觀,神奇而又壯觀。“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則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說明這是樂府唱過的。
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透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控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透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這首詩不但寫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首詩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讚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裡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
5 #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是啊,毛主席非常欣賞這首詩,而且經常引用。毛主席也到北戴河曹操寫詩的地方,並吟詩一首: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
6 # 西園公子墨
01 《觀滄海》絕對是曹操的經典之作。
曹操東臨碣石,藉著大海,將一生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了這首《觀滄海》中: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曹操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堪稱經典!
02 曹操的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千古被人熟知,是因為他的詩詞作品大氣疏朗,字裡行間蘊含的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寬廣的胸懷,一份捨我其誰的偉大抱負。
我個人對曹操十分敬佩。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我覺得這算是對曹操的高度評價了。
有太多的人覺得曹操是個奸賊,但生在東漢末年,亂世天下,又有誰不奸滑呢?那些沒有被稱為奸雄的人是沒有本事,不足以被稱為奸雄。爾虞我詐,本就是三國的鐵律。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如何,何其坦蕩!豪不忸怩作態,這才是真正的名士風流,這才是能在亂世之中主宰沉浮的英雄本色!
一個心胸狹窄,喜歡爭一時長短的人,或者說性情溫和無爭的人,絕對寫不出意境開闊、氣勢如虹的詩詞。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寬廣,筆下的文字就有多豪邁。
就好比,李煜好文墨,君臨天下本不是他的初衷,所以他的詞是“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的香豔,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感慨,是“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亡國之恨。
而曹操,胸懷寬廣,豪情壯志滿懷,力圖統一天下,所以他的詩詞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蒼生之念,是“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求賢若渴,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自強不息。
這樣的曹操,這樣的作品,我們怎能不喜歡!
-
7 # 風雨中的頑石
《觀蒼海》既寫景又抒情,又有心懷天下的大胸懷大氣魄;當然是經典之作。曹操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其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居面。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絕對輝煌的一筆。大浪淘沙,好東西總是會被記住和流傳的。
-
8 # 觀心觀自在
因為的確是寫的好啊,有帝王之氣概,文韜武略,大氣磅礴,威武雄壯,非常精彩。不止這一首啊,很多作品都非常棒。無論後世有多少非議,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有這樣的氣度和胸懷 ,才能寫得出這樣的好詩作。
-
9 # 東方京川
《觀蒼海》寫景又抒情,又有心懷天下的大胸懷大氣魄,是經典之作。曹操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絕對輝煌的一筆。好作品總是會被記住和流傳的。
-
10 # 大成7101
這首詩寫出了一代豪傑對江山社稷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曹操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不正是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寫照嗎,由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精典的兩句抒發出了曹操博大的胸懷和氣吞山河的豪邁魄力,歷代大志者都願朗誦這首詩以抒情懷,以勵志向,當然也就千古傳唱。
-
11 # 騎士說茶
《觀滄海》無疑是曹操的傑作,當然,還有《短歌行》。這兩首四言詩使其成為“改造文章的祖師”,並塑造了建安風骨!
但是曹操被後人記住,被歷史記住。僅僅是因為他的詩賦文章嗎?不,這遠遠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
曹操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的真功實績。儘管有人不同意,我仍然要堅定地說,曹操是一個偉大的人。“由亂到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不到的。東漢末年是個什麼樣的情景?“千村薛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這樣都不足以描繪東漢末年的慘況。公元157年,東漢人口是5600多萬。而到三國末年時,魏蜀吳合計竟只有770多萬。只剩下14%不到。名醫張仲景說,10年就有2/3親屬死亡,倖存者又有70%得了瘟疫。這些冰冷的數字是亂世恐怖的最貼切的註腳,無言的訴說期間的殘酷。曹操統一北方,安定了大半個中國。使百姓可以休養生息,民族可以喘氣續存。這種功績你能不說他偉大嗎?
正因為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又切實的將之變為現實。所以他才能寫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壯麗篇章。 朗讀起來抑揚頓挫,蕩氣迴腸。其詩如其人,歌以詠志。 晚清的左宗棠亦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詩讀文時 ,一想起作者的豐功偉績,平生抱負,頓時意氣風發,心曠神怡,頓生崇拜和敬仰。你說這樣的詩不是好詩,極品詩嗎? 你能不天天誦讀,時時默懷,刻之於心嗎?
曹操能被後人能被歷史記得更深,還源於他是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他唯才是舉,用人不拘一格,甚至不計其他只用其能。 他掘墓挖墳,以充軍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殺孔融誅楊修。 這些都有後人詬病。然而,我們要回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現實中去看。曹操的這些行為能辦事,辦成事。能夠達到由亂到治的目標,利國又利民。你還能把他治國平天下的格局,放到你的小框框裡面去衡量嗎? 所以曹操的詩文不是那些平庸的人能夠理解的。 每當讀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都情不自禁心生慼慼,感嘆世間多生曹公一人,萬民皆多福也。
所以說,曹操既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更是“經世致用”的鼻祖!而曹操不僅要被後人記住,被歷史銘刻,他的思想還要被髮揚光大,才是我們民族的幸事。
-
12 # 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曹操是一個政治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有很強的政治抱負,在那個年代,想盡快結速戰亂,統一中國,但天不由人,只有透過寺詞來表達出自己的志向
-
13 # 新中有數389
不是他的詩詞有幾十首,其中最主要有幾首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還有短歌行,等曹操寫詩大氣,胸懷寬廣,對天下可望,滿腔抱負,詩詞寫的好自然就傳下來,毛澤東主席對曹操詩詞有很高評價。
回覆列表
能廣泛流傳的自然算是經典之作,曹操本就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詩人。否則如何征戰天下,統一北方。詩以言志,志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