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城回憶
-
2 # 應如是
從文學方面來講,金庸先生的小說進不了中國名著前50。但是從發行量和受眾來說,金庸先生的小說起碼影響了60、70、80、90後這幾代人。
我一直認為金庸先生在中國文壇的地位,相當於大仲馬在法國文壇的地位,都是通俗小說的大家。
中國文壇缺少像雨果、托爾斯泰、狄更斯等等高產且都是高質量的大作家,更多的是一部作品吃一輩子的作家,這是為什麼,實在不好說。
-
3 # 路過的風163813100
文學的高下都是時代決定的,比如金瓶梅,以前是禁書,小黃書,現在也成了高雅文學的一種,你能說金庸小說還不如金瓶梅?都是所謂磚家說的算
-
4 # 天行健or酸菜魚
其實四大名著或者說五大名著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並不完全是因為其文筆修辭,更多的是因為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刻畫。就拿三國演義來說吧,羅老師把三國若干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曹操奸猾狠毒,關羽忠義無雙,諸葛亮足智多謀,司馬懿面厚心黑。講述故事也是起伏跌宕扣人心絃,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鳳儀亭呂布戲貂蟬,轅門射戟,蔣幹盜書,獻連環鐵鎖連舟,借東風火燒赤壁,一個個故事緊緊精彩紛呈讓人慾罷不能,這就是小說的魅力,這樣的小說才稱得上經典二字。
而當今的通俗文學其實應該以錢老爺子的家春秋為首選,金老爺子的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應該是放在家春秋之後的,只不過武俠小說屬於快消品,不像家春秋那樣把一個人的一生娓娓道來雖然很有韻味但不夠暢快。
單單從小說的角度來說金庸的小說毫無疑問的符合經典的一切要求,傻郭靖,俏黃蓉也一樣的惟妙惟肖,狠毒如康敏,機敏如趙敏也一樣的讓人印象深刻,華山論劍,聚賢莊大戰也同樣的讓人慾罷不能。
經典毫無疑問。
-
5 # 老梅尋夢
四大名著的叫法,是中國章回體小說在漫長的演變中逐步約定俗成的。金庸的武俠小說文學造詣能否比肩,需要時間來驗證。
(李若彤版王語嫣)
期初叫“明代四大奇書”,是由李漁在為《三國志演義》作序時提出的。它們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四大名著”的叫法是一種商業包裝的需要。清末民國初年,因為《金瓶梅》中有大量的情色描寫,逐漸被《紅樓夢》代替。到魯迅先生編撰《中國小說史略》時,算是中國小說史上正式採用“四大名著”的叫法。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沿用了這一叫法,推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這四部小說,之後,其它出版社紛紛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便深入人心了。
(李若彤生活照,頗有王語嫣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由此可見,四大名著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得到官方權威機構的認可和廣大讀者的持久喜愛,方能確定。
(劉亦菲版王語嫣)
按照這個標準,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至少有一條可以比肩四大名著,即廣大讀者的持久喜愛。這一點,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達標。至於官方權威機構的認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這需要看日後的文學流派的走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誕生推崇金庸小說的、像推崇四大名著一樣的魯迅先生這樣的文學泰斗,只有出現新的文學泰斗,只有新的文學泰斗為金庸的武俠小說發聲,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地位便能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個人認為,縱觀當今中國文壇上流行的小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文字功底,是非常接近四大名著的。不像內地一些所謂的大家,他們的小說太偏向於西方了,基本上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全丟掉了。您怎麼認為呢?
-
6 # 祁門小謝
不能。
文學是文學,故事是故事。
文學可以是故事,但故事不一定就是文學。
有點像繞口令。
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我個人認為金庸小說還沒能到達這個高度。
我以編輯的身份,很認真和大家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前天晚上我和孟君一起看了印度電影《調音師》,看完之後孟君問我,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的電影?我問他什麼樣的電影呢?他說,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幸福來敲門》,《意外空間》,甚至《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片子。
後來他跟我形容,就是直擊靈魂,讓人深刻剖析自己,剖析人的片子。
我很想找出一部電影來駁倒他,但每一部都被否掉了。
這個問題剛剛那一刻我有了答案,那就是:我們還在講故事。
故事多麼吸引人,情節多麼跌宕起伏,成了我們最關注的。
但實際上我們關注的都只是皮相。應該被關注的恰恰被我們忽略掉了。
所以很多人跟我講,他看不進去紅樓夢,覺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節,就是吃飯喝酒吟詩作對,有什麼好看的嗎?
甚至現在有很多分析紅樓夢的文章,還在摳字眼,還在各種講故事情節,自己意淫到高潮。
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在他引而不發的東西里。
如果能幾句話就說清楚,如果他承載的思想就淺薄到無法播種一顆種子,那麼他怎麼可以為名著呢?
我相信這些人可能連王朔批金庸的原文都沒能讀過。
我們不去談論王朔這個人的問題,我們就事論事,金庸小說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如果叩問你的內心深處,你覺得金庸小說裡的思想或者內涵,有什麼支撐了你,或者影響了你嗎?
深挖金庸挖的最好的就是六神磊磊了,但花露水比較喜歡劍走偏鋒,他每一次的切入點總是一個很微小甚至不起眼的一個事情,這種解讀類似於“窗簾就他媽是藍色的”。不知道這個梗的筒子自己搜一下。
回到我們自身,金庸小說讓我們看到了什麼?讓我們沉思了什麼?讓我們咀嚼了什麼?我們崇拜郭靖是因為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崇拜喬峰是因為他的遼軍撤了嗎,然後呢?我們更多羨慕他們的奇遇,羨慕他們的紅顏知己,羨慕他們的絕世武功。
我們沉浸在故事裡無法自拔,如果不談故事,剩下了什麼?
事實上現在的人還是在看故事的階段,我們什麼時候不看重故事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走進文學。
所以文學並不是高雅通俗來區分的,文學是開啟你靈魂的東西。
就像一顆種子,在你腦子裡紮根,發芽,然後生長,無休無止。文學該誘發靈魂的思考,而不是大腦皮層的思考。
在這一點上金庸小說甚至不如古龍。
我舉過無數次的例子,再說一遍吧,有人嘲諷古龍曾經編過這麼一個段子:
古龍說,我隨便寫一本書,有四個女子,嫁給四個老公,就能賣錢,這就是小說。
金庸說,我隨便寫一本書,有四個女子,嫁給五個老公。
眾人一驚:五個老公?金庸說,這就是暢銷小說。
我們反過來看這個段子,我們被吸引的,關注的重點,是什麼?還是故事。
我念大學的時候,上課不認真聽,但有一段文字一下子就把我從桌子上叫起來了:
這就是文學。
沒有那麼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紅樓夢中也有這樣的段落,比如:你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紗屜,看那大燕子回來,把簾子放下來,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
水滸傳裡也有:入得門來,便把氈笠兒除將下來。那婦人雙手去接。武松道:“不勞嫂嫂生受。”自把雪來拂了,掛在壁上;解了腰裡纏帶,脫了身上鸚哥綠紵絲衲襖,入房裡搭了。
西遊記裡: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
這三段給我的印象非常深,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你要讓我想一想金庸小說裡這樣的細節,我腦海裡就只有四個字:心中一蕩。
細節一個一個才能搭起故事,並不是有了故事才有細節。
洋洋灑灑寫了一堆,覺得自己還沒有說清楚。
我天天都能看到陳忠實老師的題字:文學依然神聖。
其實很多時候,文學已經不神聖了,這十年來,我一直感覺到一種倒退。特別是接觸到這個行業,看到了一些真相的時候,信仰也在倒塌。
當有一天文學不能再領導人向前的時候,那時候什麼是文學什麼又不是,沒有任何區別。
----------丸----------
-
7 #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從第五名開始,都叫排在四大名著之後,無論你是第十還是第一千一萬。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確切無疑的:《射鵰》、《天龍》的文學造詣,絕對可以排在四大名著之後——只要不排在之前就行。
-
8 # 百年樹妖
首先說答案,《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文學造詣不能排在四大名著之後。
所謂名著,除了文學造詣,還有政治,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恆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被廣泛流傳的文字作品。
如中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無一不是經過時間的考驗,且經久不衰,其文化,文學價值,歷史背景的考察,所包含的政治意義,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到現在都有很多的專家花畢生的心血去研究。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突破了傳統武俠的範疇,可以說是自稱一派,而且有很強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娛樂性,其中的遣詞造句,結構安排也是大家之作,但更多的算是白話小說,還算不上是名著。
而且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更多的是擷取中國的俠義精神,對其進行放大編排,有點類似於《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和《遊俠列傳》。武俠小說中更突出個人的奇遇經歷,挖掘故事主人公的個人成長和轉變。
但對於社會的深層矛盾,或者社會變化的敏感性,或者是人性的深入挖掘,都不是非常深刻。文學三大基本社會作用是: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都沒有明確的體現,所以《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算不上名著。
但不可否認,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極具趣聞性和娛樂性,是我們茶餘飯後消遣的好談資,也是我們消磨時間的好小說。
回覆列表
金庸先生的書,我讀過不止一遍,四大名著基本每個人都看過,從文學的角度那是專家的事,個人對金庸先生無比崇敬。可惜金庸之後再無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