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茫茫長夜1
-
2 # 亦有所思
無知妄言,切莫當真。
說出這種話的人,既不懂《紅樓夢》,亦不懂詩詞。小可強壓住心中的鄙夷之火,心平氣和地慢慢道來。
受社會價值觀所限,因此古代閨閣之詩少有流傳。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什麼某某朝代的四大才女,翻其詩作,大多不過如此,反不如那些歌妓之作。但既使這樣,也並不意味著閨閣中人不會作詩,不懂作詩。只是相關詩詞不曾傳之於世罷了。
清朝才子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記載了許多閨閣之詩,算是極大貢獻,好像別人還有一本專門記敘女子詩詞的書小可忘記了。但是女子作詩詞,不遜鬚眉此為定論。
《紅樓夢》在第一回就已經交待了此書有傳詩之意,而且是閨閣之詩。在判詞中作者稱黛玉為“詠絮才”,自然是推崇黛玉的詩才,那麼憑心而論,黛玉在《紅樓夢》中的那幾首詩確實好麼?
我想這個才是關鍵,或者是引起錯誤判斷的基礎。
不可否認《題帕三絕》極為一般,連中等水平都達不到。《唐多令》更有拼湊之嫌,讀著雖然繾綣,實際上很虛薄。《秋窗風雨夕》應當是男人的作品,因為詩中有不平之氣,當然若說黛玉原型之人心有韜略也未為不可。
詠菊系列和詠白海裳都是七律,小可不止一次說過,女人寫七律難度呈倍上升,何況要寫出唐人風韻?所以這個詠菊和海棠雖有妙句,但算不上好詩,確切地說當年混詩詞論壇的許多女才子都能寫得出。
但是《五美吟》很了不起!不是因為遣詞造句,而是因為立意高標,不落俗套,僅此一句便把歷代許多詩人甩在了後面。
作者真正要傳詩的恐怕是《葬花吟》和《桃花行》,葬花吟雖然流傳很廣,但仍然被明顯低估了,葬花,僅此二字所涵之意味,便可以佔在古體詩前十之列。何況言辭優美,不見斧斤之痕。堪稱不可複製之經典。
《桃花行》也很好,端端的是女兒情懷,雖然和《葬花吟》一樣過於哀傷,不是詩家正統,但用韻用句都堪稱行家之作。
其實如果《秋窗風雨夕》不是故意用那麼多秋字,顯得有些做作,也會是一首好詩。
小可在另一篇文章中說,紅樓夢裡許多女子的詩是作者代寫的,需要考慮到角色的性格,年齡,閱歷,所以故意寫得那麼水,那麼LOW,但不代表黛玉的原型也如此。
更不代表首首都如此。
《葬花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連我這個看熱鬧的都能看出門道來,說那種話的人該有多白痴可想而知。
-
3 # 相逢一笑醉春風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林黛玉是誰?
說林黛玉寫的詩如何如何,豈不貽笑大方?
林黛玉不過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紅樓夢》裡的一個女主角之類的人物,並不是現實中的人,既然是個虛擬的人物,不存在的人,何以言林黛玉詩詞如何?說是炫技和媚上更是無稽之談!就說曹雪芹先生吧,要是會炫技媚上何至於貧困潦倒呢?
不管是林黛玉的詩詞,還是薛寶釵的詩歌,甚或是賈寶玉與一眾群芳所做詩詞,大部分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的作品,可能也有一部分借鑑而修改的詩詞。
說林黛玉寫的詩詞如何?不妨說曹雪芹先生寫的詩詞如何才更貼切。或者說小說《紅樓夢》中曹雪芹先生按照虛擬人物林黛玉口吻所做詩詞如何?
按照曹雪芹先生的思路,林黛玉詩詞非常精彩。
《葬花吟》是一首古體詩,作者透過林黛玉之口表達了林黛玉在惡劣環境下內心世界,是她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表現了她多愁善感、情感豐富的性格特點。
《秋窗風雨夕》也是古體詩,全詩環繞著一個秋字,透過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於惡劣環境的孤弱女子的滿懷愁緒和無邊傷感,從而預示她難以逃脫的悲劇前途。
《桃花行》也是七言古詩,這首詩以低沉的筆調,透過鮮豔明媚的桃花和孤獨悲傷的人多方映襯、反覆對比,塑造了一個孤獨、憂愁、哀怨、傷感的少女形象。預示著一場悲劇即將來臨。
還有《詠白海棠》、《菊花詩》、《唐多令·柳絮》、《杏簾在望》、《世外仙源》、《題帕三絕》、《五美吟》等,作者透過這些詩詞充分展現了林黛玉的才華、性格、興趣、愛憎、感情等多方面的特點,使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豐滿靈動,宛如現實中的人物一般。
曹雪芹先生確實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一部小說,就能有包羅永珍之勢,曹雪芹先生太多才多藝了。
-
4 # 稀罕9865
林黛玉最好面子臉酸的很,怎會賦詩昧上呢,但林黛玉的才氣在詩詞作賦方面,基本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因為林黛玉入大觀園時,已經是家道中落了,所以在眾小姐中身份也是最為卑微的,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與之前的錦衣玉食判若天地,這也造成了林黛玉在大觀園的水土不服,最終早殤。
-
5 # 丫丫詩意
黛玉既然被作者賦予了太多靈性,那肯定是有詩才的,因為詩需要靈性。作者喜歡她,所以願意把最好的詩安在她身上。黛玉的性格註定是孤獨的,可誰又不是孤獨來孤獨走呢,看透了,孤獨沒什麼不好,沒什麼可怕。至於說她炫技和媚上,以她那性格,根本是沒影子沒必要的事。
-
6 # 目擊世界5000年
對於林黛玉的詩才,難道有什麼好懷疑的嗎?
像她這種情感豐富細膩到了極致的人,天生就有當詩人的天賦。
縱觀古今,我們可以看到,但凡是詩人,就一定會有異於常人的豐富情感和敏銳的感知能力。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天賦,林黛玉當然是具備這種天賦的。
這在原作中的描寫是十分直白的
“ 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諒這些丫鬟們,妝飾衣裙舉止行動,果亦與別家不同。 ”
可見他在賈府中時常查言觀色,暗自度量,並能很準確的看出祖母家下人的姿態儀容與別家的不同。其心思謹慎細膩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我們說,有作詩的天賦,不一定就有好的詩才,要會作詩還得懂詞律,有較好的文字功底。這個我們得分析林黛玉的受教育狀況。
林黛玉的父親是前科探花,最初的官職為蘭臺令史,後升遷為揚州巡鹽御史(正七品官職),母親是賈母的小女兒。父母都出自大家,用今天的話說,林黛玉就是個實打實的官二代,他的父母也就是貴族兼知識分子。這樣家庭,對林黛玉的教育肯定是十分用心的。
雖說林家不是能和賈家匹敵的富貴之家,但也是實實在在的書香門第,林黛玉從小耳濡目染,受家族濃厚文化氛圍的薰陶,其自身的文化修養肯定也不差。
林黛玉的啟蒙老師是賈雨村,賈雨村何許人也,據原作中描寫,此人長相雄偉,氣度不凡,才氣逼人。雖然在日後的官場中被漸漸黑化,變得忘恩負義,狡詐不仁。
但別忘了一點,人家有才華啊,面對黑暗的官場,他也許不仁,但對一個年齡尚幼,不諳世事的女學生,他不至於會有多狠。更多的是兢兢業業的做一個嚴厲合格的老師。誰又能說,在教學過程中,他的才華不會傳染給林黛玉呢。
林黛玉進了賈府之後那就更不用說了,賈府不愁吃穿,生活寬裕奢侈。林黛玉賈寶玉這班公子小姐吃飽了沒事,在風花雪月的大觀園裡豈不是日日舞文弄墨,吟詩弄月。
綜上所訴,我們可以看到,林黛玉所接受的教育是十分優質的,作詩對她來說肯定不成問題,她的生活環境也非常支援她進行一些文藝上的創作。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她的詩了。
最具代表的就是《葬花吟》
“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節選)
可以看到,詩句對仗工整,句子不落俗套,意境哀怨憂傷,讀來朗朗上口。行家評價此詩過於傷懷,但我們其實可以看出創造此詩的整體格調其實和她本人的身體狀況是十分契合的,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到她對自己早逝的預感。與其說是葬花,不如說她其實是在顧影自憐。
另一首詞《唐多令》雖然看不出有多麼傑出,但這一系列的詞所應有的腔調和藝術美感它是有的。另三首詩《詠菊》《問菊》《菊夢》還助她在大觀園的海棠詩社奪魁。
幾乎可以肯定的的是,林黛玉就是一個十分有詩才的傑出女性(當然我指文化上)。古往今來,人們也一直這麼評價她的。
現在再來談另一個問題,她是否是在炫技和媚上呢?
炫技的問題好說,炫耀自己的才華或長處乃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慾望,這個問題是不值一提的。
那她是否媚上呢?這個答案,我們還是要到原作中去尋找。
原作中,他的老師賈雨村評價她:“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
王熙鳳:“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
興兒:“ :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大了,吹倒了”
可見林黛玉天生就氣質非凡,而且滿腹才氣,就是有些小氣刻薄。這樣性格的人當然不會是一個媚上的人。
古代有才華有氣度的人在遭遇現實與理想的極大差異時,選擇的通常不是媚上,而是自閉或者自殺,林黛玉其實就是前者,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了,然後對外界報以十分尖刻的態度。
況且林黛玉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他的外婆(賈母)對她疼愛至極,她犯不著對誰諂媚。
林黛玉生來有靈性,小小年紀便談吐不俗,雖怯弱不堪,卻有一股自然的風流,她絕不是媚上之人。
作為《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形象極具神幻的浪漫色彩。神話中她原是一株仙草,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才得以化為人形,同神瑛侍者下凡投胎為林黛玉,整日啼啼哭哭,最終在賈寶玉的新婚之夜香消玉殞,以一生之淚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曹雪芹藉助這一人物訴說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因此這個角色是極具審美價值的,說她炫技和媚上的觀點是禁不起咀嚼和推敲的。
回覆列表
文人相輕。
曹公與林黛玉也一樣!曹公嫉妒了她的才情,不按排一場黛玉焚稿,好像都是天理不容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