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查理Plus

    這句話水平不夠高,還不足以覆蓋人生的最高境界吧感覺...不過這種事吧,似乎怎麼說都可以...

    從我個人經歷來說,不卑不亢不過是相對的而已,地位再高,總有人能治得了你,所以起碼做人上“亢”是沒啥意義,反而我覺得但凡出來以後特別狂浪的人都是沒少受委屈的。至於“卑”...這個吧,反正總有人比你強,保持一點謙遜總沒什麼大錯,但別過了頭,因為你表現得越低微,人家越會自然而然騎到你頭上來——你想啊,你站直了,有人想騎你一下起碼他還要費一番功夫,你平白無故像大馬那樣臥倒,人家不騎你那都是高素質,懶得無聊對不對...而且我越來越覺得,越往高處走,人的水平越高,你舔他越沒什麼用處,你還不如多琢磨琢磨怎麼把事做好,反而更能贏得尊重。

    不卑不亢水平不夠,你不如來一句無慾無求,這個水平就接近了...人有千面,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只要你過著能比較歡樂也就是了

  • 2 # 彼岸花開本無岸

    我認為說不上是最高境界,但是確實是比較難達到的,這個社會誘惑太多,要屈服的太多,所以能做到不卑不亢,除了經濟上的實力,更多的是自身心態方面的,自身有底氣或者不太在意外界物質的

  • 3 # 慧心文殊苑

    何為做人的最高境界?我想,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回答。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每個人對人生的認知有深有淺。所以,千人有千種看法,萬人有萬種知見,是非常正常的。

    不卑不亢,無疑是做人應有的一種風骨,也是做人應有的一種境界。大千世界,古往今來,做事做人從來離不開“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難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的矩指的就是分寸。而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圓內方,正是人生最恰當處的一種拿捏。

    不卑不亢一詞出自於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卑不亢最為著名的典故莫過於《晏子使楚》了。

    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子奉命出使楚國,因為他身材矮小,楚華人就在大門旁邊開了狗洞,請晏子從小門進去。晏子不肯進。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我現在出使的是楚國,不該從這個門進。”司儀只好又領他改從大門進去會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晏子回答說:“齊國的臨淄有三百個居民區,所有人要是把衣袖舉起來,可以組成一道圍牆;大家甩一下汗水的話,就像下了一場大雨,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那為什麼派你當使者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者根據出使國的情況而定。賢能的人就派往有賢明君主的國家,那些無能的人則派往君主無能的國家。我晏嬰最無能,所以出使楚國。”最終,晏嬰不卑不亢的態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讓楚王不得不折服。

    一個不卑不亢的人,無疑是個心態平和的人。因為失敗時容易垂頭喪氣的人,成功時也往往容易趾高氣昂;卑微時容易低聲下氣的人,顯貴時也往往容易盛氣凌人。所以,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唯有心態從容淡定,不卑不亢的人,才易做到。

    然而,不卑不亢雖是為人的一個佳境,但絕對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我以為,一個人若達到了心地無私無我,唯求慈悲利他的境地時,才算是真正達到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因為這樣的人心胸寬闊,無滯無礙,做人,隨緣盡份,不會為利益所拘;做事,隨方就圓,不會被利害所縛。正所謂:但得蒼生苦除盡,願做春泥更護花。如此,做人做事哪裡會有什麼差池呢?

  • 4 # 走在新疆的路上

    其實這和魏晉南北朝,竹林七賢有點類似,所謂的雅量吧,就是寵辱不驚,面對任何事情都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善待他人的同時,也是善待自己的內心。

  • 5 # 了凡四訓誦讀解析交流

    我不認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不卑不亢做人,不容易呀。 有一句低俗點的俏皮話“人難做,屎難吃,不卑不亢沒人膝”就是說做人做到了不卑不亢,可能身邊就沒有與咱交往的人了。

    我認為“人”生在世,活在當下。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責任義務。這些都需要“人”與世間萬物互動。

    咱比方講一個50歲左右的男人,膝下有一個女兒剛在外地結婚不久,第一次帶女婿回孃家走動走動。如果女兒知道父親是不卑不亢的人,會不會擔心自己丈夫對自己父親不尊重???(回答“這種顧慮是會有的”)我請問世間那位男士願意給自己的女兒填麻煩???‘

    咱再比方講,一位成年人,自己在一個固定的房間裡生活,在外地回房間的過程中,不小心攜帶回來蟑螂這種害蟲到房間裡了。多日以後,無意中發現房間裡蟑螂越來越多。成年人本著不卑不亢的處世風格,對蟑螂在房間裡的狀況,置之不理,任其發展。這樣做人可行嗎???

    咱再舉一個略微極端點的假設案例,一個人剛從汽車專賣店,買了一個新車,還沒有辦車手續,也沒有交車的任何保險,把車開在空曠的國道上,突然內急想要小解,於是把車停在路邊,在揹人的地方小解,小解完回到車上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一個偷車賊把車門開啟,要把車偷走,不卑不亢的車主,沒有制止偷車賊繼續行竊、也有沒有報警。然後安然的自己走回家中,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這事可能嗎???我個人的觀點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好自己,時時刻刻,該幹啥就幹啥”大家覺得呢???‘請大家回答’

  • 6 # 阿山的詩和遠方

    始終不卑不亢,算不算做人的最高境界,本人沒考證過。做人要做到不卑不亢,這是對的,但很少有人能始終做到。不卑不亢是一個平常人應有的品格。關於最高境界,眾說不一,有人歸納了:婚姻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擇偶的最高境界是緣,運動的最高境界是度,修煉的最高境界是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容,養生的最高境界是壽,生活的最高境界樂,交友的最高境界是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靜。不卑不亢,形容人說話辦事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這個詞出現在外交場合的頻率較高。它出自明代朱之瑜的《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

    不卑不亢的成語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他,先是讓他從小門進城,然後說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飯菜招待他,最後用兩個齊國囚犯來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結果楚王自取其辱。

    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自古以來有很多,收集在《增廣賢文》中的最多,以家訓或諺語的形式出現。《朱氏家訓》也是講做人的道理的。不卑不亢,難就難在分寸的拿捏上。很少有人做到十全十美。人生有些時候身處逆境,受人管轄,或寄人籬下,或不得志,處於“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尷尬處境。面對強惡勢力的打壓和限制,有人不畏豪強,敢於針鋒相對,敢於據理力爭,敢於揭露真相,敢於昂起高傲的頭,表現出正氣凜然的民族氣節,他們受盡折磨,甚至會犧牲生命,比如戰爭年代的方誌敏、許雲峰、江姐等。其精神和品格令人敬佩。極少數人則因屈服於對方勢力而背叛自己民族或國家,成為歷史的罪人,如抗日戰爭時期的漢奸。

    在現實世界中,面對於自己不利的人和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有的選擇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堅持據理力爭,結果可能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和打擊,有的則選擇妥協,先表現順從,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姑且違心地做自己本不願做的事,先儲存實力,待機而後動。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韜光養晦,待回到自己國家東山再起,最終擊敗吳王夫差,終成霸業,就屬於後者。

    當然,不卑不亢,更多的時候適用在外交場合。平常時候,人與人之間交往,保持低調最好,低調做人,謙卑受教,高調做事,不落人後,不過於張揚,與人為善,保持親和力,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以一副傲慢的態度對人,趾高氣昂,目空一切,睥睨天下,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勢必讓人敬而遠之,受到眾人孤立,對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帶來隱患。

    在與人交往這個問題上,似乎中庸之道比較可取,既不仰視權勢和名人巨賈,也不俯視甚至瞧不起比自己過得差的人,人生平等,友好和睦相處最好。

  • 7 # 無坑應用文

    對題主的觀點認不認同,取決於對這句話的一個理解。如果它表達的是一個純善純淨的觀點,則我是認同的,反之則不認同。

    “不卑不亢”語出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卑不亢,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它實際上是中庸思想的一個表達。

    關鍵來了,中庸思想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如果按照現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庸思想就是沒原則,老好人,和稀泥,那“不卑不亢”就不是出自人自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了,那麼題主的觀點當然不能夠認同。

    但本意上的中庸,表達的是人要回歸本源,找回與生俱來的天性,讓人的心靈達到純淨純善。在這種意義上的“不卑不亢”,出自人的內心和精神,不虛偽,沒摻假,能做到這點,當然是做人的一種最高境界了。

  • 8 # 墨談品牌

    做人的最高境界:知行合一。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於外,我們需不斷打磨塑造自我的外在形象、言行舉止以及行事作風,於內,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修煉心性,內外統一的程度越高越能顯現出人格魅力,內盛則外溢,外盛則內謙。

  • 9 # 風過無痕攝有痕

    不卑不亢,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不是最高境界。對於強者來說,不卑容易,不亢難。對於弱者來說,不亢容易,不卑難。難就難在需要巨大的勇氣面對,做到一種寵辱不驚的沉穩境界,這不是硬挺出來的,裝出來的,而是一種內心的自然流露,強者自有一種厚積而薄發的沉潛態勢,如成熟而自然彎腰的稻穗,弱者自有一種傲骨磷磷,如梅花傲霜鬥雪的大無畏精神。

    不卑,是審視自己弱勢的一面,不讓內心封閉而開放,開放就能擺脫情緒的牽制,最有效的釋放力量,讓內心強大起來,有了自信心,就能源源不斷地汲取生命的能量,勇敢地去跨越障礙。

    不亢,是正確對待自己強勢的一面,做到鋒芒而不顯露,強勁而不張揚。時刻保持謙恭的低姿態,這看似消極,其實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能以退為進,以柔克剛,能避開無謂的紛爭或意外傷害,更好地保全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為人處事是以道德為基礎的,所謂立世德為先,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好德之心是可以培養的,等培養得純熟了,有了“忠、孝、仁、愛、禮、儀、廉、恥”之德,做到好德如好色般自然流露時,就是為人的最高境界。而不卑不亢只是為人的一種態度,態度恭順與不恭順未必是德,正如孔子所說的:“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付出看不到只能放棄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