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鳩摩智
-
2 # 兵夏333
1、日軍指揮刀。日軍指揮刀是日軍指揮官的象徵,指揮起來比較帥。
2、三八大蓋,該槍的優點是所用的6.5mm子彈穿透力大,射程遠,發射時無煙無焰比較隱蔽。不過這種槍發射的6.5mm子彈彈頭長徑比大,擊中人體後不會發生翻轉造成附帶傷害,在沒命中人體重要部位的情況下,對人體的傷害比其他子彈小。
3、O式戰鬥機。該飛機飛行速度比較快,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
至於坦克和裝甲車之類的,日軍的武器實在不敢恭維。
-
3 # 瘋狗的輕武
其實三八算是不錯的步槍,但還沒到值得稱道。
我覺得日軍輕武器裡最有特色,而且算是很符合當時應用場景的就是八九式擲彈筒。
這玩意很好的彌補了手榴彈投擲距離不足,120米的有效射程,對有經驗的老手而言,2-300米也能打準,最大射程670米。不佔編制,兩個兵就能很好的伺候。
除了用來發射專用的89式榴彈,也能發射手榴彈。針對當時缺乏重火力的我們而言,這種擲彈筒對於機槍陣地是個很大的威脅,當時幾個精銳德械師的機槍火力點就是被這玩意敲光的。
而且足夠方便,單兵也好攜帶,這對缺乏機械化的日軍而言是一種很好的班組火力補充。爆炸威力是手雷的2-3倍,破片數量不比歐美一杆小型迫擊炮少。
後來我們也根據八九式仿造了二七式擲彈筒。這玩意即便在太平洋戰爭中也讓美軍吃夠苦頭,當時美軍的槍榴彈射程只有150米,無法壓制擲彈筒,以至於在島上聽到“嘭”的擲彈筒發射聲,下意識的都全員臥倒。
-
4 # 史話戲說
有這麼幾款非常冷門的日軍輕武器,優不優秀不好說,但其實非常有特點但卻很少被人提及,我來說兩款吧。
這個東西是一把反坦克步槍。準確地說,是一把日本“97式自動炮”。這把徘徊在“槍”和“炮”的邊緣的武器,口徑達到了20毫米,用七發彈匣供彈,而且是半自動的。雖然這樣的武器放到歐洲戰場上還不夠看,但是在裝甲車輛稀少而珍貴(其實任何車輛都稀少而珍貴,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的東亞戰場上,這支反坦克槍就顯得相當致命了。
但是這把武器的問題也很大。對比上面的蘇聯制PTRD-41反坦克槍的話,PTRD-41需要單發裝填,發射14.5毫米口徑x114毫米的彈藥,但是重量也只有17.4千克。而日本的“97式自動炮”不但長度超過兩米,重量還超過了50千克。這把武器如此沉重,以至於日軍需要一個十一人的班組來操作一支這種槍,遠途運輸則需要拆卸它然後用騾馬搬運。這把槍在實際使用時,機動力只能算是在炮兵級別,和其他反坦克槍不能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穿甲彈以外,這種武器還有高爆彈藥可以使用,也算是一把步兵支援武器。這把武器在實際使用中更接近於一種特殊的野戰炮,原因顯而易見。
然後上面這貨被稱為“四式自動小銃”(有時也被叫做“五式”,不知道為什麼)。它是日本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試圖研發的半自動步槍。本來的計劃是讓這把槍在1945年大規模投產,然而大家都知道,兩顆巨大的蘑菇在那一年被種下了,這種武器也就沒有被裝備了。這把槍被生產得如此之少,以至於在戰爭結束時只有一百支左右。
這把武器在原理上抄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另外,我們經常提及的“三八大蓋”,也就是日本“三八式步兵銃”,其實也算是效能比較好的步兵栓動步槍了。不過我們對這把武器比較熟悉,我就不詳細說了。
-
5 #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日本有海軍和陸軍兩大軍種,空軍不是獨立成建制的軍種,都是依附在海軍和陸軍身上,稱為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
日本海軍實力位居全球三甲,其戰鬥力在日已落帝國皇家海軍之上,全殲其浩浩蕩蕩前來由最新服役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領銜的遠東艦隊就是最好的實戰證明,僅次於美太平洋艦隊,戰鬥力全球排老二。
陸軍投入儘管沒有海軍聯合艦隊那般鉅額,武器裝備在全球只能居於二流水平,但其精銳野戰師團的戰鬥力絕對是全球一流的,表現在士兵戰鬥力旺盛,個人技戰術效能出色,特別是武士道精神灌輸下,都成了戰場上的野獸,倘若不是武器裝備落後於美軍太多,美軍要最終打敗日軍,得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日本陸軍步兵輕武器,主要由王八盒子手槍、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八九式擲彈筒、九二步兵炮等組成。
其實,日軍步兵槍械並不先進,以5發栓動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為主,缺乏半自動步槍,特別是衝鋒槍,因此導致其在太平洋殘酷的奪島戰中,屢次被裝備8發彈倉供彈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20/30發彈匣供彈M-1湯姆遜衝鋒槍、15發彈匣供彈M-1卡賓槍等自動槍械的美軍所吊打。
由於器不如人,前線野戰師團官兵要求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的呼聲非常強烈,軍部那幫老朽才不得不同意在繳獲美製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基礎上,研發四式半自動步槍,但剛研製成250支樣槍時,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軍部命令追加百式衝鋒槍的生產數量,但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量產才2萬餘支衝鋒槍,其中,1萬餘支鎖在本土的軍火庫內,準備抗擊美軍登陸玉碎時使用,真正裝備日軍的衝鋒槍也僅數千支,有數千支裝在船上被美海軍潛艇擊沉了,可視作二戰時期,日軍並未裝備衝鋒槍。
日軍王八盒子效能低劣,網上關於此槍的文章非常多,在此就不累贅了;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是二戰時的奇葩機槍,由於供彈機構極為複雜,為了保證有效射擊,這兩把槍都需要不停地給子彈和機匣刷油。
九二步兵炮是門曲射炮,重量比較輕,但射程有限,威力也一般;八九式擲彈筒,是一門事實上的迫擊炮,手榴彈的火力延伸而已。
日軍步兵槍械,給外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那把綽號“三八大蓋”的三八式步槍,屬於二戰時期非常有名的栓動步槍,日軍裝備的步兵槍械中,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把三八式步槍。
因此,三八式步槍,代表的是島國陸軍的形象,裝上30式軍刺,全槍長度比“皇軍”還高,說明“皇軍”都是矮子,“小鬼子”是北方抗日軍民率先叫出來的,並不僅僅有諷刺意味,確實有身高方面的原因。
三八式步槍,口徑僅6.5毫米,是日本軍工的首創,二戰時,步槍口徑大都是7.62、7.7和7.92毫米。
此槍追溯其祖宗,是德國的毛瑟步槍,發射7.92毫米大威力步槍彈,由於後坐力非常大,不適合矮小的日本兵抵肩射擊。
於是,日本人將7.92毫米的口徑,調整為6.5毫米,槍械發射時的後坐力降下來了,日本人容易掌控此槍,射擊精度也提高了。
三八式步槍適合精準射擊,日本人在戰時,300-400米就開槍,且命中率非常高,與三八式步槍瞄準基線長,製作精良不無關係。
由於三八式步槍,長度超過1.2米,加上長長的30式軍刺,全槍長度高達1.67米,確實比日軍當時的普遍身高都要高,非常適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兵拼刺刀。
二戰時,日軍非常重視士兵的槍法,因此日軍的槍法普遍都很好;此外,日軍也非常講究拼刺刀,都有拼刺教官,步兵的拼刺技術世界上第一流。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領教了日軍拼刺的威力,就給士兵配發了M-1919A1科爾特11.43毫米大威力手槍,用來對付手持三八式步槍“板載衝鋒”的日軍。
-
6 # 軍武小咖
如果說二戰中日本值得稱讚的武器我會說“零式戰鬥機”,這玩意前期幾乎無敵。如果只是說輕武器我選擇二戰日本的擲彈筒,在抗戰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日本動不動就拿擲彈筒朝中國軍隊轟,給我們的戰士,尤其是機槍手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在淞滬會戰中18軍 42旅的36挺重機槍就被日軍的擲彈筒打掉了32挺,所以沒辦法只能打幾百發子彈,就得把重機槍挪動一個位置,不然一會日本的擲彈筒榴彈就會準確到降落到重機槍的位置。
二戰期間日本步兵普遍裝備89式重擲彈筒,不佔編制,口徑50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410毫米,重2.7千克。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是日軍行之有效的火力支援武器。
89式重擲彈筒,可發射91式手榴彈,89式發煙彈以及89式榴彈,造價低,重量輕,便於攜帶,熟練的步兵一個一分鐘可以發射20發,若由兩人操作一分種可發射40發。
至於說精度這玩意很玄學,熟練的老兵400米的命中率可以達到85%以上,新兵可達到1%以下,精度還可以,但是對於新手特別不友好。和他當時盟友用的MG34/42通用機槍差不多,對新手不太友好。
1937年我八路軍115師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千餘人,其中就繳獲了日軍擲彈筒20餘具,但是由於沒有使用擲彈筒的經驗,沒有及時的用上,後來可能是由於良心發現,也可能是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發揮了作用,一名名叫中西的日軍俘虜主動擔任擲彈筒使用的教官,教八路軍戰士使用日本的這種國火力支援的強有力武器。
回覆列表
日軍輕武器,確實有一些飽受詬病的輕武器。
就比如我們熟知的南部十四手槍(也就是王八盒子),雖然解決了日軍長期沒有制式手槍的問題,不過,這槍威力小、射程低、可靠性差等問題也讓人飽受詬病,甚至被很多人稱之為“史上最差手槍”,這槍,恐怕連當時中國軍隊都都看不上。
還有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該槍就是那個“歪把子”輕機槍,這槍供彈系統老出問題,在效能上甚至不如中國軍隊的捷克式輕機槍。以至於甚至有日軍,在繳獲中國軍隊的捷克式後,寧願用它都不用歪把子。日軍還基於捷克式輕機槍整出了自己的“捷克式歪把子”96式輕機槍。
不過,日軍還是有自己的優秀武器的。
三八式步槍
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八大蓋,幾乎成了日軍標誌性武器,堪稱步兵標配。這槍射程遠、精度高,裝上刺刀以後,在肉搏戰中佔有優勢,彌補了日軍個頭不夠的劣勢。這個槍,雖然有貫穿傷口的調侃,但依舊是一款十分優秀的步兵輕武器。
八九式擲彈筒
這個日軍單兵攜帶的獨門兵器,是二戰時期日軍的主力擲彈筒,主要用於打擊敵有生力量和輕型火力點,極大彌補了步兵分隊火力不足的問題。在它的對手中國軍隊普遍缺乏重型裝備的情況下,這些擲彈筒在中國戰場上給中國軍隊製造了不小的麻煩。據統計,一名訓練有素的日本老兵操作擲彈筒使用1-2發炮彈就可以報銷中國軍隊一個重機槍班組。
至於其他的,若還有,希望大家補充,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