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師才無忌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你不用全職在家陪孩子。

    一,先簡單地瞭解下自閉症。

    1,自閉症也就是孤獨症,病於精神疾病範疇。該病不能治癒,終生存在。可以說是“百年孤獨”。

    2,主要是五大障礙:

    ①言語發育障礙。語言能力下降,表達差、難理解,沉默或自說自話。

    ②社會交往能力差。無法交際,喜獨處,對父母不親熱不依戀。

    ④智慧障礙。大部分能力缺陷,少部分能力尚可正常。形象記憶強於抽象記憶。

    ⑤精神神經症狀。可輕可重,可有異食、焦慮、攻擊、注意缺陷、多動等。

    二,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是康復訓練。目的是改善患者核心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其次是心理治療。包括認知和行為治療、家庭治療。

    最後是必要時選用藥物治療。目前無特效藥治療自閉症。用藥只是對攻擊、多動、癲癇等伴發精神神經症狀的對症治療。

    這些治療目的簡單地說:改善語言能力,提高社會及生活自理能力,防止自傷和他傷。

    三,再談談你家孩子。

    1,他是否已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大腦及語言能力在3、5歲以前發展最快。以後當然也能改善一些。

    從上文中可知道,在自閉症的治療中,父母真的不是主角。無論是康復訓練、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都需要特殊的場所、裝置和醫務工作者。家長只是配合協助。

    所以說,孩子治療在家不行,你全職在家陪孩子沒必要。

    2,從經濟角度上講。孩子持續治療花費都不少。全職在家,經濟壓力必然加大,既不利於你,也可能不利於孩子治病。

    從經濟上講,你不該全職陪孩子。去上班吧。

    3,孤獨的孩子是要多陪伴,我非常理解你為了孩子心急如焚的心情。但他更需要同齡人的陪伴,更需要許多相似的朋友。父母能替代嗎?不能!再說自閉症患兒對父母不親熱不依戀,甚至區分不出父母和他人的差異。也許這麼說,你很難過……

    讓同齡人陪他吧。你去上班較好。

    4,一般來說,自閉症的孩子,學齡前放到康復訓練中心及特殊學校,學齡後放到普通學校。

    在這些地方,你不用全程陪他,可以照常上班。

    5,舉例。我有一同事,孩子也是自閉症。他們邊上班邊給孩子治療,也沒耽誤什麼,只是他們自己辛苦些,來回跑。現在他們的孩子上普通初中,就在家門口。

    希望我這個回答,能幫助到你及你的孩子。

  • 2 # 陳陳讀書

    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對於每個家長來說都是極端痛苦的事情。因為自閉症是一種終身精神障礙,也就是說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有痊癒的那一天,只是會隨著不斷康復訓練孩子會越來越好。

    有很多家庭因為家裡有個這樣的孩子而分崩離析,丈夫跑了,留下妻子一個人帶著自閉症孩子。也有老婆跑了,留下爸爸一人帶著自閉症孩子。甚至還有直接爸孩子丟棄的。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的承受力會顯得那麼渺小、無助。

    自閉症不僅終身不能治癒,而且康復訓練還需要大把大把的錢。普通的家庭真的很難承受這樣一個無底洞。這也是那些拋棄孩子狠心離開的人最大的理由。

    但是依然有很多很多父母,對孩子一直都是不離不棄。我剛看完一本書《蝸牛牽我去散步——自閉症專家媽媽的育兒經》這本書的作者陳婕女士就是一個自閉症兒童的媽媽。

    當她確診孩子為自閉症時,第二天就到單位遞交了辭呈。開始帶著孩子走上了尋醫問藥康復的道路。

    陳婕女士還自己學習自閉症知識,在家給孩子制定訓練計劃,並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複教孩子。

    孩子送普通幼兒園被勸退,孩子上小學跟不上教學進度,孩子在外面不停地又無意識地惹禍,這位媽媽一直低頭彎腰地替孩子道歉,但是她一直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

    後來,她自己創辦了自閉症訓練中心,不僅讓孩子有了科學系統的訓練,還讓更多的自閉症患兒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庭。正是因為她的兒子就是自閉症,所以她的訓練中心更加科學人性化。因為她一直有一顆愛孩子不放棄孩子的心。

    現在她的孩子已經從普通小學正常畢業。畢業之際校長跟她說,根據這幾年的觀察,覺得她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

    這應該是一個自閉症兒童的媽媽作出的努力和付出最好的見證吧。

  • 3 # 你好children

    首先呢,很理解你現在的處境,大多自閉症孩子的家庭,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了協作分工。根據家庭情況,以及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有的是爸爸陪娃,那麼媽媽就要工作進行經濟支撐。有的是媽媽陪娃,那麼就是爸爸做經濟支撐。或者是爺爺奶奶幫忙干預。因為不管生活還是干預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支出。而且孩子的干預會是長期的,所以務必要有人支撐家庭的經濟來源。

    第二:看孩子的功能程度,如果孩子的功能較高,獨立能力較好,那家長可以多抽時間陪伴干預即可,不一定要全職在家,哪怕晚上的親子時光都可以進行高質量的家庭干預。如果孩子功能較低,獨立能力較弱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以及密集的干預可能需要家長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才可以,就需要考慮家長的全職在家。

    第三:看孩子的年齡。2—6歲是孩子干預的黃金時段,這個時段孩子的干預效果更佳。需要每天往返機構接送孩子,甚至家長要接受干預培訓,進行家庭干預支撐,這個階段家庭成員可以進行商討,為了孩子的有效干預和陪伴需要調整下模式,需要一人全職付出。當孩子逐漸長大,如果康復情況較好,能夠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的話,可以選擇特殊學校或者融合學校上學。家長可以適當的工作。

    第四:看家長的心態。這件事對很多家長來說本身就很具挑戰,是一場持久戰,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些家長就比較急躁會表現的相對消極,情緒管理不夠好,這樣的狀態對於教育、陪伴和干預孩子,無疑是“災難”性質的。本身這樣的孩子就是各種的“難帶”,如果家長心態不夠好,沒有足夠的耐心,很難堅持的。因此家長的心態也是衡量的重要一部分,由於要配合家庭干預,對家長的學習力也是很有要求的。就好比短時間但高質量的陪伴和長時間但是低質量的陪伴相比,肯定是前者更有意義。

  • 4 # 沒有如果

    前幾天得知一個朋友的孩子沒有眼神交流,不知道躲避危險,應該如何調理,特意詢問了一下,團隊裡有位老師做了十幾年自閉症孩子的陪伴及干預工作,近期加上了營養的干預,效果非常顯著,希望這個資訊能夠幫到您,幫助到有同樣情況的家庭

  • 5 # 隨便在此

    如果經濟允許,我支援全職在家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因為經濟問題我不能辭職回家訓練孩子,但如有條件我會辭職,專心帶孩子,沒有那麼多職場政治干擾我,我想我會做的更好。如果經濟不允許,請不要辭職,因為沒有經濟支撐,家庭會出現問題,這樣消耗父母更多的精力,對孩子更有害。但無論哪種情況,你都需要學習一些訓練技能,在家對孩子進行干預。家庭干預可能沒有專業機構那樣的場所、裝置,你可能也沒有專業人員那樣熟悉應對孩子出現的突發情況,但是你可以學習正確的干預方法;教具沒有,買不起,你可以做相似的。千萬別以為把孩子給了機構,你的孩子就能好起來。沒有你的積極參與,孩子的進步也會不明顯。

  • 6 # SUM電影

    據分析,有大約50%的家庭在孩子診斷為自閉症的時候,有一人放棄了工作,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成長。其中,90%以上的家長為女性。所以,母親辭職還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我有幾點需要提供給大家,讓大家仔細斟酌。

    你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多少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要建立在孩子的診斷和能力基礎上。根據孩子的病情和能力程度來設定干預方案和目標。

    如果孩子為比較嚴重的症候群性自閉症,我們積極干預改善效果可能不及一般的自閉症,我們對孩子的照顧應該體現在關愛、照顧和社交認知方面,重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是普通的自閉症,孩子的干預效果相對較好,我們應該給與適當的理解和關愛,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會很好,如果再及時給與高強度的訓練和干預,那麼效果會非常好,甚至接近普通小朋友。

    另外,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說,所有的機構都希望家長一起參與到孩子的干預提高中來,因為家庭干預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可以負擔和支撐孩子的學習干預費用,那麼,可以選擇辭職來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如果經濟狀況一般,還是要慎重考慮,因為孩子的廠長會需要非常多的支撐和幫助,目前國家對自閉症這塊的扶持措施還是遠遠不夠的。

  • 7 # 檸檬心理

    我是心理學專業,我來回答。很多時候,我們的自卑主要是因為一些早期經歷,那個時候個體的年齡太小,受到周圍孩子的期負或者一些消極環境、事件的衝擊,心靈上蒙受了極大的刺激。造成了自卑的心理狀態。表現在多方面,害怕與人交往,怕碰釘子,怕人家嫌棄他,看不起他,也時常抱怨交往中碰到的挫折。但是,這些僅僅說明我們只是處於困惑階段,這是必然的步驟,感覺不適也是自然的。

    事實上,自卑的個體怕別人看不起他,拒絕他,正說明了他內心深處多麼渴望自己也能像常人一樣受到尊敬,很好地交往 盼望別人能夠理解他,接受他,喜歡他,這是好兆頭。所以,我們應該關注自卑個體是否仍有這種焦慮和渴望的心理,是否保持對人際交往中的榮辱之心和尊嚴感。換句話說,只要自卑的個體不是在精神或智力上有什麼問題,他只是需要時間,需要透過生活的具體體驗來一步步地開放自己,讓別人瞭解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與此同時 他也能學會了解他人,接受他人,最終融入社會中去。

    很多長時間遭受自卑心理衝擊的個體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還有很大距離,個體的心理障礙也很難根除。例如,我們經常耳聞目睹的一些把自己與外界隔離起來的個體行為。個體產生長久的自卑心理後,便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應付外界的壓力,久而久之,他就把自己完全鎖在了個人的世界中,無法與旁人正常交,自然也難以體察別人的感覺,這是他應付外界刺激的自我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使他養成了自我中心等負面消極的行為習慣。其實,在這當種,他的一些隔離的消極的行為方式表現是同時起了消極和積極作用的。在消極方面,它使個體自我封閉得太久了,以致給他帶來了一定的人格缺陷,而在積極方面,這種自我封閉好像是一種保護層,使個體減輕了因外界刺激給他帶來的精神痛苦。在例如,口吃的個體,很多時候也很可能是個體應付外界刺激的防衛結果。凡是後天口吃的人,大多是因為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造成的。同時,口吃又為個體不善與人交往提供了絕好的理由,省得與人接觸時那麼緊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候去白洋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