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年四季
-
2 # 午後暖陽26
首先我要說我們國家有一個其他國家都沒有的詞:“孝”,這個詞在英語裡找不到同意詞來代替,許多翻譯家沒有辦法,就把“孝”字翻譯成:“子女對父母的虔誠”——filial piety,這說明一個問題,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而且西方沒有這種絕對的這種父母權威,西方的家庭關係是很民主與寬鬆的,我並不是一個崇洋的人,但是這一點,我還是喜歡西方的,因為權威意味著更多的是服從而不是交流。
只要有絕對的服從,就有委屈,委屈是造成家庭不和諧的原罪。
我看到太多家長對孩子自以為是的教導,許多時候,家長自己本身的觀點有問題,還利用家長的身份讓孩子絕對的服從,據說有一句話叫做“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最初認識這句話,是從《大宅門》上,當時白景琦的母親正用非常殘忍的方式剝奪楊九紅的扶養權,當時就恨毒了這句話,感覺中國封建社會家長的絕對權威阻礙了太多的人性的美好,有時甚至就是檜子手。
再來說說中國現在的很多學霸家庭,其實有一個共性就是家庭氛圍的寬鬆,一個民主寬鬆的家庭關係是一個孩子很好發展的原動力,同樣,一個民主寬鬆的家庭氛圍,一個家庭很好發展的基礎,所以中國有一句老話就說:家和萬事興,這是很有道理的。
最後說到我們今天的問題,一個民主的寬鬆的家庭環境,交流的充分與無障礙,不會出現所謂的誰惹誰生氣的事,所以,孩子老是惹父母生氣,或是父母老是惹孩子生氣,本身是家庭的結構出了問題,而不是其他。
-
3 # 小手冰涼63695102
太正常不過了,我的母親經常這樣,一旦稍微說點什麼話題,刺激她感官了,母親說話的方式就會比較刻薄,針對性極強,常常搞得我們莫名其妙。事後還得想盡辦法逗她老人家開心,其實,父母給予生命,教養我們,前後二十幾年不容易。畢業了,出入社會了,心中自由的枷鎖被釋放了,所在的城市,圈子不同,回家少了,見面少了,溝通也就少了,那麼問題就多了,每次談話都避免不了的先前客套問話,你好嗎,身體怎麼樣,晚上吃的什麼,最近天氣變化大,注意增添衣服什麼的。不是我們不想說什麼,是不知該怎樣表述。不知是誰在變化,突然就覺得不知所措。衣服買不好了,會對你發脾氣。事後,還得去精挑細選再屁顛屁顛的給送去,不為別的,這是自己親媽。吃的東西買不好了,也會叨叨幾句,父親袒護我們,幾句話就會圓過去。現在網路時代,母親閒在家捧手機的時間不比我們少,還會在網上買化妝品,滋補藥之類的,我和妹妹擔心她被騙,免不了會提點幾句,但在母親面前,我們的口才不及她。最近又投資了一筆據說是理財的產品,可是我們諮詢過了,那就是個騙局,但是母親不信。那是她親妹妹做的代理。在父母面前,往往事與願違,我們只是想讓他們的老年的生活過得好點,開心點。
-
4 # 牽住夕陽的手
不是父母老惹子女生氣,而是兩代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同一問題的想法不同而已。簡單說,這就是代溝。
年輕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父母如果不贊同你的看法,做法,說你幾句,甚至罵你幾句,這就成了父母惹你生氣了嗎?
難道你的父母有時候說你,罵你,不是為了你好嗎?說到這,我又想起了一個網友的問題,大概意思就是“父母是為了你好。”對這句話有歧義,認為父母不是為了子女好。 我認為,父母的這句話沒錯,沒有一個父母說自己的子女,批評自己的子女是為了害自己的子女。
有時候,兩代人之間因為代溝的原因,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造成意見不統一,父母如果有點固執,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子女就會認為這是父母在惹自己生氣。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假如說,父母的思維跟不上時代,對某問題的看法和你有分歧,只要你的想法、做法是對的,你給父母講清楚,說明白,父母會理解的,支援的。
但是,有時也許父母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你就應該尊重父母,聽父母的。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到任何時候都實用,因為父母的人生經歷比你長,閱歷比你深,看問題比較深刻,並且切合實際。
有個真實的事例可供參考。某個孩子,大學畢業,父母讓其留在本地教書,當時地方教育局正在招教師,孩子有教師資格證,符合招聘條件。但是這個孩子就是不願意聽父母的,一再堅持要去外邊闖,闖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能夠養活自己的事業可做。你說這不是自己害自己嗎?
如果當初父母堅持不讓其出去闖,這不就成了父母惹其生氣了嗎?
總之,沒有那家父母是閒得沒事幹,老是惹你生氣的,能說你,真的是為了你好。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
5 # 無憂心理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到了另外一個標題,如果你的孩子老是惹你生氣,你會怎麼樣?其實答案異曲同工。
如果父母總會讓我們生氣,我覺得應該分兩種情況去考慮。有一類父母,他們只是生理上的身份,心理上並沒有成為真正的父母,甚至還未成年。比如有些父母固執專橫,隨意辱罵孩子,完全沒有承擔撫養責任。經常用父母的身份去壓制孩子。這樣的父母,在孩子成年以後,會更加的變本加厲,唯我獨尊,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情緒。如果不幸父母是這樣的話。建議儘可能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去順從他們,同時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避免他們插足自己的生活。
另種原因,覺得父母讓我們生氣,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父母,我們對父母有過高的期待,父母一旦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或者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會生氣。這個時候,作為孩子要變成熟。更多的理解和接納父母和他們成長也充滿了創傷,也需要被照顧,我們孩子,尤其是成年以後,應該學著全面看待父母的成長經歷,理解他們的行為。用自己認為更合適的行為,去和他們相處,在潛移默化中,給他們正面的影響。
父母年紀越大,內心越脆弱,需要的東西也就越多,內心的不安全感促使他們可能言語行為上不合適。作為孩子觀察思考他行為背後的動機,嗯,儘可能的去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回報他們。
所以,覺得父母會讓我們生氣,到底根源來自父母,還是我們呢?
-
6 # R蘭芝
這個問題我還真就遇上了。先說我的爸爸吧!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感受到過父愛。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不要懷疑,我絕對是親生的。童年的回憶裡,對他的印象是,除了被他打還是被他打。(莫名其妙的那種,比如吃飯的時候,我說話了,不管跟誰說,不管是說什麼,哪怕是兩三個字,頭上必被敲打)他的意思是吃飯不准我們說一個字。感情上,覺得他連個陌生人都不如。(那時候覺得,雖然陌生人也什麼都不給我,但是至少不會莫名其妙的打我。總比這個什麼都沒給我,還打我的人強。)後來早早地出去打工,因為家裡窮,想改變家裡,每個月一發工資,就往郵局跑。(那時候只能這樣匯錢)那時候我工資才600,我基本上都是匯550回家,有些時候匯600。包吃包住,平時自己根本捨不得花錢。就想著寄回家讓媽媽開心。知道家裡窮,需要錢。慢慢的長大了,嫁人了。我嫁到外地,很少有機會回孃家了。有時候也不想回去。因為回去我也感受不到什麼家的溫暖。老爸還是兇巴巴的跟我說話。(其實我跟他已經算是零交流了,還是免不了被他罵被他兇)現在我對他也愛不起來了,覺得我們上輩子一定是仇人。想起他的時候,我真的特別心寒。老公家在市裡,平時老公穿著比較講究。老公買東西的時候,我都會順帶著給我爸爸也買一份。衣服呀,皮帶呀,鞋子呀,小到內褲,襪子等等。說實話,這些東西老公都沒給公公買過,老公覺得老人沒必要買這些牌子的,浪費錢。因為老公寵我,也就依著我。可是我們等來的是什麼?_?我妹妹來我家玩,告訴我們說“爸爸說你們買的都是歪歪貨,這不好,那不好的”我只能是默默地心寒。我老公氣得夠嗆。平時回去,老公一起還好,老公在老爸不敢兇我。他怕我老公不安逸他。公公說“你爸爸是書讀少了,修養和心胸都不足,情商智商完全沒有,沒文化的表現。”注:公公屬於高智商高情商,能說會寫,猴精人物。說說我媽媽吧!一直都是我又敬又愛的好媽媽。我跟我妹妹都是她一手養大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我媽媽給我們的。我一直特別心疼我媽跟我妹妹。以前生活壓力大,想自殺的時候,就是放心不下她們,我才活下來的。現在媽媽老了,不知道怎麼了,人也漸漸的糊塗了。偶爾給她打電話,接通了第一句話都是(有什麼事?)然後說不上幾句,好像就不耐煩了,然後就草草結束通話。搞得我每次打電話都只能避開我老公。(免得老公聽到說“這些沒良心的人,給她們打電話幹嘛?找氣受呀?”)唉,我馬上快34歲了,也看淡看開了。好呢,就多走動走動。不好呢,就少走動。在這薄情的年代,當你心寒心疼的時候,抱抱自己,給自己一點溫暖。可能有網友會反駁我。說實話,我羨慕那樣的網友。說明你有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你的世界充滿了愛,家人給你的愛。但是也請你不要忘記,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到過這份愛的。記得讀書的時候,一個女同學她就特別慘。爸爸死了,媽媽改嫁了,然後她沒錢了打電話問她媽媽要,她媽媽居然說“讓她自己想辦法,以後都不會管她了,是死是活就看她自己的照化了。”當時大慨是15歲,在外地讀書。然後為了生存下去,沒讀書了,在學校附近一餐廳打工。她哭沒哭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在宿舍默默地替她哭了的。我們那時候住同一個宿舍。瞌睡來了,就說到這吧!晚安朋友們!
-
7 # 今年不結婚
我記得小的時候總是捱打,爸爸比較喜歡弟弟,只要弟弟跟我在一起哭了,被老爸知道了二話不說就是一巴掌,說實話真的不是我的錯,可是那又能怎麼樣呢?誰要我是姐姐呢?還有一次更離譜的事,在上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女同學給我了一個盒子,裡面裝的是蠶寶寶,要我拿回去養,那天拿回去怕爸爸知道了會打我,於是我就藏起來,到了晚上我拿出來餵它吃東西,這時弟弟看到了,哭著喊著要拿蠶寶寶玩,我怕他給蠶弄死了,就不給他玩,這個可不得了了,哭著跑爸爸那裡說我打他,加上爸爸喝了點酒,就拿起凳子往我身上砸過來,還好我媽給我推了一把,不然真的不知道後果會怎樣!那一晚我不敢回家,躲在房子後面的一推草叢裡睡著了,媽媽找了半夜才找到我,當時的心情不知道怎麼去形容,搞得我現在的性格很孤僻!沒有安全感。
現在長大了自己也做母親了才知道父母們的不容易!他們那個年代的教育方式不對,總覺得大的要讓著小的,所以才有上述的故事。
現在父母們都老了,以往不開心的事都忘記,好好陪他們走完後輩子吧!
回覆列表
選擇原諒,給彼此一點時間,時間會淡化一切。
很多時候,父母只是不會表達而已,畢竟父母也不是天生就是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與子女相處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