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喲1
-
2 # 地主婆青嫂
潛心研究兒童和心理發展的要要媽建議各位寶媽一定看完下面這段話。
孩子只有得到了情感的滿足,才會自然走向獨立”,孩子粘人,千萬不要強行推開,以為那樣就可以培養獨立性,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你的一廂情願。只有從媽媽那裡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情感的交流 讓孩子快樂,讓孩子產生安全的依戀而不是時時“粘人”,並不只是母親使幼兒的需要得到滿足,而是在幼兒與母親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 母親要想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首先在觀念上要正確,要認識到和幼兒的情感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時候送他一個禮物;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送個玩具哄他,孩子就會覺得你是一個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站”而總是粘著你。如果你給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會從心底裡感到一種安全,這時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情感上的依戀,孩子出了什麼問題,會跑來向媽媽訴苦;孩子有了什麼開心事,會跑來和媽媽報喜,這樣,親子間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戀。
1. 家長要對孩子發出的訊號具有敏感性,如對他們的各種表達方式應該做正確的理解並給予適當的滿足
2. 經常微笑地與孩子交流
3. 常和孩子說說話,給孩子唱唱歌。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與母親之間形成比較安慰的信任。
4. 可以適當的抱抱孩子,親親孩子,藉由這些,孩子會感覺到,你是多麼的愛他。良好的習慣 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家長自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幼兒建立適中的依戀關係,既能讓孩子與家長相處融洽,同時也能讓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與新鮮事物感興趣,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總是粘著固定的一個人。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母親的言行在孩子看來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親如果對孩子做出了承諾就要努力實現並形成習慣。這樣才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媽媽是可以信賴的,不管媽媽離我有多遠,媽媽還是愛我的。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哭鬧著要粘人了,而是在心裡建立了一種和媽媽的聯絡。 1.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離開後的不安全感,暫時離別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你會回來,並向他說明你會說到做到。 這樣經過幾次的體驗,孩子知道父母是不會拋棄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這裡和其他小朋友、老師一起遊戲、玩,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找媽媽上面了,而是開心快樂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了。 2. 如果你要暫時離開你的孩子,儘量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最好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告訴你的孩子“媽媽一會下班回來就和你一起玩”。形成這種習慣後,孩子就會知道:媽媽離開我只是暫時的,她到了一定時間就會回來陪我的,不會拋下我一個人。 3. 當你外出回到家時,要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回來了,媽媽答應過陪你一起玩遊戲的,現在我們一起玩會吧!”形成習慣後,孩子就知道,媽媽是遵守諾言的。 4. 你離開孩子外出辦事時,請千萬記得要告訴孩子,不要偷偷地走,這樣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只有無時無刻地粘著你才會讓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和諧的家庭氛圍 只有生活在團結、和睦、親密的家庭中,幼兒才能有安全的感覺,這裡的安全不僅是身體上的安全,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這樣能使幼兒接觸更多的人,有利於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使孩子不再“粘人”。 雖然說親子依戀問題主要是母親與幼兒的關係,但是往往幼兒生活的家庭結構也是影響幼兒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條件。特別是現在的家庭結構中,年輕的家長一般都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比較多,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樣常常會讓孩子感覺到親情的缺失,感到一種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特別渴望親情,會想要和父母粘在一起。 1. 不管有多忙,父母都應該儘量多抽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因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與自己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與夢想,承擔他們難過的情緒。 2. 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父母融洽、和諧,美滿、幸福的婚姻,才能讓孩子在心理上覺得更為安全。 3. 經常和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在和諧的遊戲氛圍中讓孩子感覺家庭的溫暖。 4. 提供一個豐富的環境,來滿足孩子探索和學習的需求,一旦孩子開始興致勃勃地塗鴉、疊積木、做手工、甚至玩水玩沙以後,對大人的依賴就會大大減少,不妨在這方面也下點工夫。麼麼關愛 面對孩子的黏人,媽媽時而柔聲細語,時而大聲責備,很難讓她對你的態度有一個穩定預期,有損於安全感的建立。媽媽們不妨先安靜心神,好好想一想,孩子哪些情感要求是可以滿足的,哪些是不可以滿足的。其實,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孩子玩遊戲,幫孩子洗澡,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陪孩子睡一會,這些都是可以滿足的。但不必事事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會縱容孩子要控制你的願望。
-
3 # 豫上快樂生活
特別粘人的小孩多半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同時,也要鍛鍊他社交的能力,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去接觸生活的不同方面,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去鼓勵而不是指責;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再覺得沒有安全感了。
-
4 # 樸雅讀繪本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與親子依戀關係。也就說孩子黏人的根源在生命早期和母親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安全型的親子依戀關係,孩子內心具有安全感。他們就會相對獨立,而顯得不那麼黏人。
由於題主沒有描述孩子的具體情況,那我猜測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如果不當之處請諒解。
孩子黏人正不正常 ?這個需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孩子處於2歲左右,那孩子顯得特別黏人是可以理解。因為2歲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期。分離焦慮期的孩子顯得特別敏感,沒有安全感,隨時都要黏著養育者。那麼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年齡已經很大了,還表現得特別黏人,那可能需要求助醫生了。
孩子的情況是否過火?孩子是如何特別黏人的,他的情況是否過火。如果預估孩子的黏人情況特別嚴重,那就需要考慮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心思敏感,顯得特別沒有安全感。只要一離開養育者視線就嚎啕大哭。
還有的孩子養育環境複雜。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孩子是這麼帶的:週一到週三孩子隨外公外婆生活,週四到週五爺爺奶奶帶著,雙休日她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帶。
如此頻繁的更換養育者和養育環境是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孩子好不容易熟悉奶奶家環境,又回爸媽家,才和爸爸媽媽玩兩天又要去外婆家住了。每次分離孩子都哭鬧厲害。生活總是這樣來回奔波,孩子也會受不了的。
正常的情況就可以聽之任之嗎?孩子黏人的情況是正常的分離焦慮,我們就可以聽之任之嗎?
不是的。這種情況下養育者也是要給予孩子引導和安撫。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很好地引導孩子度過分離焦慮。透過一次次藏和找的過程,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會不見的,他們一會兒就出來了。這種遊戲目的是告訴孩子客觀實在性。這樣他們才會和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係,從而學會獨立,變得不那麼黏人。
當孩子因為黏人哭鬧時,養育者需要有耐心地安撫他。先抱抱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在,然後慢慢地和他共情,一步步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
5 # 家庭心理學
孩子粘人依賴父母怎麼辦?
孩子非常依賴父母,一般是由兩種原因導致的。
一、父母做的過多,替孩子做了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形成了依賴的習慣。
這種情況需要父母逐步放手,把孩子的自主選擇權、決定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去承擔、面對他本來應該做的事情,相信孩子遇到的每一次困難和挫折都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二、孩子心理營養不足、缺乏安全感。
這一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在孩子早期的時候(三歲前),父母給予的高質量陪伴不夠,導致孩子內心心理營養不足,缺乏安全感;還有一小部分情況,是因為孩子內在的心理創傷,導致的缺乏安全感。對於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粘人和依賴父母,有三種解決方法:
1、增加高質量陪伴,提升孩子的心理營養。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單指陪伴孩子的時間,而是指全身心的陪伴,陪孩子的時候,把所有的焦點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機、電視或者其他事務上。所以對於因為上班沒時間陪孩子的父母來說,下班後更應該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2、催眠、灌輸心理營養。父母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是提升孩子心理營養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每天晚上在孩子似睡非睡,眼皮沉重忍不住瞌睡的時候,柔聲細語的告訴孩子“寶貝,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會一直守護著你、支援你……”
3、加強孩子的運動鍛鍊,提升孩子內在安全感。透過運動鍛鍊,讓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強壯,身體的強壯會讓孩子越來越有安全感,在這過程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鍛鍊,不僅可以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還可以提升親子溝通質量,從而提升親子關係。
回覆列表
我可能和別的家長不同,因為我很喜歡孩子來圍著我,黏著自己。其實,我覺得孩子慢慢長大以後粘自己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很珍惜和孩子的時間。不過,我覺得,家長感覺孩子粘人的話,不一定全部是孩子的問題,有的時候事情還是需要多方面來考慮一下的,我想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家長想要個人時間。有的時候家長會對小寶寶時期的孩子有耐心,但是孩子在會跑會跳上了幼兒園以後,家長就恨不得孩子一天長大,對孩子的耐心也會逐漸減少,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玩一下,自己能有一些個人時間,所以,有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黏人,其實是因為,家長想要自己有一些個人時間,自己有事情要忙,所以對孩子的粘人表現會覺得有點煩躁。
其次,希望獲取更多的關心。有的小朋友是透過跟多黏糊自己的爸媽,來獲取更多的關心。因為自己不去黏爸媽的話,爸媽也不會來主動黏自己,所以想透過這些行為,來在爸媽心中更多的鞏固一下地位,提升一下存在感,希望得到爸媽更多的愛。家長可以想一下自己家裡平時的相處模式。
最後,習慣養成。有的小朋友是因為在小的時候一直和爸媽都是這種相處模式,所以,哪怕長大一點也仍會這樣,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說一下,告訴孩子長大了,可以些許的減少一下這種黏膩程度。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經驗,不知道題主家的具體情況,希望會對題主有些許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