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俯瞰那隻羊

    第一中國在乒乓球這項運動上一直是世界超一流的水平,而從2000年10月1號開始,把球從38mm改為40mm,是為了限制打壓中國隊,第二,當時的運動員水平越來越高,比賽時球速越來越快,旋轉的越來越強,往往觀眾都還沒看清球已經出界得分了,失去了觀賞性,所以當時的國際乒聯開會投票表決,最終通過了小球變大球這一改革!

  • 2 # 楚澤平

    乒乓球改大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上個世紀,中國國乒的傳統打法是近臺快攻,而歐洲的傳統打法是弧圈,球體從38毫米變成40毫米,使球速變慢、旋轉變弱,有利於運動員拉大動作發力,這樣一來對歐洲弧圈打法更為有利,目的很顯然——為了削弱中國國乒的整體實力。

    2,改大球后,球速變慢,對抗性下降,也會讓比賽中每一個球的回合數變多,有利於提高比賽的觀賞性。

    改“大球“之後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是在2000年2月,在吉隆坡舉行的第45屆世乒賽上。而在2000年10月,在揚州舉行的第21屆男子世界盃比賽上,馬琳在決賽中3:0擊敗金澤洙,拿到了改大球后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外,因為中國隊而改的規則還有:

    1、膠皮顏色。

    2,無遮擋發球。

    3、21分改11分。這個很好理解,單局分數變少,比賽偶然性變大。從技術上說,11分沒有了21分那麼多的試探性發球和熟悉對方打法,套路的過程,也降低了發球的威力,這個規則,顯然也是為中國而改的。

    不過改來改去,也沒有能夠阻擋國乒稱霸世界乒壇!!

  • 3 # 老樂說球

    國際乒聯一直在對乒乓球進行改革,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乒的長期壟斷,讓其他國家看不到奪冠的希望,長期下去對乒乓球發展肯定不利。國際乒聯一直在研究規則的改進。

    其實乒乓球規則的改進也是根據發展,並不是完全針對國乒,每個協會都是一樣,規則的改進都是公平的,但是國乒由於技術能力提高迅速。在乒乓球一改再改的基礎上,國乒都能很好的適應,所以國際乒聯透過修改規則,能夠讓比賽增加觀賞性,並且提高其他協會的參與熱度。

    乒乓球在2000年之前是38毫米,小球由於旋轉強,球速快,一方面影響觀賽效果。另一方面國乒在小球的研究和發展中非常迅速,已經掌握了“核心科技”,對小球的戰術運動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國際乒聯的規則改進,令國乒措手不及,當然其他國家的感覺也是一樣。

    增加到40毫米之後,旋轉速度變慢,而且觀賞性大大增加,另外一點就是,國乒和其他國家將會齊頭並進,共同研究大球,這樣一來,其他國家就有機會和國乒抗衡,這也是球迷被認為是小球改大球最實際的原因。

    但是國乒擁有超強的科研團隊,而其他協會相對來說比較落後,縱使國際乒聯如何改變規則,國乒都會一馬當先,依然統治世界乒壇,但是國際乒聯依然不死心,哪怕有一次機會獲得成功,也會如此下去。

  • 4 # 乒乓小愛

    乒乓球運動最近數十年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發展的更壯大,更多人關注、更多人參與、更多地區普及,然後有更大的經濟商業價值,最後才會出現競技層面的良性發展。所以,所有改革的前提都是基於此;

    乒乓球直徑變大,受影響比較大的是中國隊,這肯定沒錯。可背後最直接的支持者/推動者,也是中國隊。把小球變大球說成是針對中國隊的陰謀論,完全站不住腳;

    整個改革前後的器材試製和測試,很多工作也都是中國完成的。比如紅雙喜承擔了大球製作工作,中國乒協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測量動態乒乓球速度和旋轉儀器的機構,主動承擔了測試工作;

    以及,電視轉播費用直到今天依然是體育運動非常大的營收方式,除了直接的轉播費用,它也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廣效果。甚至於說,電視轉播直接決定了很多體育運動專案的生死,也不是特別誇張的形容。

    所以,從2001年10月1日起ITTF國際乒聯修訂了規則,把乒乓球的直徑從38mm改到40mm,重量控制為2.7g。

    因為,當時有機膠水等器材周邊的出現,讓乒乓球球速變得越來越快,觀眾也越難越看清高速飛行的球,這對電視轉播的效果影響很大。更大的乒乓球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球讓球速下降同時,馬格努斯效應也會更強,旋轉更弱,彈性更低,這對那些更偏愛旋轉球的球員影響更大。也可以理解成改為大球后,球員間的對抗更加激烈、而非明顯的一邊倒了;

    放慢球速又增加了每個回合的次數,一局比賽時長更長,這會讓觀眾尤其是電視觀眾看的更過癮。乒乓球的觀賞性有了提升,電視轉播商業價值變的更高了。

    孔令輝和劉國樑,當年大球改革後打法影響較明顯的兩個人

    有一次劉國樑做客金星秀,提到過小球變大球的主要原因:

    球換大一點之後,能夠讓觀眾看得更清楚一些。

    節目裡劉國樑也提到力主「小球變大球」的乒聯主席,徐寅生老爺子:

    中國乒乓球三巨頭之一,1979年出任國際乒聯副主席,1995年擔任主席,1999年離任。

    實際上,「小球變大球」最主要的推動者有兩位,第三任乒聯主席,日本人荻村伊智朗,和第五任乒聯主席,徐寅生。

    兩人的人生軌跡非常相似。年輕時候都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頂尖高手,退役後當教練帶出過很多高手,而後又都進入國際乒聯擔任要職。

    荻村伊智朗1970年起任國際乒聯理事,1977年任第一副主席,1987年成為第一個亞洲人主席;比荻村小6歲的徐寅生1979年出任國際乒聯副主席,這個副主席一做就是十幾年——這多少也結合當時外交政策的指示,低調做事韜光養晦,力求乒乓專案的良性發展避免過於一家獨大,所以一直擔任副主席。

    直到95年,荻村因肺癌去世、繼任者瑞典人哈馬隆德干了不到一年也去世了的情況下,乒聯也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徐寅生老爺子才最終出面當了主席。

    第四任哈馬隆德在任時間太短,第三任主席荻村和第五任主席徐寅生就成了是「小球變大球」最主要的倡議者及落實者,最終大球寫入規則則是下一任沙拉拉手上了。

    90年代初期乒乓球的歐亞競爭激烈度並不低,但乒乓球的發展卻反而是倒退的,整個專案的商業價值並沒有得到提升。

    原因之一,當時乒乓球的球速越來越快,快到嚴重影響觀賞性,尤其是電視轉播的效果。

    很多比賽往往一個發球就把對方給吃了,加上那時電視轉播畫面清晰度和轉播技術不比現在,本身乒乓球檯面積就很有限,觀眾在電視上想看清比賽細節就變得非常困難。

    球速快回合少引發的連鎖反應,看乒乓球的人越來越少,電視轉播價值不斷降低,乒乓球在全球範圍推廣停滯,收入每況愈下。

    電視轉播一直以來都是體育運動的生死父母,質量高、觀賞性強的賽事轉播能吸引大量觀眾,收視率的提高又能吸引來大量廣告客戶,廣告和贊助的受益為體育賽事發展提供強大資金動力,這其中環環相扣。基本上,電視轉播收入費用可以等同於一個體育專案的商業價值。

    徐寅生和荻村當時想了很多解決方法,其中一個就是把乒乓球改大。

    但改革面臨的阻力很大,運動員和教練不想改打法(包括後來推廣“塑膠球”也是),現有器材商不想出錢重新搞模具搞實驗。「小球變大球」決策提上日程不久,荻村便被查出罹患肺癌,以及荻村並沒有獲得他背後日本乒協的支援(日本乒協至始至終是堅定的反對者)。繼任的哈馬隆德和背後的瑞典乒協都不算支援派,加上哈馬隆德多數時候也都耗在醫院裡,改大球的事中間擱置了一段時間。

    直到徐寅生上任,乒乓球從38mm到40mm的改革才算開始正式推動,並列入了國際乒聯工作日程。

    這裡面當然有中國乒協和國內器材商們的強力支援。

    比如上海的紅雙喜承擔了大球製作工作,按要求生產出一批高質量的40mm大球,由國際乒聯送給各會員協會試用;

    比如中國乒協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測量動態乒乓球速度和旋轉儀器的機構,承擔了測試工作。乒協科學委員會科研人員做了“不同直徑的乒乓球對擊球速度和旋轉影響的實驗”。實驗結論也驗證了,直徑大的球,速度慢於直徑小的球,旋轉弱於直徑小的球。

    有資料顯示,38mm的小球時代,王勵勤和馬琳的弧圈球最高轉速超過了100轉/秒,而在大球以後,球的轉速明顯下降;向來以發球最轉的劉國樑,他的下旋球也只有75轉/秒。

    1999年8月4日,第45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大球改革”第一次提案,124個協會,結果10票棄權,83票贊成,31票反對,支援大球的已經佔絕大多數,只不過因未獲得超過3/4的票沒有透過提案。但大球顯然已經是確定趨勢了。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在吉隆坡終於透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奧運會之後,乒乓球比賽將使用直徑40mm、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mm小球。

    2000年10月15日,江蘇揚州舉行的世界盃上,第一次使用大球的正式比賽。當時落選了奧運會的馬琳3比0橫掃金澤洙,拿下了改大球后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從此國際乒乓球算正式進入大球時代。

    第21屆男子世界盃,馬琳奪冠

    上面提到改大球過程中投反對票的,主要有日本、瑞典、南韓、北韓等國乒協,差不多都是比較獲益小球的國家,認為改大球會失去在乒乓球運動中的優勢。相反中國乒協非但積極推進改革,也做了很多其它國家乒協的工作——說是另一種“養狼策略”也沒什麼問題。

    徐寅生老爺子,當然也包括此前的荻村伊智朗和下一任沙拉拉,都是大球改革的推進者。大球改革在徐老爺子這走完所有程式,最終在加拿大人沙拉拉手中完成落實。

    38mm到40mm的變化,讓瓦爾德內爾、羅斯科夫、蓋亭、劉國樑等人成績出現比較明顯的下降,一方面也與老將的適應力有關。對應的,年輕球員就適應的快很多。比如沒能去悉尼的馬琳,當年才20歲,後來也成了第一個大球世界冠軍。而王勵勤、王皓、柳承敏、波爾等,都算適應的比較快的。

    現在這批球員,張繼科、馬龍、許昕等基本從小完全處於40mm大球時代,他們也談不上什麼適應了。

    針對中國乒協的陰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不存在自己坑自己這回事,有的只是儘量做大乒乓球的蛋糕,讓更多人能分上一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變得更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