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殺不殺功臣,只取決於這個功臣能否駕馭,有沒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威脅,如果這兩點都犯了,論誰做皇帝都會殺了功臣的。

    而如果這兩點都不佔,誰做皇帝,也不會殺功臣的,

    人說楊堅不殺功臣,王誼、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舒國公劉昉、元諧、劉坊、史萬歲、庾慶澤這些人怎麼死的?

    打下天下後,沒有不殺功臣的帝王,一個沒有,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那些開國功臣都是好人,都是安善良民,都知道進退,都不爭功,都遵紀守法,都不是跋扈將軍,都服皇帝的管理,都服皇帝兒子的管理。

    但是,很可惜,事實恰恰相反,他們全都不是什麼安善良民,他們大都會爭功勞,大都不會遵紀守法,大多會飛揚跋扈,大多不服皇帝管理,基本不服太子的管理。

    你是皇帝,面對這樣的一群人,你能不舉起屠刀?

    他們中大多數習兵多謀,手握重兵、軍中威望高,一個處理不好就會造反,聯合起來造反,皇帝馬上就被打翻盤了。

    軍隊裡必然有山頭,必然有嫡系和非嫡系,一碗水怎麼可能端平?非嫡系會不會認為皇帝兔死狗烹?

    所以啊,開國之後,必殺功臣,不殺功臣,是管理不好的。

    同樣的,公司做大後,也必須殺功臣,不殺功臣,他們會成為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

    劉秀、李世民、趙匡胤他們,一樣也殺功臣,只是相對較少,並不是他們道德高,而是政治環境不同。

  • 2 # 使用者9235538616192

    歷史上並沒有任何人把隋文帝楊堅稱之為聖人可汗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民族稱之為天可汗。要尊重歷史的真相不要沒有根據的張冠李戴。

  • 3 # 正史漫談

    題主,我來作答啦。

    先說答案:楊堅對待功臣很不好。

    一、關於楊堅是否有聖人可汗之稱號

    確有此事。

    大隋平陳朝之後,武力強盛。楊堅在位期間,對附屬國恩威並施,基本上穩定了周邊形勢。對於在南北朝時期發展起來的突厥人,隋朝採取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戰略,扶持弱勢、順從隋朝的啟民可汗一方,打擊實力較強、對中原有覬覦之心的達頭可汗。在長孫晟、楊素、史萬歲等名將的持續打擊下,達頭可汗往北遠逃,這一期間中國北方的威脅被解除。

    為了表示對楊堅的感謝,啟民可汗在上表中稱:“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典羊馬也。”就是感謝楊堅的再生之恩,自己願意千秋萬世率領突厥人為大隋養羊養馬。

    二、楊堅對待功臣出名的差

    司馬光在總結楊堅的在位表現時說:“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簡樸…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

    簡單來說,就是堅持規則,有法可依;對自己摳門、對有功的臣子則非常大方;善待百姓,使隋朝空前富強。

    看起來幾乎是個完美的君主。然而他的缺點也很明顯:“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短也。”

    不僅功臣,就是自己的兒子,也被當成仇人對待。

    功臣中,死的最冤最慘的,當屬為掃除突厥立下汗馬功勞的史萬歲。因為楊素的嫉妒,聽信讒言的楊堅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在朝堂上把史萬歲活活打死。

    對待兒子們還稍微客氣點,楊堅在位期間,太子楊勇因讒言被廢;蜀王楊秀也被猜忌,險些被殺,最終僥倖免死被貶為平民。但其後,這二位也都無法善終。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真乃千古真理。說到底,還是由於對權力的把控慾望導致。

  • 4 # 我超級酷啦

    在隋朝建立過程中,有9個大功臣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卻被楊堅殺了7個。可以說,隋文帝幾乎殺光了隋朝的開國大功臣!那麼,這裡就有了一個疑問,即:隋文帝殺功臣,從質量上甚至超過了朱元璋,那麼為何還能美名滿天下?或者說,同樣是大肆殺功臣,為何朱元璋名聲差,隋文帝名聲好?

    (1)585年,郢國公王誼因“言論醜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

    (2)586年,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舒國公劉昉以謀反的罪名被殺。

    (3)589年,開國武將元諧被人告發,隋文帝不辨真偽,直接將其處死。

    (4)597年,隋朝四貴之一的虞慶,被部下舉報謀反,隋文帝直接將他處死。

    (5)600年,隋朝名將史萬歲,在言語上讓隋文帝不爽,結果慘死在朝堂之上。

    這七個人之中,幾乎都有“從龍之功”,是隋文帝拿下江山的助手!然而,隋文帝依然將他們殺死!讓人奇怪的是,隋文帝這些舉動,卻對他的一世英名絲毫無損,為什麼?

    第一,其中部分屬於“小人”,投機分子,當初在北周時,楊堅位高權重,不少小人投靠他,只是為了榮華富貴而已,談不上忠誠,所以楊堅評價部分功臣,“皆反覆子也”, 第二,楊堅殺功臣時,涉及面非常小,幾乎只殺少數幾個人,所謂“只殺首惡”。 第三,楊堅比較在意歷史名聲,他有這麼一句話,即:“去年殺虞慶則,今茲斬王世積,如更誅熲(高熲,做宰相20年),天下其謂我何!”

    第四,唐朝皇帝和史官的節操,還沒有碎了一地!隋朝歷史是唐朝所寫,如果唐朝想要徹底抹黑隋文帝,相信有一萬種辦法。然而,唐太宗要求史官褚遂良將玄武門事變美化一下,結果卻遭到拒絕,李世民只能無奈接受,說明了唐朝皇帝和史官的節操!相比之下,清朝就不一樣了,無論是皇帝還是史官,可謂都沒有節操可言,所以朱元璋只能委屈了。

  • 5 # 鄉野大衛

    古代帝王建立國家之後,殺功臣是常有的事情,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殺功臣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就是鞏固自身的地位,維護帝王的權威,加強皇權。對於殺功臣,一般人比較熟知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的故事,而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殺不殺功臣,殺了哪些功臣則不太熟悉。

    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個就是楊堅得國太快,從坐上輔政的位置到稱帝僅僅是幾個月的時間,清朝的史學家趙翼都感慨說自古得天下最容易的就是楊堅了。楊堅稱帝時,離北周最有作為的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也不過三年時間。楊堅最大優勢就是他的女兒做了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當宇文贇去世時,楊堅正是憑藉皇后的父親這個身份進入朝廷主持朝政的。由於得國太快太順,幫他謀劃登基的大臣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建立讓世人矚目的功績,這些大臣就不會像韓信等人那麼知名,當他們被楊堅殺時,大家也不太注意。

    另外一個就是幫楊堅登基的人裡面,很多是一般意義上的小人,連楊堅都評論其中一部分功臣“皆反覆子也”,都是一些反覆小人。人們對於皇帝殺害反覆小人,往往是拍手稱快的,死了就死了,不會有很強的爭議,不會替他們喊冤,漸漸地就被遺忘了。在楊堅眼中的反覆小人就是劉昉、鄭譯、盧賁、柳裘、皇甫績等人,楊堅承認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他是很難走到稱帝這一步的。在北周宣帝宇文贇去世時,正是當時在皇帝身邊的劉昉和鄭譯請楊堅進入宮廷主持大局的。但楊堅也明白這些人都是小人,是犧牲故主的利益為自己謀求私利的。當楊堅試圖好好治天下時,這些人又出來搞事了,楊堅於是殺的殺,撤職的撤職。

    第三個就是殺害功臣時牽涉面小,不像朱元璋殺胡惟庸、藍玉時,一殺就是上萬人乃至三萬人之多。楊堅雖然沒有采用杯酒釋兵權的做法,但是他認為可以不殺的,基本上還儘可能留對方一條命的,只不過把對方的大權撤去罷了,比如對待鄭譯。不留命的,也不會擴大殺害的範圍。比如殺害梁士彥、宇文忻等人的時候,他們的兄弟,他們的妻兒都沒有被殺害,只不過除去官職,年紀大的兒子流放罷了。相對來說是比較溫和的做法了。

    最後一個就是楊堅在這方面很在意歷史名聲。楊堅曾說過“去年殺虞慶則,今茲斬王世積,如更誅熲,天下其謂我何!”當時,楊堅用謀反的罪名殺了功臣虞慶則之後,又殺了王世積,如何處理開國大功臣高熲成為了一個問題。那個時候有人說高熲有謀反的意圖,實際上很可能是有人揣摩楊堅的心思而刻意迎合楊堅的,楊堅藉此機會把高熲廢為平民。楊堅沒有選擇直接殺害高熲,就是顧忌天下人的評論,在意歷史名聲。當一個人有所畏懼的時候,才不會做出無法無天的事情。高熲最後是被隋煬帝楊廣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的。

    總的來說,幫助楊堅建國的功臣在歷史上功績不顯赫,有些甚至只是搞權謀的小人,而楊堅在清除功臣時所採用的方法也相對溫和,所以楊堅殺功臣的事情知名度不高。如果還要再加一個理由的話,那就是隋朝歷史過於短暫,在它之前是讓人眼花繚亂的亂世,在它之後則是輝煌的大唐盛世,一般人對它的瞭解有限。人們對於隋朝的關注點更多在於它偉大的功績,那就是再一次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這個功績太耀眼了。

  • 6 # 中級珠寶鑑定師

    大隋平陳朝之後,武力強盛。楊堅在位期間,對附屬國恩威並施,基本上穩定了周邊形勢。對於在南北朝時期發展起來的突厥人,隋朝採取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戰略,扶持弱勢、順從隋朝的啟民可汗一方,打擊實力較強、對中原有覬覦之心的達頭可汗。在長孫晟、楊素、史萬歲等名將的持續打擊下,達頭可汗往北遠逃,這一期間中國北方的威脅被解除。

    為了表示對楊堅的感謝,啟民可汗在上表中稱:“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典羊馬也。”就是感謝楊堅的再生之恩,自己願意千秋萬世率領突厥人為大隋養羊養馬。

    二、楊堅對待功臣出名的差

    司馬光在總結楊堅的在位表現時說:“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簡樸…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

    簡單來說,就是堅持規則,有法可依;對自己摳門、對有功的臣子則非常大方;善待百姓,使隋朝空前富強。

    看起來幾乎是個完美的君主。然而他的缺點也很明顯:“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短也。”

    不僅功臣,就是自己的兒子,也被當成仇人對待。

    功臣中,死的最冤最慘的,當屬為掃除突厥立下汗馬功勞的史萬歲。因為楊素的嫉妒,聽信讒言的楊堅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在朝堂上把史萬歲活活打死。

    對待兒子們還稍微客氣點,楊堅在位期間,太子楊勇因讒言被廢;蜀王楊秀也被猜忌,險些被殺,最終僥倖免死被貶為平民。但其後,這二位也都無法善終。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真乃千古真理。說到底,還是由於對權力的把控慾望導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景區中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