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故史匯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應該說的是諸葛亮第五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時的事,司馬懿避而不戰。
自從司馬懿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吃了大虧後,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不敢再出戰。魏國將領私下都嘲笑主帥司馬懿,說他畏蜀如畏虎。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叫滷城之戰,以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大破司馬懿於滷城,諸葛亮不僅搶收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斬殺魏國名將張郃,斬首魏軍三千級,獲玄鎧五千具,角弩三千張。
司馬懿平生唯一一次大敗,是敗在諸葛亮手裡,讓司馬懿對諸葛亮產生畏懼,等諸葛亮再次來戰時,司馬懿避而不戰,以消耗來拖垮諸葛亮。
魏、蜀兩軍相峙了一百多天,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就是始終堅守不出戰。諸葛亮也被逼的沒辦法,其後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
魏國將領看到是火冒三丈,見主帥如此,紛紛請求出戰,為了敷衍部下的要求,這個時候司馬懿居然向遠在都城的魏明帝曹睿上書:請求出戰!
魏明帝曹睿收到司馬懿的上書,也顯得莫名其妙,當場就說:這個司馬懿在搞什麼名堂?明明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司馬懿也不想出戰,怎麼反而來上書出戰。
隨後曹睿很快就明白司馬懿的用心,是借皇帝之命穩定軍心,並不是真的要出戰。隨後曹睿派出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
司馬懿本意就不想出戰,而是用上書借皇帝的命令以平息將領的憤怒,達到安撫軍心,同時維持不戰的用心,司馬懿此舉,用心良苦。
-
3 # 凡塵老方
首先我們從兩個立場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個人立場。司馬懿與諸葛亮算是棋逢對手,每一次較量除開政治因素之外,不排除倆人私下爭強好勝、鬥智鬥勇,比個高低勝負。
第二,國家立場。這個就沒有辦法了,跟哪個主,就得為誰分憂,你就得聽令行事,不然你也沒有了價值。
再來看,假如這些人都在同一個勢力團隊,早就統一了,那也就沒有精彩的三國了。所以說,看起來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其實說到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既然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也難免會意氣用事偶爾自作主張一回。
有本事的人是不願意一輩子碌碌為無的,諸葛亮必當會選擇劉備,因為當時的劉備團隊最弱,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他一展才華的機會。
再者說,一山不容二虎,你看看臥龍鳳雛得其一就得天下的結果又如何?所以即使曹魏必勝,諸葛亮還是會選擇劉備,這是他個人極其自負的選擇,當然最後的成就也的確讓後人驚歎。
好了,說完這些我們再來分析他們的心態,選擇不同陣營就意味著不斷的會有紛爭,就必定會有輸贏。以倆人的心智,旁人是無法比擬的,包括他們的主子。那麼當倆人開始正面衝突的時候,為了給自己留有餘地,當然要請示主子,其一,贏了你也有功勞,輸了這是主子的決定,我只錯一半。可以說聰明人都會這樣做的。
並且,在任何時期,兵權都是歸屬於國家,而古代,國家就是皇帝說了算。
-
4 # MGL陌上青花
樓上的幾種觀點我也看了。我認為司馬懿並不是怕諸葛亮,不敢跟諸葛亮開戰。
而且我還認為司馬懿的智謀並不在諸葛亮之下,如果諸位真的看懂了《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有這種認識的。自古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不管司馬懿輸給諸葛亮多少次,最後的勝利者是誰?大家應該都知道。
司馬懿在跟諸葛亮對峙的100多天裡,深知蜀國的糧道漫長,運糧草艱難。他採取的一種戰略就是堅守不出,當蜀軍糧草用盡就自然退兵了。不管諸葛亮使出各種計謀激將,司馬懿就是不出戰。
司馬懿給皇帝上書請示出戰也是一種計謀,一是為了安撫眾將,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拖延時間,消耗蜀軍的糧草。最後的結果是;耗死了諸葛亮,取得了勝利。
-
5 # 蕭武
司馬懿向皇帝請示要求出戰的時候,他已經是曹魏西線軍政最高負責人,任寄分陝,也就是說,關西地區他完全可以說了算,除非特別重大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不需要事事都通報皇帝然後施行,尤其是軍事方面,既然已經任命他為軍事負責人,戰守當然完全可以由他自己決定,那他為什麼要請示皇帝呢?
再這之前,司馬懿鎮守宛城的時候,可並沒有這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司馬懿鎮守宛城,在上庸的孟達準備叛魏降蜀,起兵響應諸葛亮。上庸屬於曹魏荊州轄區,離孟達最近的曹魏軍隊就是宛城的司馬懿。這時候的司馬懿還沒有獨擋方面,並沒有假節,更沒有專征誅的權利,軍隊出動必須要先報告遠在洛陽的朝廷,然後才能行動。
諸葛亮給孟達的書信被截獲送到司馬懿手裡後,孟達的形勢就比較危險了。但孟達當時也想當然的認為,即使司馬懿知道他要叛變的訊息也要先奏聞皇帝,來回需要時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準備。所以,孟達並沒有馬上起兵,而是繼續準備。結果司馬懿並沒有等朝廷的命令,而是一邊上奏朝廷,一邊就直接出兵,破上庸,誅孟達,穩住了曹魏的南線。
等到和諸葛亮對陣的時候,司馬懿的地位比誅孟達的時候已經高多了,權力也要大多了,而且朝廷已經給了他假節的權利,前線的文武官員除非有特別的原因,一般的他都可以先斬後奏,不用先向朝廷請示,然後再動手。就比如後來鍾會伐蜀,半路上就殺了功臣許褚的兒子許儀以立威,按理說這是需要請示朝廷的,但是朝廷也並沒有因此而怪罪鍾會。
而且,當時司馬懿和諸葛亮對峙已經很長時間了,究竟是否出戰,或者選擇在什麼時候出戰,完全可以由他決定,根本不用通知朝廷。但他卻依然先上奏朝廷,要求出戰。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他壓根就不想出戰,因為他這時候對諸葛亮很怕,完全沒有勝算,所以就想死守,坐待諸葛亮糧盡退兵。
在這之前,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已經相持了很長時間。蜀軍遠道而來,道路不便,補給線太長,糧運困難,所以利在速戰。司馬懿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他認為不需要出戰,製造堅守不出,等蜀軍糧盡,自然就會退兵。諸葛亮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派人給司馬懿送了一套女人衣服,諷刺司馬懿還不如女人勇敢。
司馬懿當然知道諸葛亮這是故意激他出戰,仍然決心堅守不出,和諸葛亮拼後勤,拼消耗。但他手下的將領卻忍不住了,認為諸葛亮這樣做實在是太欺負人了,完全是羞辱了曹魏的將士。所以,司馬懿手下的將士都認為與其這樣當縮頭烏龜,被諸葛亮看不起,不如干脆出戰,去拼一把。所以,司馬懿才向朝廷上奏,要求出戰。這意思就很明顯了,就等於告訴皇帝,我認為現在不能出戰,但是將領我壓不住了,需要你支援。
魏明帝曹睿也是聰明人,一看就明白了,雖然司馬懿的奏疏寫得詞氣慷慨,表示不當縮頭烏龜了,但實際上就是要借皇帝的詔書來壓一下手下的將領。所以,曹睿馬上下了一道詔書,要求曹魏將士繼續堅守不出,等蜀軍糧儘自敝,退兵的時候曹魏軍隊再出動追擊,可以萬無一失。不但如此,曹睿還給了司馬懿又一道大禮包,也就是讓他的近臣,也是元老重臣的侍中辛毗持節監軍,監督執行詔書上的命令。
不光曹睿明白了,其實諸葛亮當時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馬上就明白了,司馬懿千里請戰,用意當然不是要求出戰,而是不想出戰,希望用皇帝的詔命來彈壓下面不堪受辱,要求出戰的將領。所以,諸葛亮當時就明白了,短期內要取勝是不可能了,只能做持久戰的準備。後來修晉書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司馬懿做定評,就感慨說,當初誅孟達的時候是何等的勇毅,到對陣諸葛亮的時候,居然能怯懦畏戰到如此地步。
-
6 # 南方鵬
在第四次北伐退兵時,諸葛亮設伏,射死曹魏名將張郃,這次北伐也引出了極有爭議的滷城之戰。籌劃了三年,234年,諸葛亮再次揮師北伐,這次準備不同以往,從戰術方向到後勤都有所創新,用木牛流馬運糧,兵出斜谷,佔據五丈原,搶佔渭濱平原實行屯田,又派人出使東吳請孫權東路出兵,以二敵一,準備在這跟魏軍耗到老了。曹睿得知諸葛亮又來,頭很大,其時曹真張郃已死,便派司馬懿率雍涼軍拒敵,諸葛亮便令部將虎步監孟琰率軍前去駐紮在武功水北面,利用秋水大漲的機會搭浮橋透過,司馬懿一見帶兵前來阻擋。
曹睿接到司馬懿奏章,也摸不著頭腦,你說前線統帥,守或戰不是你決定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又沒命你不能出戰?辛毗看出門道說,這是司馬懿欲守,眾將欲打,才有這份表章,其實是邀旨壓服諸將。魏明帝明白了,便派辛毗為使者拿著聖旨前去陣前宣佈不許出戰。“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蜀漢眾將得知訊息,姜維說,這下他們就真不出來打了,諸葛亮說,這是司馬懿不想出戰,上表請戰表示勇武敢戰,做給人家看的,豈有千里請戰的道理?臨陣二帥鬥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大概如此。
回覆列表
人們的印象中司馬懿是一個篡魏的權臣,似乎和諸葛亮開戰不需要向朝廷請示,畢竟主角是他倆,卻忘了司馬懿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權臣的。
北伐受阻諸葛亮北伐一共六次,前幾次被曹真阻擋,郝昭守陳倉就是曹真的先見之明。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戰則要等到曹真逝世後的最後兩次北伐,在這兩次北伐期間,司馬懿都是在魏明帝的派遣下帶兵出征的。司馬懿此時並沒有成為一個權臣,出兵甚至要朝廷安排,這就要說魏明帝曹睿的能力了。
君臣關係有個說法,說歷史上一般王朝的興衰過程從君臣關係上將分為三個階段:君強臣弱,君強臣強,君弱臣強。對於曹魏而言,君強臣弱對應魏國就是曹操到曹睿前期,君強臣強則到曹睿去世,君弱臣強則是曹芳一直到曹魏滅亡。而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時期就是在魏明帝曹睿時期,魏明帝曹睿把控朝政穩固,司馬懿被曹睿吃的死死的。
曹睿從23歲繼位登基,死前曹丕立了四位輔政大臣:曹休、曹真、司馬懿、陳群,曹睿並沒有讓四位輔政大臣掌控他多久。繼位不久後,曹睿就藉著戰爭的由頭,讓幾位輔政大臣出征,減少了對自己掌控朝局的影響,司馬懿也是其中之一。曹休曹真死後,司馬懿開始掌兵。
諡號曰“明”身為曹氏三祖(太祖曹操、世祖曹丕、烈祖曹睿)之一,曹睿指揮曹真、司馬懿阻擋了諸葛亮的北伐,擊敗東吳侵犯,派遣司馬懿攻滅公孫淵,對內知人善任,在司馬懿滅公孫淵時,司馬懿一連多日不出兵,朝中大臣上奏要求班師回朝,曹睿則堅持讓司馬懿平叛。曹睿死後諡號為“明”,而明在諡號指“照臨四方,譖訴不行,果濾果遠,任賢致遠”,這在諡號中是一個上諡,屬於美諡,說明後人對曹睿評價很高。
可以看出曹睿並不是一個可以讓下屬臣子捏著的皇帝,既然司馬懿捏不住曹睿,那曹睿就能捏著司馬懿了,司馬懿出兵就得聽從曹睿安排,讓朝廷請示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