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家裡有70歲老人,她完全和社會脫節,為了表面的和平,我總是順著她,但是這樣和我同輩的人會討厭我,因為我在慣著她,沒法講道理。如果等我老了,我希望年輕人可以批評我,如果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我會虛心接受。

17
回覆列表
  • 1 # 軟體大師小黃

    你這個問題基本上和我遇到的是一樣的,面對老人,首先我們要認清他所表達的觀點是不是錯誤觀點,還是正確觀點。

    如果他的做法和想法都是錯的,我們沒有必要順從他,如果他們是思想落後,對於那一件事有些誤解,我們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分辨他們的錯和對。

    例子

    我爸的理想就是讓我子承父業,跟他一起幹建築,每個月至少有那麼一點收入,他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思想落後了,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是我們不一定要聽從他們,因為我有更高的理想,不願意做建築行業,這時我們可以溫和的跟家人溝通,在提出自己的觀點。

    例子

    我爸常常對我說,要省錢,成家立業,他說的是對的,我們無條件聽從他的安排,不是順著他的意思,而是心甘情願。

    例子

    我爸經常有一種觀念,認為我沒有什麼病,買醫療險簡直就是浪費,他不會看清楚局面,捨不得花這種浪費的錢,我們要不要聽他的,當然不要,自己去買醫療險,這是農村最低的醫療險,買一個平安,不是想讓自己出事。

    如果老人說的是錯的,我們不要聽從他,當然你必須要指出他的錯誤,如果不說出她(他)的錯誤,我們和難有和睦的關係,注意說別人的觀點或者思想是錯的,一定要有智慧,否則即使他錯了也不會聽你的,畢竟人都不願意聽到別人說他不好,我們也是一樣。

    老人說的對,我們聽從安排,有些地方他們確實思想落後,我們可以理解他們。

  • 2 # 蘇北yk1306452523

    這個時候看根據什麼問題,如果說生病了,她選擇去喝所謂的符水(把符紙燒了喝),而不去醫院,這個時候你怎麼順著她?你根本都不能順著她。如果只是因為社會發展太快,她有一些東西,她理解不了,她會以自己的世界觀去認為這個東西,你沒有必要硬生生的給他解釋這個是什麼原理,這也沒有必要。

    所以你要分清楚,老人做錯了,他是做錯的是什麼事情?大家都長大了,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我覺得你也知道你這麼做,可能不對,你自己也覺得彆扭,再加上同輩的一些不理解的眼光,會讓你感覺到難受,你自己也說了,如果是你老了的話,你會願意選擇接受批評,但是現在你卻沒有這個勇氣去勸說這位老人家,所以你的態度至關重要。

    你平時順著她,證明你和她的關係還是不錯,你可以嘗試著去和她交流,慢慢的改變她的想法。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老人家不是不懂,只是想要這麼做,她想要達到她自己的目的,你要去想一想,老人家為什麼怎麼做?如果真的只是不理解的話,你可以去跟他講,慢慢的勸說,如果老人家就是想要達到他所謂的目的,而作為晚輩和你的同輩,你們都覺得這是錯誤的,那麼我覺得善意的謊言也是必要的。

    從你的文字中,我認為你和老人家之間是有一種特殊的聯絡的,可能是因為你總慣著老人家,或者是你能決定的權利事情比較大,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你要保證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確的,這是很難的,但是你要儘量讓所有人都明白你的意思,如果老人家,你很難以去勸說她的話,那麼你就應該擺出你自己的態度來,你不能沒有態度,只是愚孝,這是不對的

    如果老人家真的是做錯了,而又很難以勸說,那你們可以選擇善意的謊言,你需要和你的同輩解釋清楚,讓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去達成這樣一個目的,而不是說分成兩派,一方贊成,一方又不贊成,最重要的是能達到一個好的目的,不是嗎?

    其實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老人家也會尊重你的,因為你能慣著他,你有這個權利慣著他,所以老人家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會聽你的,你要擺出你自己的態度,有些原則性的問題不可以觸碰,老人家自然也會尊重你,如果她尊重不了你,那麼請使用善意的謊言。

    這樣還可以多一個人幫你分擔,不要總是把自己想象的太強大,可以適當的向他人傾訴,告訴大家,你自己的想法,那個時候你以為很大的問題,說不定其實很小,很容易解決。

  • 3 # 老頭156934080

    答:你要記住,家裡的事沒有對錯,家也不是講理的地方,講理的地方是法院,不過到法院去,往往法官也不會,馬上按法律條款,判決誰對誰錯,在沒有開庭之前,一般先給你合解,合解不成,才按照法律條款給你判決。

    這是中國法律的特點,它具有家的道德情懷在裡面,它體現了中中國人,合為貴的道德觀念。

    人與人之間,往往為了一口氣,非要爭個誰對誰錯,我認為只要不是,違背了原則的事,不要去糾結不放,退一步海闊天空,才是正道。

    由此可見,中國的社會,是講道德的社會,人如果越過了道德底線,才會用法律來治裁你,所以,我認為你家裡,一個7O多歲的長輩老人,說錯了話辦錯了事,希望你不要抓住不放,你當小輩的,應該包容他,不要與他計較,為什麼?

    因為,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和中國的法律都規定,要尊敬孝順老人,順:實際上就是讓晚輩,包容長輩的錯誤,你不去計較老人的錯誤,你才是盡孝,否則,你不原諒,長輩的錯誤,甚至為了爭對錯,打罵老人,你就錯上加錯了,這就是中中國人,家國情懷的道德準則,誰都要尊守。

  • 4 # 珍的似水年華

    不能說是錯了,她有她的想法。只是覺得沒必要跟她計較。讓大家都不快。忘她大德專記小過。要不是她把老公教育的這樣好——脾氣又好又勤快。她又這樣能幹。我要吃的苦頭還更多呢。起碼我們有了自己的三層小樓,還不用我們給生活費。

    我家婆她會催我和老公要孩子,但是她不會和老公說。她會私底下跟我說:去年年初我做了個刨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家休養了幾個月,她告訴我說:她村裡有個女孩做護士的說,休養半年就可以要孩子了,你們看好抓緊啊。那時我想著老人家著急,畢竟我們都三十幾歲了。就說醫生說得等一年以後呢,我還拿老公當擋箭牌,他也不肯啊。家婆叫我勸他。怕我年紀大不好生。我理解她的著急。先安撫她說好。後來就出來打工了。過年回去她又問了。我告訴她:我們今年會努力,實在不行就拿我的儲蓄去做試管。她就沒言語了。現在有孕四個月了。

    在去鋤地種花生時,她還這樣說趁老公去放網抓魚了沒在:你這麼些年打工存了二十萬也不多啊,一個月一兩千而已。我當時心裡想,你前不久還抱怨做房子,老公沒錢給你呢,怎麼到了我二十萬就不算多了。不過我不想計較,就是當閒話說而已。我笑笑回答她說:是不多啊,我又沒什麼技術,還要寄錢補貼家用。就存了這麼多。她就笑了,家公也笑。他叫我管好自己的錢,不要給老公經手。他容易被人借錢。還叫我管好老公的錢。

    有時我感覺她說話少了個把門的,好話賴話都說。不過我都不計較。覺得她沒有惡意,她只是站在她的立場上說而已。平時她還是很照顧我們的。

    大嫂就不一樣了,經常懟她,哪怕是在大家一起吃飯的飯桌上,所以她在大嫂面前比較小心翼翼的,在我們夫妻面前就很自在。她有什麼事也是喜歡叫我和我老公。老公知道她阿孃有時說話沒分寸感,對我會抱歉的笑笑對我更好了。

  • 5 # A木沐

    70歲的老人,心裡會變成小孩的心理,會有一絲任性,一絲淘氣,俗稱:老小孩

    任性是一種心裡的缺失感

    人在年輕時候總會顧及太多,孩子,家庭,從成家後就得為了責任,義務去壓制自己的本性,天性,一直持續到老,當老了的時候人就會不知不覺的陷入一種輪迴!

    這種輪迴就是當老了,一切都塵埃落定,不需要自己再操心的時候就想釋放一下自己的天性,想嘗試當一回孩子,想無所顧忌的讓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也是很多人年輕時候心裡的一種缺失感引起的,但是老人的任性也是有其它原因的!

    當自己有時間放下一切好好做自己,享受生活的時候,孩子們卻需要在意工作,家庭,責任,義務,從而家裡老人更多的少了一種陪伴與良好的溝通!

    很多時候的孝順也只是買東西回家看看,簡單吃頓飯,因為隔代的緣故,沒有多少共同語言,從而時間長了老人心裡會有一種孤單感,這種孤單感會讓他們做出一些類似小孩子的行為,比如任性,搗亂等……

    可孝順不只是順而已,一味的順從既把老人帶離了正常的一種軌道,同時也會影響自己的家庭,生活!

    老人老了以後不能以大人的思維去和他講話,也不能把他當一個老人來對待,而是要把他當成一個孩子!

    老人老了以後會把自己當孩子,你也把他當成孩子以一個對待孩子的口吻來和他交流,溝通,他會更容易接受,沒準會撲哧一笑,同意你的說法!

    用文字記錄世界,用語言傳遞情感

  • 6 # 使用者欣顏

    您問即使是家裡的老人錯了,你們也會依著她將錯就錯嗎?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自己的父母錯了,首先是看他們犯的是什麼樣子的錯,如果他的錯誤很嚴重,我們可以好好的和他們溝通,溝通時,自己的態度一定不能太生硬,試著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使他們改之,記得弟子規裡有言: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我想,如果你真的和顏悅色的和父母耐心的溝通了,父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一定會慢慢改變的。

    還有就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我們的父母年歲已高,有些思想,做法,己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因為他們的視野在變窄,他們的圈子在變小,他們的經歷和我們也有所不同,所以做晚輩的有些事情,能包容的就多包容吧。不要太去在意別人說什麼“慣著老人”,自己家的事自己來處理,家和萬事興嘛!如果真的吵的不可開交,別人才真的會看笑話呢。

    我認識一位吳總,他就很會處理與老人的關係,吳總的父親己經80歲了,他為父親請了保姆照顧他,父親一次次解僱保姆,先後趕走了3位保姆,兒子問他為什麼總辭退保姆,他說"保姆太能吃了"兒子一聽哭笑不得,一個女人家再能吃又能吃多少呢,面對父親的吝嗇,他沒有大聲責怪父親,只是請第4位保姆時,他不讓保姆在家吃飯,偷偷給保姆加了工錢,讓她自行解決吃飯問題,這回父親沒有在辭退保姆。

    凡事都有個解決辦法,“百善孝為先”,老人有錯可以批評指正,但是一定不要像訓叱兒女那樣,訓叱老人。尊敬老人是我們的美德。不是嗎?

  • 7 # 燕南天工作室

    你好!老年人思想比較僵化,有問題可以當面溝通一下,儘量不要激化矛盾。

    不是原則性問題,比如辱罵或詆譭你的人格,其它日常小事情可以糊塗一點。

    雞毛蒜皮的事情就不要計較,順其自然,也沒有對錯之分,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放在第一位。

    別人有的是惹是生非的,看笑話的,如果你有家庭矛盾,吵架生氣,一家人雞犬不寧,那些人就正中下懷,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

    特別是現在的農村,人際關係相當的複雜,有的甚至拉幫結派,搞山頭主義,沒有以前那麼純樸和單純了。

    倒是城市裡相對安靜一些,互不來往,井水不犯河水,各過各的,沒有那麼多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情。

    社會的發展,讓農村和城市走向了兩個極端,缺失了過去的純樸、善良和溫暖,人與人之間是冰冷、無情和防範。

    家和萬事興!寬容、大肚、忍讓、吃虧、包容是福,特別是面對家裡的老年人,更應該如此。

  • 8 # DAD手作

    我個人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因為年齡的顧慮而忽略最基本的原則,老人也是人,也得正確教育,而不是慣著。

    她的奶奶今年90歲,之前生活在農村,生活也是能自理,因為他們住城裡,於是也讓老人過來住,因此老人生活也都是從零學起,我同學一直把老人當做孩子教育,對就對,錯就錯,照顧好生活,也鼓勵老人學習能力。

    目前老人家懂得坐電梯,出入自由,懂得家中裝置應用,哪怕電視也都是自己開關,生活方式也特別好,一家人生活也不見得有矛盾,所以說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錯誤就得改,正確學習就得鼓勵。

    我也見過很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基本隨意老人胡鬧,吵鬧多了,矛盾多了,積累到最後,還是會爆發,於是各種理由沒有辦法生活在一起,這樣的方式不是真正愛老人,最後雙方心也都涼!

    但是如果生活條件允許,我覺得過自己生活比較好,有距離的生活,才有更好的愛,這樣的家庭也就少些吵鬧,現在生活方便了,多點精神交流,少些生活碰撞,新一代人就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你們覺得老了後還會喜歡跟孩子生活一起嗎?

    以上就是我個人分享,喜歡多關注!帶娃的爸爸,喜歡分享生活點滴!

  • 9 # 鈞君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一句話,家有一老,有如一寶,可是又會有多少人去用心珍惜呵護,這段和他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每看到類似的話題文章,都會想起我的老爸老媽。小時候,我們犯了錯,父母都是溫言細語的教導我們,他們不求回報率只要我們平安健康的長大,等我們明白了父母的不易,想要好好孝敬他們,而他們卻不已不給我們時間,日漸老去。

    爸爸是2016年去世的,走的很急,發病到去世還不到一週的時間,這給媽媽的打擊很大,以前那個辦事雷厲風行,溫暖善良的老媽不見了,身體也一下垮了下來,媽媽2004年檢查出肺癌,取到報告單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醫院空蕩蕩的大廳裡,眼淚止不住的掉下來,大夫說,已經是晚期了,沒有治療價值了,從那天開始,我就沒有出去工作了,一直陪在她身邊,大半年的時間裡,我們母女倆相依相伴,她不在是那個雷厲風行的老太太,我也不在是那個從小受寵的小丫頭,我們互換角色,每天我給她做飯,陪她說話,逗她開心,就像小時候她照顧我一樣,大多數時候,她都會心疼我,說老姑娘,媽最開心就是有你,你在媽身邊,媽最安心,也最放心,也有她被病情折磨難受的時候,她也會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我就會像哄小孩子一樣,說等你病好了,我就領你出去玩,想去哪就去哪,所以你得好好聽我話,好好吃藥配合我呀她就乖乖的按照我說的去做,現在想起來這些心裡還會很難受,要是早檢查出病情,早給她治療,她就不會這麼早離我而去,要是早點懂事,不讓她那麼操心該多好。時間不會倒流,老人的心其實就像小孩兒一樣脆弱,我們能把對孩子的那份愛拿出一半來,對待父母,身邊的老人,他們就會知足而快樂。對他們多一點點耐心,就像小時候,他們不厭其煩的教我們學說話,他們老了,感知慢了,接受事物也沒有那麼快捷了,那就請我們慢一些,在慢一些吧,因為我們能陪父母的時間,是一天天的在減少,即使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像小孩子一樣任性,想想我們都會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 10 # 芸蕾的祕密私語

    看到樓主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說明,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溝通方式的問題,應該考慮的是,如果老人錯了,用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可以讓老人接受。

    想到這個問題,其實延伸一點說,和孩子,和老人,和另一半,和同事和領導,和身邊每一個人,我們都要將就方式。

    大多數人,對孩子的教育上,採取“想說就說”,態度也不太友好,有時候孩子會被嚇哭,因為心裡認為自己可以制服這麼個小人。

    而對於老人,出於對長輩的尊重,總怕嚴重了會讓人覺得不孝順之類的。

    而對於同事,領導,如果不講究自己的言行,會讓大家排斥,反感。

    之所以這麼分析,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習慣性的把人分類,其實現實中,我們對任何人,說任何話,都要考慮後果。不論是外人,還是家人。

    每個人都會犯錯,所以溫柔的提醒,比直接的批評效果好很多。沒有人喜歡別人直接告訴自己,“你錯了”,特別是被指責的人,會覺得被“冒犯”。如果說的人好心,但是用錯了方式,有的甚至是無理,會讓事情物極必反。

    另外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什麼事是絕對的錯?而這個錯是因為什麼造成的?我想沒有人會願意去犯錯,除非她認為這事是對的才會去做,但每個人考慮事情不全面,老人固然是與社會脫節,我覺得這和子女的關係更多,老人不會每天看手機,不會太多知道很多事情,不是真的學習能力差,而是接觸的事情,不如年輕人多。

    子女如果願意多些時間陪伴,聊天,和教孩子一樣去教父母一些事,就會避免很多的事情發生。

    說到這想到我的母親,也將近60歲的人,但是她學習東西非常快,我幫她安裝了很多app軟體,她不但可以操作自如,還會各種支付,也會看很多新聞,有時候比我知道的都多,多去溝通一些實事,他們接受新鮮的事物,腦子會更靈活。

    我的孩子三歲,每天會教他一些話,學習一點英文,我的母親會和孩子一起學,這就是進步。

    不要害怕自己的負擔太重,責任太多。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 11 # 猴子撈月19

    老人有錯了,我不會去頂撞,會順著他,但不會沿著他的錯走下去,和他和氣溝通

    老人做事雖然僵硬,但也有自己的意向,他的執著跟他與社會脫節有關,執著做法是他認可的東西,從他的角度看,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意念不同認識理不同,所以才會有爭執。

    首先弄清老人的錯的根源,

    對錯的認識,對待事情的看法和態度,不一樣的事情不同的看法,有不同態度,就有不同的結果。在對他的認識上和他溝通,先讓他闡明他的理由,再說明自己的看法,進行比對,讓他接受認識你的觀點,從思想上轉變。既堅持了你的原則,也讓老人不在錯下去,最優的選項。

    假若老人不與你溝通,也不講理,堅持錯下去。但我們做小的也不會生氣,他畢竟是生你養你的親人。會選擇願諒理解,再說家也不是講道理的地方,現在不是很多家長為兒女們訂好人生軌跡嗎,讓你上這學校,讓你參加那工作,能不同意嗎,很多人不都順從了嗎?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違背了你的意志,又說服不了,只好屈服。雖然有錯是美麗的錯。能接受美麗的錯。也是理解認可。

    因為小事老人有錯,就更應該理解了,老人年齡大了,首先要尊重服從,儘量讓老人順心,靜心,別說糊塗不糊塗,別說對與錯,老人有錯我們需接受,誰讓他是我們的老人,老人對子女沒有對錯之分。這就是家沒道理可講的地方。這就是家,有包容有忍耐,有點錯也不計較,更不能記恨的地方。這就是親情,能包容的錯

    對老人寬容是世上最潔白的情,對老人的理解是世上最純潔的愛。因為他是我們恩人,他們在有錯我們也能理解,也應該理解 ,誰讓他是我們愛的老人,愛能包容一切。

    圖片網路上的

  • 12 # 木頭兩隻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古人就說了,第一個不孝,是對父母太過順從,他們做了錯事也容忍,讓他們成為不義之人第二個不孝。所以老人做錯也要自己給他們說,不能順從他們錯誤的做法。

    首先犯錯了就要給予提醒與適當的幫助修正,這和年齡無關。當然也要有有理解,70歲的人,在他們那個年代,由於環境的原因,導致他們可能沒讀過書,從開始就在一個地方,一直到老,所以沒有多少見識,他們的很多思想也和我們有一定代溝,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我會有一定的障礙。所以做錯一些事情,也是很正常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們知道這是錯的,並修正。

    然後,你說等你老了,會接受別人的提醒。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可以讓你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做法,會讓你即使老了,也不會和年輕人有,太大的代溝。

  • 13 # 情醉南橋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家裡面的老人出錯了,那麼我肯定會順著他的,絕對不會批評他,也不會指責他,因為他是我的親人,是我的長輩,我就應該包容他,這是一個作為晚輩應該做到的事情。

    不過在包容自己老人的同時,還是應該做到兩點,這樣才不會因為家裡老人的一些行為而影響到外人,從而導致外人也感覺很不舒服,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對待自己家裡面的長輩。

    1,暗示家裡的長輩

    當家裡的老人出錯了,作為晚輩的我們肯定是應該包容的,但是為了自己的長輩不被外人嫌棄,那麼很多時候還是應該暗示一下長輩,不過說話的時候不要那麼直接,很多時候應該暗示才行。

    有的時候說話的時候點出來讓自己的長輩能夠改正一下,如果長輩實在是不能改正,那麼我們也不要太計較,就讓長輩這麼去做,作為晚輩來說還是應該包容一下的,不要和長輩斤斤計較才行。

    我們家裡面的老人是我們的親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我們應該去包容的,在很多時候還是應該向外人道歉一下,這樣外人也不會太嫌棄,自己家裡面的老人也就能夠和和美美的生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年老的時候,在老了之後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包容一下我們,如果因為我們做錯了某些事情,如果子女在這個時候指責我們,讓我們內心裡肯定也是不好受的。

    所以我覺得,家裡面的老人出錯了,我們作為晚輩應該去包容,不要和長輩太計較,也不要去指責自己的長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長輩能夠很好的生活著,一家人才能夠和和美美的。

  • 14 # 吳文琴

    老人年齡大了就成老小孩了,有些事情明明做錯了,說不得,說輕了他根本不聽,說重了就翻臉無情,只能點到為止,如果真的怕惹事生氣,就不說了,包容吧,還能怎麼滴,總不能跟老人叫吱吧。

  • 15 # 鳳兒大寶貝

    和女兒住一起的我們二老,無論誰錯,彼此都會指出,不會依著對方,一般大家聽後都會虛心接受,因為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如:二外孫女將房間裡衣服、書等亂攤,地板和書櫥上都攤了亂七八糟,女兒就責怪我們,這一切都是我們做了太多,導致了她們的依賴性,不會收拾整理房間!於是我就對二外孫女說:如果你們房間再亂攤,以後就不給你們洗晒衣服!這話倒是蠻見效,後來她們就不亂攤了。而我們對早出晚歸、經常加班值班、很少在家的女婿,無論好壞都沒什麼話,客客氣氣地像鄰居!

  • 16 # 金銅仙人666

    老人的錯跟小孩子的錯不一樣,俗語說,“小壞不算壞,老壞壞到底!”(也可能是“小灰不算灰,老灰灰到底”。其中“灰”乃“灰不溜秋”之“灰”)

    小孩子三觀初建,有錯必糾,很有必要。老人三觀固化,滲透骨髓,徒勞無益。

  • 17 # 風瑟

    家裡老人錯了,如果沒有老年痴呆,也不能一味慣著順著,要心平氣和的指出來,最好不要爭吵,注意自己的態度。小事能忍就忍,不要處處挑剔老人毛病,主要是忍耐、開導、順從為主,但是,如果老人比較過分的地方,已經造成了家庭不和睦之處就不能處處順著,以為是孝順了。

    作為七老八十的老人,就學會少管閒事,頤養天年。養好自己的身體,開開心心生活每一天。子女的事交給子女自己處理就好。

    這些不一定是老人的錯,作為子女就要首先想到怎樣才能避免矛盾的發生,怎樣才能和諧相處,然後去調整自己的做法,不要什麼都和老人傾訴。在老人面前該說的該做的就做,不該說的不該做的就別做。首先要管好自己,很多矛盾也就避免了。

  • 18 # 傲雪凌霜177518105

    看出來,你很有孝心,能包容老人。

    這也要分什麼事,也要分什麼情況的。

    如果老人不糊塗,沒有病,做錯了一些無礙的小事,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就好了,或者不去理會他。

    若是家中有關燃氣、水、電、錢財等事情做錯了,一定要管的,不然會發生危險和損失的。要耐心地和他講道理,他也會接受的。

    若是有病的老人,你講什麼他都不聽的,那就不要徒勞了。因為那是一種病態,只要看護好就是了。

    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樣,要哄著來才行。小事不計較,大事掌握住分寸就可以了。

  • 19 # 懶懶的瀾瀾

    是啥錯會讓同輩的人討厭你?也許是你同輩的人錯。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能錯到哪裡去?

    最多就是拿家人吃飯的碗,鍋餵雞喂狗。

    用洗菜盆洗衣服。

    他快樂就好。

    如果是疫情期間他要到處跑,這不能慣。

    一定讓他呆在家。

    老小孩,老小孩,該是我們寵他們的時候了。

    多帶他去兒童樂園玩。

    有時候他做的錯事,其實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因為他無聊了,想有人陪他玩。

  • 20 # 代天牧守蒼生

    這個視情況而定吧,原則內的事,你的方式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的傳統對於父母要孝順,孝是孝、順是順。不僅要孝敬,還要適當的順從。畢竟時代不同,家裡也不是講理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才是進步!

    當然原則底線之外的事,就該講清楚,老人家可能不理解,但也一定會或多或少明事理,很多時候可能是內心明白,表面並不一定會表達認同,所以無關痛癢的事就讓其順風而去,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大學輔修/雙學位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