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石日記
-
2 # 御前帶刀侍衛
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區域性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1]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藉佔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樑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
科索沃危機的發展使代頓協議後力圖控制巴爾幹局勢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它們不能容許南聯盟的行為干擾冷戰後世界新格局的構建,同時它們也圖謀借這一危機的處理排除東南歐地區最後一個被西方體系視為異己的米洛舍維奇政權。
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高新技術產業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各種力量加速重組,多極化得到新的發展,但美國的“一超”地位尚未受到動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戰略失衡加大,干涉與反干涉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軍事領域發生著深刻變革,發達國家從中獲取的軍事優勢已成為其推行強權政治的重要手段。
在這一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歐洲推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全面擴張戰略,與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統一的巴爾幹國家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形成了尖銳的戰略衝突。隨著南聯盟內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出現,西方國家藉機大舉介入,導致雙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聯盟堅持反對多國部隊進駐科索沃,同時反對北約支援該地區阿族分裂勢力獨立和干涉南聯盟內政,但遭到北約的拒絕。
1998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北約與南聯盟的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科索沃戰爭是一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區域性戰爭,對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東歐原有勢力圈。
-
3 #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因為北約,尤其美國在當時的東歐勢力很弱,而當時的東歐還主要受俄羅斯影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想在東歐立足,而米洛舍維奇的種族滅絕行為剛好給了北約口實,於是發動了戰爭,科索沃戰爭後,北約就立刻立足東歐,與就有了後來的北約東擴,直至與俄羅斯接壤
-
4 # 十指流玉56
當然是為了利益,美國不會幹沒有利益的事。美國一直都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但現在我們中國起來了,美國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隨便打人了,在我們中國面前,美國只能甘拜下風
回覆列表
美國為什麼要侵略南聯盟,發動科索沃戰爭
眾所周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存在於(1963年-1992年),位於巴爾幹半島,1992年,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背景下,南聯邦一分為五,分別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1992年4月27日,原南聯邦的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聯合組成了現在的“南斯拉夫聯合共和國”。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與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毗鄰,面積僅1萬多平方公里,首府普里什蒂娜,人口約200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人,其餘為塞爾維亞族和黑山族。歷史上,科索沃一度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直至1912年巴爾幹戰爭結束後,才並人塞爾維亞的版圖。二戰後科索沃隨塞爾維亞加人南聯邦。
在二戰期間和二戰結束初期,科索沃的阿族藉助外力企圖建立“大阿爾巴尼亞國”的暴力活動就始終沒有停止過,1968年科索沃的阿族學生曾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在鐵托去世後的1981年,科索沃的阿族人即要求在南斯拉夫國內建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1988年科6000多名塞族人和黑山人指責阿族人對他們進騷擾。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1990年7月,科索沃的阿族議員宣佈科索沃省脫離塞爾維亞不利,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即解散了科爾沃議會並收回其自治權,1991年科索沃阿族人舉行了“全民公決”,決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國”,隨後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議 會,拒絕承認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任命的合法權力機構,1992年5月魯戈瓦當選為“科索沃共和國總統”,1994年,激進的同族分裂分子還成立了所謂的 “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透過暴力活動爭取達到獨立的目的.自此塞阿兩族的衝突一直沒有間斷,直至演化為1998年以來的大規模流血衝突。長期以來,科索沃一直處於民族對立的矛盾之中。是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民族矛盾
(一)國內原因(領土爭端)
一是歷史原因.主要表現在科索沃的歸屬問題上.塞爾維亞族和阿爾巴尼亞族各執一詞.塞族人認為歷史上科索沃是12世紀塞爾維亞王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他們歷史和文化的搖籃.公元1389—1912的500多年時間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科索沃,並強制推行伊斯蘭教,由於塞族人不願放棄東正教信 仰改奉伊斯蘭教,因而遭到迫害,被迫大批遷離科索沃;而阿爾巴尼亞人則改信了伊斯蘭教並陸續遷人該地。阿族人則堅持認為,公元前4—5世紀在科索沃居住的 原始部落伊利里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人的領土。
二是政策失誤是造成矛盾惡化的重要原因.
歷史願因和領土爭端固然是塞阿兩族矛盾產生的根源,但政策因素卻是導致科索沃民族矛盾惡化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鐵托的民族政策.二戰結束後身為在克羅埃西亞人的鐵托在前南推行的“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但是為了消除歷史上大塞爾維亞主義的影響,鐵托的民族政策帶有明顯遏制和削弱塞爾維亞的傾向,在對待科索沃問題上,這一政策表現得尤為明顯.1963年,前南斯拉夫在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建立了兩個自治省,即賽爾維亞族和阿爾巴尼亞族聚居的科索沃自治省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人聚居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1974年公佈的憲法又進一步擴大了自治省的權利,使其地位、權利幾乎與南聯邦的6個共和國相當(賽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黑、黑山)。根據憲法規定的“機會平等”(即各共和國和自治省不論大小,以同等名額的代表參加聯邦領導機關)和“輪流坐莊”(所有黨、國家、政府、群眾團體的主席均由各共和國和自治省輪流擔任)的原則,科索沃自治省和其它六個共和國、一個自治省一樣可以向聯邦和中央機構派出等額的代表並有否決權,儘管它在聯邦中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是它擁有一個特殊的權利:即塞爾維亞若修改憲法必須徵得科索沃的同意,而科索法沃修改憲法卻無須塞爾維亞同意。這就造成了科索沃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中的地位,如同“國中之國”和局面。這種局面導致民族間對立情緒加劇,多年來塞爾維亞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三是人口因素。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的一個省,面積為10887平方千米,阿爾巴尼亞族是主要居民。1981年阿爾巴尼亞族人近123萬,佔該地區總人口的77.4%;1991年阿爾巴尼亞族人增加到168萬,所佔比例也上升到82.2%。這種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導致科索沃省絕大部分地區幾乎成為純阿爾巴尼亞族地區,客觀上也成為科索沃尋求自治乃至獨立的重要依據。早在70年代,南斯拉夫夫聯盟就意識到這一後果的嚴重性,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曾打算有計劃地向科索沃省安排塞族移民 (包括後來欲把內戰期間逃出克羅埃西亞的塞族人安置進去),但均未成功。
四是宗教信仰。科索沃自治省的塞爾維亞族主要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教,科索沃地區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基督教兩派與伊斯蘭教,特別是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搏鬥。
外國干涉
(二)21世紀美國主導的全球戰略體系是科索沃戰爭的根本動因
美國的全球戰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提出來了。冷戰時期美國的全球戰略集中體現為與前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由於美蘇大體形成戰略均勢,美國獨霸世 界的夢想難以成真。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歷史上“惟一的最後一個至高無上的全球性超級強權”,這就為美國實現其領導世界的夙願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獨霸世界的夢想開始復活。特別是90年代中期後,由於經濟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一超”地位更加鞏固,美國獨霸世界的野心隨之迅速膨脹。美國決策層認為在於2015年前,世界上其他的戰略力量尚難以對美國構成挑戰,這是美國構築其全球戰略的“戰機遇期”,為此美國要充分利用這一戰略間隙,儘快佈署其全球戰略,以確保美國長時期的霸主地位。
“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這是老牌霸權主義者所堅守的信條。雖已世易時移,而這種信條沒有改變,美國的新霸權主義也是如此。控制歐亞大陸同樣是美國新的全球戰略的核心。對於美國來說,北美洲是它的根據地,拉丁美洲是它的後院,非洲尚是一塊拎不起來的“破碎大陸”,而惟有歐亞大陸,是它稱霸全球的心腹大患。美國新的全球戰略部署主要是圍繞“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展開的,即以奪取世界霸權的獨霸地位為中心,以控制歐洲大西洋方向和控制亞洲太平洋方向兩個基本點。這樣,防止歐亞大陸出現對其“一超”地位構成挑戰的力量則成為美國全球戰略構想的主要內容。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早在其所著的《大格局》一書中即指出:美國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依照長期的潮流和人類的根本利益建立一個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但與此同時,在歐亞大陸上不出現能夠統治歐亞大陸並能夠對美國進行挑戰的挑戰者”。這充分暴露了美國全球戰略構想的戰略意圖。未來在歐亞大陸能夠對美國霸主地位構成挑戰的國家中,美國認為最有威脅的在歐洲仍然是舊日的死對頭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在亞洲則為正在崛起的中國。為此美國確定了“控制兩洋,兩面夾擊”的戰略指導方針。在亞洲以美日軍事聯盟為基礎,推動美日“西進”;在歐洲則依託北約軍事集團,推動北約“東擴”與“北約 任務全球化”。處於歐洲巴爾幹半島腹地的南聯盟,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拒不融人西方體系,從而成了美國抑俄製歐的障礙,關係到美國全球戰略部署,這自然使之成為美國在歐洲首先要拔除的“眼中釘”。這樣科索沃戰爭就成為了美國啟動其全球戰略構想的突破口,是美國打響的為構築其21世紀美國主導體系的第一槍。它向世界發出了美國獨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構想開始全面付諸實施的強烈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