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角說書

    首先題主的問題是問正史還是三國演義的趙雲和馬超的能力是否被高估。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既然是一部小說,作為主線的兩位主要歷史人物必然做出了突出鮮明的修飾,來達到劇情的爽點。

    正史中的趙雲和馬超忽然沒有演義中那麼厲害但是也非無能之輩。

    趙雲可參看《趙雲志》“雲別傳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趙雲的戰績固然比不上關、張,但論政治見解(如劉備克成都時,趙雲的建議;反對劉備徵吳等)、個人品德、公忠體國方面,趙雲毫無疑問為五虎之冠!戰績方面因其缺少獨擋一面的機會,較少表現。

    馬超年少時期就已經出名,他就曾經帶著不過1萬的軍隊,幫助曹操完成了平定叛亂的重要任務,可以說是智勇雙全。也是一個讓曹操覺得感慨萬分的將軍,而在他投奔了劉備以後,也是表現十分出色,功績方面更是無人能及。

    馬超(176至222年),屬於漢羌混血,出生于軍事世家,《三國志》裴注引用《典略》注其祖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其父馬騰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被任為徵西將軍。

    219年(44歲),劉備稱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221年(46歲),劉備稱帝,馬超遷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222年(47歲)馬超病逝,終年四十七歲,去世後,他被諡為威侯,故後世亦稱其為“馬威侯”。

    時人評價:曹操: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劉備: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抗颺虓虎。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 2 # 回望歷史的青年
    馬超

    馬超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他曾殺的曹操割須棄袍,最終卻默默無名悄然病逝。一代名將就此落幕。有人說其不忠不孝 不仁不義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史書中的馬超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馬超字孟起,他是扶風茂陵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陝西興平市,綽號“錦馬超”,綽號與他容貌秀麗俊美,喜歡穿白袍銀甲有關係,除此之外他還被稱為小呂布,既然馬超有小呂布之稱,那麼他肯定是一名很勇猛善戰的大將。馬超的父親是衛尉馬騰。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個很出彩的正面人物,一直以來都有三國演義“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的說法,在小說中的他武藝超群,人品和相貌、氣魄都很出眾,為報曹操的殺父殺弟之仇,他毅然的起兵反曹,後來雖然功敗垂成,但他率部下從西涼起兵後一路勢如破竹般的殺至潼關,殺得曹軍望風披靡,追的曹操割須棄袍,聞風喪膽。後來投奔劉備帳下,為劉備能順利的奪取西川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演義裡說馬騰死於衣帶詔的密謀敗露,當屬子虛烏有。史書上說曹操當年招馬騰一家人入京城,結果馬超不願前往,便和韓遂等人駐守潼關。曹操曾多次招馬超入朝,馬超皆不同意。後曹操討伐張魯,馬超和韓遂,程銀等人的起兵造反,此時的馬超完全沒考慮到他父親一家人在京師的安全,他的此舉必定會禍及其家人。結果曹操大敗馬超回鄴成之後就把馬騰一家全部斬首,只有其弟馬岱逃了回來。

    陳壽評馬超此舉,謂“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其中“阻戎負勇”,是指馬超想割據一方當土皇帝,即是不忠;而“以覆其族”當指不孝。姜敘母亦曾痛罵馬超:“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

    其次馬超生性傲慢。馬超歸順劉備,劉備待其不薄。但是馬超自恃名望,不尊重當時身為漢左將軍的劉備,直呼其名“玄德”,劉備不免氣惱。“某日,關張立備左右。孟起隨性,直呼玄德。關張大怒,欲殺之。”

    馬超從此不敢在劉備面前造次。為人處處小心,終日提心吊膽。卻也漸漸失去了一個虎將應有的威嚴,失去了氣勢。因此心中鬱悶。其三,馬超歸順蜀漢之後,因為性格問題人緣不佳,沒有什麼朋友。而且曾經因朋友當其面說劉備壞話而被馬超告發,使朋友被殺,因此被同僚鄙夷,處處受到排擠。而且馬超曾經三易其主,並不是能死心踏地跟隨劉備的人。這一點與關羽張飛趙雲有著本質的區別。諸葛亮正是考慮到馬超這一不安定的因素,因此並沒有重用馬超。馬超戎馬一生,最終卻不能施展其才,因此心中不快。多重原因導致當年威震天下的“錦馬超”變成了沒牙的老虎,最後鬱鬱而終。

    公元222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就此落幕。

    趙雲

    一提到趙雲大家想到的就是長板坡上單騎救阿斗,七進七出的英雄人物,然而相對於《三國演義》來說,正史中記載的趙雲卻遠沒有那麼風光……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孰不知,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細數演義裡趙雲武勇的事蹟,其武藝高超,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甚至數度擊敗曹魏名將張郃;在漢水河畔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當陽長坡,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懷抱阿斗,還能連殺曹營名將五十人後從容離去,其神威蓋世,簡直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奈何這些事蹟,泰半都是子虛烏有。演義中趙雲所殺敵將,幾乎全部都是演義虛構出來的;其中當陽救主、漢水退敵雖然見載於史冊,卻也絕無演義渲染的那麼誇張。

    趙雲的武勇在劉備陣營是被肯定的。蜀書楊戲傳中記載了楊戲對趙雲的評價,其中就有“猛將之烈”四個字。然而出了蜀漢,知道趙雲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義描述敵方對劉備陣營的忌憚,動輒排出“諸葛孔明之智,關張趙雲之勇”,然而我們看到赤壁戰後周瑜寫給孫權的信,其中卻只有提到“梟雄”劉備和關張兩頭“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這個剛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只是蔣幹那類言利辭倒、長袖善舞的辯士吧!至於趙雲,周瑜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義中周瑜因為孔明的關係而被醜化不少,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趙雲而被演義貶抑的人。演義安排張郃遭逢趙雲在先、遇孔明於後,真不知道該說是張郃的悲哀抑或是榮幸!演義中張郃屢受挫於趙雲,史傳中張郃卻從來沒有跟趙雲對壘過。我甚至懷疑張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趙雲這個人。

    劉備領漢中王,演義說他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將,實情卻是劉備擢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右、左、後將軍,趙雲則仍然擔任入益州時因功升任的翊軍將軍。不妨比較一下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描寫。按平話中的趙雲已經是五虎大將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實列於五人之末;而趙雲在平話中用的槍雖有涯角槍的美譽──謂其天涯海角無對也,卻敗於張飛的丈八神槍在先、又被鐵臂將軍張益擊敗於後。由張飛聽到趙雲被張益擊敗的訊息之後“大怒出戰”張益的情節,更隱隱透露出了早期三國故事中趙雲所扮演的角色。

    史實中的當陽長坡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揮師南下,劉備讓關羽由水路趕往江陵,自己帶著十萬百姓南逃,百姓腳程緩慢,一天只能走十餘里路程。曹操大軍開到襄陽時發現劉備已經遠離,於是曹操點了樂進、曹純等將,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終於在當陽長坡追到了劉備軍。劉備留下二十名騎兵給張飛斷後,自己帶著孔明、趙雲等人在三十餘騎的護衛下逃走。按照往例,劉備每次倉皇逃跑無不拋妻棄子,此時也不例外,惟獨這一次劉備身邊多了一個膽大心細的趙子龍,甘夫人和劉禪才沒有被曹軍俘虜。

    史冊中關於趙雲當陽救主的記載,就只有蜀書趙雲傳:“……(劉備)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和蜀書二主妃子傳:“……(劉備)棄後(甘夫人)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這樣兩句話而已。既沒有百萬曹軍,也沒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寶劍,更沒有糜夫人投井自盡……。然而,現實雖然不像小說那樣極盡誇張渲染之能事,但誰也不能否認在十萬慌亂的人群中、背後又是五千名號稱曹軍精銳中的精銳的虎豹騎,要懷抱一個嬰孩並且保護一名女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足可證明趙雲的膽大、心細、武藝超群。反倒是如果趙雲面對的真的是八十三萬大軍,他還能夠“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簡直就是神話了。

    史冊對趙雲的記載大抵如是,沒有力斬五將的英勇,沒有力敵萬人的壯舉,也沒有擔當過什麼顯赫的職務。但從漢水空營退敵(注3)中,我們看到了趙雲的膽識和急智;孔明兵敗街亭,趙雲率領佯攻箕谷的軍隊撤退,“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又是一次膽大心細的表現。凡此種種,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灌、滕之徒歟景耀四年(西元二六一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據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途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法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禍定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相對於關張死於個性上的缺失、馬超禍及全族,陳壽對黃忠、趙雲的評價是:“強摯壯猛,併為爪牙,其灌、滕之徒歟!”灌指灌嬰(注4),滕指滕侯夏侯嬰。夏侯嬰和劉邦是交情絕佳的老朋友,劉邦起兵之後夏侯嬰便一直擔任為劉邦駕車的工作;劉邦在一次大敗之後,眼見背後追兵甚緊,於是將子女拋下車以求減輕車子的負擔,夏侯嬰卻勒馬停車抱回兩個孩子,同樣的情形連續發生三次之後劉邦才作罷。陳壽或許因而以夏侯嬰比擬趙雲。而灌嬰、夏侯嬰的另一個共同點則是並未遭到劉邦猜忌,一生隆寵,死於文帝之時。

    縱觀趙雲的一生,雖然沒有演義的那麼誇張,但是也不失為一代良將、他的可能職位應該是劉備的保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病人家屬是否應該讓病人知道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