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之善

    老子在公元前6世紀,告訴我們,若能透徹地理解“道之性”與“道之生”或“宇宙本體之性”與“宇宙本體之生”,這“一”客觀存在的自然價值取向行為規律。那麼,針對“人道”而言,依據“知其雄,守其雌”客觀存在的行為規律為絕對標準,你就能在人道中如何認知、踐行“敬勝怠,義勝欲”。

    這就像,牛頓發現了自然價值取向行為規律中存在“F=ma”(不是牛頓發明的,牛頓不存在,F=ma客觀規律依然存在,),那麼人類改造世界過程中依據“F=ma”作為標準力學定律被人認知、踐行。

    自然價值取向行為規律或自然客觀規律,是絕對的存在,和人的主觀沒關係而存在,而且就是人類認知的本體。

    下面我來詮釋《老子》第二十八章的本義: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章)

    注 釋

    1、 本章節:傅奕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同。

    2、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帛書本作“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3、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帛書本作“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4、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帛書本作“為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5、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帛書本無“之”字。

    6、 故大制不割:帛書本作“夫大制無割”。

    7、 知其雄,守其雌:是針對“天下溪”而言,是指“陰陽”。

    8、 天下溪:是指像天下世世代代流淌的水一樣的遺傳。

    9、 復歸於嬰兒:是指復歸於致柔的嬰兒般的德性。

    10、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意為“知其雄,守其雌”的陰陽,是天下萬物世世代代的陰陽之性。

    11、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意為天下萬物的生化,始終遵從陰陽行為原則的常德,而陰陽行為原則是致力於致柔的和諧。

    12、 知其白,守其黑:是針對“天下式”而言,是指“陰陽的行為”。

    13、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意為“知其白,守其黑”的陰陽行為,是天下萬物命運的正規化。

    14、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意為天下萬物命運的正規化,始終不錯失常德的陰陽行為原則,常德的產生可以追溯到無極之道。

    15、 知其榮,守其辱:是針對“天下谷”而言,是指“陰陽的精神”。

    17、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意為“天下谷”,乃是無限無體之“精”的陰陽雙方交合之處,產生“陰陽行為原則”的常之德,而乃足的常德之勢,推動陰陽雙方的行為精神之狀態,即為天下之谷之樸。

    18、 樸散則為器:樸,是指道之谷之精的德行之神的狀態,稱之為道之谷之樸。此句意為道之谷的精神狀態之樸的散播,生化道之體的萬物。

    19、 故大制不割:是指善於大制不斷地治理。

    語 譯

    “知其雄,守其雌”的陰陽,是天下萬物世世代代的陰陽之性。天下萬物的生化,始終遵從陰陽行為原則的常德,而陰陽行為原則的常德是致力於致柔的和諧,才能保全陰陽雙方的存在。

    “知其白,守其黑”的陰陽行為,是天下萬物世世代代的命運正規化。天下萬物命運的正規化,始終不錯失常德的陰陽行為原則,陰陽行為原則的產生可以追溯到無極的道之本之谷。

    常德之行的理性,依存在道之谷的陰陽雙方之中的精神狀態之樸的散播,生化道之體的萬物。聖人能遵從“陰陽行為原則”的“常德”之“道德”,有為地治理國家,則為官長。所以,聖人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善於大制不斷地治理國家。

    進而論之

    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是針對“天下溪”在說萬物都存在陰陽之性。而陰陽的普遍性,就在於天下萬物世世代代都遺傳陰陽之性,即為“天下溪”。

    陰陽的普遍性:就在於天下萬物內在的存在陰陽之性與萬物外在的存在陰陽屬性。

    陰陽的特殊性:就在於天下萬物內在的陰陽之性中存在“陰陽行為原則”之“德”與萬物外在的陰陽屬性之間存在“陰陽行為原則”之“德”,即萬物內、外的行為原則之德,統稱為“常德”或“道德”。

    “常德”或“道之德”,反映的是陰陽雙方在統一體中是“鬥爭之和諧”的行為原則,也就是老子稱謂的“衝氣以為和”的行為原則。而且老子將“常德”形象地描述為嬰兒般致柔之德性。

    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是針對“天下式”在說陰陽的行為。而陰陽的行為規律,就在於天下萬物存在世世代代的命運之正規化,即為“天下式”。天下萬物命運的正規化,就是道之谷的陰陽雙方之精神,始終遵從陰陽行為原則,生化道之體的萬物。而常德的陰陽行為原則的產生,復歸於無極的道之本之谷。

    老子的“知其榮,守其辱”:是針對“天下谷”在說陰陽的精神。而陰陽的精神,就在於天下萬物世世代代的命運存在“精神”,她來源於“天下谷”之“母”。而“谷”或“母”存在陰陽雙方的“精”與陰陽之氣之勢之行的“神”。所以,“天下谷”,可以表示為道之穀神或精神。

    道之穀神,乃是無限無體之“精”的陰陽雙方交合之處,產生陰陽之氣,陰陽之氣之勢,推動陰陽雙方的行為是遵從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之行之謂“神”。也就是,“精”遵從常之德行之理性之謂“神”,即為“精神”的本義。所以,“常德”之行的理性,依存在陰陽雙方之中,而共同存在的精神狀態,稱之為道之樸。道之穀神之精神狀態的樸,也就是在反映道之谷存在“精、氣、神”的生命機制之狀態。而道之谷之“樸散”,是“精、氣、神”的生命機制的運作,生化道之體的萬物,即為“樸散則為器”。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出版社,2015

  • 2 # 文城觀點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聽聽一個故事,唐浩明寫《曾國藩傳》的歷史小說時,曾描寫一個精彩的故事,當曾國藩在前方兵敗而藉機回家丁憂時,他年輕時的恩師以醜道人的身份贈送給他一本《道德經》,

    並夾了紙條,勸他不要只用儒家和申韓(法家:申不害、韓非)來理政治軍,而應揉入道家的“柔弱之術”於理治方略之中。曾國藩重新出山後,想試試道家方略是否靈驗,於是,就拿左宗棠作試驗品。一日,他便服造訪左府,親自實驗道家方略的使用效果。

    曾國藩進左府後,很親切地走到左宗棠身邊,鄭重地說,“季高,我想求你一事。” “何事?”左宗棠見他一副嚴肅的模樣,心裡想:八成是求我給他籌一筆大餉。“我在荷葉塘守制時,取《道德經》之義,湊了一副聯語,想用篆體寫出來,掛在居室中,可惜我的篆字太差。你是三湘篆字高手,求你給我書寫如何?” 曾氏的出格恭維讓左宗棠很爽,他心裡高興,忙說:“你想的是哪幾句話,講吧!”“這副聯語的上聯是:敬勝怠,義勝欲。” 曾國藩說:“下聯是:知其雄,守其雌。”左宗棠心裡一怔:“這何意?”很快,他明白了:“曾滌生這個滑頭,原來是借這副聯語,在我的面前表心跡。他將我比作雄,自己甘願為雌。唉。也真難為了他!”左宗棠笑道:“滌生兄,聽人說,你這一年多守喪期間,天天不離《道德經》《南華經》,儼然成了老莊的入室弟子。別人聽了為你高興,我聽後為你惋惜。” 曾國藩不露聲色地坐到椅子上,等待著左氏這位怪傑發論來。“老莊之說,養心則可,辦事卻不行。尤其是身處今世,我輩人更不可為其所迷。”左宗棠嚴肅地說,“當今天下紛亂,強寇蜂起,君父處寢食不安之際,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正靠的英雄豪傑以剛強果敢之手段,殺盡匪賊,速平禍亂。這裡要的是拯難救苦的良知,倡導的是敢為天下先的血性,竊以為柔退只能是授人以首的自滅之計,逍遙則更是極不負責任的逃避態度。老莊之道,今日誠不可取!” 曾氏對左氏此一番激昂陳辭並不意外,這也正是他自己多年所懷抱之態度。對此,他讚許而無非議。但是,今天的曾國藩,心中境界已有所昇華,進入道家境界了,這不是左宗棠所能領略的,左師爺氣衝斗牛,滔滔雄辯,凜然正氣,曾氏不想與之爭,曾國藩微微笑著點頭讚許。左氏說:“滌生,你的心意我已明白,這副聯語不寫了罷,我另送你一副,集的是武鄉侯的話,可能對你的用兵打仗更有實益。” 說罷,揮筆寫就,上聯是:“集眾思,廣忠益。”下聯是:“寬小過,總大綱。”曾國藩看了拍手稱快,連聲讚許。左宗棠提筆補了幾行小字:“滌生兄奉命復出,囑餘書老子"守雌"之言以自束。餘以為不可,改書古亮之言以貽之。今亮咸豐八年六月於只進不退齋。” 曾國藩雙手接過這份重禮。

    當左宗棠親送曾國藩出門時,只見陶公館中門大開,十多名衣冠整齊的僕從肅立兩旁。曾國藩心裡暗暗得意:此行的目的已圓滿達到了!原本對他充滿敵意的左宗棠在他的“柔弱之術”感化下,放棄敵意,變得禮貌多了,道家的“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太靈了。

    唐浩明描寫的這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瞭解要回答的問題中的四個詞,其實,所謂的“敬勝怠”,其實就是用自己的勤勉去戰勝懈怠的壞習慣;所謂的“義勝欲”,就是用仁義道德去戰勝自己的私慾;所謂的“知其雄”,就是要充分了解陽剛的顯要特點;而所謂的“守其雌”,就是要能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這一段話出自《道德經》,原來的說法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用白話來說,大意是:深知什麼是雄強顯赫,卻應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溪澗。甘願作天下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以迴歸於原本的童真單純狀態。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川穀,永恆的德行便會充足,恢復到質樸的真理中,質樸體現為器物,聖人使用之,則是為官之長處,所以完善的體制是不可分割的。

    道家堅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等處世法則,強調“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與儒家的“剛健進取”恰好成為互補,為政之道剛柔並舉,治理之法有進有退,關鍵是順勢而為,道家的“無為而治”策略,還是很值得好好琢磨的。

  • 3 # 小小催

    按為人處世來講是尊敬別人比怠解別人要好,對人仁義大度要比自私自利好;知其雄是說在一個家庭中男為主是家裡的一把手,守其雄是甘願當下手為一把手服務。

  • 4 # 松風水月123ABC

    用勤勤懇懇戰勝懈怠,用仁義戰勝私慾,孔子的儒家思想。明知道剛強,則堅守雌柔,為天下溪。老子的道家思想,上善若水,以柔克剛,虛懷若谷。

  • 5 # 雲蒸夢澤68804920

    怠,應該是懈怠 ; 義,仁義吧 ; 大致意思是戰勝人的惰性和私慾。下半句的意思是外剛內柔,知道自己是陽剛男人,也需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 6 # 有健康就可擁有一切

    用勤勤懇懇戰勝懈怠,用仁義戰勝私慾,孔子的儒家思想。明知道剛強,則堅守雌柔,為天下溪。老子的道家思想,上善若水,以柔克剛,虛懷若谷。

  • 7 # 弘揚道儒釋傳統文化

    敬勝怠,就是用自己的勤奮去戰勝懈怠;義勝欲,就是用仁義的正道去戰勝自己的私慾;知其雄,就是能夠知道陽剛的顯要;守其雌,就是能夠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

    出自《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這段話表達了勤奮、仁義、以及陰陽兼濟對一個人修身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每天下班面對出租屋,無人說話,好孤獨,感覺久了會抑鬱,怎麼繼續這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