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理工男讀歷史
這個事情就是後媽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家產,親生父親寵後媽,整個過程就這麼簡單。
背景介紹李瑛的母親是李隆基還沒當上皇帝時寵愛的女子。有才貌,善歌舞,李隆基在潞州(山西長治)為官時“甚寵遇”,李瑛應該就是在山西出生的。
過了不到十年,李隆基登基為帝,娶了武則天的侄女武惠妃,開始喜新厭舊,包括李瑛生母在內的幾個過去的寵妃都失寵了。
李隆基的大兒子李琮據說有殘疾不能立為太子,李隆基就在繼位三年之後立了二兒子李瑛為太子。當時李瑛9歲,還有幾個兒子年紀更小,未來的唐肅宗是老三剛剛4歲。
武惠妃從進宮一直到去世,在李隆基身邊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雖然不是皇后,但整個後宮中她一直享受皇后待遇,尤其是李隆基廢掉結髮妻子王皇后之後。
而武惠妃先後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前三個都夭折了,壽王李瑁、盛王李琦二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活到了成年。
陷害李瑛的兩個版本,細節不同到了開元二十三年,李隆基就有打算更換太子,被宰相張九齡阻止;但不久後張九齡被李林甫陷害罷相,而李林甫和武惠妃是政治上的盟友,再也沒人能阻止李隆基了。
李瑛的生母已經去世,但即使活著也無法抗拒。可憐的李瑛,有個後媽武惠妃,還有個比後爸還狠的親生父親李隆基,尤其他還是皇帝。
第一個版本,《新唐書》:
先是武惠妃女兒的夫婿楊洄,上奏李隆基說:“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與太子妃的哥哥私下密謀。”
武惠妃派人找太子和二王,說:“宮中有賊,要你們幫忙。”太子就來了;
武惠妃對李隆基說:“太子、二王謀反,穿著盔甲來了”;
李隆基讓宦官去看,果然如此。召李林甫商議此事,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我不應該參與”。李隆基於是就下了決心廢掉太子。
第二個版本,《資治通鑑》胡三省注:
按瑛等惠妃相猜忌已久,雖承妃言,豈肯遽被甲入宮!又按廢太子制書雲:「陷元良於不友,誤元良不友,誤二子於不義。」不言被甲入宮也。蓋洄譖瑛等雲欲害壽王瑁耳。今從舊傳,但云「潛構異謀」——胡三省注《資治通鑑》這話說的很有道理,太子和武惠妃等人已經長期不合了,恨不得弄死對方,怎麼能輕易聽武惠妃的話披甲入宮?根據後來廢太子的詔書說的話,是批評李瑛不友、不義,應該是認為李瑛準備要對付壽王李瑁。
而政治上不成熟的三個年輕人,偶爾在一起說些怨言在所難免。他們絕對不敢說李隆基,但可能會說自己的弟弟壽王李瑁。是否有實際行動並不重要,反正李隆基相信了他們要對李瑁不利,那可是自己和武惠妃的親兒子啊。但他好像忘記了那三個也是他的親兒子。
《新唐書》有時候細節描寫很多,像小說似的,但真實性確實成問題。
最後的處理結果是李瑛的大舅哥被流放瀼州(廣西上思),路上在藍田(剛出西安不遠)被賜死;李瑛等三人先被廢為庶人,很快就在城東驛站被賜死,三人的妻族數十人被流放。
武惠妃做了虧心事被嚇死了,後媽也不是好當的;
李瑁也沒得到好處,太子沒當上,後來媳婦楊玉環又被李隆基搶走了;
唯一不受影響的是李隆基,神經如鋼鐵一般堅韌。
-
3 # 文史磚家
在帝制時代,皇宮大內好比不見硝煙的戰場,表面上風平浪靜的背後,往往則是各種勢力之間爭權奪利的滾滾暗流,置身其中的人若性格單純、天真的話,很可能會淪為犧牲品。這樣的案例史不絕書,唐玄宗時期的首任太子李瑛,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瑛是唐玄宗的次子,生母為趙麗妃。趙麗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因能歌善舞、容貌豔麗,被時任潞州別駕的李隆基納為側室,由此寵極一時,並在次年誕下李瑛(“瑛母趙麗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見《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等到李隆基稱帝后,便出於“愛屋及烏”的心理,冊立李瑛為皇太子。
然而趙麗妃在受寵多年後,由於年紀漸大,便開始輸給“新起之秀”武惠妃。作為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惠妃不僅長得特別漂亮,嘴巴特別能討玄宗歡心,而且心腸特別毒辣。武惠妃入宮後,在為皇帝誕下四子三女的同時,依仗著皇帝的恩寵和似海的心機,逐漸便將趙麗妃排擠下去、獨擅宮闈。
隨著趙麗妃的失寵,太子李瑛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而武惠妃為把三子李瑁扶上儲君之位(武惠妃所生長子、次子皆早夭),便開始處心積慮地謀害太子。由於鄂王李瑤(皇甫德儀之子)、光王李琚(劉才人之子)跟太子關係親密,武惠妃決定透過計謀將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與女婿楊洄密謀,以宮中有盜賊為由,召喚李瑛、李瑤、李琚入宮捕捉,並特別叮囑他們,盜賊人數眾多、身懷利器,需要身披鎧甲、攜帶武器前來(“洄復構瑛、瑤、琚與妃之兄薛鏽異謀。惠妃使人詭召太子、二王,曰:‘宮中有賊,請介以入。’”引文同上)。
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若無皇帝特別批准,皇宮大內禁絕臣子身穿鎧甲、攜帶武器入內,若有違反必然會以“謀逆”罪論處。而且,宮中出現盜賊,自應由衛尉負責捕捉,哪裡用得著太子和王爺們費心?如果李瑛三兄弟聰明一點的話,很容易便會看出召喚令中的蹊蹺,斷然不會輕易“上鉤”。
巧就巧在三人都是天真到近乎白痴的主兒,在得到庶母的召喚後,竟然想都沒想便如約入宮“捕盜”。可等到他們披甲入宮後,卻根本沒發現盜賊的行蹤,正當狐疑之際,卻被武惠妃以“謀反”的罪名拿下。與此同時,玄宗也得到太子與二王“謀反”的訊息,一時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唐玄宗以兵變起家,兩次透過宮廷政變穩定局勢,並順利地登上皇位,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對“兵變”二字最敏感,非常害怕有人會效仿他當年的舉動。所以,儘管唐玄宗知道李瑛三兄弟生性忠厚恭謹,多半不會做出“謀逆”之事,但是在“事實”面前,卻又不能不相信。
皇帝一時沒有主意,便將奸相李林甫召來,向他徵詢處理意見。可李林甫卻是武惠妃的黨羽,這樣做真好比“豺狼當道,安問狐狸?”不過李林甫是個“老油條”,沒有正面表達意見,只是說外臣不宜干涉皇帝家事,仍需玄宗自己拿主意,但暗含的意思卻是鼓勵皇帝重罰三人,最好將他們全弄死。
此時,武惠妃與駙馬楊洄又適時地“煽風點火”,讓盛怒中的玄宗終於做出決定:將李瑛、李瑤、李琚幽禁起來,並廢為庶人。同時,考慮到另一位駙馬薛鏽有涉案的嫌疑,便下令將其賜死。不久,李瑛、李瑤、李琚三人也被賜死,訊息公佈後,華人多以為冤。
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帝使中人視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議,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決,乃詔:“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同惡均罪,並廢為庶人;鏽賜死。”瑛、瑤、琚尋遇害,天下冤之,號“三庶人”。引文同上。
武惠妃除掉李瑛等人後,又將陷害的目標對準新晉太子李璵(肅宗李亨)。可就在她準備實施陰毒計劃之際,卻離奇地患上疑心病,屢次看到李瑛等三人的鬼魂作祟,最終竟被嚇死(“其年,武惠妃數見三庶人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請彌月,不痊而殞。”引文同上),時在當年十一月。
-
4 # 陳夫子讀史
題目稍微有點問題:太子是儲君不是一個官職,不宜用“首任”稱。
儲君廢立乃歷朝歷代常事,見怪不怪。
-
5 # 大福讀史
說來很巧合,唐玄宗首任太子被陷害的原因還是和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有關。在楊貴妃進入唐玄宗視線之前,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是武惠妃,即壽王李瑁的親生母親。武惠妃本是武則天一黨武攸止的女兒,成年後的武惠妃十分美貌,這立刻引起唐玄宗的關注。很快,武惠妃納入宮中為妃,並賜名號“惠妃”。王皇后死後,武惠妃儼然成為皇宮中沒有名號的“皇后”。史載武惠妃“宮中利秩,一同皇后”。但是武惠妃雖然受寵,在生育方面卻不如意。直到718年,武惠妃連生二子都沒有順利存活。719年,武惠妃又生一子,即壽王李瑁(與前妻楊貴妃同年)。
壽王李瑁成年後,寵冠後宮的武惠妃動起了奪儲的心思。當時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本是唐玄宗的次子,母親為趙麗妃。玄宗皇后王氏無子,長子生母劉華妃又不受玄宗寵愛。故而,子以母貴的李瑛就被立為太子,史載,“以母寵而立其子”。常言道: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馳。隨著武惠妃進宮受寵,年老的趙麗妃漸漸地失寵,以至於最終失意亡故。如此,又興起了一波新的奪儲波瀾。當時,武惠妃為了扶持兒子壽王當上太子,便交好李林甫,李林甫官職能得到迅速升遷完全是得到武惠妃的庇護而發家。經過一番謀劃,武惠妃開始發動了對太子李瑛的陷害。
736年,太子身邊的眼線告訴武惠妃,“太子與李瑤(玄宗第五子鄂王)、李琚(玄宗第八子光王)會於內第,各以母失職有怨望語。”武惠妃聽罷,立刻跑到玄宗面前哭訴,並指控太子結黨,企圖謀害武惠妃母子。唐玄宗聽完,隨即召見宰相們商量廢黜三子。唐朝重臣張九齡聽罷,援引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的歷史教訓,勸阻玄宗不要輕易廢黜太子。一番慷慨陳詞之下,玄宗畏懼了,廢立太子的風波暫時平息。武惠妃聽聞張九齡插手,便派人拉攏張九齡,張九齡不為所動。於是,唐玄宗時代最後一個名臣張九齡便被排擠出了朝堂。
737年,武惠妃又亮出了新招。《新唐書》記載,武惠妃藉口宮中有賊,派人通知太子、鄂王、光王入宮救駕,於是太子三人便身披重甲,手持武器入宮。武惠妃立刻向玄宗稟告,玄宗不信,派人檢視之下果然如此,唐玄宗大怒不已。唐玄宗此人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無論誰有一絲染指最高權力的舉動,那麼即使是他的親生兒子也是照殺不誤。經過張九齡被貶黜一事,京城內已無人再敢替太子求情。也許,唐玄宗想起張九齡的勸諫,暫時猶豫了。此時,中書令李林甫趁機進讒言,“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歷史何其相似!當年唐高宗李治一意孤行,執意立武則天為皇后,在遭到大臣反對後。唐朝名將李勣也回了一句,“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如此,唐玄宗立派宦官“於宮中廢之”。而後,武惠妃等人又挑撥唐玄宗賜死了太子、鄂王和光王。此外,太子舅家、妃家,鄂王舅家等,亦被株連甚多!如此動搖國本且不顧骨肉之情賜殺三子,無怪乎宋代史學家歐陽修不滿地批評玄宗真是昏庸到了極點,“明皇一日殺三庶人,昏弊甚矣!”
回覆列表
被武惠妃設下毒計讓他披甲入宮救駕又向玄宗進讒說太子聯合光鄂二王謀逆逼宮玄宗信以為真將三子廢黜賜死致李瑛三兄弟含冤而死賢相張九齡罷相回鄉李林甫開始了近二十年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