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聯合防務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戰列艦是人類艦艇海戰的巔峰,其推崇的真理就是口徑及正義,射程及真理,而航空母艦的出現則將人類海戰從水面艦艇平面作戰拉到了海空立體作戰。艦載機替代了火藥將攻擊的武器投送的更遠更精準,在降低經費的情況下海戰的作戰效率有了明顯的質的提高,這就是航空母艦在海軍軍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原因。所以在二戰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戰列艦的絕對地位被航空母艦所替代,人類的海戰從此從戰列艦時代進入航空母艦時代。
航母的作戰能力並不在於本身,而是在於其搭載的艦載機,其實航空母艦的誕生時間比高速戰列艦還要早,但是其誕生之初的地位並不高,只是作為戰列艦的輔助而已,其根本原因就是其搭載的艦載機攻擊能力非常的弱,其實航空母艦的崛起發展史就是另一部航空器發展史。在早期的航母艦載機還是木製的雙翼機時,飛機的航程不僅短,而且飛機的航速不高,載重能力也不強,根本不能搭載重型反艦武器,所以在最初的地位都是作為輔助而已。
而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世紀航空器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全金屬下單翼的飛機開始出現,飛機的航程載彈能力以及速度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而太平洋戰爭中廣袤的太平洋又為航母提供廣闊的戰場,讓航母大顯身手。而航母在大西洋戰場上並沒有顯示出絕對的作用。而戰後噴氣式戰機的出現讓艦載機的戰力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臺階,而導彈+飛機的組合側底終結了戰列艦的地位。
-
3 # 九品侍衛
航空母艦的發明具有怎樣的劃時代意義?其意義就在於航空母艦的出現終結了大艦巨炮的霸主地位,而且還改變了重甲艦船的存在意義,可謂是將舊時榮耀戰艦無情的踢進了垃圾桶內。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瞭解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反艦意義有哪些手段,一般如果敵人的艦船是重型戰列艦,想要擊沉它,最有效的手段無非就兩個,要麼就是用加重型重炮穿甲彈,利用灌頂攻擊擊穿戰艦甲板,令其在內部引爆。要麼就是發射大口徑魚雷,利用魚雷巨大爆炸威力來轟沉敵方戰艦。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幾乎所有的海戰中利用艦炮互相轟擊並擊沉的戰績非常少,絕大多數都是用魚雷取得擊殺數。究竟是為什麼呢?由於二戰期間的火控技術非常落後,大口徑火炮轟擊基本上都是利用目視來進行觀測,先進一點的就是起飛偵察機來觀察彈著點。可是一枚炮彈飛行40公里後偵察機在回報彈著點,然後在進行彈道修正,黃花菜都涼了。
可是航空母艦的出現卻瞬間打破了反艦的不變法則,首先就算是戰列艦巔峰火炮最遠也只能打出40公里距離,可炮彈究竟能不能命中就不在計算範疇之內。但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最起碼也能飛行1000公里距離,再加上艦載機投彈都是俯衝式投彈或是低空投放魚雷,由於距離夠近命中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航空母艦出現的第一時間,就比戰列艦打得遠打得準,而且還完成了超視距打擊,可謂是超越時代的發明。理論終歸是理論,而航空母艦的實戰性更是物超所值。
航空母艦的第一次嶄露頭角就是英國航母偷襲義大利戰列艦,僅僅投下了三枚穿甲彈就擊沉了一艘昂貴的戰列艦,這種消費比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另外航空母艦還創造了許多可怕戰績,例如英國劍魚攻擊機發射的魚雷將德國戰艦轉向舵打殘,還有日本航母成功偷襲珍珠港,再加上美國航母圍毆戰艦巔峰大和武藏。
種種實際戰例表明,由於航空母艦的出現,昔日造價昂貴的戰列艦在航空母艦面前,簡直就是沒有還手之力的廢鐵,而戰列艦對於航空母艦可以說是看不見打不著束手無策。
綜上所述:航空母艦的發明具有怎樣的劃時代意義?航空母艦的出現徹底終結了火炮重甲的霸主地位,而且令各大海權強國意識到在海戰中制空權的重要意義。
-
4 # 止戈軍是我
在人類戰爭史上,航空母艦的發明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直到今天,這一發明對一個國家的海軍發展、國防建設都有重要的影響。
美國“福特”級航母
下面分三步回答該問題:
發明航空母艦的簡要情況1903年,飛機誕生並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的飛天夢。隨後飛機在陸地戰場表現良好,有人就設想,飛機能不能在海上飛行,並同樣表現出色。此時一名獨具慧眼的法華人——克萊門特·艾德爾於1909年在他的著作《軍事飛行》中提出了飛機在軍艦上飛行的必要條件。歷史證明,他的設想是非常具有遠見的。但他的理論在德國並沒有受到重視,相反英、美、法、日等國在這方面行動積極,並做了大量的實驗,取得豐碩成果。1917年,英國海軍部訂購一艘“競技神”號航母,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從一開始就按航母進行設計和建造的軍艦,1923年建成,排水量達10950噸,全長182.3米,航速25節,能載輪式飛機20架,艦員600多人。日本海軍於1919年動工建造第一艘專門設計的“鳳翔”號航母,1922年12月竣工。雖然日本航母動工比英國晚,但竣工比英華人的早。所以,這個角度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擁有真正意義航母的國家。
航空母艦的發明,使海軍的主要任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海軍是一個古老的軍種,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就有成型的海軍,亞歷山大和大流士都有強大的海軍;在東方,中國最早的海軍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海軍的主要任務都是取得制海權。然而自航空母艦誕生後,海軍這個軍種不再侷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使命和任務有了革命性的拓展——由單純地取得制海權轉變為既要取得制海權,又要取得制空權,使海權和空權集於一身。我們知道,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它是航母戰鬥群的核心,既能為其它艦艇提供空中掩護,同時自身又具有實施遠端打擊的能力。這樣在一片海域,制海與制空相互依存,沒有制空,就不能制海,沒有制海,也就無所謂制空。航母這種作戰平臺的發明,完美地使空軍與海軍結合起來。在一定意義上講,它成就了海軍,使海軍在當今世界顯得越來越重要,各海洋大國、強國都在競相發展海軍,航母就是最大的“抓手”。
美國“尼米茲”級“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小型航母
航空母艦的發明,使海軍的作戰思想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航空母艦發明之前,海軍的作戰思想是圍繞大型戰列艦和巡洋艦作文章的,即以它們為核心進行海上作戰編成。當時,一些國家為了取得作戰主動權,不惜花費巨資把戰列艦的噸位搞得越來越大、炮管數量越來越多、口徑越來越大、裝甲也是越來越厚。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穩操勝券。但航空母艦發明後,在屢次海戰中,以其強大的機動靈活性、火力徹底征服了戰列艦、巡洋艦,使自己一躍成為海軍的核心艦艇,其它艦艇則都成為輔助艦船。在二戰中,日本到底是要大力發展航母,還是戰列艦,當時有兩派意見,傳統派認為應該發展戰列艦,結果該派在政策制訂上佔據上風,致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用在建造“大和”號這樣的戰列艦上面,結果在戰爭後期,日本基本上處於無航空母艦可用的狀態,辛辛苦苦建造好的“大和”號剛剛投入戰場,就很快被擊沉了。其保守頑固的海軍作戰思想,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沒有迅速把作戰思想轉移到以航空母艦為核心上來,這也是日本在軍事上失敗的影響因素之一。
美國F-35C艦載機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
-
5 # 鍋蓋頭司令
如果某種武器出現的意義是劃時代,那說明這種武器改變了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思維,也就是說它的出現影響很大,從打哪裡到怎麼打,以至於可能排成什麼陣型等等從整體到細節都受到了影響,航空母艦的出現無疑是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航空母艦這個東西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它只是一個海上的浮動機場,可以在海上航行把空中力量帶過去,飛機可以直接從航空母艦上起飛作戰,航空母艦這東西本身沒什麼戰鬥力,它的戰鬥力取決於帶了什麼樣的飛機,帶了多少架。
當年海戰主要是用炮對著轟,所以軍艦的防禦能力和火力很重要,所以那時候軍艦越造越重,炮的口徑也是越來越大,因為炮彈打過來了只要對面打準了你是沒法攔截的,生存的辦法只有用裝甲的厚度生扛,或者靠陣型,你把軍艦最抗揍的地方暴露給對手就不至於被輕易擊沉了。航空母艦的出現使得在遠海作戰中出現了空中力量,也就是說從原來的平面作戰變成了立體作戰,而且可以超視距作戰也就是可以打眼睛看不到的目標。
在茫茫大洋上是沒有機場的,或者很遠的一塊陸地有作戰行動,附近你沒有機場,航空母艦可以在海岸附近支援陸地,起到了臨時機場的作用隨打隨走。所以在二戰中,鉅艦大炮的作用被削弱了,光憑著艦炮和厚甲如果沒有對空防禦能力是沒有用的。
航空母艦和反艦導彈的出現結束了鉅艦大炮的時代,軍艦太大是容易被打到的,而且那麼多超視距作戰的武器軍艦上弄那麼多炮也沒什麼用了,軍艦變化了作戰方式也就變了。有航母的國家要想著怎樣更好的立體進攻,沒有航母的國家也得想著如何以平面對抗立體作戰,想的問題變了,軍事思想就隨之革新。
回覆列表
航空母艦的出現,終結了鉅艦大炮橫行海洋的歷史,在此之前,軍艦比的是裝甲厚,艦炮多,口徑大,鐵甲艦,輕型巡洋艦,重型巡洋艦,戰列艦誰既能狠揍別人,又能扛住揍,誰就是海上王者,口徑小射程近的艦炮甚至連對方的裝甲都無法擊穿,而戰列艦上超大口徑艦炮則是很多稍小的軍艦一發都扛不住的。
但航母的出現,終結了這一歷史,能起降戰機的航母,雖然沒有疊得像山一樣的巨炮,但能集結數十架戰機,從艦炮射程之外飛來,投擲炸彈、魚雷,將敵艦炸燬。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航母真正成為新一代王者的分水嶺,整個二戰期間,被航母擊沉的曾經的海上霸主戰列艦達27艘,僅太平洋戰場,日本就被擊沉10艘戰列艦之多,從此,對鉅艦大炮的迷信終結了,而對能搭載更多戰機,搭載效能更強的戰機的航母,成為了海上力量的核心。
直到今天,雖然各種反航母武器出現,但還沒有真正能動搖航母霸主地位的,一個訓練成熟的航母戰鬥群,具有非常強的攻擊能力,同時也具有很強的防護能力,護航驅逐艦擁有相控陣雷達,垂直髮射系統,可以發現很遠的目標,及時擊落來襲戰機和導彈,水下攻擊核潛艇,也能在很廣的水域,發現驅逐敵方潛艇。即使再次出現大洋之上兩強對壘,最終也是航母艦載機決定勝負,而不再可能以厚重灌甲,大口徑艦炮一決雌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