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天遼地寧十四城

    這裡的“書畫同源”是在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基礎上提出的。同時也影響到東亞一些使用漢字或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因為,書法和繪畫在使用的材料、表現的技法、應用的理論、產生的條件、審美理念等方面都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特別是在理論上,都講究用筆。而在產生書法之前,文字的出現,是在圖畫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而後現代書法中,文字又結合了圖片繪畫。由於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一些技法不可避免的相似或相同。因此,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書畫同源”都是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基礎之一。

  • 2 # 微笑創可貼

    這裡的“書畫同源”是在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基礎上提出的。同時也影響到東亞一些使用漢字或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

    對於書畫同源這一中國藝術史的基本理論,其關注焦點在於書畫同源的"源"字作何理解,早期人們對書畫同源的認識定位在"起源"之上,即是說書法與繪畫在起源上有相同之處。後又有說法,書畫同源的“源”字也可由型及神,即是說書法與繪畫在審美與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處。

    首先,書法和繪畫在使用的材料、表現的技法、應用的理論、產生的條件、審美理念等方面都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特別是在理論上,都講究用筆。

    而在產生書法之前,文字的出現,是在圖畫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而後現代書法中,文字又結合了圖片繪畫。

    由於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一些技法不可避免的相似或相同。

    因此,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書畫同源”都是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基礎之一。

    由此觀之,圖畫與文字作為先祖們記事的工具,自是擁有相同的起源;而分別以圖畫和文字為基礎而產生的中國繪畫與書法藝術必也應有相同的起源了。

    在畫史上,以先秦諸子的所謂:"河圖洛書"為書畫同源的依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殷契》古文,其體制間架,既是書法,又是圖畫,近人鄭午昌說"是可謂書畫混合時代"。

    其次,書畫藝術的審美是屬於意識思維中的高階層面。二者雖同源、同作為視覺藝術又是屬於兩個不同的型別,在漫漫歷史長河的嬗變中,是以遵循著一個共同循則,同氣連根,互動互通、又是獨立性來發展。

    書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都蘊含在作品的意境裡。強調“以形寫神,以形寫意”(當然繪畫的形是具象,而書法是抽象),用形意抒情來表現人生,來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提煉和昇華。比如,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或繪畫作品,首先並不是看區域性,而是先觀其整體、畫面的起承開合、氣勢脈絡,然後注意筆法、再觀察字的結體或畫的層次。

    同樣,中國畫在畫面上所表現的形式,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點與線條。而國畫的線條本來就具有書法藝術的抒情性,書法用筆可以說就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它能時時體現出書法線條中的那結構美與意境美。韻從紙生,氣度非凡。畫家在創作一幅作品時,首先特別重視的就是墨線,他們以迅速靈敏的眼光捕捉所要表達的世間一切物體的形象,透過腕底線條的枯溼濃淡之變化與概括,在有限的畫面中傳遞出博大、雋永的思想內涵,甚至將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俱融入其中,創作出有形與神、虛與實、情與景的高度完美結合與統一。

    其實,自從書畫相會,中國畫就發生了根本變化,變得更加抽象、深沉,筆墨的力度美、韻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無限的造型能力和寬闊的韻域,自古就為世人所喜愛。

  • 3 # 風雅頌者

    在繪畫藝術發展史上,中西方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東方是以中國的水墨煙雲為主的意境美繪畫,而西方則是濃墨重彩的形似美勾勒。而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則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窮其一生進行的中國畫論的再解讀。

    張彥遠在他的著作《歷代名畫記》中開篇中說:“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並由述作。”頗有《詩大序》中“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教化意味,於是便有了詩所謂的教化後代,培養倫理觀念的意味。隨後張彥遠從庖犧、軒轅、蒼頡等遠古人物談論,逐漸引伸出華夏文字的起源在於字與畫,接著繪畫與書法之間的關係,就浮出水面,他明確提出“書畫同體”的論點。

    其實早在漢魏時期曹植就曾經說過:“蓋畫者,鳥書之流。”但是也只是曹植簡單的陳述,而到了張彥遠這裡則從造字的本源上更為系統地進行論述書畫同源的觀點。他認為:“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在遠古時期,倉頡造字,書畫同體。到了虞舜時期“洎乎有虞作繪,繪畫明焉”繪畫才與文字正式分開了。正如宗白華所說:“藝術是一種最根本、最原始的來源,在宇宙的深處的。”書法的優勢在於“傳其意”;而繪畫的優點則在於“見其行”,可以說是兩者的結合,進而在中國藝術史上將書法與繪畫兩者的內在一致性進行對比。

    其實,早在遠古時期就有“河圖洛書”的說法,雖然只是傳說,但在張彥遠的眼中卻是早期象形符號與書畫的完美結合。正如顏延之所說:“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在許慎總結的六書上,張彥遠接受六書的影響,從具體的造字方法與在文字演變過程中,探究了書畫之間的關係。

    其次,在書法與繪畫用筆上,張彥遠又進一步進行詮釋。正如他所說的:“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隨後他講到張芝學崔瑗、杜度的書法技巧,變成現在的草書。“昔張芝學崔緩、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前行。”其實從文字起源角度論述書畫同源也有其侷限性,雖然早期的一些文字似乎是圖案化的,具有一定的畫面感,但是據此推斷難免有失偏頗。而從用筆的角度則是尋求書法與繪畫上共有的技巧,從這點來說兩者具有共通性。

    而文人畫的出現在客觀也可以證明書畫同源的關係,主要以寫意為主的文人畫,每幅都要有書款題記,其書法與繪畫早已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至今日的繪畫仍然沿襲。

    書畫同源說的提出解決了書畫關係的問題,同時後世無數作家的理論實踐中也證實了這一說法的正確性,對於指導我們今天的繪畫具有重要意義。

  • 4 # 一萬個不同意

    書畫同源

    書是對生活的描述體驗,畫是亦是描繪生活;作家透過文字告訴你,他眼中的世界;畫家透過畫筆告訴你,他是如何看天地的。因為生活在同樣一片天空,生活也是菜米油鹽醬醋茶、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冬有雪、夏有荷、秋有蟹黃、春有百花,生活萬般滋味,僅有書畫才不夠呢。

    戲曲,音樂、雕塑、電影、宗教,所有人類的精神活動理應也必定是共通的。

  • 5 # 黃文人居士

    其一、書法和繪畫在源頭上、起源上、淵源上是一致的,兩者同根生。這一點,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就是很好的證明。

    距今大約7000年左右的上古時期,最開始人們依靠結繩記事,但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事情,就很難再用結繩記事的方式記錄下來。於是,倉頡就開始著手創造文字。為了造字,倉頡風餐露宿,四處遊蕩,當看到那些形狀各異的動物,如豬馬牛羊狗,雞鴨大雁仙鶴等,它們踩在地上的蹄印和爪印時,倉頡靈光閃現,就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

    回到部落後,倉頡就把這些足印畫在地上,教人們認識各個印痕代表哪種動物。然而,很多印痕形狀差別並不大,畫在一起很容易混餚。在進一步摸索中,倉頡又畫出了各個動物形狀,這下子,比原來要好辨認多了。

    原始社會的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開始把這些動物形狀畫在彩陶上,岩石上,甚至畫在身體上。畫出的這些形狀,看著既像畫,又像字,它們是一體的,可以說是書畫不分。

    倉頡造字

    在倉頡的帶領下,人們集思廣益,進一步簡化圖案,直到後來把這些圖案刻在獸骨和甲殼上,就是距今大約3300多年時間的甲骨文時代,漢字才差不多逐步完善,慢慢從繪畫中獨立出來,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發展。

    其二,書法和繪畫的用筆方式相同。繪畫常常以書法用筆入畫,它們都注重對氣韻和神彩的錘鍊。

    書法中的線條和點,本身就是繪畫中的最基本的構成元素,無數個線條和點組合在一起,構成了面。而且,書法線條具有抑揚頓挫的韻律感,在繪畫中,勾勒物象輪廓時,所用的線條,都來自於對書法線條的借鑑和運用。這樣勾勒出來的線條如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靈動活潑,極具生命力。

    賴少其書法

    篆字在本質上是一種象形文字,尤其古篆和大篆,它裡邊的構成元素和佈局排列,保留著濃厚的形象結構和繪畫意味。

    另外,現代書法中,一些書法家追求筆法的同時,也追求墨在紙上的張力感和豐富性,讓筆下的書法線條看著肥厚、肆意、寬博,如同繪畫中的皴法搞出來一樣。並且,書寫者給加入象形元素,特意製造出立體效果,打破了書法和繪畫的界限,雖然看著有些不倫不類,卻又形式感突出,像書又像畫。

  • 6 # 騎士說茶

    書畫同源,實際上說,書畫的起源是同一個源頭的。在人類文明的源頭,先人們想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 拿起能寫能畫的東西,在地板上,牆壁上,寫寫畫畫。寫畫些什麼呢?是圖形!那時還沒有文字。 文字是更抽象的東西了,圖形即是所見即所得。先畫圖,再寫字,圖形出現在前,文字出現在後。這是毫無疑問的。從此處看書畫的起源是一致的。中國的文字就是圖形文字, 埃及還有象形文字。中國的文字大多都會有一個圖畫的源頭,從甲骨文金文大篆看,這是非常明確的。中國文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這“”六書”當中首推象形。

    書畫同源,從發展和使用的角度看,也是毫無疑問的。畫過畫的人都知道,你想畫好中國畫,不練好漢字是不行的。中國畫的線條,你沒有用軟筆寫漢字的長年累積,是沒辦法畫出一個優質的線條的。你不練毛筆,不練書法,根本不用提畫畫。你常年累月的練書法,梅蘭竹菊,信手拈來,沒專門學過畫畫也是半個畫家了。

    而且,書畫同源也是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不管世事如何變化,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始終能保持住一條清晰的主線,並代代相連傳襲至今。這跟書畫同源也是有極大關係的!鮮卑人來了,學書學畫被同化了,蒙古人來了,學書學畫也被同化了。滿族人來了,學書學畫還是被同化了!書和畫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最強大的軟實力。對書畫同源的研究,探討和發展,是有極其重要意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區塊鏈是否只是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