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的李小飛刀
-
2 # 侯眼金睛
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期,答案是不一樣的。
比如四萬億以來,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M2增速曾經達到29%的高點,到處是錢,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到企業之後,即使企業虧損,也能從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影子銀行)貸款中取得資金用於償還。除非企業主的經營差到直接倒閉,或者由於犯罪等原因進了監獄導致無法償還,否則理財出風險的機率很小。這個時候,最大的風險真的在選擇的銀行,正好投資了那個倒黴的企業,不過通常也會用自己的利潤來儘量給予客戶兜底。
自從央行提出一系列要求,銀行縮表,打破剛兌等,理財資金回籠,P2P公司得不到後續資金支援,紛紛跑路。從這時開始,已經沒有哪個理財產品敢承諾兜底了,覆巢之下,無論大小銀行,面臨的局勢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大銀行可能受到的關照能多一些,業務範圍廣一些,相對來說可能有保障一些。
言盡於此,自己體會吧。
-
3 # 理財師鬱小貝
投資理財買產品不能一棍子打死,每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運作方式大同小異,所以從自身角度出發分析問題才是隔離風險的重中之重。
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如何保護自己,挑選產品?①不管是去哪家銀行買理財,買什麼樣的理財,第一件事就是做理財產品風險評估。
目前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逐漸向淨值型產品變更,很多客戶對於淨值型理財十分恐懼,看到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從“預期年化收益”變更成“業績比較基準”之後就覺得銀行的理財不保險了。其實,銀行自主髮型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大多都在R2-R3,本金和收益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在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應注意關注產品的風險等級。
做好風險等級評估,購買的理財產品必須要在你的娥風險承受範圍內,不能因為理財經理的營銷接收高風險的產品。
②做好資產配置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道理我們都懂,那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就尤為重要了。
▲一部分資金保障流動性需求:這部分資金建議購買銀行智慧存款或者貨幣基金。
▲短期資金保障資金週轉:這部分資金建議可以購買銀行理財,有些銀行理財支援轉讓、質押,如果有什麼急需用錢的事情可以進行理財轉讓。
▲長期資金存入存款產品保障資金安全:一定要記得配置存款產品,保本保息,這裡推薦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是一種穩健的理財方式,在保證本金的同時還能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我們要學會區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標的,並且由於結構性存款不能轉讓,因此在購買時還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需求。
如何挑選理財產品:▲看產品是屬於固定收益型,還是浮動收益型;看它是保證收益型,還是非保證收益型。
▲挑選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接下來看產品的掛鉤物件:產品的掛鉤現象就是產品投資的方向和範圍。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了相關的投資領域,但卻因為一些其他原因而導致無法進行投資,那他就可以直接掛鉤這些領域的理財產品。
▲挑選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之後看投資期限和資金到賬時間。
▲挑選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其次看產品的流動性,注意提前終止權。
儘管如此,理財失敗的案例和人數依舊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自己的認識方面還存在欠缺,理財存在一定的風險,並且理財的方法也是未必適合任何人,所以雖然理財產品多,但進行需謹慎。
-
4 # 愛講大實話的黃小黃
直接結論。
所以要挑選不是一個平臺。還是這產品。
⭕所以我的觀點是。
同樣型別的產品選收益高的。
同樣受益的產品選風險低的。
-
5 # 歲月靜好花盛開
自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打破鋼性兌付以來,人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已經開始考慮風險,並將兌付風險排在所有風險的首位。那麼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去哪家銀行購買雖然很重要,但是選擇這家銀行的哪一款理財產品也同樣重要,也就是說選擇“對的銀行和對的產品”同樣重要。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成正相關,高收益必定有高風險。無論哪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通俗概括來講可以分為“保本又保息”、“保本不保息”、“本息都不保”這3大類,每一類又有N款產品,而每一款產品都有與之匹配的風險等級。一些比較大型的銀行對於風險程度分的很細,比如,工商銀行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分為PR1、2、3、4、5這五個等級。
關於理財風險,每個人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待風險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在理財過程中達到預期收益固然令人高興,但如果出現風險,對此的感受就因人而異了,有的人感受到的是皮毛之痛,而有的人感受到的是錐骨之痛。比如,A是單身的人士、B是已經結婚的人士、C是需要養育小孩的家庭,那麼A在風險承受能力方面就要比B和C高一些。
隨著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供人們選擇的種類多的可以說已經令人眼花繚亂。為避免走入誤區,就要加強學習提高理財認識,學會理財並讓錢生錢。對於普通個人或普通家庭來說,理財首先要堅持“保住本金是最重要的”這條原則,因為積累財富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的,所以我們需要用良好的心態去管理和享受自己的財富。
-
6 # 康愉子
前陣子有位朋友還問我,銀行理財產品是不是完全沒風險,能不能買。
樓主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不太對。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大風險不是在選哪家銀行,而是這款理財產品的錢實際去哪裡,以及籤的協議對收益和本金是怎樣約定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簡單看看幾個問題。
1、銀行理財產品是怎樣產生的
有家信託公司需要募集一筆大額資金,於是就找到銀行,說我可以給你8%的收益率。銀行的理財產品客戶經理,就開始評估信託這個專案的風險,然後計算,銀行從中想賺多少的利潤,大概需要多少的管理費。算完這些,他就把這筆錢包裝成一個理財產品,投放到是市場,收益率就是信託公司給的8%,減掉銀行預留的利潤和管理費之後的。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就是一個籌集資金的中介平臺,甚至可以理解為規模更大了的P2P平臺。
2、銀行理財產品資金的去處
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常規的去處有:貨幣及債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保險,等等,總之很豐富。
所以產品的風險,取決於募集的錢用最後用於什麼專案,有哪些資產作為抵押。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眼睛睜大大的,把產品說明書仔細看明白,知道這個產品的投資方向和投資比例,然後才好評估理財產品的風險。
當然,產品經理設計理財產品的時候,會對該產品風險進行評級。一般是R1—R5,級別越高風險越高。
使用者在購買產品之前也通常會要求先做風險評級,也是讓使用者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等級,再判斷買哪個產品合適。
3、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因為產品經理自己也會評估專案的風險,所以,理財產品還會有不同的分類。
保證收益類: 保證收益,不保證本金。
非保本浮動類: 不保證本金,不保證本金。
保本浮動類: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
其中佔比最多的應該是非保本浮動類,也是這類最需要使用者來判斷資金的去處和風險。現金管理類的理財產品,也是屬於這類,但它主要投向貨幣市場、國債逆回購之類的,幾乎可以認為沒有風險。保本浮動類產品因為有保本的承諾,一般收益率就會很低。
實際選擇理財產品時,通常是投資時間、風險和收益三者之間平衡後的選擇。所以在決定購買前,首先要確定這筆錢準備投多長時間,然後評估風險和收益,然後才是選擇產品。
當然,不同銀行因為規模和資源方面的優勢,能拿到的專案質量可能本身就會不一樣。好銀行可能會有更多綜合風險低的產品。
-
7 # 染指花道
我覺得最大的風險在於,本人對理財產品的基本常識一無所知,卻又盲目地追求高收益。銀行銷售理財,只是提供購買渠道,能有啥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銀行人員操作失誤把你的錢存別人賬上還是給你買錯產品了又或者直接給你飛單了,不排除這種極小機率。理財投資最大的風險應該是市場風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
8 # 理財小乖
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最大的風險不是選擇哪家銀行,而是產品本身風險的大小,有的時候,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第一個問題就會問這款產品是否有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風險不等於損失本金,投資上的風險通常是指產品收益的不確定性,選擇大型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由於他們在資產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發售的理財產品品種會比較豐富,但是理財產品是由一定的風險等級的,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產品,理財產品的最大風險與產品本身的風險相關性更大。#女神理財大賽#
-
9 # 三生一宅
最大的風險應該是自己不瞭解風險。資產配置中除了保險規劃是用來抵禦意外疾病風險保障的,其它規劃都有一定的風險,不過風險並不可怕,很多風險是在可控的範圍內,或者說有些措施是規避了一定的風險,風險是天然存在的,沒有風險哪來的回報呢?生活不就是在頂著不同的風險堅強的活著嗎?加強學習,和專業的理財師交朋友,那在財富管理方面肯定就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坑。醫生,律師,理財師,一生中要交的朋友
-
10 # Xg1921
關鍵是銀行招了一些不懂理財的人給你推銷理財產品。比如:煙臺開發區中信銀行推銷的定增1號理財產品,二年期結算光本金就虧損了20%,這種銀行你再相信嗎!
回覆列表
有道理,也沒道理,要分資管新規釋出前後的情況看,具體:
第一點:銀行理財長期以來都保本保息。傳統銀行理財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種,保本顧名思義,銀行必須要保證本金的,非保本就是銀行不保本,但是自2007年理財產品推出以來,理財產品基本都保本保息,這是行業發展的潛規則:剛性兌付。到期後沒有一家行敢不按照本息兌付,只有極個別掛鉤海內外股票期權期貨等指數的大行高階私人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過風波,但最後都如期解決了。
第二點:在今年4月份人民銀行釋出了資管新規,已經明確要打破所有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這對所有的機構是適用的,包括信託、基金、保險資管、券商的產品等等,都要打破剛性兌付,是監管部門在推動這個事情,打破剛兌是必然的趨勢。
第三點:新老劃斷,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仍然需要保本保息。資管新規規定有個新老劃斷的過程,老資產可以續接發行老產品,也就是說買存量資產對應發行的理財產品仍然是兌付的,這是一個套利的機會。
第四點:全面打破剛兌後,銀行理財產品仍然是安全係數最高的產品,要做的是選對銀行和相應的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在所有機構裡面,理財子公司雖然獨立,但仍是銀行的子公司,設計產品仍然會按照延續銀行傳統的穩健偏好,就是在低風險的基礎上儘量創造高收益,這個風格是變不了的,相比較其他機構,會更貼近普通百姓,會追求穩定收益。
其次理財子公司牌照功能很強大,囊括了信託,基金和券商資管計劃絕大部分功能,背靠銀行,資金募集能力最強,可以設計的產品線最豐富,也可以吸納市場上最優秀的資產管理人才,不是信託基金基金券商所能匹敵的,一劍在手,天下我有啊,你說不買他們的產品,買誰的。
再者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實力較強的銀行,是因為其風險管理和經營運作理財子公司的能力比較強,但這只是一方面,還要看清楚產品型別,比如一家排名靠前的銀行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是股票型的,就沒有另外一家排名差一些的銀行子公司發行的貨幣型基金安全,除了看銀行,還要看產品,以後所有產品的淨值化對投資人識別風險的要求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