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座標系
-
2 # 小南史
明朝的版圖南北狹長,但西北部分並未納入其統治範圍,這是歷史的倒退。但另一邊,明朝對於東南的海外諸國的影響,卻空前的巨大。
那時很多東南亞國家都主動請求明朝的封賞,與明建立朝貢關係,成為藩屬國。寮國、高棉、緬甸、暹羅(泰國)、爪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六甲(馬來西亞)等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我們不說其他的,就單說馬六甲吧,今天大家都知道馬六甲海峽是中國南海的出海要道,咽喉之地。如果這裡不通,我們通往非洲、歐洲的商路貿易就要繞行到太平洋到澳洲一帶,距離大大加長。有時我們會想,如果這裡也屬於中國該多好?
事實上,在明朝這裡確實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納入中國版圖。那時東南亞國家室利佛逝被另一個國家滿者伯夷,室利佛逝的王子拜裡米蘇拉逃到了今天的新加坡所在地,但在那裡他又把當地的酋長殺了,又一次受到追殺,又繼續往北方逃,在北方他建立了滿剌加國後定居下來,也就是馬六甲王朝。
馬六甲王朝所控制的領地就是今天馬六甲海峽南北一帶,包括今天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一部分。建立初期的滿剌加國受到北方暹羅國和南方滿者伯夷國的威脅,所以在朱棣登基後就派使臣去到明朝拜見,請求中國的保護並請求冊封。使臣說:“王慕義,願同中國列郡,歲效職貢,請封其山為一國之鎮。“
“願同中國列郡,歲效職貢”,多麼誠懇。後來朱棣便冊封其為王,並告訴暹羅等國不要再欺負滿剌加國了,他們這才算是真正立國。此後鄭和出海到馬六甲時意識到此地的重要性,還在這裡建立了貨倉、貿易中轉站。但是無論是朱棣還是鄭和,都沒有將其納入明朝版圖的想法。
其實不只是對滿剌加國沒想法,當時的汶萊國創始人之一就是華人黃森屏,黃森屏曾主動請求“境土悉屬職方”,歸入中華版圖,但朱棣就是沒同意。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如果當初同意了,那今天華人都將受益。這裡面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朱元璋留下了祖訓,讓明朝實行“禁海令”,不讓後代對外擴張。“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朱棣讓鄭和下西洋其實已經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算是違背了祖訓,如果再對外擴張,那阻力就更不可擋了。明朝後世之君也都遵循這一國策,認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所以根本就沒有擴張之心。
-
3 # 致守仁
永樂皇帝確實有這樣的心思,也這麼幹了,在今天的蘇門答臘島設立舊港宣慰司,基本表示這一圈周圍全是大明朝領土了,但是當時的菲律賓主要領土卻並不包括在內,而且隨著明朝海禁政策的實施,舊港宣慰司也很快和明朝沒什麼關係了。為什麼設舊港宣慰司,主要原因還是為了方便鄭和船隊的補給。而菲律賓的主要地盤並不在鄭和船隊航線上,只要菲律賓小國臣服明朝就行,其他的隨意。
中國最早接觸菲律賓是在三國時期,當然,當時的菲律賓是典型的蠻荒異地。東吳的將領也不樂意在這待著,扭頭就回去了。
後來永樂皇帝派鄭和七下西洋,菲律賓土著感受到了大明王朝的強大,於是三位酋長帶著他們的妻兒老小七大姑八大姨一共300多號人來朝拜,說是朝拜,實際上就是出來見世面,旅遊來了。其中一位老國王在臨走的時候實在捨不得,就乾脆死山東了。老國王的兒子喜極而泣,終於有藉口留在大明瞭,於是馬上上書說我要給我爹守墓,我也不走了!
在當時的明朝人眼中,明朝的富庶強大足以讓一個小國的王位繼承人放棄自己的國家。那麼還有徵服這個國家的必要嗎?
那麼明朝為什麼不想早菲律賓這塊地呢?
第一 沒必要,正如上文所說,打下這塊地每年要不知道多少錢去養兵平叛教化生民,但是這當年的交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留著這些錢乾點什麼不好。
第二 文化決定,我們是典型的大河文明,簡單來說就是對不能種莊稼的地不感興趣,就別說菲律賓那種海外孤島了,長城以北的土地在當時如果有必要,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放棄。不僅如此,我們還是一個實行了上千年重農抑商政策的國家,以小農經濟為經濟基礎的國家對於這種又遠又難控制還沒什麼用的小島怎麼會感興趣呢?
第三,明朝的敵人先後是蒙古和女真,哪裡來的精力去看菲律賓一眼。
最後 鄭和七下西洋後不僅沒有為國家帶來財富,還導致國庫虧損嚴重,導致明宣宗後談西洋色變,再加上國力也不允許幹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了。
-
4 # 使用者3242395133159品
從來都沒有。
船到而教化未到,殊俗異風不我同,況且費用非朝廷可歟肩承。再就是風濤路渺,有鞭長莫及之虞!有比無,難之又難!!!
-
5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前來作答。
明朝確實曾經有這個想法,但是最終也沒能成功佔領菲律賓。01.華人始終不能對佔領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形成挑戰。
明中末,東南海之華人始漸就海。即於此時,中國之海力嘗作謂之軍事行菲律賓,然終非此一千島之國成據。
於西班牙據菲律賓後,華始大舉之入,一者為明末海禁搖者,一面亦西班牙對華市也。故華在西班牙多以海商主,且有土基濃之,是以並不謂西班牙殖民者之治挑戰。
02.林鳳率領的武裝進攻馬尼拉,最終以失敗告終,傷亡不小。
以抗明之海禁政,有商人為持平易動,行裝“私”。如此,在閩粵兩省沿海,則有大小之甲黨。籌攻馬尼拉之林鳳即其一甲黨的領袖。林鳳決突圍往菲律賓蓋避閩粵兩省官之剿,其親率戰船62艘,步兵、軍各二千人,婦人1500人及為數多者各業工,於1574年十一月行,向馬尼拉進。此舉似於一曲流。
林鳳之兵雖眾,然兵仍對初,幾無火器之置,雖在兵初速破馬尼拉城南,且殺西班牙駐菲律賓之總指揮,然當西班牙人之火俱發與壘炮仍手,數戰而不得已還海,並出數百人之死。
在後之中,西班牙人連土連絞殺林鳳,遂使無復土立,不得已返大陸。
03.中國古代的海上擴張無果而終。
金陵少年評曰:華人之外廣不能侵性,止避官絞而暫避鋒芒,其終也仍是反大陸。是以古中國之海上張與殖民多皆無果而終。
-
6 # 最後的騎兵90
明朝立國後的擴張屬於有限的擴張,在傳統華夏領土外,周邊地區多采用類似現在的自治區制度,對於遠離大陸的海外更沒有心思擴張,只有獨特的朝貢體系存在。
一、明朝時期的菲律賓
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的群島國家,14世紀前菲律賓群島上還是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1390年建立蘇祿蘇丹國,1417年,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並以西班牙國王名字命名該群島,1946年從美國手裡獲得獨立。
明朝是1368年立國,同一時期的菲律賓群島還不是一個國家。
明朝永樂皇帝在位時期,派出鄭和率領船隊出巡海外,經過菲律賓群島,最遠抵達非洲海岸,這也是同菲律賓大規模直接接觸。
二、明朝海禁政策
從朱元璋開國起,明朝頒佈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貿易,甚至頒佈十五個不徵之國,告誡後世不要亂動兵戈。
朱棣靖難之役後,沒有找到建文帝,聽聞建文帝早已逃入海外,打破規制,這才有了鄭和下西洋。
隨著鄭和船隊的影響,海外各國紛紛派出使節訪問明朝,蘇祿三王親自入京覲見朱棣,其中東王巴都不幸病逝後也不回國安葬。
此後,該地區就接受明朝舊港宣慰司的管理,成為明朝名義上的海外領土。
三、舊港宣慰司
舊港宣慰司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上,海禁政策前,東南亞地區就有來自中原的移民,其中以廣東人居多。
鄭和船隊返回時遭到海盜陳祖義的襲擊,剿滅陳祖義的海盜集團,經過同意設立舊港宣慰司,由當地華人領袖施進卿管理,一直持續到1440年,被當地土著王國吞併。
明朝認為各地區只需要承認明朝的宗主國,按時納貢,對於各地區哪怕互相吞併也不會加以干涉。
舊港宣慰司管轄範圍廣大,包括菲律賓在內,卻只是明朝名義上領土,都是由當地人自己管理,僅僅接受明朝任命,所以舊港宣慰司遭到吞併也沒有受到明軍討伐。
四、菲律賓主動請求併入中國
1753年,菲律賓蘇祿蘇丹國難以抵抗西班牙入侵,希望得到滿清朝廷的支援,主動上書當時滿清乾隆請求併入中國。
當然乾隆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主動送上門的領土,白白丟失。
也不能怪明朝短視,封建時代因為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在經濟文化等遠超其他地區,天朝上國的心理,對於海外沒有興趣,也沒多少需求,菲律賓自然也不會考慮併入實際版圖。
回覆列表
1407年朱棣在舊港(今天印尼蘇門答臘巨港)設立“舊港宣慰司”,屬於明朝領土的一部分,標誌著大明朝對南洋的實際控制。舊港宣慰司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機構,一直駐紮有鄭和艦隊的官員甚至士兵,還修建了船廠和軍事基地,在現代概念裡實際已經可以算是明朝的海外基地。
明朝的這一宣慰司轄區,包括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國和菲律賓一部分。所以說,明朝曾經已經把部分菲律賓部分國土納入過自己的版圖!
但是舊港宣慰司並沒有包括大部分的菲律賓國土,如呂宋島。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明朝設立舊港宣慰司就是為了佔領馬六甲海峽,進而向富庶的其他地區進行殖民活動,顯然第一菲律賓地理位置上並不重要,並不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交通要道上。
其次,菲律賓物產不豐富,不要說和天朝上國比,就是和馬來西亞這些舊港宣慰司的地盤比,也沒有任何優勢,所以明朝自然不會分兵去佔領這塊土地。
後來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放棄了對南洋的佔領,當然對菲律賓更沒有興趣。但是這有一個小插曲,十六世紀,西班牙人開始進入菲律賓並佔領菲律賓,在西班牙佔領菲律賓之後,華人也開始大規模的進入,隨著華人和西班牙人的矛盾越來越深,一些華人商人為維持正常貿易活動,就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武裝集團。其中一個叫林鳳的武裝集團的領袖為了獲得對菲律賓的控制權,決定前往攻佔菲律賓。
其親自率領戰船62艘,步卒、水兵各2000人,婦女1500人以及為數眾多的各業工匠,於1574年11月啟程,向馬尼拉發起進攻。但是這次武裝進攻最後在西班牙人和當地人的聯合絞殺下,慘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