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美國工程師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羅科出版了著名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登上了歷史舞臺。
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 —1915), 科學管理之父
泰羅其人
泰羅這個名字是與“管理”這兩個字聯絡在一起的,學習管理不能不提泰羅。泰羅出生於美國費城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自幼愛動腦筋,喜歡琢磨,對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種“最好的方法”。中學畢業後被哈佛大學錄取,但因患眼疾而未能進入大學深造。眼疾有所好轉之後,他沒有繼續去上大學,而是進了工廠,從徒工開始做起,然後是正式技工、工長、工程師。在工作期間,他透過自修取得了機械工程的學位。
從個性來講,泰羅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凡事喜歡追求盡善盡美,憎惡浪費、散漫、漫不經心,做任何事情都不願稀裡糊塗地對付過去。甚至是跑步,他也要琢磨出一種最不疲勞的跑法。他後來在管理學上的建樹也許同他的這種個人品性是分不開的。可是在工作中,他所目睹的管理和工作的現狀與他的個性卻格格不入。他看到資本家和管理層憑著感覺和習慣管理而造成生產率低下,看到由於工人缺乏訓練,沒有正確的操作方法和適用的工具而大大影響了勞動生產率。更使他感到嚴重的是,勞資雙方都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不可妥協的對立關係,從而總是選擇對抗而不是合作。從1880年開始,泰羅和他的追隨者們懷著極大的熱情,經過長達20年的系統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管理理論,這便是眾所周知的“科學管理”。
由於豐厚的專利收入和積蓄,泰羅在45歲時決定不再為衣食奔忙,開始了退休生活。但他退而不休,從45歲到59歲去世,泰羅在15年間成為了一個義務的“傳道者”,傳他的“科學管理教”,而且分文不取。泰羅死後,後人稱之為“科學管理之父”,並銘刻在他的墓碑上。
科學管理的四條基本原則
科學管理主要關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問題。泰羅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須透過一場精神革命來實現僱主、管理層和工人的合作。他們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制定出標準的操作方法。用這種標準的操作方法來訓練工人,並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材料、機械及作業環境加以標準化,同時實行一種有差別的、刺激性的計件工資制度來激勵工人。
泰羅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四條基本原則:
(1)確立每項工作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選擇工人,做到人適其事;
(3)教育、培訓、強化工人以使他們按照科學方法來工作;
(4)管理層與工人精誠合作,共同承擔工作和責任。
搬運生鐵實驗
泰羅等人當時在伯利恆鋼鐵公司做的一個搬運生鐵的實驗最能體現科學管理的這些原則。當時,伯利恆有一個75人的生鐵搬運小組,每人每天裝貨約12.5噸,工人的工資是每人每天1.15美元。實驗首先是對搬運生鐵的具體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在準確測時的基礎上,把工作分解成小的基本動作,研究這些動作的最合理、最省力的具體做法,再把各個基本動作所耗費的時間聯絡起來,求出正常工作的速率,進而計算出標準定額。另外,還要估算出一天中的休息時間以及必要的遲延、停頓時間。在此基礎上,對工人的操作動作進行設計,最終設計出最合理的標準工作程式。
為了推行這種標準工作程式,還得找一些適當的工人。例如,泰羅等人最初找來了一個名叫斯密特的工人。這個人幹活很賣力,腦子不是很機靈,但據說愛錢如命,“把一個銅板看得比車輪還大”。他們要求斯密特嚴格按照指示來工作,由一名拿著秒錶的管理者掌握斯密特工作中的動作、程式和間隔休息時間。這樣,在不增加疲勞強度的情況下,斯密特一天內完成了47.5噸生鐵的搬運工作,其工資也由過去的1.15美元增加到了1.85美元。可見泰羅的這套思路是能夠解決問題的。
科學管理的兩大特徵
科學管理的主張並非一開始就被人們接受,甚至存在著種種非議,比如,工人的工資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卻增加了362%!工會團體將之視為對工人利益的威脅。其實在中國,泰羅在相當長時間也被視為反面人物。提到他的時候,總是“血汗工資制”、“殘酷的剝削制度”之類的描述。
美國國會於1912年舉行了對泰羅制的聽證會,泰羅在這次聽證會上作了精彩的證詞,向公眾闡釋了科學管理的理念和主張,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泰羅在其證詞中強調,科學管理並不等同於通常人們所認為的動作與時間研究、計件工資制、職能工長制以及其他提高效率的手段,一般人提到科學管理時想到的就是這些東西。科學管理最重要、最本質的特徵有以下兩個方面:
(1)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須透過一場精神革命來實現僱主、管理層和工人的合作。沒有雙方的這種精神革命,科學管理就不能存在。要使僱主和工人兩方面都認識到,當他們雙方不再相互敵視,而是肩並肩地朝同一方向邁進時,透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所創造的剩餘將會多得令人目瞪口呆。蛋糕做大以後,雙方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2)用嚴密的科學調查和知識代替舊的依據經驗、習慣和個人判斷去處理各項工作的做法。泰羅主張,在勞資雙方的心理態度都發生這樣的變化之前,也就是說,在雙方都盡他們的責任合作以產生儘可能多的剩餘,並且都認為有必要用嚴密的科學知識代替一般意見或舊的單憑經驗或個人知識辦事之前,在任何企業中都不能說有了科學管理。這兩個方面是科學管理的兩個必不可少的要素。
列寧對於泰羅制有著深刻的認識:“資本主義在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羅制,同資本主義其他一切進步的東西一樣,既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1]。列寧還斷言,沒有泰羅制,是建不成共產主義的。所以蘇維埃政權在早期也推行了泰羅制,為當時的蘇聯經濟建設發揮了作用。
吉爾佈雷斯夫婦
科學管理並不是泰羅的獨角戲,有眾多的追隨者和合作者。在這場運動中,吉爾佈雷斯夫婦也是大大的有名。丈夫弗蘭克·吉爾佈雷斯是一個建築承包商。妻子莉蓮·吉爾佈雷斯是一個工業心理學家,研究管理中人的問題。這對夫婦就把科學管理的這套東西移植到了建築領域。他們把工人砌磚的動作記錄下來,分析哪些動作是多餘的,哪些動作不合理,哪些動作可以合併。經過潛心分析之後,把當時砌磚的動作從18個減少到了5個,大大提高了工效。
美國有一部老電影《論打更便宜》,說的就是這對夫婦的事情。他們當時對效率的追求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據說他們甚至穿衣服也要掐著表測量,琢磨怎樣的穿衣方式最省時間。比如,經過測量他們發現,穿襯衣釦釦子時,從下往上扣要比從上往下扣快0.3秒。原因在於,從下往上比從上往下省掉了一個抬手的動作!
吉爾佈雷斯設計了一套稱為“therbligs”(吉爾佈雷斯英文名字的倒寫)的動作分類體系,將工人的操作動作分解為17種基本動作,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分析工人的手的動作。他們用拍影片的方法來記錄和分析工人的操作動作,剔除浪費和多餘的動作,尋找合理的最佳動作,制定了快速準確的工作方法。這些方法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建築施工的效率。
莉蓮·吉爾佈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 —1972),美國第一個獲得心理學博士的女性,“管理學的第一夫人”
弗蘭克·吉爾佈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 1868 —1924), 動作研究之父
科學管理的啟示——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
按照泰羅的說法,科學管理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用觀察和思考來代替隨心所欲和習慣。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要建立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之上。一定意義上,“觀察和思考”就是對科學管理中“科學”這兩個字的詮釋。
進一步分析,做事情時要立足於觀察和思考,而觀察和思考的結果最終表現為做事情的方法、程式、規範等。可以認為,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構成了科學管理的最基本的內容。這體現了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基本認識,即“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
所謂標準化,就是把重複性的事物統一起來。透過標準化,有助於建立秩序、提高效率、促進溝通,有利於防止和減少錯誤,有利於將個人的經驗和訣竅轉化為組織的智慧,有助於為改進奠定基礎,也使管理的複製變得更為容易。
標準化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為組織儲存了智慧。打比方來說,同一項工作,張三做,李四也做。張三比李四聰明,效率就要高一些,活就會幹得好一些。如果沒有標準化,就意味著張三的聰明是屬於張三個人的。張三離開了,這些聰明的做法也就隨之而離開了。透過標準化,我們可以把聰明人的做法變成標準的做法,同一件事情按照同樣的方式來做。從而,個人的聰明變成了大家的聰明,個人的智慧成為了組織的智慧。
標準化的威力處處都可以觀察到。例如,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企業人們都很熟悉。說起麥當勞、肯德基的食品時,很多人會覺得不屑一顧,漢堡、土豆條、炸雞塊等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面前,實在不值一提。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的飲食業真正有影響的大企業卻幾乎沒有。麥當勞、肯德基等卻都是世界級的企業。很容易理解,標準化是麥當勞、肯德基這些企業成功的秘訣。在這些企業裡,原材料、製作方法、店面裝修、工作程式等都被徹底地標準化。正是在這種高度標準化的基礎之上,它們才能夠做到快速的擴張和複製。
與美、日、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企業以及其他各種型別的機構的標準化意識比較薄弱。我們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同樣的問題,我們總是個案,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小打小鬧,小本經營。但是,不應忘記的是,我們的老祖宗曾經是標準化的鼻祖。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的度量衡等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基礎。
最後,我們再次重溫科學管理對於管理實踐的這一最重要的啟示,“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什麼是標準化呢?把重複性的事物統一起來!
想要管理好銷售人員,做好以下這4點非常重要。
一、創造出良好的銷售團隊氛圍
二、讓銷售團隊有明確的共同目標
三、建立適當的競爭機制
四、薪酬考核機制
1911年,美國工程師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羅科出版了著名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登上了歷史舞臺。
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 —1915), 科學管理之父
泰羅其人
泰羅這個名字是與“管理”這兩個字聯絡在一起的,學習管理不能不提泰羅。泰羅出生於美國費城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自幼愛動腦筋,喜歡琢磨,對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種“最好的方法”。中學畢業後被哈佛大學錄取,但因患眼疾而未能進入大學深造。眼疾有所好轉之後,他沒有繼續去上大學,而是進了工廠,從徒工開始做起,然後是正式技工、工長、工程師。在工作期間,他透過自修取得了機械工程的學位。
從個性來講,泰羅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凡事喜歡追求盡善盡美,憎惡浪費、散漫、漫不經心,做任何事情都不願稀裡糊塗地對付過去。甚至是跑步,他也要琢磨出一種最不疲勞的跑法。他後來在管理學上的建樹也許同他的這種個人品性是分不開的。可是在工作中,他所目睹的管理和工作的現狀與他的個性卻格格不入。他看到資本家和管理層憑著感覺和習慣管理而造成生產率低下,看到由於工人缺乏訓練,沒有正確的操作方法和適用的工具而大大影響了勞動生產率。更使他感到嚴重的是,勞資雙方都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不可妥協的對立關係,從而總是選擇對抗而不是合作。從1880年開始,泰羅和他的追隨者們懷著極大的熱情,經過長達20年的系統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管理理論,這便是眾所周知的“科學管理”。
由於豐厚的專利收入和積蓄,泰羅在45歲時決定不再為衣食奔忙,開始了退休生活。但他退而不休,從45歲到59歲去世,泰羅在15年間成為了一個義務的“傳道者”,傳他的“科學管理教”,而且分文不取。泰羅死後,後人稱之為“科學管理之父”,並銘刻在他的墓碑上。
科學管理的四條基本原則
科學管理主要關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問題。泰羅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須透過一場精神革命來實現僱主、管理層和工人的合作。他們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制定出標準的操作方法。用這種標準的操作方法來訓練工人,並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材料、機械及作業環境加以標準化,同時實行一種有差別的、刺激性的計件工資制度來激勵工人。
泰羅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四條基本原則:
(1)確立每項工作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選擇工人,做到人適其事;
(3)教育、培訓、強化工人以使他們按照科學方法來工作;
(4)管理層與工人精誠合作,共同承擔工作和責任。
搬運生鐵實驗
泰羅等人當時在伯利恆鋼鐵公司做的一個搬運生鐵的實驗最能體現科學管理的這些原則。當時,伯利恆有一個75人的生鐵搬運小組,每人每天裝貨約12.5噸,工人的工資是每人每天1.15美元。實驗首先是對搬運生鐵的具體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在準確測時的基礎上,把工作分解成小的基本動作,研究這些動作的最合理、最省力的具體做法,再把各個基本動作所耗費的時間聯絡起來,求出正常工作的速率,進而計算出標準定額。另外,還要估算出一天中的休息時間以及必要的遲延、停頓時間。在此基礎上,對工人的操作動作進行設計,最終設計出最合理的標準工作程式。
為了推行這種標準工作程式,還得找一些適當的工人。例如,泰羅等人最初找來了一個名叫斯密特的工人。這個人幹活很賣力,腦子不是很機靈,但據說愛錢如命,“把一個銅板看得比車輪還大”。他們要求斯密特嚴格按照指示來工作,由一名拿著秒錶的管理者掌握斯密特工作中的動作、程式和間隔休息時間。這樣,在不增加疲勞強度的情況下,斯密特一天內完成了47.5噸生鐵的搬運工作,其工資也由過去的1.15美元增加到了1.85美元。可見泰羅的這套思路是能夠解決問題的。
科學管理的兩大特徵
科學管理的主張並非一開始就被人們接受,甚至存在著種種非議,比如,工人的工資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卻增加了362%!工會團體將之視為對工人利益的威脅。其實在中國,泰羅在相當長時間也被視為反面人物。提到他的時候,總是“血汗工資制”、“殘酷的剝削制度”之類的描述。
美國國會於1912年舉行了對泰羅制的聽證會,泰羅在這次聽證會上作了精彩的證詞,向公眾闡釋了科學管理的理念和主張,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泰羅在其證詞中強調,科學管理並不等同於通常人們所認為的動作與時間研究、計件工資制、職能工長制以及其他提高效率的手段,一般人提到科學管理時想到的就是這些東西。科學管理最重要、最本質的特徵有以下兩個方面:
(1)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前提是首先必須透過一場精神革命來實現僱主、管理層和工人的合作。沒有雙方的這種精神革命,科學管理就不能存在。要使僱主和工人兩方面都認識到,當他們雙方不再相互敵視,而是肩並肩地朝同一方向邁進時,透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所創造的剩餘將會多得令人目瞪口呆。蛋糕做大以後,雙方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2)用嚴密的科學調查和知識代替舊的依據經驗、習慣和個人判斷去處理各項工作的做法。泰羅主張,在勞資雙方的心理態度都發生這樣的變化之前,也就是說,在雙方都盡他們的責任合作以產生儘可能多的剩餘,並且都認為有必要用嚴密的科學知識代替一般意見或舊的單憑經驗或個人知識辦事之前,在任何企業中都不能說有了科學管理。這兩個方面是科學管理的兩個必不可少的要素。
列寧對於泰羅制有著深刻的認識:“資本主義在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羅制,同資本主義其他一切進步的東西一樣,既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1]。列寧還斷言,沒有泰羅制,是建不成共產主義的。所以蘇維埃政權在早期也推行了泰羅制,為當時的蘇聯經濟建設發揮了作用。
吉爾佈雷斯夫婦
科學管理並不是泰羅的獨角戲,有眾多的追隨者和合作者。在這場運動中,吉爾佈雷斯夫婦也是大大的有名。丈夫弗蘭克·吉爾佈雷斯是一個建築承包商。妻子莉蓮·吉爾佈雷斯是一個工業心理學家,研究管理中人的問題。這對夫婦就把科學管理的這套東西移植到了建築領域。他們把工人砌磚的動作記錄下來,分析哪些動作是多餘的,哪些動作不合理,哪些動作可以合併。經過潛心分析之後,把當時砌磚的動作從18個減少到了5個,大大提高了工效。
美國有一部老電影《論打更便宜》,說的就是這對夫婦的事情。他們當時對效率的追求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據說他們甚至穿衣服也要掐著表測量,琢磨怎樣的穿衣方式最省時間。比如,經過測量他們發現,穿襯衣釦釦子時,從下往上扣要比從上往下扣快0.3秒。原因在於,從下往上比從上往下省掉了一個抬手的動作!
吉爾佈雷斯設計了一套稱為“therbligs”(吉爾佈雷斯英文名字的倒寫)的動作分類體系,將工人的操作動作分解為17種基本動作,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分析工人的手的動作。他們用拍影片的方法來記錄和分析工人的操作動作,剔除浪費和多餘的動作,尋找合理的最佳動作,制定了快速準確的工作方法。這些方法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建築施工的效率。
莉蓮·吉爾佈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 —1972),美國第一個獲得心理學博士的女性,“管理學的第一夫人”
弗蘭克·吉爾佈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 1868 —1924), 動作研究之父
科學管理的啟示——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
按照泰羅的說法,科學管理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用觀察和思考來代替隨心所欲和習慣。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要建立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之上。一定意義上,“觀察和思考”就是對科學管理中“科學”這兩個字的詮釋。
進一步分析,做事情時要立足於觀察和思考,而觀察和思考的結果最終表現為做事情的方法、程式、規範等。可以認為,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構成了科學管理的最基本的內容。這體現了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基本認識,即“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
所謂標準化,就是把重複性的事物統一起來。透過標準化,有助於建立秩序、提高效率、促進溝通,有利於防止和減少錯誤,有利於將個人的經驗和訣竅轉化為組織的智慧,有助於為改進奠定基礎,也使管理的複製變得更為容易。
標準化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為組織儲存了智慧。打比方來說,同一項工作,張三做,李四也做。張三比李四聰明,效率就要高一些,活就會幹得好一些。如果沒有標準化,就意味著張三的聰明是屬於張三個人的。張三離開了,這些聰明的做法也就隨之而離開了。透過標準化,我們可以把聰明人的做法變成標準的做法,同一件事情按照同樣的方式來做。從而,個人的聰明變成了大家的聰明,個人的智慧成為了組織的智慧。
標準化的威力處處都可以觀察到。例如,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企業人們都很熟悉。說起麥當勞、肯德基的食品時,很多人會覺得不屑一顧,漢堡、土豆條、炸雞塊等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面前,實在不值一提。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的飲食業真正有影響的大企業卻幾乎沒有。麥當勞、肯德基等卻都是世界級的企業。很容易理解,標準化是麥當勞、肯德基這些企業成功的秘訣。在這些企業裡,原材料、製作方法、店面裝修、工作程式等都被徹底地標準化。正是在這種高度標準化的基礎之上,它們才能夠做到快速的擴張和複製。
與美、日、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企業以及其他各種型別的機構的標準化意識比較薄弱。我們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同樣的問題,我們總是個案,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小打小鬧,小本經營。但是,不應忘記的是,我們的老祖宗曾經是標準化的鼻祖。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的度量衡等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基礎。
最後,我們再次重溫科學管理對於管理實踐的這一最重要的啟示,“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什麼是標準化呢?把重複性的事物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