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4歲5歲上奧數練鋼琴……
4
回覆列表
  • 1 # 企鵝爸爸

    拔苗助長的現象處處可見,可以說是一種普遍行為。比如前段時間,五一期間,河北衡水中學對外開放,引來上萬名參觀者,其中絕大多數是父母帶著孩子來的。這上萬名參觀者裡,一對父女格外引人注目,老爸舉著吊瓶,帶著10歲的正在發高燒的女兒。

    這位父親說,女兒已經連續四天發高燒到三十八九度,但他認為開放日機會難得,就想著帶孩子來看一看,讓她能感受這種學習環境和氛圍。父親說:“我們沒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指責,有人表示理解:

    “父母自己實現不了夢想,指望孩子去完成!”

    “孩子健康沒了,考滿分也沒有用!”

    “高考是社會底層逆襲的最便宜途徑!”

    “人家憑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沒必要指責。”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位父親的做法很常見,而且非常明顯他是真的一心為了女兒好。但,父母以為的好就是好嗎?

    很多家長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施加給孩子過高的期望,產生許多拔苗助長的行為。

    那麼,拔苗助長的現象有哪些呢?

    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轉嫁給孩子

    有的父母,自己年輕的時候想當畫家,沒有條件去學習,所以強迫沒有任何美術細胞的孩子去學畫畫。有的父母,自己想當運動員,沒辦法實現,就自作主張幫孩子選擇運動訓練專案。有的父母,自己當年成績不好,就想把孩子培養成學霸……

    希望孩子像自己,繼承自己的志向,或者希望孩子別像自己,要走一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路。這些,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君不見,北大高材生吳謝宇,被母親嚴厲管教二十多年,為了自由自我,他竟然弒母潛逃幾年,最近才歸案。

    父母想為孩子規劃的人生,或許是孩子根本不想擁有的。你以為是他的榮耀,他認為你把他推進火坑。

    急功近利,目光短淺

    以前我在培訓班當老師,遇到一大部分家長,他們給孩子選擇琴棋書畫培訓時,會一開口就問:“可以過幾級?”“學習多久可以在臺上表演?”“學這個有什麼用,以後好找工作嗎?”

    於是,那種可以現學現賣的,就比較熱門,那種需要長期培養的就很冷門。

    我當初教的是國學,多數家長的要求是:“你讓我的孩子儘快學會背下《弟子規》和《三字經》就行了,我看別人的小孩會背了!”

    家長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會將孩子的愛好與學習成績,一律和將來是否有出息、在外面是否有面子掛鉤,恨不得一切都是速成的立竿見影的,學習任何一樣東西,都揹負著沉重的目的。

    把孩子當成一種投資

    最近馬雲上熱搜是因為他的一番話:孩子是無價之寶,把生孩子當投資不會錯。

    說真的,看了這段話心裡挺不是滋味。毋庸諱言,養孩子有一個原因是可以防老,但是,防老就真的是養育孩子的首要目的嗎?這世上從不缺乏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我們在享受天倫之樂這件事上,都要加入算計的成分,未免太涼薄,太自私!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我們人生的同行者,投資愛並收穫愛是幸福的,但把一切當成一個計較產出的專案,就不堪為人父母了!

    說完拔苗助長的表現,我們再看看這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的發育期,也是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如果過早承受太多負擔,沒有時間休息和放鬆,孩子的身體吃不消。壓力太大,會讓孩子精神上過度緊張、疲憊不堪。

    父母的過度干預,可能會讓正常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甚至精神崩潰,得不償失。

    拔苗助長,會影響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抱著過高的期望,孩子就會覺得壓力山大,只要和父母碰面,下一步就是艱鉅的任務,或者嚴苛的監督檢查,孩子自然而然會和父母疏遠起來,親子關係不會那麼和諧。

    在家裡,孩子會越來越沉默寡言,或者乾脆用不可理喻的方式叛逆。

    尤其是父母如果強迫孩子做他很不擅長甚至很討厭的事,更會加深孩子和父母的隔閡。

    拔苗助長,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那些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習慣於高估孩子的能力,常常給孩子制定過高的目標。比如孩子在班上是中等成績,父母卻強調希望他下次考進前五。比如孩子體能很差,能去參加賽跑已經很棒了,家長卻希望他奪個獎項。

    孩子一次次達不到目標,會產生自我懷疑,失去信心。承受力差的孩子,會變得內向抑鬱,充滿挫敗感

    拔苗助長,會讓孩子失去主見

    家長如果一直對孩子全方位干涉、安排,孩子會慢慢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切聽從父母安排,反正自己說的不算數,想也是白想。

    他們的人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像是為了父母而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避免拔苗助長的行為,既能給孩子有效的監督和指引,又不過分強求孩子呢?

    因材施教,不強迫不強求

    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潛能和愛好。只有孩子自己喜歡的,學習起來才輕鬆快樂,他才願意主動去鑽研;而對於自己壓根不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學起來就感覺十分痛苦和枯燥,越學越牴觸。

    所以,我們不如順其自然,讓孩子沿著他自己的軌道執行,充分發揮他自己的個性,施展他的才能。

    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來決定的,孩子最適合什麼,是他自己的個性、特長以及環境和機遇共同決定的。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過於干涉

    這又是一件講究“度”的問題。不要過於干涉不意味著不聞不問,而是不代替不自作主張。父母的意見是引導和參考,探索的過程是孩子自己的,無論他經歷了失敗、錯誤,還是享受了成功、順暢,那都是孩子自己的成長曆程,都是寶貴的。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人生規劃,但不能簡單的自己覺得什麼好就強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在孩子面臨困難時要有信心,支援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期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不需要對孩子大包大攬,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制定符合孩子當前能力的規劃,多給孩子鼓勵,就足夠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把孩子和別人對比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有1863名家長參與。其中百分之68.8的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百分之57.5的家長表示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正是這樣一種普遍現狀,導致大部分的父母總是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孝順父母,從不讓人擔心,雙商線上,文武雙全,自家孩子灰不溜秋越看越沒出息。

    這樣的態度,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有可比性。你天天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那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你會希望你的孩子天天把你和一些十分優秀的父母拿來比較,然後貶低打壓你嗎?

    別人家的孩子值得學習的行為和方法,可以客觀的拿出來分析和借鑑,沒必要因此羞辱自己的孩子。

    美籍華裔作家伍綺詩寫的《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心願,但我們在關心孩子前途的時候,不要疏忽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以及孩子是否快樂。一心要孩子飛得高,你可知孩子飛得累不累?

    蔡元培先生曾說:殺君馬者道旁兒!

    殺你的馬的正是給你的馬鼓掌的人!旁人的過高期望,讓馬超出自己的極限而死亡。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應該超出孩子的客觀能力和主觀意願。

    人生很長,生命的意義很廣泛,比起虛名微利,更重要的是人生長久的幸福。在幾十年的馬拉松長跑裡,一時的快慢輸贏算得了什麼呢?

    非常喜歡紀伯倫的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送給大家: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除新聞圖以外所有圖片來自:pexels.co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12月29日光子宣佈2019年1月增加“房間卡”,普通玩家該怎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