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是不錯的評價,他的變法卻失敗了?
8
回覆列表
  • 1 # 後學先生

    王安石變法的出發點是解決當時北宋王朝因三冗(冗官冗軍冗費)問題而帶來的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大多變法措施以增加財稅收入為主要目標,相繼出臺了青苗法、免疫法、於田法、保甲法等;顯然,任何政策都不會是完美的:如青苗法解決了農民青黃不接無糧可用的痛點,卻沒建立因天災人禍而破產的救濟及減免制度,又加上利息太高及地方官為了政績強力推進催交,最終傷農害農;再如免疫法,交錢給政府,由政府花錢僱勞力完成差役,解決了原來無償派單模式中存在的剝削及公平公正問題,也避免了一部分家庭因承擔特殊差疫而家破人亡的風險,但是,免疫法要求根據家庭人口交錢,沒考慮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弱小群體的承受能力,因而不得人心。而王安石本人堅定而執拗,又加上變法團隊官員裡小人多政客多,最終政策沒能因地制宜因時調整,變法一意孤行,結果可想而知,很遺憾!雖然神宗也是強硬變法派,但最終也沒走出人亡政息的結果!

  • 2 # 使用者192510754372

    歷史稱謂是"一條鞭法”,變法的中心思想是為了防止土地過渡兼併,令朝庭失去管控能力。形式上是變革農業稅的徵收方式。結果當然是以失敗告終。教訓就是看似公平的法治會倒致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一承不變的話,就會物極必返成為政治災難。

  • 3 # 謝峰聊影視

    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稱為“熙寧變法”。他的變法思想超越了那個時代,不被那個時代所理解,他的財稅金融思想領先西方國家800年。

    要了解王安石變法,就需要先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北宋到了宋神宗時期,國家財政已經出現赤字,直接威脅到了北宋朝廷延續。宋神宗在徵求重臣們關於改革的建議後,非常失望。比如司馬光提出的修心要“仁,明,武”,治國要“官人,信賞,必罰”,都是些最正確的廢話。讓他們進行提出經濟措施,他們只能提出“節流”這一種辦法。

    但是,北宋的高薪養廉以及募兵制,是壓在北宋身上的兩座大山。花在軍隊上的開支和花在行政上的支出佔據財政總收入95%以上,這兩項費用哪個朝代都知道,但誰也不敢動。如果沒人敢觸碰,那節流就是一句空話。

    宋神宗讓司馬光主持節流的事,司馬光說事關重大,需要從長計議,三五年後才能改,但是國家已經出現經濟危機,宋神宗又怎麼能等得下去呢?

    王安石此時站了出來,他提出了“國家沒錢不可怕,就怕國家沒有理財的手段”的新思維,他向宋神宗保證,不用節流,就可以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打動了宋神宗,於是,宋神宗決定選擇王安石主持改革。

    王安石變法的本質是財稅金融改革

    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用財稅金融為槓桿,透過國家行政手段,打通流通環節,刺激國民生產加速,從而實現財稅增長。

    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個鐵匠鋪,每個月打造100把鐮刀,銷售額是1000文,國家收稅20%,也就是說可以收到200文的稅。

    現在國家給鐵匠鋪提供1萬文錢融資,幫助鐵匠鋪擴大生產,每個月可以打造1000把鐮刀,銷售額就擴大到1萬文錢,國家收稅20%,即可以收到2000文錢。再加上融資要有利息,國家還可以拿到融資1萬文錢的利息10%,即1000文錢。合在一起,國家可以收繳3000文錢。

    這樣算下來國家財政就增加了15倍。

    這就是王安石說的,不用節流,不用增加老百姓的稅賦,就能讓財政增加的道理。

    這樣的經濟改革思路是不是很合理?放到現在都一樣適用。

    王安石變法的結局

    但是那個時代的人根本搞不清楚這樣的經濟改革措施。司馬光就駁斥王安石說“放貸融資是搞與民爭利,還不如加稅”,“國家一年的收入是恆定的,怎麼可能會多出來。”

    王安石的變法一直都被汙名化,有保守派直接揚言:“泰山崩就是老天爺示意,王安石是個奸臣”,大旱的時候說“只要罷免王安石,天就會下雨。”

    大批保守派官員處處抵制改革,大罵改革,如果不是宋神宗比他爺爺宋仁宗抗壓性強,或許改革就像范仲淹時期的改革,早早夭折了。

    那麼,王安石的變法到底效果如何?我舉兩個歷史事實,大家就會明白了。

    宋神宗時期財政收入確實增加,國家財政轉虧為盈。

    在兩宋300多年曆史中,農民起義就有400多起,只有宋神宗18年的執政時期沒有農民起義發生。

    王安石的變法雖然在用人上,在配套政策上,出現了很多問題,並不完美,但他的經濟思想絕對超越了那個時代,在中國古代史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宋史》是正統儒家理學派的人編纂的,他們的思想和司馬光等元祐黨人一樣,所以在《宋史》中對王安石的變法極盡詆譭。但是歷史事實就擺在那裡,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 4 # 柘溪散人

    王安石,人送號“拗相公”,清廉正直,不愛財,不好色,梁啟超稱王安石為古今第一完人。

    變法的初衷是利國利民,然而執行下去,十分不易。在執行過程中,許多貪吏不恤民情,傷民害民。朝中許多反對變法,王安石只好起用新人,這也給了一些投機分子以機會,導致用人不當。王安石十分執拗,聽不進別人意見,對變法指導不夠。種種原因導致變法失敗。

    但無論如何,王荊公無私心,一心為國為民,光明磊落,不失為一代偉人。

  • 5 # 古草秋心

    面向農民,觸及官宦。加強了國防,擊怒了富者,以致司馬光門光火,蘇兄弟背判。遙言四起,流民圖出現,最終結果,王安石完蛋。

  • 6 # 紅滿天4861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巨大進步。是進步力量與保守派(司馬光、蘇軾之流)的較量,從中國歷史朝代更迭的過程中看,變法是推動時代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商央變法使得秦統一六國,今天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從而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再次倔起,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變法能使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是正能量,值得弘揚!

  • 7 # 五貓

    北宋是一個崇尚文士精神的社會,王安石無疑是個領軍人物,他潛心研究經學,文學上名列“唐宋八大家”,他著書立學,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哲學思想,把宋代的學風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生於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幼年的王安石跟隨在韶州做官的父親生活,十六歲隨父親到首都汴京開封接受朝廷新的任命,十九歲父親死於江寧府通判官的任上。二十歲從江寧出發再到開封。第二年,參加科舉應試,王安石憑錦繡文章,被主考官一眼看中。卷子呈遞到仁宗手裡,卻發生了意外,被降成了第四名,只因他的答卷上有一句“孺子其朋”,倒了仁宗的胃口。這是周公訓成王的話,意思就是“你這個年幼的王,以後要與群臣和睦相處啊”天子的考題,王安石竟用這麼冷峻的筆鋒。狀元沒當上,以進士第四名的成績做了淮南籤判。

    從這一天開始,他在地方上任職一共長達25年,尤其是在鄞縣當知縣時,他走遍了鄞縣的14個鄉。興修水利,開辦縣學,更重要的是,嘗試把低息官糧借貸給農民,秋收後再還給官府。這是他日後變法的一項《青苗法》的實地預演,可以說試點很成功。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王安石回到京城,給仁宗寫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種種思考和想法。同樣冷峻的筆鋒,同樣的仁宗,萬言書上的真不是時候。

    公公元1067年,神宗繼位,當時的宋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國庫空虛,積貧積弱,神宗想創造一個更好的時代,想收復河山,想改變現狀,他迫不及待的召王安石回京。

    神宗的1069年,變成了王安石的舞臺,官拜參知政事,一躍進入朝廷核心領導層。隨之頒行《青苗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市易法》《保馬法》等等,變法大刀闊斧的開始了,政界為之變色。

    王安石變法主要有三點基本內容:

    第一,提高國家財稅收入。

    他的主張是既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又讓國家富起來。

    首先是青苗法。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拿出錢來分兩次貸給農民,收成後加息20%還給官府,當時民間的高利貸是200%的利息。這樣一來政府增加了收入,老百姓也免受高利貸的盤剝。

    其次是募役法,政府嚮應該服役而又不願意服役的人員收取免役錢,其中也包括官僚地主階級想免役也得出錢,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有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反過來也打擊了官僚地主階級。

    再次是方田均稅法,政府重新規劃丈量土地,給土地分等級,好地多收,差地少收,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最後市易法,政府設定交易市場,滯銷的貨由政府收購,市場短缺時政府再拿出來賣,控制大商人的壟斷,斷了商人的斂財之道,穩定了物價,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第二,改變國家軍事防禦力量。

    首先是保甲法,政府把農村住戶組織起來,每十家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家裡有兩個男丁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閒時練兵,平時種田,戰時編入軍隊,減少了軍隊的開支。

    其次是將兵法,禁軍駐地固定,在禁軍中培養軍官,然後把軍官配到邊防,充實邊防力量。

    第三,改革教育。

    科舉考試中死記硬背的東西廢除,設立學校,讓學校成為變法人才的培養之地。

    王安石的變法把北宋王朝拉入了“黨爭”的漩渦,朝廷思想空前分裂。

    一邊是“熙寧新黨”,除了王安石,其他人來路不明辦事不正。另一邊是“保守舊黨”,司馬光,蘇軾這樣的社會精英。變法開始後,王安石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不到變法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方說《青苗法》,青黃不接的春季,官府低息貸給農民,秋收後農民按息還糧。但結果是,一個農民到縣衙裡去借糧,先填申請表吧,不會寫,花錢請個書吏,交表了,沒了下文。怎麼辦,掏錢給點好處費,到了還貸時,好傢伙,竟是原定20%利息的35倍!

    在朝廷中當朝官員紛紛起來反對變法,神宗皇帝是誰反對變法就把誰貶到地方上任職,誰到了地方上就阻擾新法的實施,而新法還必須由地方官落實,形成了一種奇葩的現狀。

    熙寧七年,天公不作美,全年大旱,民不聊生,宦官鄭俠畫了《流民圖》獻給神宗,並且苦苦哀求:只要您停止變法,十日內必會下雨,如若沒雨,我以人頭抵欺君之罪。神宗無奈,詔命停止變法,三日後奇蹟出現,果真下了一場傾盆大雨。這場雨澆滅了理想主義者的改革之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買房交了定金,因為各種原因交不出房款,開發商不肯退定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