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墨齋主1
-
2 # 大白白野
諸葛亮之高瞻遠矚料事如神是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的,文學作品有虛構加工成份,我們不必太認真追究。諸葛亮隆中對闡述對時局看法應來源於實踐知識和書本知識,諸葛亮躬耕壟上,卻胸懷天下,注重和名士有學問的人交流,掌握時局動態。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是平時積累學習獲得的,也是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應該具備的。諸葛亮品德還是贏得後世人十分敬仰的,曾有詩稱讚,“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
-
3 # 雨夜構想
要說如何做到的,那就是演義的神話。小說家言,不得不佩服羅老先生妙筆生花。
繪畫截圖
提起諸葛亮,我們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中多智似妖,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神一樣的人。
諸葛亮被後世奉為智慧的化身,他在南陽隱居時就心懷天下,看清楚了天下大勢,也制定了爭霸天下的佈局。他很懂得抬高自己的身價,故意讓劉備親自三次請他出山。才投到劉備門下,在隆中家裡就為劉備拿出了爭雄天下的宏偉計劃,使劉備對他立馬刮目相看,言聽計從,確立了在劉備陣營中的絕對智謀中樞的地位。跟隨了劉備以後,妙計頻出為劉備奪取了荊州,益州,佔領漢中。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初步完成了隆中對的戰略佈局。
三國演義劇照
劉備夷陵戰敗以後,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將蜀漢江山和年輕的阿斗託付給了諸葛亮。同時也確立了他在蜀漢政權的領導核心地位。平定南方孟獲後,開始北伐中原,先後六次出擊,大多因糧草問題無功而返,期間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改善了連弩,等一些時下及其領先的器具。名噪一時。
遊戲截圖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演義中他的一生,謹慎多智,聰明絕頂,總是能料敵先機,先發制勝。即使在被動危機之時,也能妙計連出,全身而退。化被動為主動,讓敵人防不勝防。這就是演義中的諸葛亮,被神話的諸葛亮。
正史中的諸葛亮他是維護正統儒家思想的思想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對與蜀漢的統治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後世人們對他非常崇敬,今天城都還建有武侯祠,供人們憑弔,瞻仰。這位智慧的化身...
-
4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瀉藥。
題主連用了兩個成語提出了問題,我也用個成語起頭展開拙答。
錦上添花 這個成語的釋義為:在錦緞上面再繡上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諸葛亮本身就具“精美絲織品”之質,後人,尤其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施其妙手,又在這錦緞上繡了更精美的花朵。於是一塊絢麗多彩的“錦繡”光照千秋,朝堂、民間誰不知臥龍諸葛亮賢良、多智,近仙人般人物。
諸葛亮忠於主上,盡心輔佐蜀漢,鞠躬盡瘁,丹心值得後人敬重。治政用兵,高於常人,清廉嚴謹,堪稱楷模,風骨值得後世讚譽。作為民間傳誦,小說家美顏加筆,一步步演化他成為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形象,邏輯發展上也沒什麼可以多多非議的。因為封建帝王之家需要這樣的完美賢臣代表人物出現,可以激勵臣屬向善向忠,以為典範。民間百姓也喜歡這樣的智慧化身人物的出現,可以寄託君明臣賢、國安家寧的嚮往。
隨著小說《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更加極致的美化,諸葛亮的形象在華夏達到了完美的高度。
現代人知識量豐富,上知天下知地了,看問題分析問題總是比文化普及慮低的古人要高深多了。盲目的篤信、迷信什麼,少了。客觀理性的去思維,多了。
比如題主用的兩個成語,高瞻遠矚形容諸葛亮就有點兒言過,不搭。料事如神嗎,還說得過去,因為這個表達,在後世的人們心中似乎已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印象定式。
在高瞻遠矚方面,諸葛亮還真沒達到這個層面。細說起來,同時期的曹操、孫權、荀彧都比他要強一些。曹操於亂世中脫穎,首先奉也好挾也好,把天子弄到了身邊,不可不謂為高瞻;孫權年輕,卻鞏固父兄基業,阻曹操虎奔之勢,謀定一方,不可不謂為遠矚;荀彧提前勸言鄉人搬遷,避走戰亂之地,不可不謂為遠見。
而諸葛亮呢?
不否定他確實大智大忠的前提下,確實是有幾處做的不是那麼讓人稱是。
劉備伐吳失利,諸葛亮雖未去到前線,但盛名之下,敢說沒有他的非高瞻遠矚的因素在內嗎?至少勸諫不力。
後期明知魏強蜀弱,五出祁山用兵,未能憾動魏國幾分。此舉能與高瞻遠矚相搭嗎?
高瞻遠矚講的是謀大局,定大勢。而諸葛亮想的更多的是什麼?是盡忠先主,秉承遺志,力爭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建出一些功業。這明顯的是把一份血氣置於高瞻遠矚之上。當然,從蜀漢角度,這份拼一下的血氣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它含著報答先主知遇之情、含著盡忠無愧之意。。
總之,因為史傳、評話演義的流傳,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已深入民心,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來評品他,還算說得過去搭得上。要是用高瞻遠矚來形容諸葛亮,只能是錦繡的花,繡的有些偏了。
-
5 # 雜趣雜論
諸葛亮千百年來一直被譽為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確是個難得的奇才。後世我們把他的計謀都運用到了商場上去了,教人透過虛虛實實的心理戰、聲東擊西的游擊戰、隨機應變的陣地戰等巧妙的戰術制服對手。那麼他又是怎樣把自己所學的發揮到極致的呢?首先,他對歷史地理、歷史人文的瞭解,以及他的社會閱歷和周密思考,這些都是他料事如神的基礎,不過這跟個人的資質是分不開的,還有就是他謹小慎微的性格,透過這些我們不難看出他能做到高瞻遠見和料事如神的本事。總之聰明,智商比一般人要高得多,不然我們現代人都無法制作的“木牛流馬” 他能設計出來,還有孔明燈、八陣圖、搭橋槍等都出自他手。 雖然他做到了高瞻遠見、料事如神,但也有失誤的時候,不然蜀漢也不會這麼早就被滅亡的。首先我們知道到他生性謹慎,他的一生不論是用兵、用計還是用人,從不打沒把握的仗,所以他很少有失利的時候,但是同樣也有人詬病他這種性格也錯失很多良機,如他在晚年北伐時,六出祁山,魏延提出要分兵五千人由他率兵奇襲長安,如果成功魏國必然大亂,蜀國可以一舉擊潰魏國,不過諸葛亮沒有采納這冒險的計劃,生性謹慎讓他在所有的戰事中從不冒險行事。
-
6 # 記錄怪咖
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
說諸葛亮高瞻遠矚、料事如神,有點誇大了。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諸葛亮能夠料敵於先,並且預測正確的次數比較多。
那麼,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要想做到料敵於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掌握東漢末年版圖上,所有州郡的兵馬錢糧、城池守備情況。
熟悉東漢末年版圖上,所有地區的地理環境。
掌握東漢末年時期,優秀的諸侯、將領、謀士,它們的性格、才能等等資訊。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電視劇《新三國》裡說他十五年靜觀天下,雖然正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這方面的內容,但是從這也可以說明,諸葛亮對於東漢末年的州郡、地理環境、知名人物等相關資訊,是有所收集的。
為什麼說掌握了上述“料敵於先,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就能真的大機率做到料敵於先呢?
世界變化太慢,甚至可以說,短時間內,是維持不變的。
這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能夠實現料敵於先的一個大前提。
只要這個大前提保持不變,諸葛亮再實時更新,自己對天下大勢,觀察並記錄的資料庫,就能大機率的做到料敵於先。
-
7 # 正史野史當故事
古往今來,在我們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來一大批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等一些優秀人才。他們是時代的標杆亂世的梟雄,在他們所在的時代,創造出屬於他們的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三國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國丞相諸葛亮。
《三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我們的生活中,我不管是在上學中還是在閒暇時看影視中,我們都能瞭解到三國。都能知道三國裡的一些經典人物,他們有梟雄、有武將、有文臣、有謀士。其中,謀士這一人物我還是對他們情有獨鍾的,他們坐鎮軍中,遙指千里之外,一條妙計就能絕殺千軍萬馬,他們是何等的厲害。
在這眾多的謀士之中,諸葛亮就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也是本人比較喜歡的一位三華人物。他作為蜀國的丞相,對一個國家的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都管理的井井有條,這是需要何等的智慧與謀略呀!對於他這種高瞻遠矚料事如神的謀略是怎麼做到的,我很是好奇,想必大家也是這樣覺得的吧!不如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在我個人看來,諸葛亮能高瞻遠矚料事如神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後來的借東風,火燒藤甲兵等一系列的計策上,都可以體現出了他對兵法和天文的熟讀和運用。
二、廣交天下賢士
在諸葛亮還躬耕於南陽,劉備也到處流落時。劉備是透過徐庶和司馬微的舉薦才得知諸葛亮的,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的。想想,如果諸葛亮與徐庶和司馬微不是較好的朋友和認識的話,他們怎麼會向劉備舉薦他呢?所以這也可以體現到諸葛亮的高瞻遠矚,沒有他之前的結交哪來現在的出仕。
在有就是後來的龐統,在劉備招納龐統時,諸葛亮和龐統就已經認識了,而諸葛亮在劉備招納龐統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見,他很早就聯想到了這一些名士對自己以後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三、為人處世,善於分析
諸葛亮的一生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他一生中形形色色的人他也都見過不少。他認識的人不管是敵人還是下屬,他都能抓住他們的特點和性格,分析每一個人。像“空城計”就是了解和熟知司馬懿這個人的特點才下了這一步險棋的,你們想,如果他不是對司馬懿有所瞭解的話,他會去冒險這樣做嗎?我想應該不會吧!還有後來的華容道,你想他當時如果不是讓關羽去而是讓張飛或趙雲去,曹操還會活著離開嗎?那肯定是不會的,因為他深知曹操對關羽有恩情,關羽去曹操就不會死,這樣三分天下的局面得以穩定,不會讓當時弱小的劉備難以生存。
綜上所需就是我認為諸葛亮之所以高瞻遠矚料事如神所體現出來的一些原因。只要自己自身足夠強大,你懂得的足夠多知道的足夠多,一切事情在你面前也不會太過於棘手。
回覆列表
羅貫中幫他做到的。我比較傾向於魯迅的評價。壯諸葛多智近妖。下面是我個人的見解。羅貫中之後,一些人物自比諸葛。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某些當政者引效仿諸葛。致使民眾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