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是言君吶

    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經專家實地考證,曹衝稱象地點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崗村一帶。

    短文意在稱讚曹衝幼時過人的智慧。年齡不在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於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

  • 2 # Zh上善若水W

    曹衝稱象的故事幾乎人人皆知。它不僅被編入各種兒童故事讀物,而且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但是,這個傳統故事裡的不少情節卻值得深究。

    故事的主人公曹衝是曹操的兒子。現在有些故事書上說曹衝是曹操的小兒子,其實不對。曹操一共生了26個兒子,其中8個兒子“早薨”,就是很小的時候就死了。曹衝是曹操的第7個兒子,他的母親是曹操的妾,姓名沒有記載,史書上稱為環夫人。環夫人為曹操一共生了3個兒子,曹衝是老大,另外兩個一個叫曹據、一個叫曹宇,後來都封了王。

    小學語文課本中,曹衝稱象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杆大秤呢?”也有的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手下的這些官員真會如此愚蠢嗎,竟然還說出“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杆大秤”?大桿秤不是市場上賣小東西的那種小秤。它是在秤系中穿上一根棍子,兩個人抬起東西,另有一個人專門掌管秤桿和秤砣,看稱出的重量是多少。至於說“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簡直是異想天開。如果曹操手下是這樣一幫飯桶,那曹操後來又怎麼能夠用這些人打敗對手呢?

    其實,史書上根本就沒有上述情節。曹衝稱象的故事出自古代史書《三國志》,裡面是這樣記載的: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

    鄧哀王是曹衝死後的封號。曹衝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病死,年僅13歲。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給曹衝追贈諡號為鄧哀侯,後追加稱號為鄧公。太和五年(公元232年),又授曹衝諡號為鄧哀王。

    曹衝自幼聰明異常,據說很小的時候就趕上了成人的智商。當時,吳國國君孫權派人送來一頭大象。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當時的中國,只有南部邊境才有大象。曹操想要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就向手下的官員詢問辦法,但大家都想不出來。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官員真的都不知道如何辦。因為曹操特別喜歡曹衝,總是稱讚他如何如何聰明。當時曹衝就在現場,擺明了曹操是想讓曹衝露臉出彩。如果哪個官員不知趣,說出了辦法,不是讓曹操很掃興嗎?

    曹操權傾朝野,“挾天子以令諸侯”,連漢獻帝都得聽他的。試想,如果有誰掃了曹操的興,那還有好果子吃麼?因此,官員們這個時候一問三不知,是最明智的做法。當然,他們想來也不會說出“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或“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之類的傻話。因為這樣說的話,不僅掉身價,而且說不定曹操會猜出你在裝傻,然後一怒之下把你的腦袋砍掉。

    裝的是石頭還是別的東西

    官員們都把這個出彩的機會讓給了曹衝。傳統故事裡,曹衝是這樣稱象的——

    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微笑著點點頭。他叫人照曹衝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然而,曹衝“往船上裝石頭”的做法是對的嗎?我們不妨來分析比較一下。

    一頭大象的重量大約是3至8噸,取箇中位數就說五六噸重吧,也就是一萬多斤。可是要找到一萬多斤石頭並搬運到一起,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馬月啊?就算不用到處去找,就在岸邊有一堆石頭,那我們再來算一下經濟賬吧。

    用船稱象至少需要兩個人,一個人在船上牽著大象,另一個人在船舷邊上劃線刻記號。牽著大象是為了不讓大象走動,因為大象一走動,船就會晃動不穩,劃線的人就畫不準了。同時,不讓大象走動也是為了安全,避免因大象走動弄翻船。如果還是這兩個人把一萬多斤石頭搬到船上,再把它們搬回原地,並把這石頭一塊一塊稱出來,再把稱出來的數量加起來,那得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啊?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有,那就是用水桶往船艙裡裝水。因為水就在船邊,往船艙裡裝水相對方便得多。實際上,曹衝的做法並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但他畢竟是個只有幾歲的小孩子,過多苛責沒有必要。但作為大漢丞相的曹操竟然“叫人照曹衝說的辦法去做”,實在是太有“興致”了。

    但事實真跟故事中說的一樣嗎?讓我們來看看史書上是怎樣記載的——

    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可見,《三國志》裡的曹衝只是說“把同等重量的其他小東西裝到船上”,至於往船上具體裝的是什麼,並沒有說清楚,更沒有說“往船上裝石頭”。故“往船上裝石頭”的情節,恐為後人演繹和杜撰。

    當時的年齡是7歲還是更小

    曹衝稱象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和史書不同。傳統故事裡描述,稱象的時候,“曹操的兒子曹衝才7歲”。可史書裡記載,稱象時曹衝的年齡是五六歲。而且,故事中講的7歲是週歲,史書裡說的五六歲是虛歲。如果按照週歲來說,曹衝當時應該只有四五歲。

    那為何要把曹衝的年齡改大點呢?這很可能是杜撰者覺得四五歲的孩子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即便是7歲也已經足夠聰明瞭。這種調整年齡的做法,當然是有道理的。

    曹衝稱象的方法,確實表現出了很高的智慧。他首先要知道,船上裝載的東西越重,船舷沒入水的部分就越深;船上裝載的東西越輕,船舷沒入水的部分就越淺。他還要知道,一個重量大的物體和很多重量小的物體,如果用同一條船來裝載,只要重量相等,船舷沒入水的部分就是一樣的。裝在同一條船上的這些小物體,加在一起的重量總和,就等於裝在同一條船上的大物體重量。所有這些,對於今天還在幼兒園裡玩耍的幼童來說,恐怕還是很難理解的。

    如果是7歲,那就大不一樣了。今天,7歲的孩子已經是小學二年級了,加減乘除都學了,生活閱歷也豐富多了,智商當然更高多了。但即便如此,一個7歲的孩子,如果沒有自己的實踐經驗,沒有對前人類似經驗的借鑑,也很難憑空想出這種稱象的方法。

    其實,神童不過是智商高,但智商並不等於智慧。智商是先天的,智慧是後天的。智慧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從經驗的思辨中獲得的。經驗既包括自己的實踐經驗,也包括對前人經驗的借鑑。稱象的智慧也是一樣,四五歲的曹衝,自己不太可能有如此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沒有對他人經驗的借鑑,僅憑一己智商是不大可能空想出來的。

    曹衝所受的教育,應該在當時來說是最好的。他的老師一定是博古通今的大學問家,很可能給曹衝講過如何用船稱豬的故事。因此,曹衝就知道用前人這一稱豬的方法來稱象。所以,大致可以推斷,曹衝稱象的智慧來自於對前人經驗的借鑑,而不是單靠神童的智商想出來的。

  • 3 # 野菜野菜

    真的,理由如下:

    在《三國志》中有記載: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1.《三國志》是正史,不同於野史,或者《三國演義》這類小說。既然是正史,可信度高。

    2.曹衝是曹操的兒子,曹操可是奸詐的代名詞,他的兒子聰明伶俐也是自然。一個高智商的小孩在5,6歲這個年紀能想到這個辦法有什麼不可能呢?

    3.那麼古代北方怎麼有象?孫權送的,在古代孫權的管轄範圍是有大象的,他送來之後,北方人都沒見過大象,都想知道這龐然大物究竟重幾何?所以才有了曹衝稱象這件事。

  • 4 # 榮耀歷史

    曹衝稱象是有的,而且詳細記載在《三國志》中:

    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

    鄧哀王就是曹衝,話說孫權為了拍曹操馬屁,送了一頭大象給曹操,曹老闆很好奇大象的重量,問遍了周邊的幕僚,沒有人有辦法。

    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在一旁看熱鬧的曹衝給出了最優解,就是我們熟知的曹衝稱象。

    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懷疑曹衝稱象的真實性呢?主要有如下幾個疑問:

    1、象從哪兒來?

    在普通人的認知裡,中國古代歷史中好像沒有出現過大象,甚至考證中國古代沒有大象,於是得出象棋不是起源於中國,而是大象橫行的印度,對於這種人只能說他無知!

    先秦作品中關於象的記載比比皆是,

    舜葬於蒼梧之野,象為之耕。——《墨子》舜德足以服象。——《楚辭》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乃以師逐之,至於江南。——《呂氏春秋》

    足以證明先秦活躍的中原地區是有大象的。

    《三國志》中記載,大象是孫權進貢的,孫權的地盤是從現在的江南一直到廣東地區,古時南方百越地區多叢林,獲得大象毫不稀奇。

    2、曹衝會有這麼聰明?

    《三國志》記載當時的曹衝五六歲,根據史書記載年齡多為虛歲來推斷,當時的曹衝可能只有4歲,了不得5歲,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其實,我更相信另一種說法,就是曹衝是借鑑了古人的智慧!

    《符子》中曾經記錄了一則故事:有人給燕昭王進獻了一頭碩大無比的豬,大臣們想盡了一切辦法都無法知道豬的重量,最終也是運用曹衝稱象的方法得出了重量。

    曹衝聰明好學,看過這則故事是很有可能的,舉一反三對於他來說則要簡單很多,所以他說出這個辦法是合理的。

    那麼槓精要問了,難道只有曹衝看過?曹操帳下那麼多牛人都不知道這個辦法?那我只能是猜測他們都是人精,把這個機會留給了曹衝,這樣能讓曹老闆龍顏大悅,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宣傳推薦下自己的家鄉,你會怎麼描述家鄉的人文地理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