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色良人
-
2 # 仁者厚德載物
公元976年年底,49歲的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暴亡。
後世大都認為趙匡胤是被弟弟晉王趙光義殺害,因為趙匡胤去世之前只有趙光義一個人在場,而且發生了燭影斧聲的恐怖情景。
根據《湘山野錄》記載,公元976年11月13日夜,大雪紛飛,49歲的皇帝趙匡胤留37歲的弟弟趙光義在宮中喝酒,按照宮廷禮儀,作為親王的趙光義不可以在皇帝寢宮過夜,太監宮女也不應該離開趙匡胤的寢宮。
在只有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在皇帝寢宮的情況下,身體強壯無病無痛的趙匡胤在第二天凌晨突然暴亡,趙光義當然成為趙匡胤之死的最大嫌疑人。
據說窗外的侍從看見晃動的燭光還有聽到斧頭戳地的聲音,趙匡胤悽聲說“你好自為之”,之後趙光義就跑了出去。
趙匡胤的暴亡,有被趙光義用斧頭砍死與被趙光義毒死兩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對於趙匡胤的暴亡,趙光義難逃干係。
公元976年11月14日凌晨,宋皇后發現皇帝趙匡胤去世,她派太監王繼恩召皇子趙德芳進宮,王繼恩卻把趙光義召進宮,如果不是趙光義事先與王繼恩串通好,作為太監的王繼恩怎麼敢違背皇后的命令。
趙光義讓太監通知自己,就是為了製造在趙匡胤死亡的時候,自己不在現場的假象。
至於趙光義殺害趙匡胤的原因,除了趙光義為了奪取最高權力以外,後蜀花蕊夫人徐慧妃之死也是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反目成仇的重要原因。
公元 965年,趙匡胤派人毒死了46歲的後蜀亡國之君孟昶,霸佔了孟昶美若天仙的寵妃花蕊夫人。沒想到趙光義也覬覦花蕊夫人的絕世美貌,但因為花蕊夫人已經是趙匡胤的愛妃,兄弟之間為了爭奪一個絕世美女發生矛盾,趙光義一氣之下在公元970年用箭射死了才貌雙全的花蕊夫人徐慧妃。雖然趙光義說是誤殺,但不可能不在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之間留下陰影。
在趙光義繼位五年以後,趙光義才讓宰相趙普公佈了所謂的金匱之盟,就是“兄終弟及”是母親杜太后臨終的意思。既然是杜太后的意思,為什麼不在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堂堂正正地公佈出來呢?
一般情況下,新皇帝繼位,都在先帝去世的第二年改元,而趙光義卻把只剩下一個多月的天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只能說明趙光義心裡有鬼,迫不及待為自己“正名”。
另外,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兒子之死也難逃干係。公元979年,28歲的趙德昭被趙光義怒斥後自殺而死。公元981年,22歲的趙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
按照杜太后“兄終弟及”的遺旨,趙光義死後應該弟弟趙廷美繼位。可趙光義把趙廷美一貶再貶,從魏王貶為縣公並流放房州,公元984年,37歲的趙廷美吐血而死。
-
3 # 老貓談史
我們知道北宋的開國皇帝就是趙匡胤了,但趙匡胤的死卻成為了北宋的謎團之一,要知道趙匡胤在去世但前一天還是非常健康的,完全看不出身體上面有什麼問題。但是僅僅過了一晚,趙匡胤暴斃而亡。
趙匡胤死之前的那個夜晚,有歷史根據的是趙匡胤把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召到了宮中飲酒並談論一些事情,這一天夜裡趙匡胤身邊沒有別人,只有趙光義一直在他的身邊,因此趙光義成為了最大嫌疑人。
雖然在正史中沒有趙匡胤怎麼死的記錄,但是在《湘山筆錄》中記載了燭影斧聲的說法。
書中記載了趙匡胤死前的前一晚曾有庸人聽到了趙匡胤玉斧碰撞的聲音,而且還在燭光之中看到了趙光義時而離席,時而走動的身影,但是趙光義的行徑卻像是故意躲避一般。因此趙匡胤的死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
我個人認為趙光義的嫌疑還是非常大的。畢竟趙光義在趙匡胤在位時期就非常覬覦皇位,甚至還宣稱趙匡胤死後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真假與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趙匡胤有兒子,而且年齡足夠擔任皇位繼承人,那趙匡胤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可見這裡面存在著許多疑點。
-
4 # 折緣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二日,剛到知天命之年的趙匡胤猝然崩逝,而在此之前,正史、也使都沒有他患病的記載,直到十月十九日,他因身體不適而綴朝,次日突然撒手而去,他的死自此成了歷史一大謎團,也留下了著名的“燭影斧聲”,趙匡義殺兄篡位的傳言。
《宋史》上對太祖之死記載語焉不詳,只留下了“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九個字。言辭閃爍,耐人尋味。日本學者荒木敏夫認為,趙匡胤嗜酒如命,狂飲過度,導致猝死,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根據,趙匡胤確實好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酒精中毒而亡,古代釀酒酒精度數不高,即便是喝醉了,大概也並不太可能直接暴斃,而且趙匡胤後來怕酒喝多了失態,飲酒已經有所節制。
趙匡胤身體一直都很好,而且本人也是個“功夫皇帝”可見身體素質極好,沒有道理突然暴斃,50歲的年紀,不太可能患上古代醫學查明不了的突發性疾病。
北宋僧文瑩的《湘山野錄》提出了另外一種看法,即“燭影斧聲”。認為是趙光義毒死了自己的兄長,那麼這種可能性有多高呢?
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記載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光義並不在宮中,是其死後才被傳入宮的,而《湘山野錄》則記為兄弟倆對飲,在燭影斧聲中,趙匡胤暴斃,死前還大呼:“好做!好做!”
無論趙光義在不在宮中,如果按照最終受益人推論,趙光義跟趙匡胤之死,確實可能存在極大的干係。趙匡胤死在十月二十日夜四鼓,實際上已到了二十一日凌晨,趙光義有十分充裕的時間在酒中下毒後從容離去,兩書都記載了趙匡胤暴斃之後,宋皇后名王繼恩召秦王德芳,明白無誤地要保德芳繼位,王繼恩不過一般官員,為什麼敢不聽皇后的命令,而是召趙光義?這裡面沒有陰謀是不可能的。
趙光義登位之後的表現也存在很多反常舉動。在封建社會,一般來講,改元不逾年。皇帝駕崩後,新皇帝會繼續沿用原來的年號,是不會立即改元的,一年以後才會用自己的新年號,一次來表示對先皇的尊重和哀悼。然而,趙光義卻違背了這一原則,繼位短短兩個月後,編改元太平興國。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這麼幹的,除了趙光義,只有唐肅宗李亨。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還在逃難路上,李亨沒有得到老爹的內禪,直接在靈武稱帝,把唐玄宗擠成了太上皇。可見這樣的舉動不僅反常,而且罕見。
趙二繼位後,對趙匡胤死時至關重要的兩個人,大加封賞,一個是召他來的王繼嗯,作為太監,他被封為了劍南西川招安使,而另外一個叫程德玄的的人,基本是在晉王府接應王繼恩的人,被封為了刺史。
同時,在趙光義繼位後,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被逼自殺和離奇死亡,死時正值青年。之後,宋皇后沒多久也死亡,弟弟趙廷美被羅織罪名貶只房州,抑鬱而終,年僅38歲。而他的兒子趙元佐因為跟趙廷美關係好,在趙光義面前說情,受了刺激,犯了瘋病。
史料文獻中並沒有留下直接證據,證明趙光義毒死了趙匡胤,但趙匡胤的死太蹊蹺,難免讓人懷疑,以趙匡胤的身體素質,按道理來說,活到70歲時很有可能的,而趙匡胤當時38歲,再過20年,即便有“金匱之盟”的約定,貌似也不太保險,比較趙大的兒子們已經長大,變數太多,杜太后那時候也死掉了,就更沒有法理了。
綜上,趙光義確實極大可能是殺掉趙匡胤的兇手,即便趙匡胤是突發性疾病暴斃,趙光義在整個事件中也一定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
-
5 # 大宋說書人
死前行事
趙匡胤死於976年的十月,我們再來看看,趙匡胤死前發生的幾件事:
1、公元975年,洛陽之行,趙匡胤欲遷都,先遷都洛陽,後遷都長安,據險地,以保宋氏江山,千年傳承,對趙光義在開封的勢力,透過遷都,進行大換血。趙匡胤遷都的想法,遭到了趙光義強烈的反對。
2、公元976年二月,趙匡胤讓自己的大兒子趙德昭前往今天的河南商丘迎接進京晉見的錢俶,讓趙德芳主持了當天的宴會。趙德昭和趙德芳以前基本不參政務,趙匡胤是想把趙德昭和趙德芳推上前臺。
3、公元976年七月,趙匡胤到三弟趙廷美家去了三次,一個月就去了三次,趙匡胤是想扶持趙廷美,讓趙廷美牽制趙光義。
趙匡胤之死趙匡胤的死因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現在不得而知,史學界主流認為是“燭光斧影”,我個人認為,趙匡胤的死就倆種可能:
1、急性病,如現在的腦溢血等突然暴斃。
2、趙光義為主謀用毒酒害死趙匡胤。
如果趙匡胤的死因是第一種,那麼,為什麼宋史的記載如此簡單?“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宋史也沒說死因,一個國家開國皇帝王的死,在宋史中就這麼潦潦幾句,正常嗎?
趙匡胤死後第一時間進宮的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而是趙光義,皇后本想召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進宮,沒想到太監王繼恩卻叫了趙光義,當皇后看到來的人是趙光義時,皇后大驚失色,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泣的說“共保富貴,無憂也”。可見趙光義早在宮內也培養了自己的勢力,說明趙匡胤早就有作案的想法,也足以證明趙光義對皇位已經垂涎已久。
金匱之盟唯一可以能勉強證明趙光義合法繼承皇位的就是“金匱之盟”,“金匱之盟”本身就存在諸多疑點:
1、既然有金匱之盟可以證明趙光義第合法繼承人,為什麼在趙光義登基5年以後,又由趙普提出金匱之盟以換取宰相之位?趙普的上位替趙光義證明了帝位的合法繼承,也扳倒下一個合法繼承皇位的趙廷美,同時也扳倒了自己的死對頭盧多遜,這就是趙光義和趙普的一個交易。
2、金匱之盟中所說趙匡胤的母親是害怕趙匡胤傳給自己兒子後,兒子太小江山不穩,那麼試問趙匡胤的母親是怎麼知道趙匡胤什麼時候死哪?死的時候趙匡胤的兒子是否成年?是否有能力接管朝局?難道是在讓趙匡胤快點死,快點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金匱之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對於趙匡胤的死宋史的記載及其簡單,“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沒說是不是的病死的,也沒說什麼病,就一句話,遼史對趙匡胤的死也有自己的看法就四個字“趙炅自立”,可謂是一針見血。
趙光義也許不想這麼快就奪皇位,也不想殺他的哥哥,但是趙匡胤的一系列動作,讓趙光義擔心了,讓他看到他的權利正在被分割,他的勢力正在被瓦解,所以不得不果斷出手。
回覆列表
第一,我先說我不知道,第二這個問題沒有價值。歷史研究的是國家的興亡更替規律和對未來趨勢的預判,推理那些八卦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