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海就是要
-
2 # 阿森466
不給歲幣就要捱打瞭解下。
其實就算是給了歲幣當西夏王室沒錢了他還是要打皇宋,只是降低了一點頻率而已!
-
3 # 紅杉359
首先,西夏是貧脊之地,對宋朝缺少足夠的誘惑力,其二西夏反而憑藉自己的軍力經常騷擾北宋,北宋也不能滅掉西夏。其三,儒家對歷代王朝影響深重,重名義不重實際,重王道不重霸道,當然給點錢安撫一下。也樂得安享一太平。
-
4 # 沈淪
歲幣求和的背景是北宋范仲淹“慶曆新政”剛開始。范仲淹在西北駐防期間,不僅寫了一批邊塞詩(詞),還到處打造輿論大肆到處宣傳諸如“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之類(其實就是隻顧守城,哪怕西夏兵搶劫來去自如),終於混到宰執之位。這時候割地賠款非但不會損自己威名,還能混個愛民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
5 # 沂藍書院趙月光
1044年(慶曆四年),北宋和西夏達成協議。西夏李元昊稱臣、稱兒子,北宋每年賜錢給他。協議的主要內容有:
1,西夏取消帝號,北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西夏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北宋正朔;
2,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
3,和議之後,雙方邊境之民逃往對方領土,不得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
4,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北宋領土和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區全部從中間劃界;
5,界內可自主建立城堡;
6,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
7,每年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後來在鎮戎軍和保安軍建立榷場,進行邊境貿易。
北宋以金錢換和平戰爭是一個極其費錢的玩意。花錢最少的戰爭,就是打勝仗。
仁宗時候有80萬禁軍,可西夏是徵兵制可以徵50萬大軍。
可是北宋在與西夏李元昊的戰爭中,三戰三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北宋前後損失十萬多軍隊。
損失十萬軍隊,相當於損失2000萬兩銀子!
一支十萬大軍,一年的軍費開銷至少是600萬貫。
北宋每年花30萬兩銀子,就可以花錢消災,從經濟上是划算的。並且這區區幾十萬銀子,可以透過邊境貿易賺回來。
北宋已經知道無法消滅西夏,長期耗下去不是事!
況且在宋夏和議之後,李元昊又在河曲之戰一舉打敗了遼興宗十六萬大軍。這下讓北宋嚇出一身冷汗,幸好和議了,否則北宋填30萬軍隊都不一定打贏。
-
6 # 匠心普洱只在方寸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說兩句題外話,在提問題的朋友眼中,西夏是小小的西夏,這表明這位朋友對西夏並不是太瞭解。
宋朝之所以要給西夏大量歲幣,實屬迫不得已,北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軍事孱弱。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大白高國。宋庭大怒,於是發動了對西夏的戰爭,但是在好水川之戰,三川口之戰,定川寨之戰中,均被西夏打敗,北宋無力繼續發動對西夏的戰爭。
同時,連年的戰爭也使西夏國力受到嚴重損耗,再加上在1044年,西夏與遼國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於是,李元昊想要儘快結束與北宋的戰爭,好騰出精力更好的對付遼國。因此,在兩國統治者都想結束戰爭的情況下,西夏與北宋在1044年簽訂了《慶曆協議》: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李元昊則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宋為正朔。
其實,李元昊雖然在協議中向宋稱臣,現實中依然是帝王的待遇。處理好了與北宋的爭端之後,李元昊便一心一意的開始與遼國搞摩擦。1044年9月,遼興宗親率10萬大軍御駕親征西夏,由於李元昊此前已經早早與北宋簽訂了協議,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李元昊率軍與遼軍展開激戰。
最終,遼軍大敗,遼興宗慘敗而歸,至此,遼國不得不承認李元昊稱帝的事實。
可見,西夏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北宋花錢也是買平安而已,誰讓自己軍事力量不如人家呢?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大家覺得呢?
-
7 # 國史記聞
宋真宗時期曾經與鄰國遼和西夏分別簽訂了兩份合約,即“澶淵之盟”和“景德和議”,此後北宋每年要分別給遼和西夏大量的歲幣。那麼,給強大的遼國歲幣可以理解,北宋為什麼還要給“蕞爾之國”西夏大量的財物呢?北宋和西夏之間有什麼樣的瓜葛?
北宋和西夏的兩次和議其實,北宋和西夏之間有兩次著名的和議,除了“景德和議”之外還有宋仁宗時期的“慶曆和議”,這兩項和議的內容都包括宋朝“賜給”西夏不同數額的歲幣,下面就是這兩份合約簽訂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
景德和議
自夏太祖李繼遷徹底與宋朝決裂至景德年間,宋夏已經連續作戰二十多年了,小小的西夏自然頂不住了。所以,李繼遷去世之前囑咐兒子李德明(即夏太宗)一定要早日結束與宋朝的戰爭。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夏之間達成和議。內容包括宋朝封李德明為西平王、定難軍節度使;宋朝取消青白鹽禁令;宋朝每年賜給西夏白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消青白鹽禁令了,這無疑是給了西夏百姓一條生路——他們不能只吃鹽而沒有糧食啊!
慶曆和議
李德明的兒子就是李元昊,他在宋仁宗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取消了與宋朝的藩屬關係而稱帝,正式建立“大夏”國,並且取了一個名為“天授禮法延祚”的奇怪年號。不僅如此,他們還希望得到宋朝政府的承認。當然,宋朝不僅拒絕了,還準備興師問罪,沒想到李元昊自信滿滿地率先出兵了,於是宋夏兩國就爆發了持續三年的第一次宋夏戰爭。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中宋朝都大敗而回,只有在定川寨之戰中稍微找回點面子,但是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算是失敗了。
北宋為何要給西夏大量物資?三次大戰,宋朝雖然敗了,但是西夏更是損失慘重——戰事一起宋朝自然又開始施行青白鹽禁了,而西夏本身就比較貧瘠,是打不起全面戰爭的。所以,李元昊在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派大臣李文貴到汴京求和,宋仁宗痛快地答應了。慶曆四年雙方正式簽訂合約:李元昊取消帝號,還稱夏國主;宋朝每年賜給西夏白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並且逢年過節再給西夏白銀二萬二千兩、絹二萬三千匹、茶一萬斤。比景德和議漲了不少,估計是因為宋朝在這幾次戰爭中受到教訓了,加碼買和平吧。
至於宋朝為什麼要每年賜給西夏這麼多財物呢,首先就是因為宋夏之間數十年的戰爭中宋朝基本上都沒佔什麼便宜,而貧瘠的西夏為了維持生計又不得不採用持續性的騷擾來獲取更多的物資保障,所以,宋朝“賜給”西夏財物既能維持和平,又不至於丟面子。
其實,歷史上很多這種用金錢換和平的例子,並不一定全都是屈辱性的,就像漢武帝在對匈奴的戰爭獲勝之後依然在與烏孫國和親、漢宣帝接受匈奴稱臣之後也繼續與匈奴和親,和親可不僅僅是把漢朝公主嫁過去這麼簡單,漢朝陪嫁的珠寶、物資也都是鉅額的。
所以,宋朝每年都會送給西夏物資並不能說是屈辱性的,畢竟在無法消滅對手的情況下,雙方保持和平比搞得生靈塗炭,民生凋敝要好。
-
8 # 君山話史
因為大國打不過小國啊。
西夏開國後,李元昊屢屢大敗宋軍。在宋夏戰爭,李元昊三戰三捷,大宋被打得暈頭轉向。
1039年末,西夏大舉出兵,進攻保安軍(陝西志丹),拉開宋夏戰爭的大幕。戰爭開始後幾個月,西夏軍隊屢戰屢勝,攻陷保安軍,進逼金明寨,一直打到延州城下。宋將劉平前來援救,行至三川口,遭到西夏軍隊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劉平也被生擒。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領十萬大軍入寇,進攻渭州,韓琦派任福領兵數萬前往迎擊。宋軍行至好水川(寧夏隆德東),遭西夏軍隊伏擊,傷亡慘重,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人,主將任福戰死,其下副將、偏將也死亡殆盡。
慶曆二年(1042年)閏九月,李元昊入寇鎮戍軍,宋將葛懷敏率軍迎敵。宋軍在定川寨遭到西夏軍隊的圍攻,陣亡九千餘人,其中包括主將在內的十六名將官。李元昊挾勝利之威,長驅直入,攻入渭州,燒殺搶掠,一時間,陝西為之震動。
宋夏戰爭開戰三年,三次會戰(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宋軍無不敗北,而李元昊則創造三戰三捷的輝煌勝利。
不過,李元昊雖然屢敗宋師,西夏畢竟國小民貧,幾年戰爭下來,有點吃不消了。此外,西夏與遼國的關係也在惡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李元昊開始考慮與大宋和談的事宜。
慶曆四年(1044年),遼興宗徵全國諸道兵馬,在西部集結,準備大舉入侵西夏。西夏與遼國的戰爭已是一觸即發。對李元昊來說,必須儘快與宋帝國達到和平,不然就陷入兩線作戰了。
為了與大宋和解,李元昊放下面子,取消皇帝稱號,改用國主稱號,並向大宋稱臣。而後,西夏使者抵開封,與宋朝商議和談具體事項。自澶淵之盟後,大宋帝國就毫無擴張的雄心,在軍事上無所事事,西夏前來求和,自然十分樂意。
在宋夏談判期間,遼夏戰爭爆發。遼興宗親率契丹大軍,西征西夏,兵分數路,分進合進。李元昊重施故伎,一路撤退。遼興宗豈肯放過,全力追擊。哪知大風忽起,西夏原本是比較乾旱之地,多荒漠,風一起沙土飛揚,遼軍逆風而進,戰士們的眼睛完全睜不開。老天爺真是幫了李元昊的大忙,他當機立斷,率師反撲,大敗遼軍。
這次大勝,加重了李元昊與大宋的談判籌碼。在遼軍潰敗後的第二個月,宋夏達成和議,這個和議有點好玩。首先,西夏向大宋稱臣,但是注意哦,大宋每年要交給西夏13萬匹絹、5萬兩銀以及2萬斤茶,說得好聽點,是朝廷賜給的賞金,說得難聽點,就是被西夏勒索。這些還不是全部,在乾元節(皇帝生日)、元旦等重要節日,西夏前來祝賀還可以得到2.2萬兩銀、2萬匹絹及1萬斤茶。大國被小國勒索,這當然不是光彩的事,付出這麼多,換得西夏的“臣服”,保住帝國的面子,這也是宋朝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回覆列表
假如打一仗消耗白銀一百萬兩而且這仗還打不贏損兵折將!一年歲幣二十萬兩你讓趙宋怎麼選!花錢買平安唄,而事實是不管是遼,金,西夏都不能一口吞下宋王朝,所以就這樣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