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黔城浪子超哥

    對於我自己而言,喜歡看勵志的書,更喜歡看演講的影片,書上的不能表達的東西在影片就可以生動的表達出來,我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看演講

  • 2 # 皛舒

    青少年時代,不喜歡亂跑,不喜歡戀群兒。所以,養成了看小說的習慣。一發不可收拾,到圖書館借書看,成了生活中的最大愛好。

    後來正式參加工作後,為了讓自己在業務上勝人一籌,就自覺的研讀、學習專業理論書籍。對自己的專業能力著實幫助不小。

    工作生活業餘時間,為了學習書法、繪畫、篆刻藝術,又買了不少書法理論和字帖書籍。繪畫理論和圖冊書籍。以及篆刻理論和印譜書籍。完全是自學。

    所以,讀書完全靠自覺、需求和愛好。細心讀進去了,就等於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而且,書讀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的知識欠缺。

  • 3 # 歐比旺羅克

    1986年讀師專,校圖書館免費借閱,市圖書館免費借閱。市圖書館離學校一站地,還有免費開放的閱覽室。重點是那時畢業包分配,每天下午沒有課,自由活動。

    記得在市圖書館讀的第一本小說是《貓打球商店》,然後是高爾基的《論文學》、別林斯基的論戰、《物種的起源》等,驚奇於文字還可以這樣使用,聰明的腦袋比比皆是。於是經常去免費看書。本是學地理的,兩年下來幾乎學了個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客氣的講,閱讀量已經超過中文班大多數同學。

    成人自考本科那年,省教育學院居然未開設地理專業,只有漢語言文學專業可選,陰差陽錯從理科改成文科了。

  • 4 # 自然人220527929

    不能用您。小學三年級,看了一本沒有封面的書,是童話書,是鄭淵潔先生的(這是好多年後才知道的),眼前神光一閃,一個新奇妙趣的世界降臨了。從此,在這個世界裡,徘徊,彷徨,彳亍;在這個世界裡,疾走,奔跑,跳躍;在這個世界裡,歡笑,叫嚷,惆悵,哀悼……這個世界,讓我睜大了眼晴,擴充套件了心靈,提升了自己。永遠沉溺於這個世界。感謝鄭淵潔先生!感謝所有的碼字的人!

  • 5 # 到前世找你

    喜歡讀書,從小就喜歡,記得剛上學那會兒,爸爸給我訂的月刊小學生和一星期一份的學習報,非常喜歡,後來認字多了,就看爸爸的書。因為爸爸是老師,他的書很多,喜歡文學方面的,連他備課的教材也看,長大了以後圖書館,新華書店,有空就想去,長大後看的小說比較多,金庸,梁羽生,古龍,瓊瑤,席娟等等,有時候也看看美食,家庭醫學什麼的,養花的,看的比較雜

  • 6 # 深夜的獨角獸

    喜歡看書是一種喜好。

    初中那年代,我至今已經想不起我那時候的語文老師叫什麼名字,數學老師是男還是女了,但我記得(武林傳奇)(黑鷹傳奇)原著戊戟,我記得(鹿鼎記)原著金庸,我記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韓寒,我還記得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從不質疑那些厚厚的小說連載的質量,我每看一本我就有一種書不離手的感覺,裡面的精彩情節引人入勝,無法中途離開,甚至那時候上課的也會偷偷的閱看,以至多次給老師發現沒收我的書籍,那時候的求知慾就好像跌落山崖之中突然捉住了一根救命的草藤,一直未敢放手,一直緊緊捉住。

    那時候的我們除了這些的喜好確實沒有 太多選擇,剛好卻又填補了我們青春時期那段充滿神奇色彩的幻想。

  • 7 # Mikiyv77

    我讀書算有幾個不同的階段吧。

    從小就不愛出門,在家就只能看劇或者看書,那個時候很少買書,都是看作文書或者從同學那裡借書。漫畫書,十萬個為什麼等系列是我的最愛,尤其是《十萬個為什麼》,看完總覺得自己知道了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講的時候滿滿的自豪感。

    後來青春期,身邊的人開始看一些言情小說,現在還記得初中第一次在寢室偷看小說雜誌,那本雜誌叫《灰姑娘》,現在還有沒有都不知道了。我躲在被窩裡,用小電筒開始看,剛剛開始看,就被人掀開被子,一轉頭,是宿管阿姨。於是,寫檢討,認錯。我從此深刻地記住了那本雜誌的名字。

    再後來,大學,課比較少,還是不愛出門,就在寢室看書,或者圖書館。發現以前覺得無聊的書看起來也挺不錯的,開始買書,看書。

    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講作者在圖書館遇到一個人,每次都看到他在看不同型別的書,涉獵很廣,後來才發現,他是在按照圖書館書的順序再看,並沒有挑選。然後我受到觸動,開始不限型別的看書,小說、名著、傳記、散文、科普文等各種型別的都可以看,當然,太專業的就算了,那種書對我而言就是天書。

    漸漸地,總能在不同的書中獲得自己的樂趣,增長自己的見識,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有時候會感慨,文字真的是有生命的,一個個簡單的文字,卻總能牽扯出心中很柔軟的一部分,或笑,或哭。

    看書,應該會是一輩子的作業吧,我相信,看過的文字,總會在生命中留下屬於它的印記。

  • 8 # 栓柱愛吃肉

    從小到大,書一直陪伴著我,但就我而言,從來沒覺得書好看,書會吸引我,只是偶爾碰到勁爆的畫面會看幾眼罷了!

    但是透過10多年的工作,日復一日,像複製一樣的生活,讓我十分厭倦,偶爾的一天拿起了一本書,書名叫《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我被深深的吸引,因為我就是裡面那個頹廢的主人公,書裡面有一句特別吸引我,“凡事認真努力讀書的人,都可以實現屬於自己的人生夢想”,我把這句話當成了我人生的真理,現在每天都會拿起書本;

    在我看來,透過讀書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並且應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發生變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有了明確的讀書目的,就應該大膽的去實踐;

    這本書真正開始了我的讀書生活,我喜歡每天下班都拿起書本,用書裡的智慧反思自己的人生,以此來做出改變。

  • 9 # 亭臺書聲

    我父親解放前曾是個私塾先生,古詩文功底非常紮實,從小我就受到良好的薰陶,喜歡聽他背誦子曰詩云,喜歡聽他講文學故事。在父親的陶醉和教導下,還未讀小學一年級,我已能誦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了,雖然不甚理解,但常常被書中的故事吸引,從此便喜歡上了讀書。

    我家原本藏書很多,後來在十年浩劫除‘’四舊‘’中,絕大部分藏書被造反派們抄走燒燬,最後只剩下《詩經》《尚書》《增廣賢文》《書法正宗》《斷易大全》和幾本醫藥書了。

    我真正開始獨立讀書是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一個星期天的上午,父母出去幹農活了,我搬來木梯,爬上家裡簡易的閣樓上,在閣樓上一個巨大橢圓形的竹提籃裡翻選起書來,這是父親怕家中僅有的幾本有價值的書怕受潮和遺失,特意放在這裡。我翻選了半天,結果很多都讀不懂,也有很多字不認識,最後只選中了一套《幼學故事瓊林》,便連讀帶猜地讀了起來,基本讀懂了書中的故事,很有成就感,久久地沉侵在讀書愉悅之中,直到父母收工回家才戀戀不捨離開閣樓,將木梯放回原處。

    後來父親發現了我到閣樓去讀書的事,害怕我爬木梯摔傷,就將我喜歡讀的書從閣樓上拿下來,並抽時間給我講解讀不懂的地方。父親的引導,我的興趣大增,閱讀量和閱讀面也有所擴大。

    家中的藏書被我讀完了後,我就向我的同桌同學借,他家有很多長篇小說。同桌同學開始不願借我,但經不住我反覆央告,並答應每天輔助他做作業,他才答應借書給我看。

    同學借我看的第一部書是長篇小說《烈火金剛》,隨後又陸續借給我讀了《呂梁英雄傳》《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

    讀大學後,學校圖書館的書很多,我便如飢似渴地閱讀了古今中外的許多名著,像《論語》《孟子》《易經》《人間喜劇》《浮世德》《莎仕比亞悲劇集》《復活》《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紅樓夢》《家·春·秋》《物種起源》《自然史》《昆蟲記》我都讀了個遍

    參加工作後,我一直堅持每天都閱讀一點書,文化史事,哲學地理,科幻武俠,言情魔幻我都喜歡讀。電子書的出現後,我有時也藉助手機閱讀,但仍喜歡讀紙質書,現在五號字的紙質書我讀起來有些吃力,於是就將電子書中經典的作品放大成小四號字打印出來讀,親手用線裝訂而成,書香味濃,有古代線裝書的意趣,每當有閒暇,我便斜躺在陽臺的椅子上,沐浴和煦的Sunny,嗅著樓下的花香,品茗賞讀,真乃趣味無窮,愜意無限也!

  • 10 # 大多山的日月

    【贖書】

    30多年前,我從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來到武漢上大學。那時候,不口饞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不眼紅金利來西服、佐丹奴夾克。只是每每逛書店,碰上一兩本心動的好書,看罷封底的定價後又不得不放回書架,這種“掛眼科”的滋味才真正讓人不好受。

      學校的圖書館是校園中最高層最莊重的建築,永遠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只是其中的藏書實在不敢恭維:即便是所謂的"新書",也大多是兩三年前的產物。所以,書店裡那清新的油墨香格外具有誘惑力。平日裡,晚飯過後,信步踱出校園,滿天落霞中,“都樂書屋”已在招手了。書屋只有十多平方米,但所進的書極有品位,有"書之精品屋"的美稱,在此流連的多是武大、華師、武測等附近高校慕名而來的大學生。而每逢星期日,我則或去中南的外文書店,或去民主路的教育書店,一泡就是大半天。想買的書不少,但下定決心買下的總是一些“五角叢書”之類的小冊子。

      大約是在大三時的某一天,校門口不遠處,又一個書店--“知新書店”開張了。“知新書店”取“溫故而知新”之意。書店老闆是個頗有文化涵養的人,經營也很有特色:不僅賣書、租書,而且還可以以書換書。當然,店老闆的眼光很挑剔,如果你妄想以次充好,拿一些夠不上檔次的書去交換是不會得逞的。這樣,許許多多好書彙集在該書店,書店很快成了我們這些囊中羞澀的窮書生的樂園。花上九毛錢的租金,就能讀上自己心馳神往的名著,真是快哉。

      臨近畢業的一天,在“知新書店”,我驚喜地發現了一本精裝的《泰戈爾散文全集》。泰戈爾,在我心中佔有太大太大的份量,自己發表於全國十多家報刊的上百篇散文詩作,無不受到這位印度詩人的啟迪。看看書價:十五元。我心裡頓時涼了半截。反覆度量幾天,最後還是忍痛將自己珍藏的一本“詩美學”作了交換。

      參加工作後,雖然收入不高,但只要遇上自己喜歡的書,無論如何是要慷慨解囊的。窄小的居室漸漸成了書的天地,同時也就更加懷念我那本留在了“知新書店”的《詩美學》。於是,在一個Sunny燦爛的日子,我來到了久違的“知新書店”,一看還在,我立刻衝上前,緊緊抓住它,從書店裡贖回了那離我一年多的書籍,就像找回一個失散很久的孩子。

    在窮困的歲月,能夠想方設法地找書讀;在較寬裕的日子,沒有沉醉於燈紅酒綠,仍然痴迷於讀書。這是我永遠的驕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業如何?有什麼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