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淡定的小魚
-
2 # 創業史記
一位歷史人物是否能馳名古今,站在歷史學的角度,要從其社會貢獻、時代貢獻、乃至其德行、言行等角度做客觀分析,不過這貌似不怎麼有趣。
而站在傳播學的角度,就簡單很多,一為歷史人物的馳名與否只看是否有“傳播點”。
如果站在歷史學的角度,曹振鏞太普通了,而站在傳播學的角度,他的身上有太多傳播點:
1、有個超級IP的祖先曹振鏞是魏武帝曹操之後,且是嫡系子孫,這可不是杜撰的,有譜可考。
2、有個超級IP的門生說到虎門銷煙大家都知道,林則徐的大名更是響徹寰宇!林則徐就是曹振鏞的門生。
3、有超長的政治生命期曹振鏞27歲進官場,做了53年官,活了81歲,紫袍玉帶,一直做到壽終正寢。歷任乾隆、道光、嘉慶3朝,兩朝為相!
4、有為官者的最高榮譽曹振鏞頭頂吏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桂冠。更有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軍機本臣兼上書房總師傅、太子太師、太傅等光環。死後還被賜諡文正,入祀賢良祠。這不僅在大清朝獨一無二,歷朝歷代恐怕也絕無僅有。
5、一身清廉為官53年,沒有貪汙受賄,也沒有結黨營私,甚至自己家族的鹽商生意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都沒有為家族爭取。
6、有句經典名言曹振鏞將自己的仕途,尤其是大清朝如何為官,做了一個非常精闢的總結:
多磕頭,少說話!這句話表明上看是唯唯諾諾,可背後卻是曹振鏞對滿清統治者的深度認知,尤其是滿清政權之下的漢族官員要如何定位自己更是認識得非常深刻!
基於以上6點,曹振鏞本身就具備了傳播的屬性,再加上滿清統治者為了樹立典型,就有了更多歌頌曹振鏞的文章,道光皇帝自己都發文:
“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可在民間,更多的卻是對曹振鏞的諷刺,比較有代表的就是這首《一剪梅》:
“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八方無事歲歲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後世更無窮,不諡文忠,便諡文恭。”這也難怪,在《清史稿》中,就這麼一位重臣,記錄僅僅700字,大清史官實在找不出曹振鏞都幹了些什麼實事,有哪些突出的供給,能湊足700字,實屬難能可貴了!
-
3 # 山姆山姆啊
縱觀清史300年,想必大家對和珅的名字都耳熟能詳了,什麼大清第一大貪官啦,大清第一大馬屁精,但今天咱就來說一位與當時擁有百萬字傳記的和珅馳名的大清第一奸臣——曹振鏞。
大家如果去讀在民國編寫的《清史稿》中,你會驚訝地發現,在為這位權臣所編寫《曹振鏞傳》只有寥寥的七百多字。
這是為什麼? 曹振鏞雖然為官52年,歷經三朝不倒,為官生涯中,還有15年之久的位極人臣的大官,用,年屆80才退休。
但最最最重要的是老鐵們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但這位大哥下崗後竟然無災無難,最後頤養天年,壽終正寢。
我們不禁要問了,這個曹振鏞到底有什麼本事,他憑什麼能夠屹立朝廷這麼久?他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說實話,啥也沒有,他的成功我們可以歸結為六個字——多磕頭,少說話。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就是"做官六字訣",這幾個字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卻飽含人生的大智慧。
除此之外,曹振鏞還有一個制勝法寶,那就是他懂得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鏞哥表面和稀泥,其實啥都看的明白。要知道,人一旦死了,金銀財寶、家財萬貫、香車美女神馬都是浮雲,為了死後能夠踏實,好好地待在地下,不被人鞭屍,只有培養一個能夠保護自己的接班人才是正經八百的事兒啊,讓他去辦事,自己才能放心。 有了這"六字真言",又有了合適的接班人,曹振鏞終於踏實了,道光十五年,81歲的劉振鏞終於無疾而終,但也放心地去了。
曹振鏞死後,面對這位一生碌碌無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赤膽忠臣",道光皇帝悲痛欲絕,親自厚葬這位稀泥大哥,並且贈曹振鏞諡號,為"文正"。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諡號,這個諡號一直以來都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的,在之後也只有范仲淹、司馬光、劉統勳(劉墉之父)這種曠世奇才才能得到這種殊榮,就連張居正、紀曉嵐、劉墉這種猛人都沒戲,結果竟然讓曹振鏞這個蠢貨得到了。
那麼曹振鏞是如何欺騙皇帝,向皇帝傳授自己的經驗呢? 話說剛登基的道光皇帝忙的焦頭爛額,天天處理棘手的案件,全都是地方管不了的事兒,真實勞神費心,卻又責無旁貸。
這時候我們曹哥對道光說啦:"身為臣子,積極發表意見,這無可厚非,咱也不能禁言是不,但是這些人都有秘書,他們自己都不用動筆寫,但是這就苦了您了,我這有一個好主意,老大您想啊,現在天下太平,哪有那麼多事兒啊,所以啊,這些奏摺不用全看,不如找幾個不重要的奏摺,狠狠地挑幾處錯誤,讓下面的人覺得上面大boss明察秋毫,這樣他們就再也不敢上無用的奏摺了。"
道光一聽,高興壞了,感覺這廝說的真對啊,這個辦法簡直amazing啊。於是從此以後,道光看奏摺看煩了,就專門挑奏摺上的錯誤,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交給刑部處理。 正是劉振鏞的這個"好辦法",也就開啟了大清王朝衰敗的導火索,種下了種種惡果。
第一:大臣們由於道光"明察秋毫,事事躬親"的態度,慢慢的也只能"多磕頭,少說話"了。
第二:道光的這個方法,讓官員們養成了一種注重形式的官僚主義風,文武百官逐漸腐敗成風。
退一萬步講,曹振鏞雖然沒有那麼壞,但他只是一個阿諛奉承、勤於拍領導馬屁的一般奸臣,但重用這樣的人為宰相,絕對是一大敗筆。
回覆列表
嘉慶年間流傳一句民謠: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中堂忽悠了乾隆一輩子,聚斂了大量財富,被嘉慶抄家賜死之後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有人說乾隆肯定知道和珅的貪腐行為,為何一直不辦他?道理很簡單,因為和珅是最懂乾隆的人,乾隆離不開他。世上最有力量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我懂你。"懂"這個字,涵義太過豐富。和珅是乾隆孤獨時第一個出現的人,高興時一起瀟灑,鬱悶時一起分憂。乾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和珅都會琢磨到位馬上做出反應,工作經常做到領導前面,這樣的幹部肯定要重點培養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珅喜歡錢,只要不太出格,隨他去吧。
貪官可惡,但有一種對國家的破壞力比和珅還要厲害的庸官,就是不作為的官員。俗話講,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自己的工作要對得起人家給的這份錢,但他的想法卻不同,一輩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只會做官不會做事,生平奉行六個字:多磕頭,少說話。
曹振鏞,自稱曹操後裔,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時,27歲考取進士進入公務員系統,成為國家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嘉慶朝時,任吏部工部侍郎;道光朝時,升任武英殿大學士,成為道光皇帝心腹。仕途之路一馬平川,混日子混出了頂級水平。掌管軍機處長達15年,官齡長達53年,年屆80歲才退休。最後頤養天年、壽終正寢,縱覽整個清朝沒有一個人比他當官時間長,但知名度很低,就是因為沒有留下什麼事蹟可以大書,所以《清史稿·曹振鏞傳》的篇幅很短,只有700多字。平平庸庸,無所建樹的曹振鏞為何官職就像坐上火箭,屹立三朝不倒?有人向曹振鏞請教為官秘訣,他很直接:"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深諳官場政治,可以考慮頒發奧斯卡終生成就獎。
漢高祖劉邦稱帝后,蕭何作為丞相輔佐,國家逐漸從戰爭中一步步恢復到正常生產生活中,蕭何功不可沒。等到漢惠帝即位後,曹參擔任丞相,但這位老兄卻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無為而治,甚至不上班請假休息。漢惠帝不解,問曹參,為何這般?曹參問漢惠帝,在您看來,您與高祖德行相比何如?漢惠帝承認自己不如高祖。曹又問,我與蕭丞相的能力相比呢?漢惠帝說您恐怕比不上蕭丞相。曹說就是的,先帝與蕭丞相已經制定了很好的制度,我們只需遵照執行即可,漢惠帝明白了,同意曹繼續歇著,這便是"蕭規曹隨"的由來。曹振鏞身居要職,並沒有蕭規曹隨的基礎,沒有給乾隆、嘉慶、道光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這就是不稱職。
一代名相曹參(音can)
如果非要從他無所建樹的一生中找到亮點,還是可以找到幾處。道光年間,有幾個大臣在整理資料時,將乾隆出生之地說成是承德避暑山莊。民間傳言乾隆乃是雍正去避暑山莊遊玩時喝鹿血後興起與宮女所生,這幾個大臣這樣說簡直是打臉。道光皇帝起初也沒發現,但大學士曹振鏞發現了錯誤,指出高宗不是出生在避暑山莊,而是雍和宮。道光這才明白,將幾個大臣革職,重賞有功的曹振鏞,很快提拔他成為軍機處"首輔"。曹振鏞看準了道光是位守成皇帝,雖然表面很忙,但忙不到點子上,所以自己與道光很適合。但表面工作還是要做的,挑一些小錯誤神馬的是他的專長。比如道光批閱大量奏摺很勞神,曹振鏞獻計,皇帝可以抽看,如果有發現錯誤地方就用硃筆勘出,然後在大臣中間傳閱,這就可以避免錯誤,人人仔細了。道光大悅,下詔執行。官場人人只關注八股文章是否寫的圓融,卻不再有犀利的政治諫言,曹振鏞的妙計實為惡計。
道光是節儉過頭甚至有些摳門的皇帝,曹振鏞摸透了道光脾氣,穿著打補丁的褲子上朝,道光看了不解:"愛卿你這是為何?"曹振鏞影帝附身:"做條新褲子不難,舊褲子打上補丁還能穿,何必浪費呢?"道光一聽同道中人,讚許有加。從此以後,朝堂上出現了一件怪事,大臣們不穿新衣服,而是穿著破爛的舊衣服上朝,將作秀進行到底,市場上打著補丁的舊衣服價格是新衣服的三倍。道光還以為自己的節儉號召得到了很好地貫徹,可悲。
安徽歙縣的"宰相故里"
曹振鏞所處時代正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中國急劇地被西方列強撕裂,曹位極人臣,一輩子碌碌無為,雖然沒有出現什麼錯,但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稱奸臣說得過去。因為在位時間長達53年,對官場生態影響極大,因此小編稱他是第一奸臣。死後得到"文正"諡號,真是諷刺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