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科醫生熊友華

    首先,家長應該瞭解的是,從兒童語言發育的角度看什麼是“遲”

    一個粗略但是臨床上常用的初篩的標準是:

    一歲的兒童還沒有講出真正的第一個詞(比如,“媽媽“,又比如”要“);

    兩歲的兒童還沒有50個詞的詞彙量,還沒有開始把兩個詞放在一起(比如,”要餅乾“,”爸爸抱“),;

    三歲的兒童還沒有開始出現三個詞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

    02

    其次,家長可能要關注的是,語言發育“遲“的兒童是否可以自己趕超上來

    我們先來看一組臨床科研資料:

    1.在兩到三歲半之間,“語遲兒童”的比例大約是13.5-17.5%;

    2.在四到七歲之間,被診斷為 “語言障礙“的兒童的比例是7.4%-9.4%;

    3.在四歲到五歲之間,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語言問題一般會持續,到了學齡以後還會延伸到和學習相關的閱讀、書寫方面的困難

    透過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兒童語言治療,早比晚更有效。減小語言對孩子敘事和閱讀能力有關的學習能力的影響

    經過針對性的語言訓練,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是可以在學齡前完成追趕;而不加干預,可能性比較小,反而,隨著兒童年齡增加障礙還會影響到學校學習。

    03

    第三,家長可能要問,如果不持觀望的態度,應該如何做呢?

    孩子“開口說話晚”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專業醫生評估對於兩歲到四歲的兒童,從臨床上來看,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大原因:

    廣義的“語言障礙”:伴隨其他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聽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認知障礙、腦癱、整體發育障礙等

    狹義的“語言障礙”:沒有伴隨其他神經發育障礙,單純地只是語言障礙;

    在四歲以前,特別是兩到三歲之間,患有這些不同障礙的兒童的症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鑑別診斷對於兒科醫生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家長只憑上面的初篩/預警症無法判斷出兒童“開口說話遲”的原因。

    下面我們來看看專業醫生講解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與障礙的區別。

    根據以上的循證和美國家成熟醫療體系下的最佳應對方案,我給家長的建議是:

    三個“不要“

    01

    家長一定不要根據網上的一些資訊自己給孩子“對號入座”,在家裡“診斷”孩子。

    比如,在網上看了其他家長髮的一些資訊以後就認定孩子有自閉症,給孩子和其他家人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

    02

    家長也不要相信“貴人語遲”而持觀望態度。

    如果錯過早期干預,以後一旦發現原來兒童真的患有“語言障礙”,干預的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預。

    而且,即使是四歲前的兒童,“語遲”已經帶來了社交和人際關係上的影響,而語言早干預可以大大改善兒童人際關係

    03

    家長不要盲目干預。

    一旦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和周圍的孩子比,“開口晚“,市面上各種不同的方法感覺好像都可以幫到孩子“開口”。

    剛才我們已經看到,兒童“開口晚”的原因很多,治療方法不“對症下藥”不僅幫不了孩子,而且耽誤了時間,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當家長無法判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選擇最有效的干預方法的時候,請看下面的三個”要“。

    三個“要”:

    01

    要尋找對兒童語言發育和兒童語言障礙有臨床經驗發育行為科醫生。

    中國大陸在兒童語言障礙的診治方面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不是所有的兒童醫院和康復中心開展了循證的兒童語言障礙和相關神經發育障礙的鑑別診斷工作。

    兒童語言發育行為測試通常包括認知、運動技能、行為、情緒、交流等方面來了解兒童的整體發育情況。

    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會配合兒科醫生,在兒童語言發育方面做系統的評估,包括對兒童的溝通、玩耍、和語言等做全面的語言評估。

    綜合發育行為和語言的測試評估結果才可以做出循證的鑑別診斷。

    02

    要早干預.

    即使是診斷結果排除了廣義的“語言障礙”,還暫時無法確診是狹義的“語言障礙”還是“語言成熟晚”。

    言語-語言治療師也會根據兒童全面的語言評估來給到家長相應的家長輔導和家庭干預計劃。

    因為, 在兩到三歲半很難分辨“語言障礙“還是“語言成熟晚”。但是如果家長等到孩子四歲以後確診“語言障礙”才接受語言治療,其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預。

    而且,如果不做早期干預,孩子在四歲前在幼兒園的社交人際關係也會因為語言能力差而受到影響

    03

    要循證地干預:不同鑑別診斷結果,語言-言語治療師給出的治療方案是不同的。

  • 2 # 王媽媽育兒分享

    你好,每個兒童個體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有所差異,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原因也比較多,大致分為生理性問題和非生理性問題兩個型別,想要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找對原因是關鍵。

    生理性原因:包括遺傳、構音器官障礙(如舌繫帶過短等)、聽力障礙、疾病、精神發育遲緩(智力低下)、自閉症等。

    非生理性原因:大多數屬於後天教育不得當,語言學習環境惡劣

    1、父母說話少,孩子缺乏語言學習環境;

    2、語言環境複雜,語種不統一,孩子無從下手;

    3、父母包辦過多,孩子缺少鍛鍊機會;

    4、父母取笑寶寶說話,造成寶寶心裡障礙;

    5、缺乏和同齡孩子的社交等等

    醫生建議:當孩子在兩歲時掌握的詞彙量仍少於30個,兩歲半時仍不能進行簡單的短語表達時,家長就要提高警惕,考慮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應及時去正規的兒童醫院檢查,排除是否存在生理性問題,及時診治,同時要把握住0-3歲寶寶語言學習吸收的黃金階段,儘量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 3 # 嘿呦喂哦

    語言環境是否過於複雜。現在很多家庭裡,語境不統一,如寶寶的奶奶說地方話,媽媽說廣東話,而爸爸說普通話。同時面對幾種不同的語言,讓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寶寶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是否包辦代替太多,讓寶寶缺少開口說話的機會。很多“勤快”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寶寶懶於說話,失去了學說話的動力。如孩子想喝水,剛想張嘴提出要求,這時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經把水杯遞了過去。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惰性心理,不願再張嘴說話,而是透過手勢和眼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是否與寶寶缺乏交流,讓寶寶沒有學說話的語境。現在大多數家庭裡都是老人帶孩子,而老人本來就話少喜靜,如果父母下班後再不和孩子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那麼孩子就會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是否常對寶寶指責、擔憂說話晚。很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家寶寶和同齡寶寶做比較,如果當著外人批評寶寶說話不如別的小朋友清楚流利,甚至嘲笑寶寶讀音不準確,都會刺傷他的自尊心,讓寶寶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

    寶寶說話晚也可能是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一些父母對孩子過分擔心,或者很少於孩子說話,嘲笑孩子不正確的發音等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不利於孩子語言發育。有些家長看到別人家孩子很早就學會說話,於是就強迫自家小孩也要馬上學會說話,也是不行的。

    環境因素對寶寶說話和發育都有很大影響。有研究發現,慈善機構撫養成長的孩子語言發育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父母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要儘量創造環境,多和孩子溝通,讓寶寶模仿自己說話,並且引導他們說話。

    聽力有缺陷的寶寶說話晚。因為聽力受到影響,從而讓他們無法模仿和學習說話。如果聽力喪失得不是太嚴重,還可以看著別人口唇來發音。

    有些家族遺傳病也會影響語言能力導致寶寶說話晚。一些孩子智力發育正常,聽力也沒有障礙,也找不到其他疾病,這個時候最好看看是否有家族遺傳病。

    語言發育遲緩最常見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和語言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語言更能反映小孩的智力。最明顯的表現是,智力低下的小孩不能注意到別人對他說什麼,精神也不能集中,模仿別人的語言能力也比較差。有時也會有重複語言,一句話重複多次。父母缺乏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的機會,有的父母沉默寡言,平時不愛說話,在照料孩子時,經常默不作聲,這樣孩子就少了許多學習說話的機會;有的父母工作忙,只注意照顧孩子的生活,很少和孩子交談;有的家裡沒有人和孩子一起玩,孩子一個人玩這玩那,默不作聲成了習慣,說話自然就晚了。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體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蘭花要注意些什麼?怎麼修剪?多長時間加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