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紫衣

    鐵觀音最好用茶壺或蓋碗沖泡;如果是龍井茶就用玻璃杯,便於觀賞茶景;如果是花茶就用大把缸子。觀茶起茶落,看興衰沉浮。撿一把松針煮茶,坐落於山野水畔,與賢人雅士暢談國家興亡,百姓安樂,豈不快哉!

  • 2 # 深飄太極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茶理應配好杯,生活有儀式感,使喝茶達到心情更加愉悅,沒什麼不好!至於什麼算是好杯,見人見智,我喜歡宜興的紫砂杯!原因如下:

    一.紫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其泥料的特性適合大部分茶類,使茶的口感更加柔和順滑。

    二.紫砂具有雙氣孔結構,在品茶的同時,還可以用茶來養杯,日久杯體會呈現古樸晶潤之光澤,增加品茶樂趣!現在高檔的藝術性,泥料和做工俱佳的紫砂杯更是極大提升你的氣質。

    三.用了紫砂杯,品茶加養杯,對自己的沉穩平和的心態又是很好的養成,增加你的人格魅力!

  • 3 # 茶小西

    我是一名高階茶藝師,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重點不是在於茶具,重點是在於意境和泡茶的人。懂茶愛茶之人,哪怕是最廉價的茶具,並不怎麼好的茶葉,也能發揮出它的極致。

    綠茶

    “碗泡法”泡綠茶很有優勢,一方面碗口大散熱快,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觀賞茶葉在水中的姿態。沖泡方法是這樣的:先把熱水注入大碗,待水溫下降至85攝氏度左右,投入綠茶,用勺子輕輕攪動,隨後再把茶湯舀入杯中。

    青瓷大碗與綠茶的搭配,讓人感覺一片綠意沁人心脾,再配上玻璃杯,給人一種清涼的視覺感受,尤其適合夏季。

    紅茶

    紅茶可以用陶器沖泡。陶中的礦質元素對茶湯有一定的修飾作用,還能增強茶的喉韻,產生比較悠長的後味。

    黃砂釉蓋碗與紅茶的搭配,色澤很協調,玻璃公道杯又能透出紅茶鮮豔的顏色,方便觀賞。

    烏龍茶

    自古以來沖泡烏龍茶都講究使用小壺小杯,所謂“壺必孟臣,杯必若琛”。

    濃香型,或者說焙火程度較重的烏龍茶,適合用紫砂壺沖泡,有助其深厚的韻味。清香型烏龍茶適合用蓋碗沖泡,有助其高揚的清香。

    生普

    生普可以用蓋碗或者紫砂壺沖泡。用蓋碗沖泡,能清晰地表現生普細膩的香氣和富有層次的滋味。

    淺色的蓋碗和茶杯,亦能很好的展現茶湯顏色,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

    老白茶

    烹煮老白茶,可選擇玻璃壺、陶壺、金屬壺等。用玻璃壺有一個好處,可以很方便地觀察茶湯沸騰情況和茶湯顏色變化,以便及時結束烹煮。

  • 4 # 蕙質櫻子

    我們好多人都喜歡喝茶,殊不知喝茶是有講究的,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杯子,所以要根據茶的種類來選茶具。

    茶文化起源地是中國,我們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喝茶、品茶是我們日常所需,也是我每日必喝的,不同季節喝的茶也是不一樣的。

    首先,常用的茶的種類:綠茶、烏龍茶、白茶、紅茶、黑茶

    首先,綠茶適合炎炎夏日飲用,可以選用透明的玻璃杯,用90度左右的水來沖泡,葉子會隨著水流的衝擊而上下浮動,葉子逐漸舒展,那碧綠的葉子上下翻飛如同穿著綠色裙子的美女在翩翩起舞,別有一番韻味。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是春秋首選佳品,茶具用白瓷蓋碗最佳,選用99—95度左右的水沖泡,茶葉在水裡翻滾,喝茶時用蓋碗的蓋子把浮茶撇向一邊,小酌一口清香四溢,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醇厚。

    白茶,屬於輕發酵茶,經過堆積輕微發酵而成,外表一層白色絨毛,茶溫95—98度,茶具可選瓷器或是紫砂碗均可,口感柔和湯色淺綠,用白瓷碗也可觀看美麗的水色,提高喝水的慾望。

    紅茶和黑茶都是全發酵茶,水溫100度,記得喝茶之前要進行洗茶,用開水衝一下把水倒掉,因為經過全發酵的茶有一種發酵的味道,最好的飲用方法是用煮茶器煮開飲用味道最佳,胃口弱者可以常飲用紅、黑茶,經過了發酵的茶,減弱了茶鹼的含量,對胃口沒有刺激作用,協助腸胃消化吸收,沖泡時可以鳳凰三點頭,已達到最佳的沖泡效果。最好的茶具是紫砂茶具,因為紫砂碗的小空隙可以吸收發酵茶中的發酵味,用紫砂的清香來緩解中和這些味道,使茶水醇厚,茶香味綿長。

    我喜歡喝茶,也喜歡根據不同種類的茶來選用不同的漂亮的杯子,洗茶、賞茶、品茶,看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美麗的茶具都成為了我的日常,你們是不是也饞了呢?有機會約三兩好友一起品茶、賞茶具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 5 # 世通27

    品茶人對茶具是很有講究的。高檔豪華的茶具,據有高檔的品質。高檔綠茶用玻璃茶具最好。既品茶香又觀茶其型。是任何茶具都無法相比。只有玻璃茶具才能顯示出綠茶的昧力。

    紅茶更需要高貴的瓷壺才顯出紅茶的高貴,高檔紅茶從口味,到觀賞瓷壺是任何茶具都無法相比。白瓷碗倒入紅茶真是美不勝數。真是人生的賞受。

  • 6 # 精彩故事大匯

    如果想用“茶”彰顯氣質,我覺得不只是茶杯的事情,而是要學習茶道,茶藝,茶文化。當你有了文化作為底蘊,你的氣質自然就有了。那時可能就是個破茶杯也能讓你喝出儒雅。

    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茶文化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這一切的背後潛隱著微妙的哲學。茶道是道家的化身。相關經典名句:“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羨仙人做茶人。

    中國的茶葉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由於茶葉的加工工藝不同,需要不同的用具和泡法:

    綠茶: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烏龍茶: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黑茶: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普洱茶一般用專業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紅茶: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茶道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藝

    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作為一門藝術,也可以進行舞臺表演。因此說,表演茶藝或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說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學會了茶文化,然後就是慢慢品味了!品出了茶的味道,品出了茶的性情,也就有了茶的氣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爐石傳說將來會出暴擊機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