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志遠少年

    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就是從山水裡走來,依山而居,依水而居,寄情于山水,寄託哀愁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 2 # 朝花夕逝1028

    從古代文人的情懷能反映出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古代和現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寓情於物、借景抒情,這種情懷不僅僅反映在詩、詞、曲中,而且在國畫上也能看出這種含蓄美。自然界以人類達不到的力量刻畫出山山水水,面對自然人又是多麼渺小,人們會憐惜流水的陰柔婉轉、一去不返;人們也會感嘆高山的寬厚雄偉、巋然不動,於是乎,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興嘆,也有“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哀婉,“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是含蓄的,山水意境給了文人很多情感上的釋放,面對青山綠水,或是撩動鬱郁不得志的惆悵,或是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亦或是踏青時萍水相逢的豁達,這些膾炙人口的文字,傳遞出人們情感的共鳴

  • 3 # 水流芳2019

    山水畫的魅力沒法擋登山則情滿於山,涉水則意溢於水,山水給了古人們無端的感動和莫名的哀傷,他們對山水的渴求摯戀,即對生命本身的渴求摯戀。

    1、遊學天下的漂泊心態的歸依。

    總的來說,傳統文人的啟蒙思想就是修齊治平,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朝廷與江湖便是他們人生的兩大處境。但不論在朝在野,根植於他們骨子中的故鄉情結會終其一生。

    那麼,所有的山水描寫便在潛意識中有了一個參照,這個參照就是故鄉的山山水水。

    《中山詩話》有: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所以說,詩人的山水田園情結,其實就是漂泊心態的歸依。

    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巴蜀的奇麗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二十五歲,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離別故土,漫遊四方。

    在他漫長的遊歷生涯中,山水成了他漂泊的歸依。《冬日歸舊山》一詩,李白歸心似箭,未洗征塵,行色匆匆,即叩訪山門。那久違的遠山近水彷彿於他有意,那故園的芳草彷彿於他有情。

    2、政治、仕途坎坷的自我療救。

    自古詩人多名舛,不少詩人年輕時也曾氣衝霄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如今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賈島《劍客》)。

    然而,這些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人大都在現實中碰得鼻青臉腫。但詩人的傲骨即使屢遭打擊也不會變成媚骨,於是,詩人的一生註定坎坷而黯淡。理想的破滅,生命的潦倒終於讓詩人認清了自己的“性”,認清了自己的“命”,“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仕途的窮處,並非生命的盡頭,“引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在這兒,詩人們都找到了另外一扇窗子。

    3、自覺人格的理想追求。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山水是詩人們自覺人格的理想追求。山水田園詩,傳遞了文人墨客的人格精神。

    當文人士大夫將自然山水看成知音,他們的人格在自然山水之中達到了一種妥帖的認同與共振,這就是人與山水自然的一種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面對巍峨的高山,會產生一種崇高感;面對涓涓的流水,會產生一種柔美感。大自然的雄偉高大、寬闊陰柔漸漸成為一種人格現象,“崇高”“優美”等便成為一種人格的象徵。

    後來隨著佛教的漸入,釋迦的以“虛、靜、淡、遠、明”為核心的“空明心性”就構成了中國文化人格的主脈。以陰柔之水為其表象和內涵的人格追求,成為最高尚的人格標示。

    於是,文人們放懷山水,去尋找精神的自由解脫,在山水中以期得到一種人格的完善。陸游熱愛自然山水,對自然山水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極善於把自己遺世卓立的個性融化到自然山水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一種鮮明的人格美。

    4、審美情趣的外化。

    古人認為,物“興”情。這其實就說明了山水是詩人內在精神的外化。《文心雕龍·詮賦》:“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

    這裡劉勰雖然是在談論賦的創作,卻無意中道出了自然萬物與人的情感的交流。山水田園既“興”起了詩人的情感,同時,山水田園也無不打上這感情的印記。

    中國山水畫的產生源於古人對山水的崇尚之情,它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獨特情感和熱愛,同時山水也是古人寄託情感的景物,因而中國山水畫師賦予了山水畫獨特的意蘊。

  • 4 # 從黔說事

    國畫的水墨風格較適合寫意,而山水風光往往過於寫實就會失去意境。所以國畫往往側重山水風景,而油畫和素描偏重人物寫實。

  • 5 # 廣州馨君畫業裝飾畫

    華人畫畫,畫家無論畫山水花鳥梅蘭竹菊,畫的其實都不是山水花鳥梅蘭竹菊,畫的是他自己,託物言志,畫畫家的清高,畫畫家的境界。中國文人向來寄情山水,儒道釋三家合流,山水畫更適於表達。

  • 6 # 我的小悟

    ◎人的一生都有追求,夢想,志向。如何去實現,求仕途還是山水間?

    ∥古人在大儒學思想統治社會下生長,從小就進詞堂,跟老先生學私書。老先生總講儒家思想,自然受到了薰陶影響。

    ∥儒家思想講究讀書明理,修為自身,考取功名,朝庭立邦。實現個人抱負,報效朝庭。

    ∥仕途佔據了大量文人騷客的半部人生。或官顯赫達,揚名立世。或仕途不得意,歸隱山林。或憤世嫉俗,閉車造書,不問世事。

    ◎這時需要一個生存契機,聊度人生,寄寓個人思想情感與志趣。

    ◎山水畫於是登上了大雅之臺,歷史機遇,儼然成了大批文仕們的日常最愛。

    ∥山水詩人陶淵明就在其例。

    “採耦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宋代大學士范仲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間也。”

    △我們再看歷史源淵。

    ∥早在東晉時期貴族士大夫開始崇尚山水間暢殤酒墨之風。以阮藉,稽康為首,縱情于山水,揮墨賦詩,作書畫,慰藉平素。側面表達對朝庭的不滿和憤激之情。

    宋元時期,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社會文人原素:仕途不得志,或被貶外。只有留戀于山水間,借山水情抒發個人情感,對社會的擔憂和愛國真情。

    柳永――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馬致遠――

    “苦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至明清時期,更是風靡一時,八大山人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山水畫風格多樣,作品也最豐盛之極,表達一腔懷念故國的感情融入山水畫中。朱耷不僅將筆墨張力發揮到了極限,而且抵達到了人畫合一。後人學其畫,至多學到皮毛。

    ∥徐渭,“放浪形骸,恣情山水。”作品氣象奇偉,一代奇才。

    ◎夢想,理想,社會,情感,交融于山水畫中,達到了一種既有藝術感染力又寓思想情操的目的,美亦其美。

  • 7 # 101528958629汪天壽

    因為山水畫能暢神。在紙上游山玩水,隨意造就美妙景觀,有一種創造大自然的快樂。山水以形媚道,故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退休後始作山水畫休閒,20年了,從未間斷。除了作畫,就是野河釣魚…

  • 8 # 紅梅工筆佛畫

    其實不只是古人,中國山水畫是從古至今,都是畫者與欣賞者一直最喜歡的題材。

    雖然說藝術是比較個人主觀的表達,對於藝術的喜歡也更取決於個人的審美和喜好,但古人喜愛寄情於中國山水畫,絕對不只是個人喜歡的原因,原因有很多,自己理解應該主要是以下三點吧。

    一山水畫在中國畫中的地位

    中國畫主要分三科,山水人物花鳥,看似簡單實則有玄妙,因為不能單單看做是題材的分類,更應該看做是,古人 用藝術表現的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 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相得益彰,正是反映了中國文化思想,華人的世界觀甚至宇宙觀。

    這可以看出來山水畫首先是中國畫很重要的一科,而且大家也知道,中國畫的最高追求,乃至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所以山水畫與這些都高度的吻合,中國古代特別鍾情與山水畫,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山水畫更容易寄情更直觀的達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卻可以依據每個人不同的心境,提供給我們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享受。在中國繪畫中,人在自然之中是渺小的,無言的自然上升為審美的主要物件,自然又是廣大遼闊,又是變幻莫測,山、水、樹、石、雲,包括氣候的變化都是基本自然因素,而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說這些也是山水畫基本構成,現實中古代文人雅士遊山玩水,體會自然的感染力,寄情山水之間,畫中山水畫自然也成了,最直觀最容易表達情感的藝術表現。

    其實中國山水畫在成為獨立的畫派之前,是作為人物故事背景承託的描述,所以那個時候的“人比山大,水不能行船”。比如說顧愷之的《洛神圖》的山水就是人物的陪襯。漸漸在此之後人物之中的山石、樹木的比例開始協調,空間也放大。人們發現在山水畫空間中,水之浩淼,山水之逢雲,人發覺了自然獨立的審美意義,而且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更是有一些特別的表現手法,比如氣韻,留白等等,山水畫更能突出將這些表現淋漓盡致,從而山水畫更容易寄情也能更直觀的達意 。

    三山水畫還有現實需要的美好寓意

    如果山水畫只是文人雅士的寄情,沒有更多人的喜愛,用現代的話就只能是小眾的藝術,而不可能是更多的人寄情與此,山水畫不但可以讓文人雅士寄情,也可以讓更廣大的受眾給予美好的心意。

    最廣泛的就是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壽比南山一直是華人對人最好的祝願,中國道教已經仙人也都隱與山林之中,長壽不老到現在也是生命科學最熱門的話題。

    現在又開始流行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但是現代社會對山水的合理利用開發,中國古語也早就有云,山管人丁、水管財祿,人丁興旺財源滾滾是每個人都希望的繁榮。山更有靠山,有龍脈的象徵。

    所以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無論是畫者還是欣賞者,都願意寄情于山水,寄情于山水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輛30萬左右的新車,有哪些車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