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俗人味道

    中國上下有5000多年的歷史,走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最不缺的就是民間故事傳說,大到一些傳統佳節,小到每年的24節氣,都會有相關的故事傳說。今天,我們就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它每枝有十二片葉子,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如果閏月,就會多長出一片。梧桐在清明節開花,如果不開花,這年的冬天就會十分寒冷。

    在院子裡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鳳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所以,皇宮裡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立秋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緊緊盯著院子裡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於是一人接著一人,大聲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瞬時傳遍宮城內外。

    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將士們護衛著皇帝蜂擁而出,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

    一聲號角,將士們撲進森林,由遠而近,把麋、狐、兔、鹿驅趕出來,讓皇帝用箭射。

    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裡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著她們起鬨,媽媽喊他們回家了。先洗手,然後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著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後,不生痢疾。爸爸呢,這天也要放下手裡的活兒,去街上趕集。最重要的事,是買雞頭菜。買好了,摻些麝香,拿一張大荷葉包上,用紅繩子系在腰間,哼著小曲回家。

    立秋要吃雞頭菜。雞頭菜的學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農本草經》上說吃芡能讓人耳目聰明。

    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又要采地裡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裡晾乾。等到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過飯了,她笑眯眯地,一樣樣端出來,讓大人孩子,邊納涼邊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亂扔,要給奶奶。於是孩子們就一個一個,捧著滿把的桃核給她。奶奶用手掀起圍裙的兩隻角,讓孩子們放進去。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們投到爐灶的火裡燒掉。這樣就會不得感冒,免瘟疫。

    《五燈會元》裡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從古到今,立秋之日,人們一直有著多種紀念方式:

    故事一:

    最早在周朝時期,每逢立秋這天,天子就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等到西郊設壇迎秋,舉行祭祀少嗥(白帝,五帝之一)、蓐收(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秋神)的儀式,軍士們也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

    故事二:

    漢代沿承了這個習俗。“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而且從車子旗幟到人們的服飾全是白顏色,並且天子會進行打獵,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故事三: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會祭祀五帝(指古代漢族神話中的五位天帝。即五方上帝,分別是中央上帝黃帝、東方上帝青帝、南方上帝赤帝,即炎帝、西方上帝白帝,即少昊、北方上帝黑帝,世稱玄帝,即顓頊)。

    故事四:

    宋朝時,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到大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喊一聲:"秋來了。"說完,梧桐應聲會落下一兩片葉子,寓為報秋。(這個“應聲”用的很微妙嘛)這天,男女都會戴楸(qiū)葉,或者用石楠紅葉剪刻花瓣插在頭髮上,就著秋水吃七顆小赤豆。

    故事五: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會用秤來稱人,然後和立夏那天秤的重量作對比,來檢驗這個夏天是吃胖了還是變瘦了。

    故事六:

    秋忙會

    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到除夕那天,悄悄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貼秋膘

    這可能是大家最常聽的一個詞了,民間也流行稱體重的習俗,與立夏時的做對比,體重減輕叫“苦夏”。等秋風起,天氣轉涼,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就叫“貼秋膘”。這在北京、河北一帶很流行,這一天,家裡會吃燉肉。

    啃秋

    【關於立秋的十個小常識】

    1、立秋,也稱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2、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4、“立秋”到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中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5、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6、中國秋天來最早的地方是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但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7、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

    8、貼秋膘,最初是為了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

    9、“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對水分要求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10、秋老虎是中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甚至更長時間。

  • 2 # 在說

    不知怎麼的,每年立秋,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一葉知秋”這個成語,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便知秋天的到來。用來比喻透過某些細緻跡象,可以洞察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和結果。

    “一葉知秋”這個成語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康《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知秋”的意思有點像,可見一斑、落葉知秋,見微知著,從區域性推知未來。

    從上面一些基本知識來看,“一葉知秋”從表面上看是對季節更替的感知,更深刻的內涵卻是對人、對事或者對形勢的一種提前預感。

    如果交往中女孩子老是對你說,你真壞,那麼你們基本上是可以繼續交往;如果女孩子有一天對你說,你是個好人,一葉知秋,你要做到心中有數,你們的關係不容樂觀。

    有人說,在許多馬雲小時候的照片上,多數是馬雲把手搭在別人肩膀上,說明馬雲性格開朗,與人交往積極主動,而且那雙眼睛很有靈性和想象力,一葉知秋,馬雲將來應該不是簡單普通的人物。

    所以說,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還是一個智慧的季節。

  • 3 # 販賣心情的雪兒

    小時候有個歌謠,是這麼說的:小扇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立冬,立秋也行!

    立冬知道,就是冷了,立秋吶!大人解釋說,立秋早晚就涼快了,不用總拿扇子了。

    但是對於小孩來說,總沒有貼秋膘,有肉吃來的實在一點。

  • 4 # 靜靜真的是我

    暑去涼來,一葉知秋~~~立秋之民俗

    一、祭祀、蓐收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蓐收等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二、貼秋膘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並且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三、煎香薷(rú)飲

    香薷飲是中醫的一個古方,具有消除暑溼、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

    四、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五、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說了這麼多,你身邊的立秋民俗都有哪些呢?(最後附上)

    這個夏天

    或許你出了遠門

    或許你和好久不曾見面的朋友聚會

    恍惚中,夏天就要結束。

    迷濛之間,已然立秋。

    夏天快要過去了

    秋意也許已經開始落下

    那麼與這個夏天相遇

    你又用什麼記錄了難忘的回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來,阿富汗政府軍警不斷與駐阿美軍發生火併,造成美軍傷亡,會對未來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