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注
-
2 # 西天蝸牛
三國裡倒黴到家的,蔡邕應該算一個。
蔡邕,字伯喈,多才多藝,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飛白書乃當時一絕)、音樂,無一不通,可謂是才華橫溢,還有個同樣才華橫溢的女兒蔡文姬。
蔡邕死於董卓王允干政時期,應該來說,他只能算是東漢末年的人,而非三國(所以後漢書有他的傳記,而三國志沒有)。
漢靈帝時期,世間多異象,靈帝召蔡邕、楊賜、馬日磾等人問對,蔡邕直言斥責“帝貪、政暴、吏酷”,認為婦人、宦官干政,不料被大宦官曹節得知,陷害蔡邕一個“議害大臣”之罪下獄待處死,幸賴忠臣死諫,得以保住項上人頭,被流放朔方。
流放路上,宦官派刺客追殺,刺客卻被蔡邕的忠勇所感動,不忍下手。
接著,宦官又賄賂地方官員,要其藉機除掉蔡邕,而受賄的人反而將此事告知蔡邕,讓其多多提防。
次年,逢皇帝大赦,蔡邕也被赦免,准許返回原籍。返鄉之際,五原太守王智(大宦官王甫的弟弟)起舞勸蔡邕,蔡邕不買賬,“振衣而去”。王智上書誣告蔡邕“誹謗朝廷”,於是又被迫逃到了江南(吳地),一逃就是十二年。
董卓當政之時,強徵蔡邕入朝,不敢不去,被任命為代理祭酒、後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上書,三天之內,遍歷三臺(一時風光無限)。後又升任巴郡太守、留任侍中、左中郎將等職。(雖然是被董卓強徵,但卻真正被董卓重視)
後董卓被殺,蔡邕感其恩撫屍大哭,加上因為在王允坐上無意說起董卓併為之嘆息,早視之為眼中釘的王允藉機下獄治罪,不顧重臣的求情依然殺掉了蔡邕。
縱觀蔡邕一生,這個人是個忠厚之人,是個有才之人,也是個倒黴之人,董卓敬他,而王允卻殺了他,讓人不勝唏噓......
-
3 # 校外老師
三國演義裡倒黴的人很多,但我覺得最倒黴的是王垕。王垕是三國演義中,曹操手下很不出名的很不出名的一個小官。是官渡之戰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戰,曹操有十七萬士兵,每天用糧巨大。曹操向孫策借糧十萬斛。但糧食還是不夠吃。
管糧官王垕奏稟曹操:“兵多糧少,該怎麼辦呢?”曹操說:“用小斛往下發放。先解救一時的困難。”王垕說:“兵士抱怨怎麼辦呢?”曹操說:“我自有辦法。”王垕就依照命令列事。過後曹操派人打聽眾士兵的反應。都說曹操騙了大家。
曹操秘密把王垕找來,說:“我借一樣東西來平眾人的怒,你不要吝嗇。”王垕問:“丞相想借什麼東西?”曹操說:“借你的人頭。”王垕說:“我是按令行事,我是沒罪的。”曹操說:“我知道你沒罪,但不殺你,軍隊要造反。你死後,你的家小我就給養了,你不用擔心。”然後就把王垕殺了。
我覺得王垕是三國演義中最倒黴的一個,在當時的那種環境條件下,儘管你盡職盡責,無論是誰擔任那個管糧官的角色,都會落到那個下場,替罪羊,替的是曹操。但,偏偏是王垕趕上了,他就是點背,最倒黴的了。
所以,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如果你的領導是奸詐的人,詭詐的人。無論你平時多麼的盡職盡責都沒用,是他讓你做不恰當的事,出了問題,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時,為解決自己的危機,你就會成為犧牲品(替罪羊)。
在現實中,如果領導是曹操那種人,他看重的只是利害,看重的不是原則與正義。盡職盡責的人也會被幹掉。他為了自己,不會為你伸張正義。他的手下會懷疑他,這時他也會懷疑其他人對他還忠不忠。最終,他不會相信任何人,是這樣嗎?
-
4 # 喵星人總舵主
謝謝邀請。其實倒黴這個詞語是被動的。為什麼呢?打一個比方。比如你知道,呂布是一個虎狼之人。然後你非要留在身邊。最後他害了你,其實你不叫倒黴。這叫做咎由自取。所以呢,在三國演義裡面都是一些名人,也可以說能力比較強的一些人。都有順境,逆境的時候。若硬是要說一個比較倒黴的人的話。
可能馬騰比較倒黴,馬騰進京的時候。馬超帶著部隊在外面蠢蠢欲動。於是馬騰就歸西了。關於其他幾位作者說的倒黴的人,其實我覺得不是太倒黴。因為他們都已經想到了結果。
大浪淘沙,千古多少英雄豪傑。能在三國演義裡面留下起名的人,已經都非常不錯咯。
-
5 # 水淺無魚
呂伯奢本是曹操父親曹嵩的結義兄弟。曹嵩在漢靈帝時期曾官至太尉,也是位高權重的一個人物。呂伯奢作為其結義兄弟,必然也不是泛泛之輩,不過在董卓專政時期,他早已辭歸故里,在成皋縣覓得一處僻靜之所,築得宅院莊園,享受著清閒安逸的退休生活。可是這一切在公元189年的某一天給打破了。
《三國演義》第四回記載: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救,路過成皋時來到呂伯奢家歇腳,呂伯奢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但曹操卻誤以為家人的磨刀聲是要殺死自己,於是盡殺呂氏家人。離開呂家後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因擔心呂伯奢見家人被殺後會告發自己,於是揮劍將他也砍死;陳宮因此責備曹操不義,曹操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逃難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又是殺豬招待,又是親自外出買好酒,這遠超了一般的待客之道,說明他除了對世侄曹操的愛護之外,也欣賞和佩服曹操刺殺董卓的行為。當聽曹操說陳宮救了他時,作為長輩,呂伯奢立馬給陳宮下拜,感謝他救了曹操。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卻因為曹操的疑心,一家人慘遭屠戮,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這件事並不是《三國演義》為了顯示曹操“奸”的性格而故意編造出來的,在《世說新語》和《孫盛雜記》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只是情節稍有出入,可見曹操殺呂伯奢此事應該基本屬實。
《三國演義》中另外一個非常倒黴的人物就是王垕,說到此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但說因缺糧被曹操借頭一用的人,應有不少人知曉。王垕此人就是曹操賬下管糧的小官。曹操進攻淮南袁術時因缺糧讓王垕“將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然後果然士兵們嗟怨。於是曹操把王垕召進密室說道:“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王垕一頭霧水,說丞相你要借什麼啊,答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就這樣,王垕在大喊冤屈的情況下被刀斧手推出去斬首。其實曹操借的不僅僅是王垕的頭,還借了王垕一輩子的聲譽。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倒黴人物,有空再多看看原著吧。
-
6 # 渭水徐公
問起三國演義裡面最倒黴的人,我覺得非司馬師莫屬了。
首先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他生下來的時候,左眼附近有一個黑瘤。黑瘤子上面還有幾根毛,首先顏值上就不怎麼樣。比起司馬師,他的兄弟司馬昭就相貌堂堂,明顯顏值比他高得多。
圖為司馬師,仔細看他的左眼:
當然了,司馬懿是一個比較公正的父親,他並沒有像袁紹劉表那樣廢長立幼,他對兩個兒子來說還是相對公平的。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可以說是把握了魏國的朝政。他們將朝政控制得很緊,只要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這兄弟兩個人就能迅速的把自己的敵人除掉,兩個人倒還算是配合得很默契。
可就在司馬師一次領兵打仗的途中,他臉上的肉瘤痛癢難當。這按照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應該是腫瘤惡化了,於是軍醫就給司馬師動了手術,給他割掉了臉上的肉瘤,然後敷上了金瘡藥。本來靜養三四天就沒什麼事兒了,可問題是正在這個時候,文鴦率領軍隊,突然殺進了司馬師的大營。
周圍一片喊打喊殺,結果司馬師受了驚,肉瘤的刀口疼的不行不行的。最後眼珠子都從刀口滾了出去。疼的司馬師實在受不了了,只能用牙齒咬著被子,勉強忍著疼,這還是因為他身為三軍主帥,特別害怕動搖軍心。
師大驚,心如火烈,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難當;又恐有亂軍心,只咬被頭而忍,被皆咬爛。結果這一仗打完之後,司馬師因為失血過多,徹底死去了,這種死法簡直太倒黴了。本來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並沒有戰死沙場,也沒有壽終正寢,反而是因為一次驚嚇讓自己的傷口迸裂,從而徹底死去了。
在司馬師去世之後,他的兄弟司馬昭把持魏國朝政多年,繼承了大哥的位置。
圖為司馬昭:
而在文鴦投降的時候,司馬昭本來想要殺了他,給自己的大哥報仇,可在大家的勸說下,司馬昭為了顧全大局,還是厚待了文鴦兄弟。結果司馬師死就這麼死了,可把他害死的仇人還享受著高官厚祿。
司馬師這個大將軍,是不是真的很倒黴呀?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倒黴的人還真不少,但我感覺最倒黴的還是呂伯奢
《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單騎快馬逃出洛陽,一路向東。董卓人狠話不多,反應過來以後,就在全國範圍內,重金懸賞通緝曹操。而曹操好不容易出了虎牢,沒有想到經過中牟縣時,竟然被縣裡的巡捕給認了出來,你說倒黴不倒黴。被抓之後的曹操,已經無計可施,他本以為自己難逃一劫,可是縣令陳宮敬重曹操為人,表示願意追隨。驚喜意外加感動,就這樣曹陳二人一同逃亡,來到了呂伯奢的家中稍作歇息。
呂伯奢,作為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看到曹操能夠安全到了這裡,非常欣慰,並且他還主動感謝陳宮救了孟德一命。而曹操多日逃亡之心,此時也終於放下,因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不相信自己也不會不相信呂伯奢。
呂伯奢為人非常熱情,知道孟德好酒,可是家中無酒,為防止訊息走漏,就決定親自去買,並囑咐家人,好生招待。曹操本就是驚弓之鳥,加上多日的疲憊,一覺醒來突然聽見,窗外有磨刀之聲,以為是訊息走漏。於是他叫醒陳宮,決定先下手為強,衝到院中,見人就殺,屠盡了呂伯奢全家。殺完人後的曹操,突然看到綁縛在地的家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要殺豬,並不是要殺自己。啊!殺錯了,全是誤殺,你我二人鑄成大錯呀!
曹陳二人大驚,慌忙逃走,可就在這時,曹操非常尷尬的遇見了打酒而回呂伯奢。呂伯奢在此遇見曹操,以為曹操要走,就執意邀請曹操赴宴,還說自己已經吩咐家人殺豬款待。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猶豫,曹操突然拔劍,殺死了呂伯奢。陳宮大怒,斥責曹操,曹操卻以為不是你我害了呂伯奢,而是這亂世害了他。如果呂伯奢回家見一家老小皆被我等所殺,必定派人追殺我二人,這也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處。
呂伯奢熱心好客,真誠待人,卻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落的一個滿門被滅的下場,試問還有誰能比他慘。那麼《三國演義》中倒黴之人,你知道的都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