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谷山人

    臨帖與創作基本沒關係,研究帖與創作更接近,如同音樂,繪畫,會彈一首曲子與創作,會臨摹一幅名作與創作一樣相差十萬八千里。是人都會臨摹但會創作的有幾人。會彈琴的有的是會創作音樂的有幾人。書法作品往往是一個整體,分開了就什麼也不是了,如同你將蒙娜麗莎的左眼加上西施的右眼加上愛神的鼻子加上……結果可想而知不知是個什麼玩意,書法的集古字就是這樣尷尬的玩意。音樂也同樣東拼西湊不是音樂創作。研究書法,研究什麼?一線條質量,這要研究用筆。二結體,這要研究均衡美。三章法,變化統一。四文章,文采。五是修養人品。

  • 2 # 永明2578

    臨帖容易識帖難?因為每本歷代有名碑帖都是年代久遠,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都是幾千年的歷史。流傳的拓本,拓片往往斑駁有形,殘缺不全,要了解內容一定要有專家研究註譯方可。即使漢隸晉帖唐碑魏碑也有具歷史背景,雖然內容十分豐富也必須有專家介紹才可了介具內函。這都可為臨帖者按帖的內容創作作品提供幫助。所以臨帖要讀帖,再好能背帖識帖。創作就方便了!拙見。

  • 3 # 呂永亮

    臨帖所學到的內容屬於瞭解書法的規則或只是熟悉書法的一種形式,而一但涉及創作時“筆畫”就成了核心。

    為什麼漢字每一筆的結構稱之為“筆畫” 呢 ?

    “筆畫” 就是書寫毛筆漢字時的規矩 ~這種“筆畫”無任胖瘦如何變化,都脫離不了漢字“筆畫”的固有形式,書法中的一切線條其本質都是“筆畫”,這是因為“筆畫”天生就具備了特定的造型功能!

    (本人反對書法是簡單的線條抽象之說)

    書法創作是個動態變化中的各種“筆畫”重組,因為涉及字型的大小疏密變化,節奏變化所帶來的氣息氣韻等等變化……從古至今很多大名家也已經講了很多的書寫體會,就根據自己喜歡的率性寫吧……

    有人針對史上的書法大家做過總結並得出結論,至今為止在書法上有建樹的人物,都出現在以下四種人物上~學者型、專家型、畫家型、篆刻家型。

    這個資訊供書法愛好者參考了……

  • 4 # 繪畫與攝影

    其實書法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字元號,歷代書法名家透過書法帖子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不斷髮展演變過來,無數的書法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再去吸收各家各法的藝術特點,透過集百家之長,形成自已的風格,把這種寫法固定下來就是自己的風格特色。

    所以書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臨摹字帖開始。

    首先桃選自己喜歡的字型,因為喜歡才有興趣去學,認為這種字型飄亮,也比較喜歡,就靜下心來,開始對著字帖對應臨摹練習。

    我個人覺得入門最好先學楷書開始,一筆一劃從基礎學起,真正與得好楷書的人並不多,是要花時間去練習的。中國的文字是方塊字,在方框裡怎樣用筆劃先後次序、透過疏密結構,邊旁部首及各比例組成一個字,每一筆的起筆、運筆到收筆整個過程都要掌握,練習到收放自如,每個字對臨幾遍如小學生練習寫字一樣,對臨熟練以後就開始默寫剛才對臨的字帖,寫完後要與字帖對照,看寫的好上壞,學習當中怕形成不好的拿筆不好的壞習慣,歷來有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最如請一些書法家指點一下,或書法培訓班學一下,也可以上網看書法教學的影片,對學習有幫助,進步會更快一些。不斷透過反覆練習,形成一種習慣,隨手都可以隨便寫出來。每天學幾個字一年下來幾千個漢字就寫完一遍,接著可以再學各家的流派,如各種碑帖及行草,注意行草的書法字的大少輕重的對比,各種筆法,同時要注意學習一下古人的書法理論,理論指導實踐。

    書法是靠多練習才能提高,熟能生巧。把所學到的各家流派的特點去吸收消化,吃透各家字帖的精隨,把所學到的書法字帖融入到書法創作當中,創作之前先在腦海裡打好腹稿,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氣韻生動,經過多年熟習,不斷創作,就會寫得一手好書法,越寫越好。

  • 5 # 麓風軒

    如何把臨帖所學內容運用到書法創作之中,這就是臨帖的轉化問題。很多人臨帖不錯,但是丟開字帖一寫就什麼都不像了,所以臨帖的轉換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一本帖經摹寫、對臨後,能夠熟練地背臨而不失其結體及用筆之意勢、力度、韻趣,就要考慮轉化——即要能用臨帖所學的字用來創作。開始可以採用集字組合法。

    舉例說明:

    比如說學習隸書《曹全碑》,要用所學來寫一副對聯作品,內容為“福祿無不穀 孝弟(悌)乃為根”。那麼集字組合試行創作作品,儘量宜選取帖中有的字。碰到字形記不清的時候,比如“無”字、“為”字把握不準時,可以翻翻原帖,看看是怎麼寫的,儘量寫得一致。

    遇到帖上沒有的字,在把握法帖總體風格特徵的基礎上,以偏旁、部首組合書寫。如原臨寫的是《曹全碑》,此碑風格飄逸俊美為主,那麼組合出來的字也就該與碑意相合。否則,說明法帖精神還未領會深刻,還得繼續在臨帖方法上下功夫。

  • 6 # 狂喜淡墨a

    如何把臨帖運用到創作中去?

    這是一個必有的學書過程,臨帖實際就是學走步,把學到的技巧,用於書寫實踐中去。

    應該把點畫基礎,甚至有古人常用書寫的字,用到自己的書寫裡,慢慢理解感知筆畫及字型的書寫習慣。多用心把所有古人寫的筆畫記憶準確,時時處處運用,形成自然流露,也就是成為了自己的東西。宋代米芾集字,很成功的例子,而今亦可效仿,對於筆畫也要蓄積,古典作品中有很多的書寫形式。在臨貼時候經常遇到不同的字及筆畫有不同的寫法,學習可以對比觀賞記憶。

    一般自學都是處處留心,時時習練感悟,靠自己的積累。因此運用臨帖的內容,能夠熟練掌握。由少到多的過程。

    具體如何運用,也很難解釋明白。憑自己的愛好學習過程,感覺因人而異。沒有死理,不同的所學的書法風格不同。就有不同的運用方式。

    初學,一般是用古人筆畫結體。或直接集字創作。到了一定水準,漸行漸有創自己的新意。

  • 7 # 子衿書法

    把臨帖學到的東西運用於創作,這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結果。

    臨帖的目的,是學習規則,掌握筆法。就好比學習駕駛。學會了駕駛,拿到了駕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過程。我們開始創造書法作品時,並不能把臨帖學習到的東西完全表現在創作之中。這涉及到了筆勢和佈局。這相當於開車時的路況。陌生的路況對於剛拿到駕照的新手來說,很難放開手腳的開車。

    漢字的結構每個字的收筆起筆不盡相同,不同的收筆,對後面的起筆都有影響。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情況,就是單獨看的時候每個字都沒有毛病。整體觀看的時候總覺得什麼地方有問題。這就是字勢沒有貫穿一致。楷書還好一點,行草書這種情況尤為明顯。這就需要我們多臨帖,多創作,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創作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成功。當你的臨帖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規矩爛熟於胸,運筆有方,如何運用乃是水到渠成的事。

  • 8 # 翰墨書道

    要想把臨帖學到的技法和偏旁部首,字形等運用到書法創作之中,有不少的辦法,這裡略做介紹。

    注意,首先要臨摹學習要能夠達到背臨形神俱似惟妙惟肖的程度才有可能實現將所學運用到書法創作中,米芾的背臨集字案例就是最好的方案。

    一是利用能夠完全精準背臨下來的字集字創作,當然背臨集字創作,並不是直接搬過來就可以了,需要進行合理的組合,也就是要將集字的所有字根據單字所在具體位置進行和諧處理,使其特別作品大小形稱,氣脈連貫,和諧統一,風格一致,變化得宜等。也就是說還要具能夠字字相生的處理能力。

    二是借代法,就是集字作品文字內容較多,部分字形原帖沒有或自己寫不好。針對如此情況,一是不要急於求成,將不會寫,寫不好的字進行反覆臨摹練習,直到掌握。二是對於原帖沒有的字,要利用所學偏旁部首按照原帖風格和結構特點進行合理組合。三就是藉助其他字帖中的字形,利用原帖點畫造型規律或者已經能夠背臨下來的八種基本點畫進行新的組合,這種做好最好,也非常利於鍛鍊自己對技法的運用能力。

    三是利用所學的一切技法,包括偏旁部首,結構基本規律,進行獨立的存在,不僅僅侷限於原帖沒有的字形,當然這需要非常紮實的臨摹功底和對技法的駕馭能力。

    四是完全按照原帖風格進行創作,這個階段比較難,比如有顏真卿的楷書因其特徵鮮明,略微好一些,如果用柳公權楷書和趙孟頫楷書進行獨立的完全自主創作,可以說基本上已經到達書法家的水平了,實際上,一般的書法家都未必能夠做到這一點,有也不多見。

  • 9 # 讀書耕田人王七

    抱歉!真的沒有太多臨帖的經驗可以分享,不過,就如何進行書法創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市裡學做廣告牌時遇到北京一位某劇組的美術老師,便厚臉皮拿自己的字給他看,對我說了一句意義深遠的話,書法,就是寫字,你只要能把字寫好,其它你不用管。後來又拿我的字翻過來說,背面的滲墨不均勻,說明你拿筆不穩,運筆不行,筆不壓紙,雖然我沒見過這位老師的字,但這話我是真聽進去了,一直是我寫字的法則。

    蘭亭有印章和落款麼?祭侄稿有麼?可為什麼被奉為圭臬,不是因為章墨之法,印章什麼的,主要是字好,好在哪?結體好,投入的感情專注近乎無人能及。如果注意力分散到把字寫好以外之上,就容易形式大於內容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您感覺有了足夠的手上功夫,則可以完全把帖撇開,繼而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多寫一些人生感悟,您的學識會潛移默化到你寫的書法文字裡。個人淺見,謹供參考!

  • 10 # 千年蘭亭

    在學校裡,經常看到這樣一些學生,老師講的全懂,書上的題目全會,可就是一考試就很糟糕。這說明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問題。

    學習書法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一些對著碑帖寫得很好,一離開就不會了。如何從臨帖向創作過渡,是個永恆的話題,下面說幾個方法。

    1、背帖

    上學時,老師常讓我們背誦課文,有句話叫“熟該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背的多了,原帖的風格自然就反應在筆下了。

    2、學習同一風格作品

    儘量收集歷代書法家以原帖風格創作的作品,從中學習這些大家是如何運用的。比如學《聖教序》,可以收集趙孟頫的作品,向他學創作的方法。

    3、邊臨邊創

    學習過程中,可安排一天臨帖,一天創作。創作時發現問題,及時透過臨帖解決;臨帖時的感悟,及時運用到創作中。

    4、集字創作

    將臨帖時學會的單字,三三兩兩組合成字組,進行集字創作;再將這些字組組合成更大的字組,進行創作。如此逐漸增加字數,由一個詞到一列字,直至集字成篇。這是由臨到創的好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力克IG,UZI寒冰四殺,ZRR首秀即拿MVP,姿態:他是世界級的,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