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層城鵷雛

    《弟子規》屬於封建社會的糟粕,“拉大旗,作虎皮”,打著“聖人訓”的幌子,來傳播自己的糟粕思想。這些條條框框在古代也許是合適的,但是很不適合現代社會。

    過去兒童的啟蒙經典是“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可見古人也不怎麼喜歡《弟子規》,古人都置之不理摒棄的東西,今天的我們更沒有必要讀了。

    對於《弟子規》裡的要求,我們需要辯證對待,比如其中的一句“親有疾,藥先嚐”,就是說親人有病需要喝中藥了,自己要先品嚐一下湯藥熱不熱、苦不苦。“是藥三分毒”,這個在今天大可不必。如果說親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難道需要我們先嚐一下嗎?藥可不是瞎吃的。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句話完全是錯誤的。

    再比如裡面的“居有常,業無變”,就是說居住在一個地方不要搬家,也不要改變職業。這是完全錯誤的話語,即使是在古代也不正確。“樹挪死,人挪活”,假如山洪爆發了還不搬家就等著死吧!如果整個村莊都拆遷了,你就是不搬要做釘子戶嗎?現代社會風雲變幻,改變職業是完全可以的,沒準就站在風口上發了大財呢。《弟子規》裡面的一些句子太死了,不會活學活用,頑固不化。

    又比如裡面的句子“事死者,如事生”,太荒謬了,“號泣隨,撻無怨”,打的時候還不跑,你是大笨蛋啊,荒唐。裡面很多這樣的句子,我們全當笑話就行了。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的一個落魄秀才,連舉人都沒有考上,可謂是人生的失敗者,這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水平不是很高。拿自己的價值觀念來要求自己就行了,說是“聖人訓”確實有點愚昧無知了。愚弄大眾者必將愚弄自己,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2 # 米米幼師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有價值顯而易見的。弟子規的內容涉及每一個人生活、學習、工作、交友都要謹慎等等。而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而且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弟子規重視親情倫理的教育,主張先道德教育後文化,以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德為先。不錯,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就算有過人的知識,有才無德,也是一個危險品。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顧個人利益,忽視了親情,淡忘了父母。

    比如《入則孝》這一篇大概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父母讓你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情,要虛心地接受父母的批評…………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孩有時候父母喊他,他都覺得不耐煩,讓他做點事情也是拖拖拉拉,父母批評一句也不得。當孩子長大了走出社會遇到了挫折,壓力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當今跳樓自殺的孩子,犯法的孩子就是因為德沒有教育好,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個人覺得弟子規值得推廣。雖然文字有些難記難理解,但我們可以借鑑其中的意義取其精髓。

  • 3 # 風雅宋

    這是最好的時代,資訊發達,中外古今,文史典籍,民間遺存,幾乎皆可迅捷獲取。

    這是最壞的時代,資訊過剩,噪音煩雜,垃圾紛飛,優質資訊,隱沒不彰,人們渺茫於資訊的汪洋大海之中。

    理性和平的聲音,無意博人眼球,難以廣泛流傳,偏激極端的看法,卻如病毒般不脛而走,盡人皆知。

    對《弟子規》這樣的舊時童蒙讀物,時常出現兩種極端的聲音:

    有人認為它文化經典,應該從娃娃抓起,大力推廣,作為兒童比讀書,小孩子必須熟讀成誦!

    有人則視為寇仇,“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把今人不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詩經》《楚辭》的責任,也算在《弟子規》的頭上!

    難道這本小書,短短360句,1080個字的短文,有這麼大神力?!

    對《弟子規》,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總體來看,《弟子規》三觀端正,文意曉暢,家長可引導孩子誦讀。

    《弟子規》的基本內容,在今天仍具價值。要求孩子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友善待人,與人交往,言而有信,親仁愛眾,在今天甚至將來,依然必要。

    這篇短文,用韻文寫成,每句三字,四句為一單位,隔句押韻,每四句一換韻,文筆自然,文意明白,淺顯易懂,兒童誦讀,極易上口,故而,家長引導孩子接觸此書,完全值得肯定和鼓勵。

    其次,《弟子規》的內容,前後多相關相連,不可斷章取義,片面解讀,且有些內容已不合時宜。

    《弟子規》,撰為兒童而作,難以做到句句嚴謹周全,故而,不能斷章取義,偏執一端。

    比如《弟子規》有言“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認真,儘快做好,父母的教導,要恭聽力行,父母的責備,要承擔接受。

    有人質疑道,如果父母不懂教育,不愛子女,那麼,他們的命、教和責,再去順從的話,就是愚孝,可能禍害了孩子啊。

    事實上,在上面幾句話之後,還有下面幾句話——“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如有過錯,想辦法勸諫,促使他們改正。只是應當注意方式,要和顏悅色,聲音柔婉。若父母不聽勸諫,和悅的再勸。甚至以哭泣來求父母答應,即便被責打也無怨言。

    可見,《弟子規》作者無意要求孩子愚孝。

    還有些內容,已經不合時宜了,比如“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現代社會,子女不在父母身邊是常態,與“父母在,不遠遊”的古時不同,不可能早晚問候父母。父母過世後,也不可能守喪三年,期間不再食酒肉。相對不合時宜部分,主要集中在“入則孝”和“謹”兩部分。

    這些看似不合時宜的部分,就沒有一點價值了嗎?

    未必。

    【解讀《弟子規》也應“遺貌取神”,不拘泥字句,而吸收文字背後的人文關懷】

    我們不必從字面上遵從它,而是從文字背後的精神和情懷加以解讀,比如前文引用的兩則,我們不必早晚問候父母,但應該經常關心父母!

    父母過世後,不必守喪三年,而懷念亡親,紀念他們,安慰內心,時常思念他們的恩情,恐怕不須他人提醒,很多人都會如此。

    第三,《弟子規》不過是傳統文化的啟蒙讀物,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兒童的國學教育,不能停留在《弟子規》《三字經》層面。

    《弟子規》,不過是“學前班”或者小學階段的讀物,固然有益,且有些重要。過分強調“學前班”,甚至讓孩子一直讀學前班,就有些愚不可耐了。

    孩子心性有些成長後,應該接觸更為深廣的文化知識,尤其應該直接閱讀儒家、道家、佛家等流派的文化經典。

    而有些人,不知是為錢謀,還是為智所限,過分誇大和強調《弟子規》《三字經》等童蒙讀物,實在可笑。他們往往包裝成專家學者,矇騙世人,混淆視聽,實在可惡!

    第四,教育部門與其推廣《弟子規》,不如加強傳統文化經典教育,讓孩子們直接接觸文化典籍。

    [本文圖片,皆自網路,侵刪]

    《弟子規》意在以簡要的方式,傳達孔孟等聖人的教訓。比如作者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化作“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等語,然而,簡化的語言,顯然不如原來的精彩。讀《弟子規》,不如直接讀《論語》《孟子》等書。

    《論》《孟》等經典數量不小,篇幅浩大,就有必要選取少數篇章。國家已經開始著手做這方面的工作了,然而,目前來看,做得還不夠好,可以借鑑臺灣地區的國文教育,讓孩子們直面經典,不必到“二道販子”取食。

    第五,今日的作家學者,應該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編撰者普及文化的精神,編撰能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兼具時代特色,少年兒童好讀喜誦的當代童蒙之作。

    這些年,之所以《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重新流行,與當代作家學者有莫大關係。如果我們的學者作家,也能像周興嗣、王應麟和李毓秀一般,編寫出上述三書之類的經典,過濾掉舊時蒙學讀物不合時宜的部分,新經典取代舊經典之後,就不必擔心其不合時代內容了。

    中國當代學者作家,或為商業裹挾,或被生計所迫,難以像過去老輩學者,或者國外的一流學者,願意花大筆時間,用大量心血編寫經典入門與普及讀物了。這值得國家和社會反思,而作家學者亦當勤勉自勵,努力為經典的傳承與普及,作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第六,以上幾點相互補充,不可割裂,單獨強調一點,否則,可能便是偏執一端,譁眾取寵,或是故意曲解了。

    網上線下的許多所謂紛爭,他們的觀點實際上未必矛盾,只是側重點不一樣。當別人從其他視角切入,強調別的側面時,他們竟然以為別人在反對自己。這實在是偏頗可笑,答主上述五點從不同的側面觀照,之間並不衝突,且相互補充,不當強調一端,廢棄其餘了。

    更多人文精彩解讀,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4 # 殘陽無限美

    優點是教小孩包括大人怎樣做人做事,有的句子內容今天看來不合時宜,如冬則溫…等,但背後的道理依然正確;但缺是囉嗦冗長,建議在教小孩前將其濃縮一下,否則小孩會認為把簡單的事與理講得那麼複雜,就沒有興趣學.

  • 5 # 走過路過邂逅過

    如何看待弟子規?

    1、記得錢文忠講《弟子規》時說過一句話,大體意思是:弟子規很重要,但是孩子太信容易吃虧。

    我同意這個觀點,時代不同了,風氣不同了,原來的經典需要揚棄接受,如果孩子太信,在遇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必定吃虧。

    2、任何經典都需要揚棄接納,取其精華,剔除糟粕。

    完全打死,連看看都不看,作為華人,實在不該。但讀了,全信,那更是大錯。要揚棄對待。

    3、對小孩子,建議淺嘗輒止。對成人,可以隨便浸潤。

    小孩子三觀不定,對有瑕疵的經典,要淺嘗輒止。對有免疫力的成人,怎樣學都差些。不是有些企業,把《弟子規》作為自己的企業文化的嗎?

    4、從《弟子規》主要內容看,對孩子有較大教益。

    《弟子規》的主要內容是: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教育孩子在家要孝順,要友愛兄弟姐妹,要嚴謹,要守信,然後生髮出去,愛眾人,親近有仁愛之心的人,知道品德到家了,行有餘力,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德行第一,要學文,先修德,這些,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很有意義的。

    5、總之,作為華人,《弟子規》是一本必須瞭解的書,然後你可以吸收精華,可以批判糟粕。對孩子來說,簡單瞭解。對成人來說,任其取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廚垃圾能製作蔬菜肥嗎,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