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玉華親子

    是的,孩子打遊戲,原因各不相同。

    有些孩子是真的沉迷,一心迷到遊戲上了,忘了作業,忘了學習。

    有些孩子,是為了調劑,學習累了,玩玩遊戲,放鬆一下。

    遊戲這東西,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的。有利有弊,重點還是看“度”的把握。

    家長怎麼做呢?

    不健康遊戲,堅決杜絕

    遊戲有很多種,有適合孩子玩的遊戲。有不適合孩子玩的遊戲。推理小遊戲、方塊小遊戲、迷宮小遊戲,我覺得都沒什麼問題,這些遊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但那些暴力遊戲(如CS遊戲)、血腥遊戲、賭博遊戲、色情遊戲......於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家長,一定要把好關、引導好。

    如何把關和引導呢?

    1、暴力、血腥、賭博、色情等不良遊戲,家裡的手機和電腦上堅決不要出現。作為家長——你自己也做好表率,不要下載、不要玩。

    2、如果孩子偷偷下載,一定引起高度重視,跟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為什麼要下載這類遊戲?是否受他人影響?跟孩子用溝通引導的方式講這類遊戲的危害。

    3、有些孩子在家裡,因父母管得嚴,不會玩不健康遊戲,但一到學校,就跟有手機的同學偷偷玩。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還是要跟孩子把這類遊戲的危害講清楚,講通俗點,讓孩子能明白。另一方面,還是要跟孩子打好招呼、打好預防針,假如在學校看了被發現了會怎樣怎樣。

    比方說,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相信你不會跟同學玩這種遊戲!但不排除同學邀你玩,引誘你玩!這時候你怎麼辦?”"我堅決不玩!“發現了怎麼辦?”“說了不會玩就不會玩!”“口說無憑,你寫下:如果我玩了不健康遊戲,我就這一年都不能看電視不能玩遊戲了!並且簽上你的名字!“孩子難免受引誘,我們可以用這種讓他進行利益權衡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不良慾望。總之,是道理疏導和利益權衡並舉。

    4、父母——特別是父親——擺好對不健康遊戲的“0容忍”的姿態。除了自己不玩外,還要表現出對“不健康遊戲”一種如臨大敵、欲除之而後快的正義凌然——說白了,就是在個人品性方面,你要給孩子一個表率。讓孩子覺得,爸爸是不玩這種遊戲的人,那麼,我也堅決不玩。

    健康益智遊戲,適當玩

    健康的益智遊戲,是可以玩玩的。一來健腦,一來讓孩子放鬆放鬆。是休閒小工具。只要不沉迷其中,不會有什麼問題。

    當然,並不是說不沉迷,家長就不管了。沉迷是一個“極端的度”。經常經常玩,是一個“中等的度”。我覺得,對小孩子而言,遊戲,應該保持在一個“輕度”。它就應該就是孩子學習、運動後的小調劑。既然小,就只能佔用一點點時間。

    家長如何把關呢?

    1、跟孩子約定一週遊戲時間或者遊戲次數。設定一個“峰值”。比方說,一週遊戲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或者1周遊戲時間不能超過2次、每次不超半個小時。讓孩子把這個約定白紙黑字地寫下,並簽名。讓他對自己寫下的規定負責。

    2、學習期間,不能玩遊戲。一旦發現,取消一年遊戲。這是原則,學習中間不能玩遊戲。學習之後可以。這個沒有通融的餘地。學習習慣這條紅線不能碰。你一跟孩子放鬆,他就把壞的學習習慣沾染到學習中來了。

    3、有些益智遊戲,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挖掘孩子的興趣點,然後將之運用了學習當中。比方說,家長透過遊戲陪伴發現他對推理感興趣,我們就可以買點邏輯推理的數學方面的書籍給他看。如果發現他對遊戲中的歷史文化的東西感興趣,我們就可以買些歷史文化的書給他看。

    這第3點,即:利用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

    所以需要家長陪伴。也非常值得家長嘗試。

  • 2 # 小韭漫談教育

    題主說的很對,孩子愛打遊戲,原因各不相同。

    瞭解孩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心思很單純,但正常的孩子與成人一樣,也需要一個釋放情緒的埠,也就是一個舒適的精神社交區,特別是獨生子女玩伴少,更有此需求。

    很多孩子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強,不知道如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心理需求,比方對父母的不滿,對學業的壓力等,都不便或者不知道怎麼準確說出來,索性就不說了。

    如果能有一個不必與對方面對面,卻又能一起玩耍的區域,會讓他們感到安全又放鬆,同時又能釋放各種情緒的區域,非網路莫屬。

    瞭解遊戲

    而遊戲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老少通吃的埠,這裡沒有打罵,沒有批評,沒有嘮叨,且讓你隨心所欲,組隊玩兒也成,單打獨鬥也可,還會時不是發放點獎勵,如裝備或禮包等,讓玩家因意外驚喜而豪情萬丈。總而言之,這裡的世界很大,無奇不有,不論玩家喜歡哪種型別的遊戲,它總有一款能滿足玩家。

    我猜想,任何一款遊戲的策劃及設計,必有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團隊,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參與其中,這些人懂得心理學與經濟學,他們深知如何吸引玩家,抓住玩家的心理。而所有遊戲設計的目的就是讓玩家痴迷,並最終從口袋裡掏銀子。

    很多時候,這個高智商的團隊比我們家長更瞭解我們孩子的所思所想。

    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想想從前,沒有遊戲時,家長們愁的是孩子們迷電視,是遊戲取代了它。那麼現在,我們用什麼來取代遊戲?

    對於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高智商團隊,單憑家長是對抗不了的,但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給孩子製造現實生活中的舒適精神交流區。很多孩子沉迷遊戲,主要原因是家庭不幸福,父母不和,天天吵架鬧離婚,又藉口孩子不離,無措的孩子為了避免面對父母的尷尬,乾脆躲到遊戲裡去。

    給孩子一個穩定而溫暖的家,父母別拿工作做藉口,要多陪伴孩子,從各方面提高孩子的見識與眼界,讓孩子明白,這世界上高於遊戲的東西很多。

    1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多玩拼裝玩具或拼圖,2-4千粒那種,不要小瞧了玩具,它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新水平,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

    陪孩子做手工也好,節假日多安排戶外活動,每次出門回來,與孩子探討一天的收穫。

    我們為人父母者,也曾從孩子的世界走來,當初我們討厭什麼喜歡什麼,希望有什麼樣的父母?為什麼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卻都是“別人的家長”?

    這些都值得家長思考,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吧,多理解孩子,遊戲沒什麼不好戰勝的。

  • 3 # 一諾媽聊育兒

    孩子愛打遊戲,原因各不相同,這句話真的太對了。

    其實我們總說孩子愛看電視,愛打遊戲,愛玩手機,孩子真的是愛這些嗎?

    年齡小一些的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讓他們選擇: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比如老鷹抓小雞遊戲、戶外活動還是在家打遊戲?我想幾乎所有孩子都會選擇前者。

    那就讓我們看看孩子愛打遊戲的原因。

    1、家長過於忙碌。很多家庭裡都是雙職工,家長忙於工作,下班後很累或者忙於做家務,幾乎沒有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時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感覺不到父母的愛,自己一個人玩又沒意思,往往就會要求看電視、打遊戲。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年輕媽媽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幼兒園,小的才一歲多,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職場卻一點也沒有耽擱。那她是怎麼帶孩子的?自己在一旁忙工作,一歲多的孩子就坐在地上仰著頭看電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2、家長本身也是遊戲愛好者。看到過很多年輕的父母,本身也是特別喜歡打遊戲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一點節制,受父母的影響,孩子愛打遊戲太正常了。

    3、老人幫忙帶孩子,比較溺愛,孩子玩遊戲不限制。大多數老人帶孩子,都是吃飽穿暖第一位,孩子玩遊戲,那就玩嘛,只要不哭鬧就好。並且很多老人還特別自豪自家孩子玩遊戲:“這麼點的孩子,手機玩的比我都溜。”

    4、遊戲的設計“套路”孩子。遊戲設計研發團隊,那都是專業人士,對於人們心理、心態那也是研究的透透的,別說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有很多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再加上孩子心智還不成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很容易沉迷。

    明白孩子喜歡打遊戲的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1、放下工作,陪伴孩子。0-6歲的兒童,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首先是安全感,父母的愛和陪伴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其次是親子關係,小時候親子關係處理的比較好,孩子大了之後很少會出現固執不聽勸、和父母生分、甚至離家出走等情況。

    父母有時候覺得孩子總是粘著自己,比較煩人,其實想一想,孩子能粘著父母也就這幾年時間,等孩子大了,特別是到青春期了,天天往外跑,你想讓孩子多在家待會都不待。所以,多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吧!

    2、家長以身作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往往能看到家長的一面。如果父母喜歡打遊戲,除非職業需要,為了孩子,也得把這個愛好割捨掉,至少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打遊戲。

    3、家有老人的,和老人協商孩子玩遊戲時間。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因為老一輩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我們不相同,確實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很多父母覺得老人幫著帶孩子不容易,不好再給老人提要求了。但是關於原則性問題,還是要和老人溝通的。老人通情達理,問題解決;如果老人比較固執,那就和孩子表明態度,做好約定。擔心孩子陰奉陽違,那就視情況而定,如果看到孩子有玩遊戲成癮的趨勢,那乾脆完全由自己帶孩子。

    還記得我女兒一歲多時,我全職在家帶孩子。孩子爺爺曾經說過讓我去上班,他來帶女兒。我當時沒有說什麼,在有次吃晚飯時,我對老公說:“哪怕我們生活的艱苦一點,累一點,我也要自己帶孩子。”除了對於孩子的教育,我知道還有很多生活中因為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我不能僅僅因為要去上班而讓生活變成一鍋粥,每天黏糊著。

    4、對於玩遊戲已經有點上癮的孩子,採取強制措施。家長規定每天玩遊戲時間,時間到了,不能再玩。這個規定沒得商量,在這一點上,家長必須保持權威性。

    另外,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把手機遊戲轉移到桌游上,和孩子一起玩。有很多益智類桌遊,既鍛鍊孩子思維能力,又增進親子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水稻爛秧?