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光2787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宋代宰相趙普留下的一句名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有叫好者,有質疑者。本人對此深信不疑,趙普所說不虛。

    生活中,不少人讀過論語,不僅讀論語,還廣泛涉獵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玄學、宗教、中外名著等,而且讀得不錯,談起來頭頭是道,但別說治不了國,就是人際關係及家庭關係也難相處好。

    趙普讀論語可以治國,有人讀論語只是多了點知識,對人生問題關係不大。看來,這裡頭有玄機。

    什麼玄機?只有他自己知道,它人揣測未必靠譜。但遇上了這樣的題目,還得照做,說說自己的理解。

    所謂玄機就在“受用”二字。趙普讀論語,得到了受用,而且是醍醐灌頂的受用。很多人讀論語,那怕可以倒背如流,但就是沒有受用。

    至於為什麼?其要害是:

    不是為自己讀。荀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中的為己、為人不可囫圇吞棗。學者是指讀書,荀子說古時的人讀書是為自己讀,現在的人是為別人讀。什麼意思?古代的人讀書能按書上的道理做人行事,現在的人反過來了,是以書上的道理去衡量它人,要求它人,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

    不能生起圓解。中國古時的教育是圓聽圓解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好的讀書方法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握精髄,活學活用。比如“釣而不綱,戈不射宿。”這是說孔子在生活中會釣魚,但不網魚;會射鳥,但不射入睡的鳥。釣是願者上鉤,撒網是一網打盡。鳥沒入睡,射它可以逃生,睡了射它,一線生機都未給,太慘了。讀了論語的人,能照做當然不錯。但是,還不算好,能從其中窺知孔子的慈悲心,才是真會讀書。拓展開來,用以善待萬物,如“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這豈不是對當今世界挽救瀕臨滅絕物種、保護生態等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為自己讀,能昇華氣質,心境平和,自然有好人緣。圓聽圓解,領悟其妙,不管遇上什麼棘手問題,都能舉重若輕,迎刃而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步時是前腳掌著地好,還是腳後跟著地好呢?有哪些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