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六談古今
-
2 # 老莊說故事
很好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邦、蕭何建立的規章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而劉盈和曹參不太需要對這個制度有什麼更改就可以完美地執行下去了。
2、曹參的政治能力比不上蕭何,所以與其瞎改還不如不改。
3、最重要的,呂太后還在。劉盈手裡其實是沒有什麼權力的,而曹參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於不管政事的。因為一旦他像蕭何一樣兢兢業業,佐理朝政,難免呂太后會怎麼想:你小子想幹嗎?你把事情都做了,那我安排的人做什麼啊?他們沒有事情做,怎麼能有權力呢?於是,曹參很聰明,自己給自己放假,什麼事情都不理。這樣,別人就開始有的忙了。這就給了呂太后建立自己的權力圈機會。曹參這招是非常高的。所以當劉盈派曹參的兒子曹窋去問曹參的時候,曹參卻把曹窋打了一頓。因為曹參的心思又不能跟自己的兒子說,但是又要應付皇帝的詢問,那怎麼辦呢?只好拿自己的兒子撒氣了:你小子瞎TM問啥。
-
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一、曹參本人與“蕭規曹隨”曹參是沛縣人,劉邦的老鄉,與劉邦感情深厚。後來劉邦起事,曹參毅然加入其中。在戰場上之上,曹參立下了諸多功勞,深受劉邦重用。後來劉邦稱帝,將大兒子劉肥立為齊王,派曹參作為齊國相輔助劉肥,曹參在齊國處理政務清明,贏得了百姓們的稱讚與愛戴。
後來蕭何身死,臨終前推薦曹參為相。曹參因此入朝成為相國,一切皆遵守蕭何之法而沒有進行變更,並且曹參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
當時的皇帝劉盈很不理解曹參的做法,就詢問曹參,曹參問道:“你和高祖比,誰更厲害?”,劉盈說:“自然是高祖厲害。”曹參又問:“我和蕭何比,誰更厲害?”,劉盈說:“似乎您也不如蕭何。”曹參說:“既然我們都不如他們,那麼他們的法令也沒必要更改了。”
這就是“蕭規曹隨”的東西,真的是因為曹參不如蕭何嗎?
二、“酒鬼”曹參,不理政事曹參擔任相國時之所以飲酒無度,是為了使前來遊說他的人無法開口勸說他什麼。所以當遊說之人一會見曹參,曹參就不停敬酒,直到灌醉對方為止,使對方根本無從開口。 但此風為下屬模仿,下屬均好宴樂,有人深深以此為患,希望曹相國糾正之,但曹相國目睹時,卻呼叫下屬一同飲酒作樂 。
為什麼曹參要這麼做?曹參如此放蕩,正是為了讓手下人多多休息,不要為了追求自己的政績而去過分操勞老百姓,以達到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的目的。
三、黃老之學的信奉者——曹參曹參本人是黃老之學的愛好者,在曹參任齊國相的時候,他就曾經詢問精研黃老之學的蓋公地看法,蓋公認為治理國家應該清靜無為,讓百姓自由安定。曹參採取了這個方法,在齊國取得了重大效果,我想,這對曹參指導整個漢朝的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黃老之學講究的是“無為而治”,即不過分驚擾百姓,順應其自由發展,不好大喜功。如果我們打個比喻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在你烹製小的海鮮之時,如果你頻繁地開鍋檢視,不住地去翻炒它,那麼這道菜一定會出問題;相反,如果你把它放在鍋裡慢慢燜它,不久之後這道菜便會做好。
因此出於對黃老之學的信仰,曹參選擇了“無為而治”。事實證明,曹參的“無為而治”適應了漢初經濟凋敝,急需恢復的現實需要,使得漢初經濟迅速恢復與發展,為漢武帝時期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總結因此,綜上來說,曹參並非是一個不作為的人,相反,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因為漢初經濟凋敝,因此需要恢復與發展,在此時,需要的是給百姓們一個輕徭薄賦,壓力較小的社會,讓他們可以去充分發展,而不是去大興土木,彰顯自身功勞,因此曹參後來不理政務。
-
4 # 中孚鑑
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在劉邦為帝后,不僅大封功臣,而且還曾排定功臣坐次,本來有人提議是曹參,因為曹參戰功赫赫,攻下的城池很多,所以就有人覺得曹參應該是功勞最大的。但是因為蕭何有統籌、鎮撫之功,劉邦能最終項羽,蕭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蕭何就定位功臣之首。但雖然如此,卻並不是否定了曹參的戰績、功勞和能力。
後來蕭何去世,曹參就成了大漢相國,但是他為相後,卻對蕭何之法沒有改動,而是按照蕭何之法施政,不僅如此,他對政事也並不怎麼理事。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
那作為打天下的高手,平定天下之後得曹參為什麼不理政事呢?
其實,曹參就是因為皆延用蕭何之法沒有改動,從而為大漢得以休養生息,當時得百姓也得以生活頗為安定,就是因為曹參的這個做法,不僅受到當時天下人的稱頌,而且還受到了司馬遷的肯定。可見曹參這個做法,還是頗得人心的。
而曹參之所以延用蕭何之法而不怎麼理事,這還是有原因的。
因為當時雖然劉盈為皇帝,但他性格仁弱,而掌握大權的則是貴為太后的呂雉。蕭何之法是根據大漢建立後的所制,對當時起到很大作用,和深得人心,若一旦改動就會混亂,從而民心生亂。
曾經漢惠帝劉盈就對曹參不理事很不認同,所以曹參就問了漢惠帝幾個問題。就以他們之間的問話來解釋曹參為什麼不理朝政。
曹參問漢惠帝“皇上和先帝(劉邦)比誰能力強。”
漢惠帝答“我怎麼能和先帝比呢!”
曹參又問“我和蕭何比誰賢明。”
漢惠帝答“您似乎不如蕭何。”
這時曹參就說了“皇上說的對,您不如先帝,我不如蕭何,先帝和蕭何平定天下而制定明確的法令,如此我們只要遵守已有的法令,您做個守成之君不就可以了。”漢惠帝聽後覺得有理,於是就不在過問曹參不理朝政之事了。
-
5 # 為愛剪輯
曹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是繼蕭何之後西漢的第二位相國。關於平定天下後曹參不理政事的原因《資質通鑑》中給出了明確答案。
首先,這得從蕭何病重開始說起
一、蕭何臨終推薦據《資質通鑑》卷十二 漢記四載:酇文終侯蕭何病,上親自臨視,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這段話證明孝惠帝在蕭何臨終前問誰可以勝任相國的位置,蕭何和惠帝一致認為曹參可以勝任。證明孝惠帝和蕭何已經對曹參的能力比較認可,認為他是相國的不二人選。
那麼,緊接著當選上相國的曹參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呢?
二、不理政事,終日喝酒曹參在知道蕭何去世的訊息之後就對門下人說:“趕緊準備行裝,我要去做相國了。”果然沒多久使者前來召曹參如朝。曹參在做相國之後,所有條令不做變更,全部遵照蕭何當年的規定。他挑選了郡國中為人質樸,拘謹不善言辭且敦厚的長者任命為丞相手下的官吏。對於那些言辭犀利只求名利的官員全部辭退。之後不理政事只顧自己整天飲酒。
三、蕭規曹隨有一天,孝惠帝向曹參的兒子曹窋埋怨曹參不理政事,於是讓曹窋以私人名義問一下原因。
據《資質通鑑》卷十二 漢記四載:帝怪相國不治政事,以為“豈少朕與?”使窋歸,以其私問參。參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當言也!”
惠帝以為曹參不理政事是因為自己年紀小不服他。而曹窋見到父親之後問他原因,曹參突然發怒用鞭子抽了他兩百下,並告訴他趕緊回宮伺候,不要妄議國家大事。
得知情況的惠帝在曹參上朝的時候告訴了他是自己讓曹窋以私人名義問他原因。於是曹參向惠帝說了如下的話:
至朝時,帝讓參曰:“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捶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以上大意為:曹參問孝惠帝:“陛下與高帝誰更能體察聖明?”惠帝說:“不如高帝。”曹參又問:“陛下覺得我和蕭何誰更加賢明?”孝惠帝說:“你不如他。”曹參說:“陛下說的很對,高帝和蕭何平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手治國,我們臣下恭謹守職,大家認真遵守不去違反舊時法令,不久夠了嗎!“孝惠帝說:”對。”
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
最後曹參做相國後,百姓稱頌他:“蕭何為法,較若劃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壹。”
所以說,不是他故意不理政事,而是蕭何已經把法令明確,他只需要遵照執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本文引用:《資質通鑑》中華書局出版
回覆列表
這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首先當時天下已經平定,這個時候適合休養生息。而在曹參之前,經過蕭何的努力,國家的制度已經形成,法令已經明確,各方面已經完善。曹參繼蕭何之後擔任相國之位,所有法律制度都按照蕭何制定的執行是根據當時國家的發展需要。
《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遊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
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再者曹參曾在齊國為相之時,有幸聆聽到膠西蓋公的〈黃老學說〉,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淨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曹參深以為然,用這個方法治理齊國,前後用了九年時間。得到百姓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