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路易十三,維多利亞女王等等都是國王,凱撒大帝,拿破崙等才是皇帝?他們的皇帝和國王跟我們的皇帝有什麼區別嗎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知社

    自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列國便次第而起,而掀起了殖民全球的浪潮。一個歐洲二、三流的小國,就能輕鬆地據有幾十倍、上百倍於本國領土的殖民地。直到一戰以前,世界政治話語權都完全掌握在歐洲列強的手中。但為何歐洲強國林立,其君主的稱號卻多稱國王或女王,很少稱皇帝或女皇呢?

    其實,這源於歐洲的政治文化。歐洲“皇帝”的稱謂(羅馬皇帝,均使用“奧古斯都”或“凱撒”這稱謂。而俄語中的沙皇(царь)、德語中的皇帝(Kaiser),也皆源於“凱撒”),在實際上也跟中國古代比較相似,象徵著某區域內獨享的尊號。在古代東亞的政治體系中,只有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稱國王。

    在西方的政治體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皇帝”象徵著區域內的霸權,按理來說也應該只有一位。但是,歐洲長期分裂,又使得這個問題稍微比較複雜。在歐洲人的觀念中,也只有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奧古斯都”或“凱撒”),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稱國王或大公等。這也是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蠻族”君主若想獲得皇帝的尊號,就必須前去羅馬,並由教皇加冕,才算是合法的原因所在。

    而能前去羅馬,並獲得教皇加冕,其本身就意味已獲得區域內的霸權。故而,歐洲的“皇帝”稱號,也就不會氾濫。但為何後來又衍生出三個國家,擁有“皇帝”的稱號呢?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奧地利能享有皇帝的稱號,得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奧托大帝),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而成為天主教世界的世俗最高統治者。此即,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開端。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大部分統治時期,都是鬆散的邦聯,皇帝由選舉產生,此即“選帝侯”制度。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對此評價道: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奧地利(其統屬的波希米亞王國,具有選帝侯資格)卻憑藉實力,而在德意志邦聯(神聖羅馬帝國)的支配地位,長期獲得“皇帝”的頭銜(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

    1806年,拿破崙逼迫教皇庇護七世,前往巴黎為自己加冕。而待加冕之時,又自己搶奪了CROWN,即是對政治傳統的遵循,也有所打破(按傳統,拿破崙應該前往羅馬,由教皇加冕,意味著教權高於皇權)。拿破崙稱帝,意味著已獲得歐洲大陸的霸權,當然就不能再允許另一個霸權象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存在。

    於是,拿破崙就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而神聖羅馬帝國也至此壽終正寢。但是,奧地利仍是歐洲強國之一,並有無與倫比的家族史,連拿破崙也都迫切與哈布斯堡家族聯姻,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協(相當於說:奧地利的皇帝頭銜,已經不是正統)。

    哈布斯堡家族便重組家族領地,改稱奧地利帝國,繼續享有“皇帝”的頭銜。1867年,奧地利又在匈牙利(為奧地利帝國內的第一大民族)愈演愈烈的離心力下,被迫提升匈牙利的地位,而採用“二元君主制”,並改稱為奧匈帝國。

    德國:德國與奧地利同源,稱神聖羅馬帝國為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帝國”。1806年,拿破崙稱帝,德意志第一帝國終結,皇帝的頭銜被法國搶奪。1870年,普魯士擊敗了法國,拿破崙之侄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隨之告終。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小德意志),普魯士王威廉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

    德國之所以選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稱帝,一是為了炫耀武力。另一潛在的目的也是為了表明,德國又從法華人(拿破崙之侄)手中,搶回了屬於自己國家的皇帝頭銜。而此時的德國已經是新教國家,羅馬教廷的權威更是大不如昔,自然就不會有教皇加冕之事。

    俄羅斯:俄羅斯的最高統治者稱沙皇,而沙皇這稱謂就源於凱撒。俄羅斯的皇帝頭銜,與德國、奧地利並不是一個統系,而是來自於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雖同源,卻互相敵視,並在宗教上也最終分道揚鑣。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

    自此,莫斯科公國便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自居,而稱自己為“第三羅馬”,並將索菲亞公主帶來的拜占庭象徵--雙頭鷹奉為國徽。伊凡三世去世後,其子伊凡四世嗣位,莫斯科公國更是日益強盛,並正式採用“沙皇”的頭銜,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別稱伊凡大帝或伊凡雷帝。

    而歐洲其他國家,也曾有透過廣大的殖民地,而獲得“皇帝”頭銜的,但其本身並不屬於歐洲“皇帝”稱謂系統。英國透過殖民印度,而獲得了印度皇帝的頭銜,但西方的頭銜是彼此獨立的,就歐洲君主而言,英國君主的最高頭銜始終是國王。而印度獨立之後,英國也就失去了印度皇帝的頭銜。

    葡萄牙的王子佩德羅,曾加冕為巴西帝國的皇帝,也同樣不屬於歐洲皇室。西班牙透過與哈布斯堡家族聯姻,曾與奧地利共享過皇帝頭銜(奧地利的查理五世,為西班牙卡洛斯一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法國在西法蘭克王國時期,曾與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前身)輪流擁有過皇帝頭銜,但至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就徹底失去了皇帝頭銜。直到拿破崙稱帝,法國才明確有了皇帝頭銜,而這段時期也被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三世的皇帝頭銜,在法理上是繼承他伯父這一系的。至於保加利亞的君主,在歷史上也曾稱沙皇,但能獨立自主的時期都不太長,很有自娛自樂的成分,影響力並不大。

  • 2 # 大秦鐵鷹劍士

    中國從秦始皇當了皇帝以後,但凡割劇亂世之時,各個割劇政權的首領無一例外都自稱為皇帝,沒有一個是稱王的,或者稱公的。歐洲則跟中國不同,大部分政權的元首都是國王、大公之類的,很少有皇帝,那麼原因何在呢?

    歐洲在羅馬帝國誕生以前,跟中國一樣,國家的最高元首都是國王,某個王國扶持起來的國家則是公國。這些王國與公國如果一直傳承下來,那麼他們就習慣稱自己的元首為國王或者大公。比如希臘各城邦的元首都是國王,雅典、斯巴達城邦的最高領導都稱國王。希臘至到1974年仍為君主制國家,國家最高元首是國王,那時希臘稱為希臘王國。

    羅馬帝國誕生後,他的境內還有許多小王國,為了顯示羅馬帝國的無上權威,羅馬的最高首領稱自己為皇帝,在皇帝之下,自然還有王、公等國!法國的前身高盧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英國的前身英格蘭也是羅馬的一個行省,法國與英國成立後,受西羅馬皇帝冊封,故都成了王國;如英法這樣的受西羅馬帝國冊封的國家還有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故他們都是王國。

    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後,就有了兩個皇帝,這兩個帝國先後滅亡,其中俄羅斯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德國繼承了西羅馬帝國,因此俄國與德國的最高元首自稱皇帝。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因與東羅馬帝國聯姻,故自稱皇帝。1453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結婚成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兒子繼承公位成為瓦西里三世,從此以後,俄羅斯公室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皇室的血脈,俄國以第三羅馬帝國自居。

    德意志帝國的前身是普魯士,普魯士的前身是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是西羅馬帝國。普魯士與奧地利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奧匈帝國與德國的元首都自稱皇帝。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包括了普魯士與奧地利,故拿破崙被教皇庇護七世授予皇帝稱號。當然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法國也就不再自稱皇帝了。

  • 3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翻譯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羅馬的問題。

    英語之中,皇帝這個詞是the empire,它應該怎麼用呢?只能用在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上。但是這個羅馬帝國不止是那個中世紀以前的羅馬帝國,在以後都依然有效。

    從元首屋大維開始,羅馬開始實行君主專制,屋大維成為了事實上的羅馬皇帝。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到476年,羅馬城陷落,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但是,“皇帝”卻沒有消亡。在東邊,東羅馬帝國依然保留著這個被稱為“凱撒”的稱號,直到他們滅國。在西邊,又有一段新故事:

    羅馬陷落以後,西方又鼓搗出了一個“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帝國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反倒是隻要有君主牛逼而且聽羅馬教廷的話,就會被認為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譬如著名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因為獲得羅馬教廷的冊封才成為皇帝的。

    而在十九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被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滅亡,他也成為了新的皇帝。從此以後,皇帝這個稱謂就變成了誰都能用的了。比如英國就被稱為“大英帝國”,因為英王又兼任印度帝國的皇帝。

    順便提一句,東羅馬帝國滅亡後,一個公主嫁給了俄華人,從此後俄國王室獲得了東羅馬的血統。他們也心安理得地收穫了“凱撒”這個稱號,在俄語裡面它發成了“沙”,因此,俄國的統治者就是沙皇。

  • 4 # 歷史系旅法師

    因為歐洲的帝統只有一個,那就是羅馬帝國。

    因為翻譯的問題,我們可能看到過歐洲的皇帝,國王,女王等等,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君主的意思,並沒有等級上的差距,強如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君主也只是女王,而維多利亞的皇帝稱號來自加封的殖民地君主稱號:印度女皇。

    歐洲皇帝,沙皇的稱謂都改自羅馬時代的凱撒和奧古斯都之名,羅馬帝國分裂的時候,皇帝變多了,西羅馬被蠻族所滅亡,但是法蘭克王國一統西歐的時候,查理曼大帝被加封為“羅馬人的皇帝”,哈布斯堡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被稱為“既不神聖,也不羅馬”,但是也是頂著西羅馬的繼承者,因為教廷才是皇帝證書正牌頒發者。

    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與土耳其人血戰而死,拜占庭滅亡。

    而拿破崙的法蘭西皇帝在地域上法國屬於法蘭克王國的後裔,在政治上是壓倒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的武器,稱帝2年後拿破崙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

    而神聖羅馬帝國在德意志的視角里是“第一帝國”,普魯士統一後的德國曾經對建立一個大普魯士國還是建立一個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帝國有過探討,最終威廉成為皇帝,這個德國被稱為第二帝國。

    而東方的沙皇俄國帝號來自凱撒之名,拜占庭帝國的亡國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於是沙俄一直以東羅馬後裔自居。

    所以說如果沒有個羅馬貼個邊或者有什麼自古以來,有什麼法統,皇帝稱號是很難擁有的,歐洲還是以國王和大公居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咳出血一般會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