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
8
回覆列表
  • 1 # 知行基金投資

    康熙勵精圖治在他統治的初期和中期由於採取寬猛相濟的措施,保持了官場的穩定和吏治的清明。但在晚年,由於他年邁多病,煩事纏身,因此在處理貪官汙吏方面失於柔弱、吏治腐敗嚴重,各種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後果。

    對官員營私舞弊的問題,只要沒有嚴重威脅統治,康熙都加以包容,即使加以處分也往往過於寬大,更多的時候是採用教育手段,希望其能洗心革面。對高階官員雖然管理雖然稍微嚴格,但如果發現假公濟私、徇私舞弊等行為,康熙也是“從寬免”“系免追取”。他的這些行為實際助長了貪汙之風。

    另外影響康熙晚年政治的還有當時的政治氣候。康熙晚年,被廢立太子一事攪得焦頭爛額。當皇子們為了爭奪嗣君的地位勾結大臣拉幫結派的時候他不得不痛下決心兩次廢立。但他在這個問題上始終沒有處理好,反而憤懣過度,身染重疾。他對官員的管理本來就很鬆,這個時候,各級官員見他“精神漸不如前,因以為奸”,腐敗問題日漸嚴重。

    這些情況,康熙也不是不知道,但他過於寬大的做法卻成為助火之薪。到了雍正即位,即改變了統治風格,改用強硬手段整頓吏治,清除腐敗,最後扭轉了頹勢,清朝興盛的局面才得以持續下去。

    孔子曾說:“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對於吏治,這句話同樣有道理。康熙並非完人,在其大半生中,以寬糾猛,緩和矛盾,可以說拿捏的恰到好處,迎來了千古盛世。但晚年因為統治手段太軟,縱容腐敗,結果導致了吏治敗壞,差一點葬送了大清江山。其留下的歷史教訓,著實值得後人認真檢討,認真深思。

  • 2 # justing

    康熙皇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皇帝,在位61年,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皇帝中也是前幾名。但錯事也有!影響後世一百多年!其一;沒能跳出滿漢族爭,封閉關外龍興之地,沒有開放關外土地讓關內百姓居住耕田,這一政策讓中國後世丟失了幾乎同等東北面積!丟失日本海出海口,痛!

    二;立儲的廢立反覆和皇子教育!康熙自己天文、地理、數學都很精,但只對太子胤有影響有傳授,胤一廢其它皇子無一感興趣,特別是雍正帝只對佛教事業有造詣!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的種子失傳了以至後來的乾隆道光對西方工業革命一無所知!讓中國失去進入先進國家行列並落後捱打百年!如果胤繼位至少對工業技術不排斥也許中國會改變!

  • 3 # 青言論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被頌揚成“聖明”的皇帝也不例外。儘管康熙皇帝在清朝的皇帝裡面要算是難得的賢君,但也不是沒有犯過錯。在我看來,他至少犯了三個錯誤,並且是幾乎不可饒恕的錯誤:

    1、堅持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一貫的國策,但是確立以及貫徹卻是在康熙朝。問題是,其他皇帝沒有見過世面也就算了,康熙是被湯若望等神父教匯出來的,應該說是見識過西方科學的力量的,他卻定下了閉關鎖國的調子,這讓人實在沒法不憤懣!

    2、大興文字獄:閉關鎖國是斷絕了向外交流的渠道,而文字獄則是堵死了我們內部挖潛的能力。本來是最有希望振興華夏的文人,卻在清風不識字之中再不敢有什麼思想,只敢去跟老祖宗後面討生活,這樣下去,何談進步發展?

    3、立儲猶疑:中國曆代皇朝歷史上,有關立儲的問題最多爭議的應該就是康熙朝了。這種長期不確定儲君的格局,導致國本持續動盪,並且最終造成康熙的兒子們兄弟鬩牆,於國於家都很難說是一件好事。

  • 4 # 平陽九幽

    康熙皇帝,是清代第四位君主,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二位皇帝,8歲登基,16歲親政,是個名副其實的少年天子。

    康熙登基時,雖然說是清帝國的上升期,但也是矛盾凸顯期,對外準格爾蒙古作亂西北,殘明、李自成張獻忠餘部時不時在南方造個反,東南還有割據的鄭氏集團,漠北還有一箇中國曆史上從來沒遇到過的外來侵略者沙俄。對內,主弱臣強,戰功顯赫的開國功臣很多還健在,多爾袞攝政的風波剛過去不久,難免會有人想效仿。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情況下,皇帝很難生存,比如金代完顏亶、元代阿里不哥、明代朱允炆,還有沒有來得及登基的宋代初代皇儲趙德昭,下場都很悲慘。

    所以,登基後的康熙,別說治國了,自己都有可能一不小心掉腦袋。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皇帝硬是把帝國帶向了頂峰,這才是一位千古聖主應有的膽識、能力。

    康熙一朝,擒鰲拜、定三藩、收臺灣、平準噶爾、拒沙俄,不說文治,單說武功,在中國帝王中也是名列前茅。同時康熙還是一個虛心學習、講科學、不排斥西學的人,這一點不是乃孫弘曆能比的。所以,在滿清沒有被妖魔化的以前,康熙是被稱為中國歷史千古第一聖君的(李世民排第二)。

    至於說缺點,康熙一朝的缺點,九幽子看來主要有三個:一是康熙後期疲於吏治,逐漸腐敗,國庫虧空,給繼任者留下了爛攤子;二是在立儲上疑而不決,影響了朝政穩定;三就是在對沙俄上,還沒有認識到,這是前所未有的敵人,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不足。

    但這三大缺憾,可以說康熙帝死前都妥善安排了,選擇了雍正即位,雍正上臺後,一是徹底整頓了吏治,充盈了國庫;二是建立秘密立儲制度,果斷殺伐,保證了了繼承人的穩定,為有清一代的皇位續接定下了準則(此後皇位繼承上再無亂事);至於對沙俄問題,出於歷史的侷限性,康熙的認識始終不深刻,我們也不便苛責!

    (九幽子)

  • 5 # 山高水遠初心不改

    康熙在位期間,剪除了專擅朝政、飛揚跋扈的鰲拜奸黨,平息了長達8年的三藩叛亂戰爭,收復被鄭氏集團割據了22年之久的臺灣,兩次驅逐佔據中國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勢力,訂立《尼布楚條約》,有效地遏制了沙俄的侵略擴張活動。同時,三次出兵蒙藏地區,平定準格爾部蒙古貴族葛爾丹的分裂勢力;創立多倫會盟和避暑山莊朝覲制度等,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在經濟方面,也創下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業績,如治理黃河、淮河,獎勵墾荒,減免賦稅,實行"攤丁入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

    康熙以輕徭薄賦而自豪,以此彰顯其仁慈愛民,但永不加賦的政策,隨著後來人口大量增加而使繼任者造成財政困窘。

    梁啟超、邵力子等人認為,康熙在位時,對西方科技表現出了很大興趣,並且還掌握了不少,但他卻嚴禁自己之外的人接觸和學習,因為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傳開,將會極大的動搖以遊牧騎射起家的滿清統治。據傳教士Gerllon的日記記載,康熙不準傳教士在有漢人和蒙人的衙門裡翻譯外國科學文獻。而此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漢族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的衰落。因此有專家指出,清朝中後期國力大大衰退,遠遠落後於西方,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人們常把康熙學習、繼承漢族封建文化作為其政績來加以肯定。作為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龐大的思想體系,其中民主與專制、開放與封閉、唯物與唯心並存。他在學習漢文化的過程中,忽視了"法隨時移""民貴君輕"等學說,為了重建封建統治秩序,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首開清朝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之先河。清朝的文字獄規模之大,次數之多,時間之長,遠超前代。清朝的文字獄延續了一百多年,到乾隆後期才基本停息。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了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人才和文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對後世造成了惡劣影響。

    清初實行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閉關鎖國政策。當時實行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對沿海人民與外華人交往的防範,也有傳統重農抑商、天朝上國觀念的影響,更根植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封閉穩定。1684年統一臺灣後,雖然放寬了順治時期的"禁海令",但還是嚴格限制外貿地點、進出口貨物的種類和數量,這種限制使得誕生於明朝中後期、比歐洲晚不了多少年的資本主義萌芽在康熙大帝統治時期最終沒有成長起來。主要原因在於:a.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b.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和對外貿易;c.殘酷的封建剝削,使得農民生活極端貧困;d.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對外來衝擊具有頑強的抵抗力。

    從康熙所處的時代來看,中國和世界都處於新舊交替的時期,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如何應對這個歷史鉅變,是擺在所有國家面前的嚴峻選擇。此時,英國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歐洲列強的殖民擴張已經到達中國的周邊地區和澳門、臺灣等地,沙俄侵略勢力已經深入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這種形勢,對於大清國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難得的機遇,如果藉此機會瞭解西方,像沙皇彼得一世那樣向西方學習,加快經濟文化交流的步伐,勵行社會改革,迎頭趕上世界發展的潮流,近代中國被動挨打的屈辱歷史也許就可以避免了。然而就在這歷史轉型的關鍵節點,號稱睿智英明、聰明好學、文治武功的康熙大帝對此卻一無所知,沒有認清時代發展潮流,因而也就沒有抓住機遇,只是津津樂道於復甦業已腐朽衰落的中國封建社會,繼續做著天朝大國的虛妄之夢。因此,近代的落伍,開始於康熙大帝,因為他處在一個發生歷史劇變的時代,但卻拒絕了這個時代。其一生的功業只是在人為延長了早已經腐朽衰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國失去了走向近代化社會的最佳時機,給中國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他開創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治世——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只不過是中國傳統專制主義社會的迴光返照,是日益走向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的一曲輓歌。在世界日益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大清帝國的統治者卻沒有開拓出任何新的途徑。18世紀,西方出現了持續、高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中國則陷於貧困、落後和長期的危機之中。

    閉關鎖國,與世隔絕,固步自封,使中國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更不能及時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於是,曾經以四大發明而聞名於世、推動過世界進步的東方大國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滾滾大潮中落伍了,並且和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

    此外,康熙晚年因皇儲存廢失當,造成長達20餘年的儲位之爭,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官場貪腐之風盛行,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入值南書房的少詹事高士奇與大學士索額圖、左都御史王鴻緒結為死黨,同明珠、餘國柱一派互相攻訐,伐異黨同。康熙帝雖然勵精圖治,但他對於蘇州織造李煦等親信家奴的嚴重貪贓枉法行為,往往採取縱容和包庇的態度。

    總得來說,康熙帝是一個有成就的封建帝王,但並非一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大勢的人物。他對中國歷史程序的實際影響可能遠遜於其名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0字的作文《心靈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